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風雨欲來
大明:開局我跟朱元璋談人丁稅 作者:法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日子一天天過去,山寨的別墅拔地而起,為此,徐平安用了大量的鋼筋水泥以及紅磚,該留的電線通道以及地暖沒打半點折扣。
“迴頭加點粘合劑,配上點白色燃料,把裏裏外外塗好,迴頭這窗戶也給我安裝好,看來接下來該試驗試驗發電機、電池以及電燈什麽的了。
內燃機不好製作,蒸汽機難道還不行嗎?再不濟用人工來發電。”
徐平安十分的期待接下來的一切,簡易發電機相對好弄,大不了晚上請一些人腳踏機械帶動發電機發電,隻是這燈泡實在是有些難搞,還不知道得實驗多久才行。
沒辦法,條件實在是太有限了。
就在徐平安沉浸在幻想當中的時候,來福急匆匆的來到了山上。
“少爺,不好了,給咱們送貨的人被抓起來了好幾個,應天城最近查的實在是太嚴了。”
來福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
“不用這麽緊張,他們給咱們送的是什麽貨物?”
徐平安也皺起了眉頭,這個節骨眼,難不成是老朱要動手了?
“是一些硫磺、硝石、還有水銀什麽的,而且他們從咱們這買下來的鏡子也被扣住了。”
來福撓了撓頭,頗為無奈的迴應道。
“硝石、硫磺、水銀這些問題都不算什麽,肯定是有人盯上了咱們,鏡子怎麽說也是需要水銀的,就是不知道這背後是老朱還是胡惟庸,亦或者是呂本了。”
徐平安不是很著急,莊園裏還有不少的存貨,既然有人針對,換一批送貨的就是了,大把的錢還怕花不出去嗎?
“這段時間先消停一會吧,接下來胡惟庸就該被誅九族了,這段時間能躲就躲,別找麻煩,牽連到自身。
不行,我還得迴府一趟,萬一胡惟庸真有造反的想法並付諸行動,那可就危險了,早知道就不提醒胡惟庸了。
城門戒嚴這可不是一個好信號。
程武你們跟我迴府,家裏不容有失,對了,把我給皇爺他們一家畫的全家福帶上。”
徐平安有些著急,連連吩咐道。
“少爺,這胡惟庸可是丞相,位極人臣,他有造反的理由嗎?”
程武很是不解,這個中年漢子也是露出了狐疑的神情。
“要是皇爺要對胡惟庸動手呢?以皇爺的性格,他是絕對不允許別人從他手裏分權的,人家老朱家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獲得了至高無上的權力,胡惟庸隻是個外人,憑什麽握有那麽高的權力。
早晚的事情,別多問了,收拾一番,把槍械、子彈、手雷放到箱子內帶迴去,這皇爺的全家福就是咱們的護身符,誰也查不了。”
雖然秋收已經開始,可徐平安已經顧不得了。
“李伯,這段時間你就帶著佃戶們去收莊稼,到時候多買一些糧食運到山上來,年前就不要外出了。
大師,這山上我就交給你了,剩下的按照我的設計圖來途白色顏料就可以了,圖書館,宿舍,食堂的改造就按照之前敲定的進行就是了。
射擊訓練暫時停止吧,風雨欲來,得低調一些,躲過了這段時間,皇爺會廢除丞相,到時候大事小事能累死他。”
徐平安不斷交代著情況,如今已經進入秋天,九月十三,藏一批槍械在魏國公府自保是最穩妥的辦法。
徐平安可承擔不起那萬一,翠柳、紅桃以及來壽的事情帶給他的教訓可還曆曆在目。
方方麵麵交代好以後,徐平安就帶著來福、程武他們十幾個護衛趕著馬車朝應天城內的魏國公府趕去。
臨近黃昏,徐平安才來到城門口,守衛還想檢查徐平安的馬車,被徐平安拿出的朱元璋全家福畫像給鎮住了。
迴到魏國公府,把槍械什麽的放好後,徐平安又火急火燎的趕去了韓國公府。
李善長此時正在吃晚膳,徐平安知道這樣雖然無禮,可有些事情他必須確定一番。
“韓國公,別來無恙啊,老規矩,讓下人們退下吧。”
徐平安麵帶嚴肅,李善長心生悶氣,揮了揮手。
“李老頭,你老實告訴我,這段時間胡惟庸有沒有暗示你要造反,亦或者是表現出不滿。”
徐平安臉色很難看的問道。
“有倒是有,老夫不想參與這種事,便一口迴絕了。”
李善長顯然是有些不滿,可還是把事情給說了出來。
“唉,這種事情上你怎麽能犯糊塗呢?你真以為皇爺手裏的刀不利?不管是誰,但凡沾染上權力二字就沒有幸免的。
知情不報,難道你真的以為皇爺能饒了你一命,去年我跟你說的你都忘了嗎?”
