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身為皇帝,你鬱悶了。你說行,朝廷大事我做不了主,那我自己的事情總可以做主吧,我要帶一幫人,出去騎馬打獵,我躺平行不?可兩宮皇太後又說,皇上,打獵可以,但是現在國家多事之秋,你一國之君,不能隻想玩,要多把精力投入到國家大事上來。這麽對同治皇帝說話,可能還是客氣的了。因為根據史料記載,慈安當皇後時,經常責備鹹豐皇帝,說他不如康熙帝、雍正帝那樣勤政。


    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因為鹹豐皇帝也比較倒黴,他當皇帝的時候,大清帝國已經成立200多年了,盛世早已過去。如同一位七八十歲的老人,已經深度衰老期,各種深層次的矛盾陸續爆發出來了。其實步入衰老期不怕,隻要不與世界接觸,關起門來,仍然可以妄自尊大,老子天下第一。


    可你想在家中享受歲月靜好,但別人不讓啊。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英法等西方列強已經完成工業化,用堅船利炮,轟開了大清帝國的國門,同時也轟碎了想躲在家中,享受歲月靜好的清朝統治者的幻想,中國開始進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年代。


    而鹹豐帝剛登基,接過老子道光帝的爛攤子時,仍然有偉大的理想,想努力讓又窮又落後又自大,還染上了全民吸鴉片毒癮的大清朝,能夠改掉毛病,重新中興。可惜剛上台,就是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時,鹹豐帝隻得把什麽遠大的理想拋到一邊,集中精力解決這大清朝建國200多年來,最厲害的一次農民起義運動。


    本來鹹豐帝最開始以為,憑借著大清朝的國力,不出一兩年,就可以將太平天國洪秀全為首的這幫來自廣西的烏合之眾消滅掉,但是他太自大了,他太高估清朝八旗軍、綠營軍的實力了,軍隊已極其腐朽。


    雖然他一再嚴令,一再下詔書,督促軍隊將領剿匪,但實際越剿越多。而事物都是此消彼長的,清軍越腐敗越無能,太平軍就越猛,氣勢就越旺,人數越來越多,打下的地盤就越來越廣。


    鹹豐帝是焦頭爛額啊,他想躺平啊,可他是皇帝啊,他無法躺平。而1860年,英法聯軍又打進了北京,鹹豐隻能帶著後宮逃跑。他所麵對的複雜局麵,恐怕是他的祖先康熙、乾隆在世,也無法解決的。


    一般來說,當一個人壯誌未酬,就會變得消極。作為皇帝,也同我們普通人一樣,鹹豐並不是生來就好色。但是清朝已經爛得不行,他隻好借聲色犬馬來麻醉自己,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可是慈安當時還是皇後,十分生氣,責備鹹豐,讓他警醒。總體來說,慈安還是一個很負責任的皇後,能夠一切從大局出發考慮問題。


    鹹豐帝剛逝世時,由於禮節上的爭執,兩宮皇太後之間“不甚愜洽”。為了擴大他們之間的矛盾,顧命大臣肅順“自請分見兩宮皇太後”,並在覲見時語氣“互有抑揚”。


    但是肅順等人的專橫,引起了慈安的不滿。共同的利害,使她認識到,自己和慈禧的矛盾,隻是次要矛盾,而與肅順等幾位要奪自己權的顧命大臣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因此他主動尋求與慈禧關係的改善,當然慈禧也同樣認識到這一點,兩個聰明的女人一拍即合,聯起手來。


    據說二人為防止自己的計劃被竊聽,還躲在大缸內商量事情。她們當時派遣心腹,急召恭親王奕忻前往熱河,秘密策劃從八大臣手中奪權。


    載垣等則以“我朝向無皇太後垂簾之儀”為理由,堅持寫明發上諭,對董元醇的奏折加以痛駁。當奏折遞上時,慈禧卻將它和董元醇的原折一並留中不發。等到再次召見時,載垣等人就此問題和慈禧發生了激烈爭吵。


    慈禧也不肯讓步,“定要臨朝”。慈安出來轉彎,勸慈禧姑且將就。這次事件,進一步加強了慈安和慈禧除去八大臣的決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世第一能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兩斤白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兩斤白酒並收藏亂世第一能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