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無知
穿越大唐:科技就是力量 作者:玄武仙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間一晃,來到了九月十日。
經過這些時間的籌備,造紙作坊與印刷作坊,也總算是建設完成,而李愔也派出了幾名研究院的工匠,開始教授人們全新的造紙技術。
由於李承乾派遣了東宮衛隊日夜巡視在兩座作坊周圍,所以對於這兩座作坊的具體情況,也是鮮有人知,就連裏麵的工人,那也是分開教導,將保密做到了極致。
當然,此時的那些世家大族,也早就焦頭爛額,也沒心思去探查這兩個作坊了。
原來,就在前幾日,兵部下轄的作坊,也全都完成了技術改進,並在東西兩市開設了好幾個鐵器鋪,其售價也是與工部一模一樣。
兵部的突然下場,可以說是打了幾大家族一個措手不及。
在他們看來,兵部這是與工部聯合到一起來對付他們了。
最讓他們感到擔憂的是,這段時間以來,他們幾大家族已經花費了三十萬貫錢,購買了三百萬斤的鐵器,幾家的倉庫已經堆的滿滿當當。
但是,人家工部和兵部的鐵器,好像多到賣不完一樣,每天都是幾十萬斤的出售量。
當然,最讓他們幾大家族擔憂的是,段綸在前不久向李世民上了一道關於健全工部責任的奏疏。
對於此事,他們幾大家族是竭力反對的,但卻遭到了工部、兵部、刑部的共同圍攻,就連馬周以及禦史台的部分禦史,也都開始支持力工部。
誰也想不到,在不知不覺間,之前那個任人拿捏的工部,竟然已經成長到了這一步,著實讓人感到一陣恐慌。
崔家府邸內,幾大家族的代表,再次齊聚一堂。
崔仁德麵色凝重的看向眾人,“諸位,工部目前正在組建一個名為工會的組織,據說這個組織,乃是為了維護什麽工匠的利益。
看樣子,他們這是準備對咱們的作坊下手了!”
“唉,看來,陛下這是執意要與我等過不去了!”王家代表歎息一聲。
在座的眾人也是默然不語,臉色有些不太好看。
當今陛下雄才偉略、誌向遠大,而李世民的很多政策,也與他們這些世家大族的利益不符,雙方之間的鬥爭幾乎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了。
所以,在他們看來,工部和兵部這次的聯合行動,定然是出自李世民的手筆。
一旁的崔仁傑雙眼一眯,“諸位,工部和兵部至今已經賣出了那麽多的鐵器,定然是賠了不少錢了,依我看,咱們也是時候該出手了!”
“而且,我猜他們之所以有那麽多的鐵器出售,很有可能是陛下調撥了軍械府庫內的鐵器,這也是咱們反擊的一個點……”
崔仁傑冷冷一笑,“如今我大唐與吐穀渾隨時都有可能開戰,但陛下卻為了對付咱們而枉顧軍國大事,實在不應該!”
“說的是啊,陛下的確有些不顧輕重了……”
聽到崔仁傑的一番言論,在座的眾人,也全都表示了認同。
隨後,這幾大家族的代表,也開始圍繞著明日的朝會,討論起了各種應對的辦法。
他們討論的問題有很多,但卻沒有一個人想過,工部和兵部是靠著全新的煉鐵技術,才對他們的鐵器生意造成的衝擊。
……
九月十一日,清晨。
今日乃是參朝日,凡是在京的五品以上的官員,全都早早的趕到了朝殿內。
文武百官分列於大殿兩側,所有人都靜靜的站在各自的位置上默然不語。
“陛下駕到!”
一道突如其來的喊聲,打破了這份寂靜,緊接著,李世民便在幾名宦官的簇擁下,緩步走到了龍椅前方。
待李世民坐下之後,文武百官齊齊躬身,行禮山唿。
“陛下,臣有事啟奏!”
君臣剛剛見禮完畢,一名崔姓禦史便搶先跳了出來。
李世民淡淡的看了那名禦史一眼,隨即抬了抬手:“準奏!”
“陛下,臣彈劾工部尚書段綸、兵部尚書侯君集,此二人以公謀私,為了一己私利,盜用國家鐵器,以超低的價格,破壞正常市麵生意。
如此行徑,不僅有損朝廷威嚴,更是讓朝廷蒙受了巨大的錢糧損失,若不嚴懲,不足以平民憤!”