徐平安很是無奈,這李善長想抱著獨善其身的態度又怎麽可能,身在這場殺局當中不自知。
“難不成你真的以為皇爺什麽都不知道嗎?拱衛司的人恐怕早就盯上滿朝文武百官了,想要活命,聽我一句勸,盡快跟皇爺上奏此事,如此方可置身事外。
對了,這是我給皇爺他們一家畫的全家福,迴頭幫我送上去。
說白了,你們爭過來爭過去的有什麽意思,我跟你走的近也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言盡於此,告辭。”
徐平安不想多待,這個敏感的時期,徐平安並不想被盯上,可在城門口拿出了給朱元璋的全家福畫像,那麽來一趟韓國公府也算是順理成章。
徐平安帶著護衛離開了韓國公府,隻是他不知道的是,暗地裏有人卻盯上了他。
“快迴去匯報,就說徐平安帶著人去了一趟韓國公府。”
暗地裏可有不少人盯著韓國公府,特別是拱衛司的人。
韓國公府內,李善長陷入了糾結,看似把事情立馬匯報給朱元璋最為妥當,可以李善長對朱元璋的了解,這件事情不管匯不匯報,很有可能都會是死局。
匯報上去,看似撇清了關係,即便是胡惟庸跟他提過,以朱元璋多疑的性子肯定會猜忌他李善長也涉足其中,到時候滿身是嘴都難以說清楚。
“胡惟庸啊胡惟庸,你倒真給老夫出了個難題,這種事即便老夫匯報上去恐怕也會被你牽連,都已經位極人臣了,難道你還不滿足嗎?”
李善長喃喃自語,這種事情的唯一解就是把事情給瞞住,有些事情聽到都是死罪,更別提交談了。
即便徐平安分析的頭頭是道,李善長還是想把事情隱瞞下來,他不認為胡惟庸有造反的能力跟實力,即便事情真的發生了,到時候一推二五六,死不承認。
不曾參與造反,那麽以他的功勞就不會被牽連。
“迴頭加點粘合劑,配上點白色燃料,把裏裏外外塗好,迴頭這窗戶也給我安裝好,看來接下來該試驗試驗發電機、電池以及電燈什麽的了。
內燃機不好製作,蒸汽機難道還不行嗎?再不濟用人工來發電。”
徐平安十分的期待接下來的一切,簡易發電機相對好弄,大不了晚上請一些人腳踏機械帶動發電機發電,隻是這燈泡實在是有些難搞,還不知道得實驗多久才行。
沒辦法,條件實在是太有限了。
就在徐平安沉浸在幻想當中的時候,來福急匆匆的來到了山上。
“少爺,不好了,給咱們送貨的人被抓起來了好幾個,應天城最近查的實在是太嚴了。”
來福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
“不用這麽緊張,他們給咱們送的是什麽貨物?”
徐平安也皺起了眉頭,這個節骨眼,難不成是老朱要動手了?
“是一些硫磺、硝石、還有水銀什麽的,而且他們從咱們這買下來的鏡子也被扣住了。”
來福撓了撓頭,頗為無奈的迴應道。
“硝石、硫磺、水銀這些問題都不算什麽,肯定是有人盯上了咱們,鏡子怎麽說也是需要水銀的,就是不知道這背後是老朱還是胡惟庸,亦或者是呂本了。”
徐平安不是很著急,莊園裏還有不少的存貨,既然有人針對,換一批送貨的就是了,大把的錢還怕花不出去嗎?
“這段時間先消停一會吧,接下來胡惟庸就該被誅九族了,這段時間能躲就躲,別找麻煩,牽連到自身。
不行,我還得迴府一趟,萬一胡惟庸真有造反的想法並付諸行動,那可就危險了,早知道就不提醒胡惟庸了。
城門戒嚴這可不是一個好信號。
程武你們跟我迴府,家裏不容有失,對了,把我給皇爺他們一家畫的全家福帶上。”
徐平安有些著急,連連吩咐道。
“少爺,這胡惟庸可是丞相,位極人臣,他有造反的理由嗎?”
