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封侯賜爵
穿越大唐:科技就是力量 作者:玄武仙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該如何封賞?
聽到李世民的問話,周圍的文武百官也頓時沉默了。
這曲轅犁的出現,意味著大唐的百姓可以在現有的基礎上,多出三倍的耕地、多出三倍的糧食,大唐的國力可以翻高三倍。
同樣也意味著,這些人完全是憑借一己之力養活了億萬人的性命。
如此功勳,即便是朝中文武加起來,那也不敢與之相比,封侯拜爵都有點兒委屈人家了。
可是,對方隻是個工匠啊,對一個工匠封侯拜爵,那他們這些人,將置於何地?
“阿耶,孩兒以為,這些研究人員,功蓋開疆,當賜以爵位表彰其功,並為其樹碑立傳。
如此,方不負這些研究人員嘔心瀝血之作!”
見無人說話,李愔也隻得站出身來,為這些工匠請功了。
這可是一次提高工匠地位的絕好機會,說什麽也得成功才行。
“梁王說的是,如此大功,當為如此!”
隨著李愔話落,房玄齡也站了出來,開口附和。
“臣,附議!!”
緊接著長孫無忌、魏征、溫彥博幾人也站了出來。
給工匠授官封爵一事,他們之前已經與李世民有過商議了,這次出言附議,倒也沒什麽心理壓力。
“臣等附議!!”
緊接著,段綸以及工部的一眾官員,也紛紛站了出來。
他們倒也沒多想什麽,反正就是,梁王幹啥我幹啥。
周圍的百官見狀,也不由麵色微變,不少人想要出言反對,可是他們又不敢。
畢竟這是惠濟萬民的功勞,誰出言反對,那就是與天下萬民作對了,百姓們到時候來個萬民請命,那他們都得死!
“本王在此先行恭喜孔祭酒了,您的這幾個學生出息了,要封爵了!”
就在眾人沉思之際,李愔卻是一臉笑意的來到了孔穎達的身前,高聲賀喜了起來,聽的百官一愣一愣的。
“殿下,不知您此話何意?”
孔穎達也是滿臉的詫異,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李愔咧嘴一笑:“這幾個工匠,可都是科技學堂的學生啊,您又是科技學堂的教諭,那他們不就是您的學生咯!”
“啊?”
孔穎達神色一怔,這才反應過來,好像還真是那麽迴事兒。
雖說自己沒有親自去過科技學堂,但也在那裏掛名,這幾個工匠,的確算是他名義上的弟子了。
一想到這些,孔穎達頓時就樂了。
自己的弟子研製出了活民億萬的神物,自己這個當老師的,那也是臉上有光啊。
“陛下,老臣以為如此功勞,當賜爵封賞,以表其功!”
說著,孔穎達也是一臉嚴肅的朝著李世民躬身一禮。
哦,原來他們都是孔祭酒的學生啊,那就沒事兒了!
周圍百官見狀,心中的不快,也頓時煙消雲散了。
若隻是單純的給工匠賜爵,他們會不高興,但如果掛上了學子的名頭再賜爵,那就沒毛病了。
再者,此時的爵位,大多都是虛的,遠不如漢朝時期那麽值錢,封就封吧。
隨即,文武百官也紛紛開口附議,同意了為楊思齊幾人賜爵一事。
“好,諸公但有所請,朕自當允之!”
見此情形,李世民也是笑著點點頭,心裏也是樂開了花。
隨後,李世民便當眾,為楊思齊等人,分別賜予了侯、伯、男等爵位。
當然,這些爵位,也都是一個名頭,並無食戶,算是一個榮譽頭銜了。
不過,即便如此,也足以讓那些工匠們感恩戴德了。
被授爵的楊思齊幾人,也是感動到無以複加,就差跪下磕頭謝恩了。
李世民很高興,在迴去的路上,也不斷的與房玄齡、唐儉和幾名戶部官員盤算著大唐未來的收成。
按照當下大唐的人口和耕牛來計算,隻需一年的時間,大唐的耕地將至少增加兩億畝左右(此處為小畝,一畝差不多五百多平米)。
而此時一畝的糧食產量約為一石到兩石之間,取個中間數字,那就是增產三億石糧食。
按照大唐目前的賦稅來計算,朝廷也會因此多增收至少九千萬石的糧食。
這是什麽概念?
