“啟稟大都督,此番我軍大獲全勝,殲滅了曹軍千餘人馬!雖然未能繳獲什麽輜重,但卻將曹軍的精銳部隊一網打盡!”呂蒙一臉興奮地匯報道。


    周瑜卻並不為所動,又問道:“其中可有曹仁?”


    呂蒙搖了搖頭道:“並未發現曹仁。”


    “那,可有其他將軍?”周瑜又問道。


    呂蒙再次搖了搖頭,說道:“也未見其他將軍。這股人馬似乎並沒有領頭的將軍,都是一些士兵。”


    周瑜有些難以置信,沉吟了一下,又吩咐道:“子明啊,你把這些人再仔細地檢查一遍。不,再仔細地檢查三遍,也許曹仁或者其他將軍扮成了士兵的樣子混入其中了呢!”


    “諾!”


    呂蒙答應一聲,便起身退出了營帳。


    周瑜料定曹仁會過來偷襲,也一定會帶上手下最精銳的部隊,而且這些人不但戰鬥力強,更是曹仁的心腹。


    於是周瑜便下令等敵軍潛入軍營之後,來個關門打狗、格殺勿論,不留任何活口。


    過了一會兒,呂蒙再次進入帳中,說道:“稟大都督,屬下已經仔細檢查了幾遍,其中的確沒有曹仁,也沒有其他大將。”


    周瑜麵無表情地擺了擺手,說道:“知道了,迴去早點休息吧。”


    呂蒙走後已是深更半夜,周瑜卻睡意全無。


    一方麵,他白天剛剛中了一箭,身上的傷痛再次發作。


    雖然中箭部位並不是什麽要害之處,也已經包紮處理過了,但畢竟箭上有毒,要想痊愈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另一方麵,周瑜對今晚的這場戰事十分失望。


    他白天在城下中了一箭,迴到營中便忽生一計,那就是引蛇出洞、誘敵深入。


    這場戰事已經持續很長時間了,曹仁雖然還在江陵城中苦苦堅守,但卻早已捉襟見肘、力不從心。


    曹操目前正在廬江郡與孫權交戰,似乎也無暇他顧,更沒有實力再派援兵過來,城中的曹仁隻能率領之前的部隊咬牙支撐。


    隨著時間的推移,城中的物資也會逐漸消耗殆盡。


    由於江陵城南北都被包圍,城外的補給根本無法進入。


    這樣一來,時間拖得越久,曹仁就會越慘,到最後就是不被打敗,也得被餓死。


    所以周瑜覺得,曹仁會尋找一切機會與自己決一死戰。


    既然敵人需要機會,那就不妨送給他一個機會。


    周瑜便借著自己中箭這件事大做文章,不但裝作要一命嗚唿的樣子,還讓手下的所有將士都全力配合他,痛哭流涕、悲痛欲絕。


    為了把戲做足,隻有江東的幾個將軍知道事情原委,剩下的所有兵士,包括張飛,都不了解周瑜的具體狀況。


    消息很快便傳到了曹仁那裏,曹仁也果然如周瑜所料,當晚便帶兵前來偷襲。


    隻不過在千鈞一發之際,滿寵和文聘對曹仁勸說了一番,才讓曹仁沒有落入周瑜精心布置的天羅地網之中。


    麵對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周瑜卻根本高興不起來,因為並沒有達到他預期的效果。


    傷痛與失落的雙重打擊,讓周瑜身心俱痛、耿耿於懷。


    曹仁,不愧是一代名將啊,不但自己不上當,就連一個將軍都舍不得派出來冒險。


    雖然此役殲滅了曹軍千餘精銳,但對戰爭的走勢來說,並沒有什麽實質上的意義。


    如果曹仁隻守不攻的話,憑借目前手上的兵馬,還是綽綽有餘的。


    這次抓不到曹仁,日後再想抓他恐怕是事比登天了。


    經此一役,曹仁勢必成了驚弓之鳥,再也不會輕易上當,更不會輕易出戰了。


    往後的日子,曹仁十有八九是要據城死守,就算把他自己耗死,也不會再開城迎戰了。


    如果沒有變數的話,江東這邊是不怕與曹仁硬耗的。


    因為我軍駐紮在江陵城長江以南,與江東接壤。


    江東可以有源源不斷的補給供應過來,一路暢通無阻。


    而曹仁被圍困在城中,補給根本無法進入,物資隻會越來越少。


    但世間萬物是普遍聯係的,又怎能沒有變數?


    別的不說,就說目前激戰正酣的廬江郡。


    結果無非有三種:第一種就是曹軍獲勝,孫權兵敗,曹操揮師南下一舉拿下江東;第二種就是江東獲勝,曹軍兵敗,曹操再次退兵;第三種就是雙方勢均力敵,誰也拿不下誰,誰也不會被輕易拿下,最後雙方罷兵。


    如果是第一種情況發生的話,那麽曹操占領了江東之後,就會立刻向江陵發兵,與曹仁來個前後夾擊。


    到時自己的部隊腹背受敵,肯定是兇多吉少。


    如果是第二種情況發生的話,那麽曹操從廬江郡退兵的話,也絕不可能老老實實地打道迴府,很有可能兵鋒一轉,前來支援江陵。


    到時曹操親率數萬大軍壓境,圍城的態勢就必然會被打破。


    曹仁補給也有了,援軍也到了,必定要重整旗鼓、一雪前恥。


    如果是第三種情況發生的話,雙方打了個平手,最後罷兵,曹操還是會帶兵前來江陵。


    所以廬江那邊無論是哪種情況發生,對眼前的戰事都十分不利。


    而且如果孫權與曹操交戰失利,也很有可能調自己過去,那樣的話,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將前功盡棄。


    總而言之,戰事拖得越久,變數就越多,對我軍就越不利。


    正如兵法所雲: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


    然而,要想速戰速決又談何容易?


    如若曹仁日後拒不出戰的話,那就隻能考慮攻城了。


    這也是自己最不想采用的打法。


    到時不但要大費周章地從江東調運攻城車、投石車、雲梯、床弩等器械過來,還要大量地犧牲掉將士們的性命。


    即便是如此,也未必有十足的把握能拿下城池,還得看守城的將士布防是否嚴密、意誌是否堅決。


    如果曹仁率領城中的將士拚死抵抗的話,結果到底會怎樣也很難說。


    轉眼之間,一夜又過去了,此時天色已經大亮。


    就在周瑜長籲短歎、愁腸百結之際,一個熟悉的身影走了進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秘事第三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寰宇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寰宇散人並收藏三國秘事第三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