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陌生人之間,一旦搭上了某種關係,便會迅速拉近距離,彼此之間放下戒備,說一些心裏話。
黃忠與諸葛亮之間,自然也不例外。
“小夥子,你現在是在劉備手下做事嗎?”黃忠又問道。
諸葛亮點了點頭道:“嗯,在下之前在南陽草廬之中隱居多年,後來被劉皇叔三顧茅廬。在下被他的誠意所打動,於是便出山追隨他,做了他身邊的一名軍師。”
黃忠捋髯道:“嗯,好好幹,老夫很看好你呦!一看你的氣質和談吐,就知道前途不可限量!”
“伯父過獎了,不過在下一定會努力的!”諸葛亮一臉認真的樣子道。
黃忠點了點頭,又問道:“那你們此番前來長沙,到底有何貴幹呢?為何要帶來這麽多兵馬呢?”
“伯父,我們此番前來長沙,絕不是來攻城的,更不是來掠地的,隻不過是想跟長沙太守韓玄好好談一談,讓他表明一下自己的立場。”諸葛亮含蓄地道出了此番來長沙的目的。
黃忠聽得似懂非懂,不由問道:“立場?這亂世之中,大家都是相機行事、隨遇而安,哪有什麽立場可言!你此話何意啊?”
“赤壁之戰估計伯父也聽說了吧,曹操二十幾萬大軍被我們孫劉聯盟殺得丟盔棄甲、落荒而逃。目前雙方正集結兵力在江陵對峙,至於最後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不過曹操遠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麽厲害,更不是不可戰勝的,赤壁之戰便足以說明了這一點。我們隻用了五萬人馬,便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又一鼓作氣地把他趕到了南郡!”諸葛亮信心滿滿地說道。
黃忠對赤壁之戰自然也有所耳聞,他隻知道曹操兵敗逃迴了北方,至於具體細節卻並不知曉,更不知道劉備此時的兵力十分薄弱,在赤壁之戰當中也幾乎沒有出力。
至於立場的問題,之前黃忠與韓玄也曾探討過,但卻沒有得出明確的結論。
劉表死後,把嗣子之位傳給了次子劉琮。
事實證明這是一次十分錯誤的決定,劉表苦心經營多年的荊州,在傳給劉琮沒多久,就被曹操和孫劉聯盟給瓜分了。
曹操親自帶兵南下,劉琮直接投靠了朝廷。
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整個荊州,還沒來得及打理,便又跑到了赤壁,打算一鼓作氣拿下江東。
結果卻事與願違,被江東一把大火給燒了個精光。
此時的荊州雖然名義上是曹操的地盤,但實際上他卻根本無法控製。
因為孫劉聯軍就橫在南郡,曹操根本無法南下,隻能掌握南陽、襄樊一帶,以及南郡的部分區域。
曹操和孫劉聯盟的仗還沒有打完,通過赤壁之戰,說明他們之間的勝負還真不好說。
如果曹操最後能夠取勝的話,長沙仍然是曹操的轄區,韓玄也自然是曹操一夥。
但如果孫劉聯盟最後取勝的話,就要麵臨抉擇了。
到底是繼續忠於曹操,還是另投他人。
當年江東猛虎孫堅在世時,就一直對荊州邊境騷擾不斷,最後被黃祖伏擊所殺,這也讓荊州與江東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隨後的數年,荊州與江東的紛爭一直不斷。
終於在建安十三年,黃祖戰死沙場,孫權報了殺父之仇,雙方的恩怨才算告一段落。
但不管怎麽說,荊州與江東的關係始終不睦,所以韓玄是不可能投靠孫權的。
而且黃祖與黃忠也是同宗,都是當年東漢黃香的後代,有著血濃於水的關係。
黃祖被孫權所殺,黃忠自然也對孫權深惡痛絕。
那麽接下來,就隻剩曹操和劉備可選了。