這意味著,多出的這些糧食,足夠保證大唐現有百姓一年的食用。
此時的大唐,立國不久,依舊很窮。
所以,在軍事、政務方麵,李世民與一眾大臣,總是為錢糧而擔憂。
要是每年能增收九千萬石的糧食,那他們將再也不必為任何問題而擔憂。
李世民激動的臉頰通紅,唐儉與戶部激動的淚水縱橫。
在激動之餘,李世民等人,也隨即商議起了關於快速推廣曲轅犁的事情。
原本李世民是準備明發聖旨,詔令地方官府進行推廣,並將推廣一事納入官員的政績考核。
但是,房玄齡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依照房玄齡的說法,一旦將此事交由地方官府來推廣的話,難免會有許多官員為了政績而不顧百姓需求強行推廣,甚至不乏有些黑心商人會為了牟利而勾結官府,將這曲轅犁高價賣給百姓,使百姓背上巨額債務。
如此一來,這個利國利民的神物,很有可能,會被某些居心叵測之人,弄成禍國殃民的災難。
所以,想要快速推廣曲轅犁,最好的辦法,就是由朝廷出錢,進行大批量的製造,並將曲轅犁的價格壓到最低。
對於這個建議,李世民深以為然,然後扭頭看向戶部尚書唐儉:“唐卿,國庫如今能夠抽調的錢財,有多少?”
“陛下,國庫之中,除去用來壓庫的五十萬貫之外,能夠調動的錢財,共有二十八萬五千三百貫……”
這一次,唐儉也不哭窮了,將國庫的老底全都翻了出來。
聽到隻有這麽點兒錢,李世民也皺了皺眉頭。
剛才他也問過李愔了,這一張曲轅犁,連工帶料,成本大概在二百文左右。
如果想要盡快推廣的話,定價最高隻能這樣了,再高的話百姓們就買不起了。
可是,單憑國庫的那點兒錢財,也實在支撐不起。
“陛下,依臣之見,不妨將製造曲轅犁一事交由工部負責。
這樣一來,朝廷便可以省下許多人工費用,進一步降低曲轅犁的價格。”唐儉建議道。
“可是,這樣一來的話,工部的人豈不是要受苦了?”
李世民皺眉道,辛苦賣力的製造曲轅犁,還拿不到工錢,這能行嗎?
聽到李世民的問話,周圍的文武百官也頓時沉默了。
這曲轅犁的出現,意味著大唐的百姓可以在現有的基礎上,多出三倍的耕地、多出三倍的糧食,大唐的國力可以翻高三倍。
同樣也意味著,這些人完全是憑借一己之力養活了億萬人的性命。
如此功勳,即便是朝中文武加起來,那也不敢與之相比,封侯拜爵都有點兒委屈人家了。
可是,對方隻是個工匠啊,對一個工匠封侯拜爵,那他們這些人,將置於何地?
“阿耶,孩兒以為,這些研究人員,功蓋開疆,當賜以爵位表彰其功,並為其樹碑立傳。
如此,方不負這些研究人員嘔心瀝血之作!”
見無人說話,李愔也隻得站出身來,為這些工匠請功了。
這可是一次提高工匠地位的絕好機會,說什麽也得成功才行。
“梁王說的是,如此大功,當為如此!”
隨著李愔話落,房玄齡也站了出來,開口附和。
“臣,附議!!”
緊接著長孫無忌、魏征、溫彥博幾人也站了出來。
給工匠授官封爵一事,他們之前已經與李世民有過商議了,這次出言附議,倒也沒什麽心理壓力。
“臣等附議!!”
緊接著,段綸以及工部的一眾官員,也紛紛站了出來。
他們倒也沒多想什麽,反正就是,梁王幹啥我幹啥。
周圍的百官見狀,也不由麵色微變,不少人想要出言反對,可是他們又不敢。
畢竟這是惠濟萬民的功勞,誰出言反對,那就是與天下萬民作對了,百姓們到時候來個萬民請命,那他們都得死!
“本王在此先行恭喜孔祭酒了,您的這幾個學生出息了,要封爵了!”
就在眾人沉思之際,李愔卻是一臉笑意的來到了孔穎達的身前,高聲賀喜了起來,聽的百官一愣一愣的。
“殿下,不知您此話何意?”
孔穎達也是滿臉的詫異,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李愔咧嘴一笑:“這幾個工匠,可都是科技學堂的學生啊,您又是科技學堂的教諭,那他們不就是您的學生咯!”
