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赤壁戰敗之後,先是從烏林逃到了華容,又從華容直奔江陵,此時正與周瑜和劉備的大軍隔江對峙。


    經曆了赤壁之戰,曹操一連數日都沒有見任何人,而是獨自一人閉門思過。


    這場戰爭與曹操以往指揮的任何一場戰爭都不同,並非是因為曹操被弱小的江東擊敗了,而是他的心態發生了變化。


    曹操戎馬一生,大大小小的戰役經曆過無數次,而且勝多敗少,經常是以弱勝強、反敗為勝。


    究其原因,是他在以往的戰爭中都十分渴望勝利,總是拚盡全力地去與敵人鬥智鬥勇,再加上有老天爺幫忙,所以他才取得了很多驕人的戰績。


    但在赤壁之戰當中,曹操的心態卻始終都是矛盾的。


    在大軍南下之前,手下的群臣們便都反對曹操出兵,而曹操卻一意孤行,又不費一兵一卒地拿下了整個荊州。


    拿下荊州之後,他也想過要退兵。


    因為將士們都很疲憊,又水土不服染上了疾病,再加上北軍並不擅長水戰,又是隆冬之際,根本不適合在水上操練將士。


    但在曹操內心深處,卻十分不甘,總覺得行百裏者半九十,一旦拿下江東的話,登基稱帝就指日可待了。


    於是他又不顧手下謀士們的反對,帶兵來到了烏林。


    到了烏林之後,麵對著滔滔江水,曹操又猶豫了起來,過江都十分困難,就更別說登陸到對岸之後能夠順利取勝了。


    但蔡瑁作為水軍統領,卻十分賣力,表現得也很兢兢業業,一直苦心操練著水軍、打造著戰船。


    而且蔡瑁又經過一番謀劃,把自己的親姐姐獻給了曹操,雖然不是妙齡少女,卻也風韻猶存。


    於是曹操便想好好地利用一下蔡瑁,讓他去攻打江東,如果勝了自然是好,如果敗了,曹操自身也沒什麽損失。


    於是他便寫信給趙儼,命他把主力部隊囤集在南郡,原地待命。


    隨後,曹操又見到了荊州本地的幾個著名的隱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世外高人。


    聞名不如見麵,見麵勝似聞名。


    幾個高人的出現,的確讓曹操眼前為之一亮,對人生也有了更高層次的領悟。


    每個人在臨別前都送給了曹操一首詩,曹操不但倒背如流,還總是情不自禁地一邊吟誦,一邊迴味著其中的人生哲理。


    司馬徽的詩曰:“名利場上幾時休,爾虞我詐不自由。當了縣令想郡守,做了宰相望王侯。”


    這讓曹操想到了自己的一生。


    他一直在名利場上苦苦追尋,也一直在與滿朝文武和各路諸侯明爭暗鬥、爾虞我詐,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有時候一驀然迴首,卻總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


    因為這條路是永無止境的,不但荊棘密布,而且險象環生。


    雖然暫時看來,曹操的仕途之路是成功的、征討之路是順利的,但卻不代表以後他也會一直順利。


    就算他一直都順利,也不代表他的後代兒孫也會順利,畢竟風水輪流轉,好運氣不會總可著一家降臨。


    人的貪念是永無止境的,人的欲望也是永不知足的。


    當了縣令之後,就還想當更大的官兒,也就是郡守。


    而當了郡守之後,還覺得官兒不夠大,還想當更大的官兒,也就是州牧。


    當了州牧之後,仍然覺得官兒還是太小,又開始惦記三公,甚至宰相的位置了。


    當了宰相,依舊覺得不過癮,雖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上麵還是有一個人製約著自己。


    要想解除這種製約,那就隻能改朝換代,自己當皇上。


    曹操目前所麵臨的,正是這種處境。


    但是當了皇上,就真的是好事嗎?


    每天都得想著有沒有人想犯上作亂、想謀朝篡位、想將自己取而代之。


    一個朋友也沒有,一個能跟你說實話的人也沒有,大家都是唯唯諾諾、噤若寒蟬,生怕哪句話說錯就招來殺身之禍。


    皇上是這世上最孤獨的人,就算是自己的父母、老婆、兒女,也不敢跟他實話實說,所以叫做孤家寡人。


    想到了這些,曹操對赤壁之戰的看法也發生了本質的變化,覺得勝敗都無所謂了,就算勝了也未必是什麽好事。


    龐德公的詩曰:“人笑青山不曾老,青山笑人不得閑。無為原來方為道,退步其實是向前。”


    這讓曹操想到了退兵。


    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的年紀與曹操相仿,甚至有的人比曹操年紀還大,但從外表看來,他們卻比曹操年輕很多。


    為什麽會這樣?


    道理很簡單,人家每天都是閑著沒事,不是觀魚賞花,就是遊山玩水,一點兒愁事都沒有。


    而曹操憂慮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既得考慮各路諸侯的動態,又得考慮朝廷內部的矛盾,還得考慮幾個兒子到底誰適合接替自己,更得考慮到底該不該改朝換代、登基稱帝,等等等等。


    所以曹操在人到中年之時,便患上了頭風病,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頭痛得越來越厲害、越來越頻繁。


    如果無為呢,是不是就不會有那麽多煩惱了。


    如果退步呢,是不是就不會有那麽多紛爭了。


    想到這些之後,曹操便對戰事變得漠不關心起來,隻希望仗趕緊打,打完趕緊迴家頤養天年。


    黃承彥的詩曰:“身有衣服足有鞋,兒子有爹孫有爺。吃飽穿暖家人在,便是人間好時節。”


    這讓曹操想到了知足。


    作為曹操來講,其實早就衣食無憂、住行無虞了。


    雖然他妻妾成群、兒孫繞膝,但以他今時今日的身份地位,也足以養活得起他們了。


    不但養活得起,而且曹操的錢財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鷦鷯巢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無非夜宿七尺。


    一個人就是官兒再大,再有錢,也根本用不了多少。


    到最後兩隻眼睛一閉,官位和錢財不過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最重要的還是能夠跟家人在一起,過平平淡淡、從從容容的日子。


    想到這些,曹操覺得日後再打仗,什麽都不重要,唯一重要的,就是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


    曹操懷著這樣一種複雜而矛盾的心態,兵敗赤壁也就完全在情理之中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秘事第三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寰宇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寰宇散人並收藏三國秘事第三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