程武很是不解,這個中年漢子也是露出了狐疑的神情。
“要是皇爺要對胡惟庸動手呢?以皇爺的性格,他是絕對不允許別人從他手裏分權的,人家老朱家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獲得了至高無上的權力,胡惟庸隻是個外人,憑什麽握有那麽高的權力。
早晚的事情,別多問了,收拾一番,把槍械、子彈、手雷放到箱子內帶迴去,這皇爺的全家福就是咱們的護身符,誰也查不了。”
雖然秋收已經開始,可徐平安已經顧不得了。
“李伯,這段時間你就帶著佃戶們去收莊稼,到時候多買一些糧食運到山上來,年前就不要外出了。
大師,這山上我就交給你了,剩下的按照我的設計圖來途白色顏料就可以了,圖書館,宿舍,食堂的改造就按照之前敲定的進行就是了。
射擊訓練暫時停止吧,風雨欲來,得低調一些,躲過了這段時間,皇爺會廢除丞相,到時候大事小事能累死他。”
徐平安不斷交代著情況,如今已經進入秋天,九月十三,藏一批槍械在魏國公府自保是最穩妥的辦法。
徐平安可承擔不起那萬一,翠柳、紅桃以及來壽的事情帶給他的教訓可還曆曆在目。
方方麵麵交代好以後,徐平安就帶著來福、程武他們十幾個護衛趕著馬車朝應天城內的魏國公府趕去。
臨近黃昏,徐平安才來到城門口,守衛還想檢查徐平安的馬車,被徐平安拿出的朱元璋全家福畫像給鎮住了。
迴到魏國公府,把槍械什麽的放好後,徐平安又火急火燎的趕去了韓國公府。
李善長此時正在吃晚膳,徐平安知道這樣雖然無禮,可有些事情他必須確定一番。
“韓國公,別來無恙啊,老規矩,讓下人們退下吧。”
徐平安麵帶嚴肅,李善長心生悶氣,揮了揮手。
“李老頭,你老實告訴我,這段時間胡惟庸有沒有暗示你要造反,亦或者是表現出不滿。”
徐平安臉色很難看的問道。
“有倒是有,老夫不想參與這種事,便一口迴絕了。”
李善長顯然是有些不滿,可還是把事情給說了出來。
“唉,這種事情上你怎麽能犯糊塗呢?你真以為皇爺手裏的刀不利?不管是誰,但凡沾染上權力二字就沒有幸免的。
知情不報,難道你真的以為皇爺能饒了你一命,去年我跟你說的你都忘了嗎?”
徐平安很是無奈,這李善長想抱著獨善其身的態度又怎麽可能,身在這場殺局當中不自知。
“難不成你真的以為皇爺什麽都不知道嗎?拱衛司的人恐怕早就盯上滿朝文武百官了,想要活命,聽我一句勸,盡快跟皇爺上奏此事,如此方可置身事外。
對了,這是我給皇爺他們一家畫的全家福,迴頭幫我送上去。
說白了,你們爭過來爭過去的有什麽意思,我跟你走的近也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言盡於此,告辭。”
徐平安不想多待,這個敏感的時期,徐平安並不想被盯上,可在城門口拿出了給朱元璋的全家福畫像,那麽來一趟韓國公府也算是順理成章。
徐平安帶著護衛離開了韓國公府,隻是他不知道的是,暗地裏有人卻盯上了他。
“快迴去匯報,就說徐平安帶著人去了一趟韓國公府。”
暗地裏可有不少人盯著韓國公府,特別是拱衛司的人。
韓國公府內,李善長陷入了糾結,看似把事情立馬匯報給朱元璋最為妥當,可以李善長對朱元璋的了解,這件事情不管匯不匯報,很有可能都會是死局。
匯報上去,看似撇清了關係,即便是胡惟庸跟他提過,以朱元璋多疑的性子肯定會猜忌他李善長也涉足其中,到時候滿身是嘴都難以說清楚。
“胡惟庸啊胡惟庸,你倒真給老夫出了個難題,這種事即便老夫匯報上去恐怕也會被你牽連,都已經位極人臣了,難道你還不滿足嗎?”
李善長喃喃自語,這種事情的唯一解就是把事情給瞞住,有些事情聽到都是死罪,更別提交談了。
即便徐平安分析的頭頭是道,李善長還是想把事情隱瞞下來,他不認為胡惟庸有造反的能力跟實力,即便事情真的發生了,到時候一推二五六,死不承認。
不曾參與造反,那麽以他的功勞就不會被牽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