“啊?”
孔穎達神色一怔,這才反應過來,好像還真是那麽迴事兒。
雖說自己沒有親自去過科技學堂,但也在那裏掛名,這幾個工匠,的確算是他名義上的弟子了。
一想到這些,孔穎達頓時就樂了。
自己的弟子研製出了活民億萬的神物,自己這個當老師的,那也是臉上有光啊。
“陛下,老臣以為如此功勞,當賜爵封賞,以表其功!”
說著,孔穎達也是一臉嚴肅的朝著李世民躬身一禮。
哦,原來他們都是孔祭酒的學生啊,那就沒事兒了!
周圍百官見狀,心中的不快,也頓時煙消雲散了。
若隻是單純的給工匠賜爵,他們會不高興,但如果掛上了學子的名頭再賜爵,那就沒毛病了。
再者,此時的爵位,大多都是虛的,遠不如漢朝時期那麽值錢,封就封吧。
隨即,文武百官也紛紛開口附議,同意了為楊思齊幾人賜爵一事。
“好,諸公但有所請,朕自當允之!”
見此情形,李世民也是笑著點點頭,心裏也是樂開了花。
隨後,李世民便當眾,為楊思齊等人,分別賜予了侯、伯、男等爵位。
當然,這些爵位,也都是一個名頭,並無食戶,算是一個榮譽頭銜了。
不過,即便如此,也足以讓那些工匠們感恩戴德了。
被授爵的楊思齊幾人,也是感動到無以複加,就差跪下磕頭謝恩了。
李世民很高興,在迴去的路上,也不斷的與房玄齡、唐儉和幾名戶部官員盤算著大唐未來的收成。
按照當下大唐的人口和耕牛來計算,隻需一年的時間,大唐的耕地將至少增加兩億畝左右(此處為小畝,一畝差不多五百多平米)。
而此時一畝的糧食產量約為一石到兩石之間,取個中間數字,那就是增產三億石糧食。
按照大唐目前的賦稅來計算,朝廷也會因此多增收至少九千萬石的糧食。
這是什麽概念?
這意味著,多出的這些糧食,足夠保證大唐現有百姓一年的食用。
此時的大唐,立國不久,依舊很窮。
所以,在軍事、政務方麵,李世民與一眾大臣,總是為錢糧而擔憂。
要是每年能增收九千萬石的糧食,那他們將再也不必為任何問題而擔憂。
李世民激動的臉頰通紅,唐儉與戶部激動的淚水縱橫。
在激動之餘,李世民等人,也隨即商議起了關於快速推廣曲轅犁的事情。
原本李世民是準備明發聖旨,詔令地方官府進行推廣,並將推廣一事納入官員的政績考核。
但是,房玄齡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依照房玄齡的說法,一旦將此事交由地方官府來推廣的話,難免會有許多官員為了政績而不顧百姓需求強行推廣,甚至不乏有些黑心商人會為了牟利而勾結官府,將這曲轅犁高價賣給百姓,使百姓背上巨額債務。
如此一來,這個利國利民的神物,很有可能,會被某些居心叵測之人,弄成禍國殃民的災難。
所以,想要快速推廣曲轅犁,最好的辦法,就是由朝廷出錢,進行大批量的製造,並將曲轅犁的價格壓到最低。
對於這個建議,李世民深以為然,然後扭頭看向戶部尚書唐儉:“唐卿,國庫如今能夠抽調的錢財,有多少?”
“陛下,國庫之中,除去用來壓庫的五十萬貫之外,能夠調動的錢財,共有二十八萬五千三百貫……”
這一次,唐儉也不哭窮了,將國庫的老底全都翻了出來。
聽到隻有這麽點兒錢,李世民也皺了皺眉頭。
剛才他也問過李愔了,這一張曲轅犁,連工帶料,成本大概在二百文左右。
如果想要盡快推廣的話,定價最高隻能這樣了,再高的話百姓們就買不起了。
可是,單憑國庫的那點兒錢財,也實在支撐不起。
“陛下,依臣之見,不妨將製造曲轅犁一事交由工部負責。
這樣一來,朝廷便可以省下許多人工費用,進一步降低曲轅犁的價格。”唐儉建議道。
“可是,這樣一來的話,工部的人豈不是要受苦了?”
李世民皺眉道,辛苦賣力的製造曲轅犁,還拿不到工錢,這能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