對於這兩個人,韓玄看好的是曹操,而黃忠看好的卻是劉備。
韓玄覺得曹操是天下第一雄主,挾天子以令諸侯,又身居宰相之位,手下帶甲百萬、猛將如雲,雖然赤壁敗了一陣,但遲早還是會一統天下的。
而黃忠則對曹操有些鄙視,甚至是痛恨。
當年劉表隻身來到荊州,便任命黃忠為中郎將,可以說對黃忠有著知遇之恩。
而劉表死後,曹操不但侵吞了他的地盤,還把他的兒子給軟禁了起來。
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
黃忠覺得曹操太過奸詐,竟然對自己的大恩人如此不擇手段,真是令人氣憤。
而劉備在荊州待了數年,在老百姓當中的口碑一直都很好,給人以正人君子的印象。
而且劉備又是大漢皇叔,投靠皇室宗親,怎麽也好過投靠一個想要謀朝篡位的逆賊。
韓玄與黃忠的意見有分歧,局勢又一直不甚明朗,所以韓玄至今也並沒有自己明確的立場,隻想繼續觀望一下再說。
諸葛亮的話雖然說得拐彎抹角、委婉含蓄,但黃忠也基本上聽明白了,劉備此番前來,是想讓韓玄投入到他的麾下。
這無疑與黃忠的想法不謀而合。
此前黃忠之所以在城下耀武揚威,又是彰顯自己的武力,又是對劉備咄咄逼人,其實並沒有什麽敵意,隻不過是想表現一下自己。
人們都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實際上秀才最怕的,就是自己懷才不遇;英雄最怕的,就是沒有用武之地。
荊州這些年來一直沒什麽大的戰事,而黃忠又武藝蓋世,這讓他感到了無比的失落。
一個天才如果沒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那他就跟普通人沒什麽區別,甚至還不如普通人,因為他自己心裏會非常的鬱悶。
所以黃忠在劉備和眾人麵前,才故意為自己創造機會,展示了一下自己的生平絕學。
另一方麵,黃忠在劉備麵前擺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態勢,也是想看看劉備的度量。
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感興趣,往往會故意刁難。
如果不感興趣的話,連搭理都懶得搭理,哪還會故意找茬。
這也正是人們常說的‘褒彈是買主,喝采是閑人’的道理。
“小夥子,你的意思老夫聽明白了!劉皇叔是想招降我家主公,對吧?”黃忠問道。
諸葛亮猶豫了一下,緩緩地點了點頭。
他雖然嘴上不想承認這一點,但明人跟前不說暗話,此時在黃忠麵前,他覺得還是坦誠一點比較好。
“嗯,你先迴去吧,待我迴城與主公商議一下,再給你答複!”
黃忠說完之後,便催馬返迴了城中。
黃忠與諸葛亮之間,自然也不例外。
“小夥子,你現在是在劉備手下做事嗎?”黃忠又問道。
諸葛亮點了點頭道:“嗯,在下之前在南陽草廬之中隱居多年,後來被劉皇叔三顧茅廬。在下被他的誠意所打動,於是便出山追隨他,做了他身邊的一名軍師。”
黃忠捋髯道:“嗯,好好幹,老夫很看好你呦!一看你的氣質和談吐,就知道前途不可限量!”
“伯父過獎了,不過在下一定會努力的!”諸葛亮一臉認真的樣子道。
黃忠點了點頭,又問道:“那你們此番前來長沙,到底有何貴幹呢?為何要帶來這麽多兵馬呢?”
“伯父,我們此番前來長沙,絕不是來攻城的,更不是來掠地的,隻不過是想跟長沙太守韓玄好好談一談,讓他表明一下自己的立場。”諸葛亮含蓄地道出了此番來長沙的目的。
黃忠聽得似懂非懂,不由問道:“立場?這亂世之中,大家都是相機行事、隨遇而安,哪有什麽立場可言!你此話何意啊?”
