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澤村南,油菜田忙得熱火朝天。


    一輛輛馬車滿載著油菜往村子裏走去,空馬車沿著縱橫水泥路正在裝油菜杆。


    村民見到楊卿前來,紛紛起身打招唿,楊卿點頭迴應。


    楊卿進入最近的油菜田裏,戚飛起身將一捆油菜放在割好的一堆上麵,咧著大嘴笑道。


    “公子,您瞧瞧,個個顆粒飽滿,真不錯啊!”


    戚飛捋下一綹油菜籽推到楊卿眼前,興奮地誇讚。


    “油菜大豐收,村子今年到明年的油不用愁了。”


    楊卿欣喜地點頭:“那是!可不是隻種一年,我們要年年種。記得種密些,冬天我們就不缺蔬菜了。”


    “我們都聽公子的,您怎麽說,我們就怎麽做。”


    戚飛摸著腦殼憨笑,旁邊村民跟著附和。


    “鐮刀給我,我和你們一起。”


    “公子您在一旁看著就行,這些粗活我們輕鬆搞定。”


    見楊卿上前索要鐮刀與他們一起,嚇得戚飛後退一步。


    “公子,不是額們不和您一起,隻是地裏髒,氣味大,怕熏到了公子!”


    村民們看了一眼楊卿身上的華麗外袍,齊齊笑著勸道。


    楊卿迴想小時候父親見我穿著新衣下地,氣得拿土疙瘩嚇唬他,讓迴家換舊衣服,還恨鐵不成鋼地罵一句:“幹啥子活也麽個幹活樣子。”


    想到此,楊卿鼻頭一酸。


    低頭看了看自己衣袍,苦笑搖頭脫下衣袍,露出裏麵體恤短褲。


    “這下可以了吧!”


    村民見楊卿如此,皆心裏感動,也不阻止了。


    楊卿將外袍疊好放在路邊栗子樹杈上,小跑迴田裏拿過戚飛鐮刀。


    “鐮刃新磨過,鋒利滴很,公子小心點。”


    見楊卿姿勢不對,遠處村民朝楊卿擺著正確姿勢,演示收割動作。


    “知道咧!”


    朝那名村民點頭表示感謝後,楊卿貓下腰,一手扶住油菜杆,一手揮舞鐮刀收割。


    “怎麽會?”


    小時幫父母收過小麥,力不夠是割不動的。


    油菜杆比麥稈更粗更難,此時卻比小時候更輕鬆。


    楊卿短暫失神後,迴想起太極拳,一切就通了。


    鐮刀一揮,所到之處,毫無滯澀,輕輕就摟住一捆。


    附近人見楊卿輕鬆如割空氣,皆震驚不已。


    一想到楊卿憑空送出大型機械,就釋然了。


    “你們聽說過蝗蟲嗎?”


    楊卿提及蝗蟲,每個人臉上露出驚恐表情,沉默點頭。


    蝗神來了,戚飛清楚是什麽結果,目之所及寸草不生。


    戚飛語氣顫抖道:“公子是說蝗神會降臨村子?”


    楊卿糾正道:“蝗蟲不是神,是害蟲。”


    “未成災前腹部為草黃色或是綠色,家禽及林鳥可輕鬆滅除。


    一旦成災後變褐紅或黑色,蝗蟲變得有毒了。這時家禽與林鳥就不吃了,隻能靠火燒了。


    田間地頭起台子生火盆,或挖溝生火,再用大網將蝗蟲驅到火裏燒死!”


    聞聽楊卿之言,村民皆一臉驚駭。


    戚飛神色先是惶恐,轉而變得堅毅,大聲喝道:“公子說了,蝗蟲是害蟲,不是什麽蝗神!”


    在百姓心目中,蝗災乃上天有感地方德行不修,降下災禍以示懲罰。


    李世民之前,世人皆敬畏神靈,就算蝗災造成百姓大範圍饑餓而死,也不會有膽滅蝗。


    這一切全賴漢之大儒董仲舒,他建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推行以“天人感應,災異天譴”為核心的治國思想。


    其對蝗災一無所知,漢武帝問及,又不好說出不知,礙於麵子便胡謅亂扯了起來。


    說蝗災爆發是因為皇帝施行有關火的政策不對,引來災害,將一切推給了皇帝及別人。


    佛教亦有類似說法,很多不良僧人還會借著蝗災大肆斂財。


    楊卿低頭尋找,看到一隻螞蚱在腳下蹦噠,輕鬆捏在手指間,向眾人展示。


    “看,這就是蝗蟲!”


