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蓋離開之後,周瑜覺得軍帳中有些發悶,便獨自一人信步來到了江邊。


    朝著江上放眼望去,能明顯地看到曹操的戰船,星星點點、密密麻麻。


    周瑜不由在頭腦中想象著主動攻打曹操時的畫麵。


    一種情況,是程普領兵,帶著數十艘蒙衝,每艘蒙衝上都配備撐船人和弓箭手,趁著夜色飛速駛向曹操的戰船。


    曹操的偵察兵發現有敵軍出現,立刻向上級匯報,並發出預警。


    然後曹操再集結大量弓箭手,張弓搭箭、萬箭齊發,向著程普率領的蒙衝發射。


    由於雙方的射程不同,我軍隻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


    瞬時之間,便有大量的江東將士倒下,有的人中箭身亡,也有的人墜入江中,還有的人直接跳江逃生。


    而程普作為主將,無論如何也不能輕易逃跑,隻能硬著頭皮繼續向前衝,最後在曹軍鋪天蓋地的箭矢中壯烈犧牲。


    主將一死,其他人便頓時亂成一團,再也無心戀戰,隻好紛紛各自逃命。


    當年孫老將軍手下的四大金剛,程普的武藝是最高的,作戰經驗也是最豐富的,但在這次行動之中,卻全無用武之地。


    雙方不是近距離接觸,也不是貼身肉搏,隻是普通的放箭阻止敵軍前進,根本不需要什麽武藝和經驗。


    另一種情況就是韓當帶兵,正如他所說,他的年紀比程普小很多,無論眼神、反應、水性,還是身體素質,都比程普強很多。


    但這些對這次行動來說,並沒什麽實際意義。


    眼神好的話,無非是提前一些發現曹軍的狀態,能判斷出他們是守衛鬆懈還是嚴陣以待。


    但按照黃蓋對曹操的了解,他一向治軍嚴明,又時常會在半夜去巡查布防,所以曹軍的防禦是不可能鬆懈的。


    那麽韓當發現曹軍正嚴陣以待,又會如何行事?


    難道還能掉頭迴來嗎?


    恐怕也隻能是硬著頭皮繼續前進,來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反應快的話,無非是發現一些變化或是預料之外的事,及時做出判斷和調整。


    這次行動不涉及什麽變化,能讓韓當感到意外的,也隻能是曹操的守衛大半夜的還很精神,還把眼睛瞪得雪亮,十分警覺地觀察著周圍的動靜。


    然後韓當又能如何調整?


    也不可能掉頭迴來,還得繼續按原計劃行事。


    接下來就跟程普領兵的下場如出一轍。


    水性好也不過是在逃生的時候,比程普存活的幾率大一些,但也大不到哪去。


    因為你是主帥,不堅持到最後一刻就逃迴來的話,豈不成了貪生怕死之徒、膽小如鼠之輩?


    下麵的人會怎麽看你,下迴再打仗誰還願意聽你指揮?


    可見無論程普帶兵,還是韓當帶兵,其結果都是大同小異的。


    正如黃蓋所說,他們所提出的方案並不靠譜。


    相比較之下,還是黃蓋的方案更具有可行性。


    黃蓋早年在討伐董卓期間,曾經與曹操有過一麵之緣,雖然時隔多年,但曹操應該對黃蓋還有印象。


    而黃蓋在江東侍奉孫家多年,卻始終沒有得到重用,如今已是年近花甲,職位卻在我周瑜一個三十出頭的人之下。


    黃蓋完全可以憑借這一點,向曹操訴苦,說自己一輩子忠心耿耿,孫家卻並不領情。


    然後再說一些對曹操仰慕已久之類的話,把曹操阿諛奉承一番,最後再提出想要投奔他。


    黃蓋再帶上妻兒老小和手下的將士前去投奔,就會讓曹操感到更加真實。


    自己的親人和將士都給你帶過來了,人質全在你手上,還有什麽可擔心的呢?


    所以曹操幾乎不太可能直接殺了黃蓋,而是會接納他。


    但按照曹操的性格,他也不可能完全相信黃蓋,而是會處處提防他、時時考驗他。


    黃蓋雖然可以不像程普、韓當那樣直接死在江上,或者狼狽不堪地撿迴一條命,但其中卻有三個問題。


    首先就是黃蓋的頭腦。


    曹操和他周圍的人都會給黃蓋出各種各樣的考題,去試探他的真假,黃蓋能否經得起眾人的各種輪番考驗。


    他是行伍出身,並不具備蘇秦那樣的智謀,如果跟別人撒謊或裝假的話,很容易就會露餡。


    無論撒謊還是裝假,你都得思維非常縝密,滴水不漏、無懈可擊,每個細節都經得起眾多敵人的推敲。


    而且你還要跟所有人都保持一致,不能跟這個人這麽說,跟那個人那麽說,也不能今天跟這個人說的是一套,過幾天又跟這個人說的是另外一套。


    有道是:明則誠矣,誠則明矣。


    聰明的人是很少會說謊或裝假的,因為他們知道那樣太難、太累,而且早晚會被人發現。


    所以誠實的人才是最聰明的,弄虛作假、謊話連篇的人隻不過是自作聰明的跳梁小醜。


    可黃蓋詐降明明就是假的,又如何讓他不去說謊和裝假呢?


    其次,就是忠心的問題。


    古往今來有很多人,一開始說是去敵國或是敵軍那裏詐降,結果去了以後就變成人家的人了。


    眼前直接就是高官厚祿、榮華富貴,人家又何必再去冒著隨時隨地掉腦袋的風險去幫原來的主人。


    當然了,也有像蘇秦那樣的人,為了報答主公的知遇之恩而不惜一切代價。


    正所謂: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


    但那畢竟是極少數人,而黃忠是否也是這樣的人,沒經過事實檢驗,還真無法確定。


    不得不承認,黃蓋是孫堅的左膀右臂,他們當年是生死之交。


    但現在的江東已經換了孫權當主公了,孫權雖然是孫堅的兒子,但黃蓋對孫堅忠心,未必就代表他也會對孫權忠心。


    當年趙高與秦王嬴政的關係也非常好,後來嬴政駕崩,他的那些兒子還不都是被趙高給害死了。


    正所謂:虎生猶可近,人毒不堪親!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


    還有一個,就是價值的問題。


    黃忠對曹操來說,無論是出謀劃策,還是攻城拔寨,並不具備什麽價值。


    曹操麾下猛將如雲、謀士如林,可以說是人才輩出。


    黃忠雖然是當年孫堅手下的四大金剛之一,但畢竟已經上了年紀。


    如果硬說有價值的話,也就是向黃蓋打聽一下江東目前的情況。


    所以就算黃蓋想投靠曹操,曹操也沒什麽興趣,很可能利用完他的價值之後,就來個卸磨殺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秘事第三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寰宇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寰宇散人並收藏三國秘事第三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