“赤壁之戰估計伯父也聽說了吧,曹操二十幾萬大軍被我們孫劉聯盟殺得丟盔棄甲、落荒而逃。目前雙方正集結兵力在江陵對峙,至於最後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不過曹操遠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麽厲害,更不是不可戰勝的,赤壁之戰便足以說明了這一點。我們隻用了五萬人馬,便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又一鼓作氣地把他趕到了南郡!”諸葛亮信心滿滿地說道。
黃忠對赤壁之戰自然也有所耳聞,他隻知道曹操兵敗逃迴了北方,至於具體細節卻並不知曉,更不知道劉備此時的兵力十分薄弱,在赤壁之戰當中也幾乎沒有出力。
至於立場的問題,之前黃忠與韓玄也曾探討過,但卻沒有得出明確的結論。
劉表死後,把嗣子之位傳給了次子劉琮。
事實證明這是一次十分錯誤的決定,劉表苦心經營多年的荊州,在傳給劉琮沒多久,就被曹操和孫劉聯盟給瓜分了。
曹操親自帶兵南下,劉琮直接投靠了朝廷。
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整個荊州,還沒來得及打理,便又跑到了赤壁,打算一鼓作氣拿下江東。
結果卻事與願違,被江東一把大火給燒了個精光。
此時的荊州雖然名義上是曹操的地盤,但實際上他卻根本無法控製。
因為孫劉聯軍就橫在南郡,曹操根本無法南下,隻能掌握南陽、襄樊一帶,以及南郡的部分區域。
曹操和孫劉聯盟的仗還沒有打完,通過赤壁之戰,說明他們之間的勝負還真不好說。
如果曹操最後能夠取勝的話,長沙仍然是曹操的轄區,韓玄也自然是曹操一夥。
但如果孫劉聯盟最後取勝的話,就要麵臨抉擇了。
到底是繼續忠於曹操,還是另投他人。
當年江東猛虎孫堅在世時,就一直對荊州邊境騷擾不斷,最後被黃祖伏擊所殺,這也讓荊州與江東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隨後的數年,荊州與江東的紛爭一直不斷。
終於在建安十三年,黃祖戰死沙場,孫權報了殺父之仇,雙方的恩怨才算告一段落。
但不管怎麽說,荊州與江東的關係始終不睦,所以韓玄是不可能投靠孫權的。
而且黃祖與黃忠也是同宗,都是當年東漢黃香的後代,有著血濃於水的關係。
黃祖被孫權所殺,黃忠自然也對孫權深惡痛絕。
那麽接下來,就隻剩曹操和劉備可選了。
對於這兩個人,韓玄看好的是曹操,而黃忠看好的卻是劉備。
韓玄覺得曹操是天下第一雄主,挾天子以令諸侯,又身居宰相之位,手下帶甲百萬、猛將如雲,雖然赤壁敗了一陣,但遲早還是會一統天下的。
而黃忠則對曹操有些鄙視,甚至是痛恨。
當年劉表隻身來到荊州,便任命黃忠為中郎將,可以說對黃忠有著知遇之恩。
而劉表死後,曹操不但侵吞了他的地盤,還把他的兒子給軟禁了起來。
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
黃忠覺得曹操太過奸詐,竟然對自己的大恩人如此不擇手段,真是令人氣憤。
而劉備在荊州待了數年,在老百姓當中的口碑一直都很好,給人以正人君子的印象。
而且劉備又是大漢皇叔,投靠皇室宗親,怎麽也好過投靠一個想要謀朝篡位的逆賊。
韓玄與黃忠的意見有分歧,局勢又一直不甚明朗,所以韓玄至今也並沒有自己明確的立場,隻想繼續觀望一下再說。
諸葛亮的話雖然說得拐彎抹角、委婉含蓄,但黃忠也基本上聽明白了,劉備此番前來,是想讓韓玄投入到他的麾下。
這無疑與黃忠的想法不謀而合。
此前黃忠之所以在城下耀武揚威,又是彰顯自己的武力,又是對劉備咄咄逼人,其實並沒有什麽敵意,隻不過是想表現一下自己。
人們都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實際上秀才最怕的,就是自己懷才不遇;英雄最怕的,就是沒有用武之地。
荊州這些年來一直沒什麽大的戰事,而黃忠又武藝蓋世,這讓他感到了無比的失落。
一個天才如果沒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那他就跟普通人沒什麽區別,甚至還不如普通人,因為他自己心裏會非常的鬱悶。
所以黃忠在劉備和眾人麵前,才故意為自己創造機會,展示了一下自己的生平絕學。
另一方麵,黃忠在劉備麵前擺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態勢,也是想看看劉備的度量。
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感興趣,往往會故意刁難。
如果不感興趣的話,連搭理都懶得搭理,哪還會故意找茬。
這也正是人們常說的‘褒彈是買主,喝采是閑人’的道理。
“小夥子,你的意思老夫聽明白了!劉皇叔是想招降我家主公,對吧?”黃忠問道。
諸葛亮猶豫了一下,緩緩地點了點頭。
他雖然嘴上不想承認這一點,但明人跟前不說暗話,此時在黃忠麵前,他覺得還是坦誠一點比較好。
“嗯,你先迴去吧,待我迴城與主公商議一下,再給你答複!”
黃忠說完之後,便催馬返迴了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