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與劉琦聊著聊著,便到了晌午時分。
“叔父,咱們爺倆也好久沒好好喝喝了,今天我心情不好,正好你也剛從南邊兒迴來,所以今天我安排你!一來,為你接風洗塵,二來你陪我說說話!”劉琦提議道。
劉備一看劉琦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反正大中午的在哪也得吃飯,便一口答應了下來。
不大一會兒,劉琦手下的士兵便將酒菜呈了上來。
軍營條件簡陋,並沒有什麽山珍海味,隻是一些煮熟的大塊肉。
“來,叔父,我敬你一杯!”劉琦率先舉杯說道。
劉備端起酒杯跟劉琦碰了一下,二人一飲而盡。
劉琦第一杯酒喝得並不痛快,劉備喝完有一會兒了,劉琦才勉強把酒喝下去,中間還咳嗽了好一陣子。
劉備見此情景,心中也是不無感慨。
這孩子算是徹底完蛋了,如果劉表在天有靈的話,知道劉琦現在的樣子,不知會作何感想。
剛一進來,軍帳之中就有一股濃烈的酒氣,說明他大清早的,起來就開始喝。
這還沒醒酒呢,中午就又喝了起來。
不用說,晚上那頓酒自然也少不了。
現在的劉琦是不喝酒就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不但身體已經垮了,心理也早就崩潰了。
整個人的精神寄托都在酒精上,喝醉了就睡,睡醒了再喝,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醉生夢死啊!
劉琦與張飛都是好酒之人,但二人卻有著很大的區別。
劉琦喝酒是頓頓都得喝,不喝酒就跟不吃飯一樣難受。
張飛在有事的時候,還是能夠管住自己的嘴。
劉琦的酒量根本不行,喝一點兒就多,所以他每次也喝不了多少。
張飛的酒量卻很大,一般人喝不過他,每次都得喝到位了才能盡興。
劉琦喝酒,越喝身體越糟糕,頭腦也越來越遲鈍。
張飛喝酒,越喝越興奮,喝完之後打起仗來更加勇猛。
同樣是酒,對於劉琦來說就是穿腸毒藥,對於張飛來說則是助興良方。
二人吃了一會兒菜之後,劉琦又感慨道:“叔父,我這個人命苦啊!俗話說,立長不立幼,人家別人家都是把家業傳給長子,偏偏我們家特殊,把家業傳給了劉琮那個敗家子。結果怎麽樣,果然不出我所料吧,沒過多久那小子就把父親的家業敗了個精光。這要是當初父親把荊州交給我,我肯定不會投降曹操的,荊州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弄得四分五裂、支離破碎。”
劉備一聽這話,不禁產生了一些聯想。
立長不立幼,這話還真是很有道理的。
當年袁紹就是把自己的基業傳給了小兒子袁尚,結果弄得兄弟幾人自相殘殺、大打出手,最後曹操幾乎沒費什麽周折,就把整個袁氏集團給斬盡殺絕了。
假設袁紹把基業傳給了長子袁譚,也許就會是另一番景象了,至少他們不會骨肉相殘。
長兄如父,父親死了,長兄便相當於父親。
所以其他的兄弟就是對大哥再不滿,也不敢怎麽樣,否則的話就是忤逆不孝,也會被世俗所不容。
長子的確是要比其他的兄弟強很多,比幼子強更多。
因為他年齡大,經曆的事也多,思想也比較成熟。
而幼子則是家裏最小的,自從生下來就被全家人溺愛、嬌慣,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人,自然沒什麽本事。
正所謂:未曾清貧難成人,不經打擊老天真。自古英雄出煉獄,從來富貴入凡塵。
“賢侄所言極是,對於這方麵,我也是深有感觸!不過賢侄跟我比起來,還是幸運多了!我幼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以織席販履為生,家裏可以說是一窮二白,父親更是什麽都沒給我留下。”劉備安慰道。
劉琦一聽這話,心中更加鬱悶了。
劉表雖然沒把荊州傳給他,但起碼給了他一個江夏郡。
而如今,他竟然把江夏郡也給弄丟了。
連仗都沒打,就稀裏糊塗地被別人竊取了自己的老窩,真是豈有此理!
但這又能怪誰?