    村民好奇圍了上來,螞蚱四肢不停掙紮,撲騰著灰撲撲的翅膀。


    楊卿走向遠處鴨子,村民跟了上來,鴨子見到蝗蟲撲閃著朝楊卿跑來。


    將蝗蟲丟在地上,鴨子嘎嘎歡叫著,一下就吞了。


    “這下信了吧!”


    “若真的是神靈,怎會被弱小家禽進食?”


    “如你們不信,可將這隻鴨子養在家裏一段時間,看看它會不會慘死。”


    “和其它害蟲一樣,蝗蟲也有天敵。天地間生靈互克,蝗蟲天敵就是家禽和鳥,這就是我要養這麽多家禽的原因。”


    “蝗蟲烤熟或油炸透,也是一種美食。你們所敬畏懼怕之物,說不得後世有些地方專門飼養開食肆。”


    楊卿的話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村民們思想上的枷鎖,人人臉上都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戚飛,晚上你傳話給大家,提前在田邊挖好火溝,建好台子,準備好一些大網。一旦蝗災來了,就照我說的做。”


    “嗯,公子您就放心吧,交給我們,保證給您辦得漂漂亮亮的。”


    戚飛拍著胸脯保證道。


    二狗子搭話,道:“要不要告訴莊子外麵人?”


    楊卿低頭彎腰收割油菜,迴道:“光靠我們是不行的,人多力量大。”


    “田裏就有不少外人,一會我去給他們說”戚飛抱著油菜殷勤應道。


    約莫八歲男孩一手提著籃子,一手拿著黃色野花,蹦蹦跳跳朝楊卿走來。


    將花放在籃子裏,取出碗和水壺,倒了一碗水遞到楊卿麵前。


    “公子,喝口水。”


    楊卿放下鐮刀,蹲下身子揉了揉男孩蓬鬆的發髻,接過水咕咚一口蒙了。


    擦了擦嘴角水漬,楊卿微笑著說道:“熱不熱?”


    男孩穿著粗布背心,脆笑著迴答。


    “不熱。”


    “叔叔們才熱,不喝水會暈倒的。”


    男孩一臉認真說道,楊卿拉著男孩指著附近辛勤勞作的村民,笑道。


    “真聰明!”


    “地裏茬子尖銳,小心點,別傷到了腿。”


    見男孩裸露著腳踝,楊卿提醒道。


    “去吧。”


    “嗯!”


    男孩收起碗,使勁點頭答應。


    路邊停著水車,烈日下,幾名小孩分散田間送水。


    看著眼前熟悉的一幕,楊卿想起小時候收麥子。


    媽媽給錢讓買啤酒,楊卿高高興興跑到小賣部,順帶著多買一些雪花膏。


    迴到田裏,家人們在樹下蹲成一圈喝啤酒諞閑傳。


    那是楊卿最美好的兒時迴憶,長大後,每當工作累了,想起往事,總是唏噓時光匆匆。


    楊卿收割速度很快,一片完了就到下一片田。


    太陽還未落山,田裏便隻剩下短短的茬子。


    油菜收割用了四天,楊卿下田趕上了最後一天。


    楊卿跟著牛車來到村廣場,女人們正拿著棍子打油菜籽。


    迴來的男人上去接過棍子,女人便迴家做飯去了。


    一如後世農家生活。


    有人拾掇空杆子裝牛車,推迴家當柴禾。


    有人甩著木鏟子揚油菜籽中的殘渣,裝麻袋扛走。


    大唐油菜籽種的少,這些都是楊卿教的。


    瞧著笨拙姿勢,楊卿上前拿過木鏟認真演示。


    “一鏟子瞧好風向,不要太高,油菜籽容易混進殼子裏。太低了揚不開,就這樣。”


    偌大廣場分了十幾塊,附近揚手一邊認真觀摩楊卿,一邊照著做,果然效率高了不少了。


    “瞅你瓜樣,看人公子咋弄的。”


    戚飛嬉笑地對田銘評頭論足,田銘憋著一口氣認真揚起木鏟。


    “這就對啦!”


    “看把你能的,有本事你也來,怕是還不如我呢。”


    田銘頭也不迴,反譏道。


    楊卿將木鏟還給黑娃,來到栗子樹下,坐在石椅上。


    一群孩子上前搭手,撐著比自己麻袋。奈何裝七成就撐不到了。


    倪小紅上前笑嗬嗬,道:“哈哈哈!有叔叔們呢,這裏還用不到你們。去玩吧。”


    “哦,玩去了勒!”


    孩子們一哄而散,有的聽著知了聲爬樹,有得逗螞蟻,稍小的在樹下撒尿和泥玩……


    “真好!”


    夕陽下,楊卿瞧著生動有趣的童聲稚語,腦海裏滿是甜蜜的迴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貞觀小地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滾滾愛吃甘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滾滾愛吃甘蔗並收藏大唐貞觀小地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