那崔姓禦史義正辭嚴的說著,就差指著段綸和侯君集的鼻子來罵了。
“是啊陛下,工部與兵部枉顧朝廷法度,還請嚴懲!”
“臣等附議……”
隨著那名崔姓禦史話落,許多世家出身的官員,也紛紛站了出來,足有三十多人。
見此情形,李世民卻是一臉平淡的看向了侯君集與段綸二人,“侯卿、段卿,你們可有話說?”
“陛下,臣有話說!”
侯君集站出身來,一臉鄙夷的看向崔家的那名禦史,“說話要有證據,你這家夥,是從哪裏得知我兵部與工部盜用國家鐵器了?”
那禦史一抬下巴,“我們禦史台有聞風奏事之權,彈劾你們,不需要證據!”
“簡直是一派胡言!”
那禦史話音剛落,馬周也站了出來,一臉惱怒的看向那名禦史,“我禦史台的禦史,的確有聞風奏事之權,但那也得確有其事才行,似你這番言語,分明就是誣告!”
“我等禦史,雖有彈劾之權,但也不是讓你信口開河的!”
“還不需要證據?要是都像你這樣滿嘴胡說,那我們禦史台的禦史們還有何臉麵彈劾他人?”
馬周的嗬斥聲,傳到了所有人的耳中,那名崔姓禦史,也是麵紅耳赤,低著頭不敢言語。
崔仁德也站出身來,“馬大夫,雖然眼下沒有證據,但卻可以派人去查啊,一旦查出來,不就有了嗎?
想必諸位也都知道,想要煉製一斤鐵器,光是成本,就高達一百二十文錢。
再加上兵部去年上報的鐵器產量,每日下來也才不過兩萬斤而已,可是他們現在每日的售賣量,卻高達十萬斤之多。
這麽多鐵器,他們又是從哪裏來的……?”
“嗬,無知的蠢貨,你說的那些,隻是你知道的東西而已!”
聽到崔仁德的一番分析,侯君集不由冷笑一聲,一臉不屑的說:“實話告訴你吧,人家工部研究出了一種全新的煉鐵技術,每斤成本不過五十文,產量也是過去的五倍還多……”
“什麽?這……這不可能!”
經過這些時間的籌備,造紙作坊與印刷作坊,也總算是建設完成,而李愔也派出了幾名研究院的工匠,開始教授人們全新的造紙技術。
由於李承乾派遣了東宮衛隊日夜巡視在兩座作坊周圍,所以對於這兩座作坊的具體情況,也是鮮有人知,就連裏麵的工人,那也是分開教導,將保密做到了極致。
當然,此時的那些世家大族,也早就焦頭爛額,也沒心思去探查這兩個作坊了。
原來,就在前幾日,兵部下轄的作坊,也全都完成了技術改進,並在東西兩市開設了好幾個鐵器鋪,其售價也是與工部一模一樣。
兵部的突然下場,可以說是打了幾大家族一個措手不及。
在他們看來,兵部這是與工部聯合到一起來對付他們了。
最讓他們感到擔憂的是,這段時間以來,他們幾大家族已經花費了三十萬貫錢,購買了三百萬斤的鐵器,幾家的倉庫已經堆的滿滿當當。
但是,人家工部和兵部的鐵器,好像多到賣不完一樣,每天都是幾十萬斤的出售量。
當然,最讓他們幾大家族擔憂的是,段綸在前不久向李世民上了一道關於健全工部責任的奏疏。
對於此事,他們幾大家族是竭力反對的,但卻遭到了工部、兵部、刑部的共同圍攻,就連馬周以及禦史台的部分禦史,也都開始支持力工部。
誰也想不到,在不知不覺間,之前那個任人拿捏的工部,竟然已經成長到了這一步,著實讓人感到一陣恐慌。
崔家府邸內,幾大家族的代表,再次齊聚一堂。
崔仁德麵色凝重的看向眾人,“諸位,工部目前正在組建一個名為工會的組織,據說這個組織,乃是為了維護什麽工匠的利益。
看樣子,他們這是準備對咱們的作坊下手了!”