表麵上看是周瑜不仁不義,實際上還是他劉琦自己無能。
你如果不把精兵全部帶出來,在江夏做好防範工作,或者自己不來江陵,老老實實地在江夏待著,又豈能有這樣的結果?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雖然大家說好的要一起對付曹操,還結成了孫劉聯盟,但你也不能完全相信江東啊!
這些年來江東與荊州的交戰一直不斷,荊州是孫權的殺父仇人,這種矛盾是永遠都無法調和的。
孫權一有機會,肯定得想辦法搶奪荊州的地盤。
而江夏是荊州的邊境,與江東接壤,也是軍事重鎮,兵家必爭之地,又豈可不嚴加防範?
但願這場仗早點兒打完,劉備好去找周瑜理論,幫自己把江夏討要迴來。
劉琦兀自端起酒杯,咕咚咕咚地喝了下去。
“叔父,其實我命比你苦!我是幼年喪母,父親很快便另覓新歡了。那個蔡夫人雖說是大家閨秀,心腸卻比蛇蠍還毒呢!若不是她成天在父親跟前煽風點火、搬弄是非,父親絕不會看不上我的。可以說,如果我沒有那個該死的後媽,父親一定會把荊州傳給我的。你雖然幼年喪父,跟著母親相依為命,但你母親並沒有再嫁人啊,你也沒有受到過後爹的折磨和摧殘啊!”劉琦愁容滿麵地說道。
劉備一聽這話,終於知道劉琦到底是什麽原因,才墮落成了現在的樣子。
人生有八大苦,分別為: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放不下。
其中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是自然規律,世人誰也無法避免,也無力改變。
而求不得和放不下,則是人們心中的一種執念。
既然求不得,那就不要去刻意強求,否則的話隻能是自己痛苦。
之所以放不下,還是因為心胸不夠寬廣。
亂世之中,誰也不知道自己哪天會死,還有什麽凡塵瑣事能夠讓人放不下呢?
劉琦就是因為求不得、放不下,才終日活在痛苦之中,借酒澆愁,最後隻能是愁上加愁。
“其實,我也不是抱怨父親沒把荊州傳給我,而是怪他把荊州傳給了劉琮。就是傳給三弟劉修的話,我都沒什麽意見!”劉琦一邊自斟自飲,一邊自言自語地說道。
“叔父,咱們爺倆也好久沒好好喝喝了,今天我心情不好,正好你也剛從南邊兒迴來,所以今天我安排你!一來,為你接風洗塵,二來你陪我說說話!”劉琦提議道。
劉備一看劉琦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反正大中午的在哪也得吃飯,便一口答應了下來。
不大一會兒,劉琦手下的士兵便將酒菜呈了上來。
軍營條件簡陋,並沒有什麽山珍海味,隻是一些煮熟的大塊肉。
“來,叔父,我敬你一杯!”劉琦率先舉杯說道。
劉備端起酒杯跟劉琦碰了一下,二人一飲而盡。
劉琦第一杯酒喝得並不痛快,劉備喝完有一會兒了,劉琦才勉強把酒喝下去,中間還咳嗽了好一陣子。
劉備見此情景,心中也是不無感慨。
這孩子算是徹底完蛋了,如果劉表在天有靈的話,知道劉琦現在的樣子,不知會作何感想。
剛一進來,軍帳之中就有一股濃烈的酒氣,說明他大清早的,起來就開始喝。
這還沒醒酒呢,中午就又喝了起來。
不用說,晚上那頓酒自然也少不了。
現在的劉琦是不喝酒就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不但身體已經垮了,心理也早就崩潰了。
整個人的精神寄托都在酒精上,喝醉了就睡,睡醒了再喝,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醉生夢死啊!
