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胡雲頂都迷惑不解,李鴻章也暗自得意,解釋道,“我今天就給你解開這個謎團。”


    “湘軍缺糧又缺軍餉,如果一直無法供應糧草,你覺得會出現什麽情況?”李鴻章問胡雲頂道。


    “那軍隊很可能是嘩變。”胡雲頂道,“軍隊本來是國家安全最重要的保障,但前提是要有糧有軍餉。但是當糧食和軍餉都沒有的時候,那簡直是不敢想象的。”


    “對,就像是攻入南京城的部隊一樣,見到什麽就搶什麽。”李鴻章道,“朝廷早就注意到這一點了。”


    見到胡雲頂還是沒有明白,李鴻章說得更直接一些了,“如今國庫空虛,賦稅重地的長江流域和江南一帶,也是飽受戰火的摧殘,稅源銳減。長毛基本上被剿滅了,國家不再需要養這麽龐大的軍隊。你明白了嗎?”


    胡雲頂立即明白過來了,道,“中堂的意思是,從師生感情上來講,您責無旁貸,應該幫助曾大人。但是從朝廷裁軍的這個最高戰略意圖來看,你就不能幫,或者隻能很有限的幫助,就是要讓湘軍內部出現內亂。亂得越兇,朝廷裁撤湘軍,遇到的阻力就會越少,越容易成功。”


    李鴻章喝了一口茶,麵帶笑容,也不置可否。胡雲頂明白,李鴻章這種表情,就是表示認可他的說法。


    因此要幫,但不能全心全意幫,在一定範圍內,有限度地幫。


    胡雲頂道,“中堂大人,不過湘軍同長毛打了這麽多年,戰鬥力很是強悍,加上長毛餘黨作亂,兩淮之間還有撚軍。朝廷要撤也不會這麽快吧?”


    “ 我實話給你說吧!”李鴻章道,“朝廷現在就是在全力持我們的淮軍。湘軍的勢力很大,裏麵又有很多派別。太後的意思,要削弱恩師帶領的骨幹湘軍,那些人是跟隨他多年的鐵杆,而要強化我們淮軍,還有左宗棠的楚軍。這樣便於控製。”


    在古代官場上,黨同伐異是最常見的現象之一。一幫觀點一致或者因為其他原因而聚成集團的官員,攻擊其他集團或其他派別。集團、黨派互相爭吵,形成政治風潮,造成官場的分裂,有時甚至危及政權、皇朝的安危。


    古代官場上的黨爭,實際上與近代的黨派鬥爭並不相同。古代的黨派隻是一個極為鬆散的聯合體。這種黨派在大多數情況下並不是由於不同的政見而形成的,往往是由於既得利益、出身門第、仕宦經曆、籍貫的不則,甚至隻是黨魁個人意氣相惡而形成的。除了若幹黨魁之外,黨徒中的大多數隻是緊跟上司的附屬,希望能夠由此加官晉爵,並沒有什麽一貫的,固定的觀點和原則。


    黨爭常常是的地震,是政治的禍害,所以曆來稱之為“黨禍”。對於擅於玩弄權術的慈禧太後來說,湘軍勢大,控製了軍權。朝廷內以李鴻藻、翁同穌為代表的重臣還有滿族的貴族們,自然是深深嫉妒。


    讓這兩派互鬥,互啄互相攻擊,反而有利於她更好的拿捏各方。很簡單,你各方互相攻擊,就把對方的問題、毛病、線索,集中到了我手上。兩派的問題、毛病、線索越來越多,我就能夠更好的拿捏你們。誰也不聽我的話,我就拿出“小辮子”來威脅,逼你就範。


    從帝王術來看,不怕你貪,就怕你為官清廉,四季豆油鹽不進,我想調查你,都沒有地方下手。動不動就搬出律例來,把帝王氣得不行。這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朝嘉靖皇帝時期的海瑞,經常痛罵皇上,不過由於他和太子黨一派關係很鐵。加上嘉靖皇帝也並非心眼很小的皇上,海瑞雖然官場起起落落,也吃了不少苦頭,但最終還是算是善終了。


    但慈禧畢竟是女人,女人心胸不會多大。下麵的臣子都知道,都盡可能順著她的話說。


    黨同伐異,為個人或本集團謀求最大的利益,是官場結黨的唯一目的,也是專製時代官場結黨、派係鬥爭總是集殘酷性、毀滅性和大範圍存在的主要原因。官場拉幫結派、黨同伐異的主要方式有:


    一是利用親屬、血緣、宗族關係結成的家族黨派,這種寄存於血緣關係基礎上的派係,更容易形成死黨。所謂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其利害關相關性是非常強烈。


    二是利用門生故吏,老師同學的“同年”等關係情誼結成的“誌同道合”的派係;


    三是利用老上級、老部下、老同僚, 多年交情結成的朋黨;


    四是以地域、地緣、老鄉關係結成的黨派等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世第一能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兩斤白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兩斤白酒並收藏亂世第一能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