“唉,看來,陛下這是執意要與我等過不去了!”王家代表歎息一聲。
在座的眾人也是默然不語,臉色有些不太好看。
當今陛下雄才偉略、誌向遠大,而李世民的很多政策,也與他們這些世家大族的利益不符,雙方之間的鬥爭幾乎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了。
所以,在他們看來,工部和兵部這次的聯合行動,定然是出自李世民的手筆。
一旁的崔仁傑雙眼一眯,“諸位,工部和兵部至今已經賣出了那麽多的鐵器,定然是賠了不少錢了,依我看,咱們也是時候該出手了!”
“而且,我猜他們之所以有那麽多的鐵器出售,很有可能是陛下調撥了軍械府庫內的鐵器,這也是咱們反擊的一個點……”
崔仁傑冷冷一笑,“如今我大唐與吐穀渾隨時都有可能開戰,但陛下卻為了對付咱們而枉顧軍國大事,實在不應該!”
“說的是啊,陛下的確有些不顧輕重了……”
聽到崔仁傑的一番言論,在座的眾人,也全都表示了認同。
隨後,這幾大家族的代表,也開始圍繞著明日的朝會,討論起了各種應對的辦法。
他們討論的問題有很多,但卻沒有一個人想過,工部和兵部是靠著全新的煉鐵技術,才對他們的鐵器生意造成的衝擊。
……
九月十一日,清晨。
今日乃是參朝日,凡是在京的五品以上的官員,全都早早的趕到了朝殿內。
文武百官分列於大殿兩側,所有人都靜靜的站在各自的位置上默然不語。
“陛下駕到!”
一道突如其來的喊聲,打破了這份寂靜,緊接著,李世民便在幾名宦官的簇擁下,緩步走到了龍椅前方。
待李世民坐下之後,文武百官齊齊躬身,行禮山唿。
“陛下,臣有事啟奏!”
君臣剛剛見禮完畢,一名崔姓禦史便搶先跳了出來。
李世民淡淡的看了那名禦史一眼,隨即抬了抬手:“準奏!”
“陛下,臣彈劾工部尚書段綸、兵部尚書侯君集,此二人以公謀私,為了一己私利,盜用國家鐵器,以超低的價格,破壞正常市麵生意。
如此行徑,不僅有損朝廷威嚴,更是讓朝廷蒙受了巨大的錢糧損失,若不嚴懲,不足以平民憤!”
那崔姓禦史義正辭嚴的說著,就差指著段綸和侯君集的鼻子來罵了。
“是啊陛下,工部與兵部枉顧朝廷法度,還請嚴懲!”
“臣等附議……”
隨著那名崔姓禦史話落,許多世家出身的官員,也紛紛站了出來,足有三十多人。
見此情形,李世民卻是一臉平淡的看向了侯君集與段綸二人,“侯卿、段卿,你們可有話說?”
“陛下,臣有話說!”
侯君集站出身來,一臉鄙夷的看向崔家的那名禦史,“說話要有證據,你這家夥,是從哪裏得知我兵部與工部盜用國家鐵器了?”
那禦史一抬下巴,“我們禦史台有聞風奏事之權,彈劾你們,不需要證據!”
“簡直是一派胡言!”
那禦史話音剛落,馬周也站了出來,一臉惱怒的看向那名禦史,“我禦史台的禦史,的確有聞風奏事之權,但那也得確有其事才行,似你這番言語,分明就是誣告!”
“我等禦史,雖有彈劾之權,但也不是讓你信口開河的!”
“還不需要證據?要是都像你這樣滿嘴胡說,那我們禦史台的禦史們還有何臉麵彈劾他人?”
馬周的嗬斥聲,傳到了所有人的耳中,那名崔姓禦史,也是麵紅耳赤,低著頭不敢言語。
崔仁德也站出身來,“馬大夫,雖然眼下沒有證據,但卻可以派人去查啊,一旦查出來,不就有了嗎?
想必諸位也都知道,想要煉製一斤鐵器,光是成本,就高達一百二十文錢。
再加上兵部去年上報的鐵器產量,每日下來也才不過兩萬斤而已,可是他們現在每日的售賣量,卻高達十萬斤之多。
這麽多鐵器,他們又是從哪裏來的……?”
“嗬,無知的蠢貨,你說的那些,隻是你知道的東西而已!”
聽到崔仁德的一番分析,侯君集不由冷笑一聲,一臉不屑的說:“實話告訴你吧,人家工部研究出了一種全新的煉鐵技術,每斤成本不過五十文,產量也是過去的五倍還多……”
“什麽?這……這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