劉琦與張飛都是好酒之人,但二人卻有著很大的區別。
劉琦喝酒是頓頓都得喝,不喝酒就跟不吃飯一樣難受。
張飛在有事的時候,還是能夠管住自己的嘴。
劉琦的酒量根本不行,喝一點兒就多,所以他每次也喝不了多少。
張飛的酒量卻很大,一般人喝不過他,每次都得喝到位了才能盡興。
劉琦喝酒,越喝身體越糟糕,頭腦也越來越遲鈍。
張飛喝酒,越喝越興奮,喝完之後打起仗來更加勇猛。
同樣是酒,對於劉琦來說就是穿腸毒藥,對於張飛來說則是助興良方。
二人吃了一會兒菜之後,劉琦又感慨道:“叔父,我這個人命苦啊!俗話說,立長不立幼,人家別人家都是把家業傳給長子,偏偏我們家特殊,把家業傳給了劉琮那個敗家子。結果怎麽樣,果然不出我所料吧,沒過多久那小子就把父親的家業敗了個精光。這要是當初父親把荊州交給我,我肯定不會投降曹操的,荊州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弄得四分五裂、支離破碎。”
劉備一聽這話,不禁產生了一些聯想。
立長不立幼,這話還真是很有道理的。
當年袁紹就是把自己的基業傳給了小兒子袁尚,結果弄得兄弟幾人自相殘殺、大打出手,最後曹操幾乎沒費什麽周折,就把整個袁氏集團給斬盡殺絕了。
假設袁紹把基業傳給了長子袁譚,也許就會是另一番景象了,至少他們不會骨肉相殘。
長兄如父,父親死了,長兄便相當於父親。
所以其他的兄弟就是對大哥再不滿,也不敢怎麽樣,否則的話就是忤逆不孝,也會被世俗所不容。
長子的確是要比其他的兄弟強很多,比幼子強更多。
因為他年齡大,經曆的事也多,思想也比較成熟。
而幼子則是家裏最小的,自從生下來就被全家人溺愛、嬌慣,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人,自然沒什麽本事。
正所謂:未曾清貧難成人,不經打擊老天真。自古英雄出煉獄,從來富貴入凡塵。
“賢侄所言極是,對於這方麵,我也是深有感觸!不過賢侄跟我比起來,還是幸運多了!我幼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以織席販履為生,家裏可以說是一窮二白,父親更是什麽都沒給我留下。”劉備安慰道。
劉琦一聽這話,心中更加鬱悶了。
劉表雖然沒把荊州傳給他,但起碼給了他一個江夏郡。
而如今,他竟然把江夏郡也給弄丟了。
連仗都沒打,就稀裏糊塗地被別人竊取了自己的老窩,真是豈有此理!
但這又能怪誰?
表麵上看是周瑜不仁不義,實際上還是他劉琦自己無能。
你如果不把精兵全部帶出來,在江夏做好防範工作,或者自己不來江陵,老老實實地在江夏待著,又豈能有這樣的結果?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雖然大家說好的要一起對付曹操,還結成了孫劉聯盟,但你也不能完全相信江東啊!
這些年來江東與荊州的交戰一直不斷,荊州是孫權的殺父仇人,這種矛盾是永遠都無法調和的。
孫權一有機會,肯定得想辦法搶奪荊州的地盤。
而江夏是荊州的邊境,與江東接壤,也是軍事重鎮,兵家必爭之地,又豈可不嚴加防範?
但願這場仗早點兒打完,劉備好去找周瑜理論,幫自己把江夏討要迴來。
劉琦兀自端起酒杯,咕咚咕咚地喝了下去。
“叔父,其實我命比你苦!我是幼年喪母,父親很快便另覓新歡了。那個蔡夫人雖說是大家閨秀,心腸卻比蛇蠍還毒呢!若不是她成天在父親跟前煽風點火、搬弄是非,父親絕不會看不上我的。可以說,如果我沒有那個該死的後媽,父親一定會把荊州傳給我的。你雖然幼年喪父,跟著母親相依為命,但你母親並沒有再嫁人啊,你也沒有受到過後爹的折磨和摧殘啊!”劉琦愁容滿麵地說道。
劉備一聽這話,終於知道劉琦到底是什麽原因,才墮落成了現在的樣子。
人生有八大苦,分別為: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放不下。
其中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是自然規律,世人誰也無法避免,也無力改變。
而求不得和放不下,則是人們心中的一種執念。
既然求不得,那就不要去刻意強求,否則的話隻能是自己痛苦。
之所以放不下,還是因為心胸不夠寬廣。
亂世之中,誰也不知道自己哪天會死,還有什麽凡塵瑣事能夠讓人放不下呢?
劉琦就是因為求不得、放不下,才終日活在痛苦之中,借酒澆愁,最後隻能是愁上加愁。
“其實,我也不是抱怨父親沒把荊州傳給我,而是怪他把荊州傳給了劉琮。就是傳給三弟劉修的話,我都沒什麽意見!”劉琦一邊自斟自飲,一邊自言自語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