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


    “下首為何戲?”


    韓縣尉突然變臉,楊卿心裏有些不舒服,麵色尷尬,咳了一聲,緩了下氣氛,詢問劉能。


    “鬼婚!”


    楊卿拿過戲折子,嘻哈遞給韓縣尉。


    “請韓叔過目,喜歡什麽,隨便點。”


    韓縣尉打開戲折子,柳主簿和上官典使湊上去。


    “這,這出如何?”


    上官典使食指點著《驅鬼》,兩人驀然點頭,楊卿啞然失笑。


    “驅鬼!”劉能朝戲台喊道。


    “嗚~嗚……”


    帷幕緩緩拉開,白袍白麵群鬼雙手和頭被紅色絲線牽控,雙臂直直伸展並攏,一跳一哭出現。


    台下一片看客瞬間嚇得臉色蒼白,周身涼氣倒灌,一些人幾欲拔腿就跑,被周圍人拉住了。


    “瞧你那慫樣,真丟人。”


    迴想起是看戲,被噴人羞愧地臉紅了。


    “嗚…嘻嘻……啵~叮!”


    幽怨的長笛聲如泣如訴,鬼笑聲炸起,飄蕩整個廣場。


    好似平靜的湖麵被打破,突兀地響起金屬嘶鳴。


    撤寒的心底仿佛挨了一刀,台下觀眾心底莫明湧起絕望。


    “咳!”


    上官典使輕咳一聲,周圍人一下輕鬆了許多。


    “多虧賢侄慷慨解囊,本縣在冊戶數已達三萬餘。本就窮困不堪小縣,現已擁州府之實。此實乃賢侄之功,叔在此代全縣子民謝過賢侄。一府一縣,難易天差地別。朝野盡皆舉目藍田,絲毫差錯,或可埋葬全功,我等實感職責之重。之後治理,賢侄可有何良策?”


    求教於一少年,韓縣尉目光詫異地注視楊卿,柳主簿鼓勵楊卿。


    “賢侄大膽直言,隻當作茶餘飯後閑聊,不礙事。”


    楊卿搖頭擺手道:“小子見識淺薄,也說不出個所以然,諸位叔伯見笑了。”


    “哎↗↘!你隻管說,對不對,不重要”柳主簿鼓勵楊卿。


    “就是,別婆婆麻麻的,像個娘們似的。”


    韓縣尉是武人,性子直爽,楊卿推脫的樣子,他實在受不了,翁聲催促。


    “這?”


    肚子裏有幾兩墨水,他自己知道,就怕丟了父親的顏麵。


    韓縣尉兇神惡煞抬手威脅楊卿:“再不說,小心屁股!”


    “好好,我說。”


    韓縣尉這才坐定,靜等楊卿的表演。


    楊卿頓了頓,徐徐言道:“嗯哼,朝廷製定“撫民以靜”國策,隻要落實其中條條政令,藍田縣即可迎來大治。”


    “嗯?”


    糊弄鬼呢?為政一方,那個官吏不懂國策?


    知易行難,難在尋找突破口,該如何實施?是多管齊下,還是徐徐圖之?先後次序如何?如何擇時擇機實施,這些都是難點。


    “好好說!別想著糊弄鬼。如不滿意,嗬嗬,仔細你阿耶的鞋底子。”


    戲台群鬼亂舞,韓縣尉突然轉頭怒視楊卿,嚴厲斥責楊卿。


    “嗯,知道了。”


    互為僚屬,彼此照顧順理成章,楊卿知是幾位長輩考教自己,隻能順著。


    兩漢時期,農業稅為三十稅一(3.3%)至十五稅一(6.7%);唐代大約到10%;宋代9%;明代4%;清代7%,民國15%;建國初25%(最重),後免農業稅,乃史無前例,可惜羊毛出在羊身上,自是從醫療、教育、住房、保障和生活成本上出(萬物皆可漲,唯有糧食農產品不可漲,有亂世之嫌)。


    農業社會,農稅乃基石,其中利害關係,楊卿分的清楚。


    故謹慎言道:“首先是輕徭薄賦。朝廷減輕了全國田地租稅、人丁庸稅和戶籍調稅,朝廷有明確詔令,受災州縣,可免當年賦稅。


    新村落戶,墾荒新田,依律,三年後開征稅賦。朝廷稅賦優先,至於借貸於侄子的錢糧,分五到十年還清即可。


    至於舊戶熟田,依朝廷律令即可。”


    “繼續!”


    桌底火盆正旺,驅散了寒意。柳主簿搖頭悠然看戲,手指輕輕叩擊案幾。


    貞觀律一經修訂完成,便第一時間下放到了每位地方官手裏。科舉考試有律政考核,有誌入仕學子,人手一本。


    山莊整日無所事事,楊台遣劉能送了一本貞觀律,勸誡兒子有空就讀。


    楊卿努力迴憶,小心道:“額~嚴守均田製,禁止私自轉賣土地。依令,每一男丁二十畝永業田,可傳子孫。八十畝分口田,人死則需上繳朝廷。土地交易,已滋生動亂,產生流民,進而化為盜匪,不利地方治理。”


    “嗯,還算說得出來。”


    柳主簿地點示意繼續。


    “鰥寡孤養,久經戰亂,多有孤兒寡母,衙門需妥善處置。新朝初立,人口稀少,百業凋敝。朝廷製定“撫民以靜”方略,旨在恢複人口,提升國力。朝廷隻有善待優養,百姓才能放心生育,安心生產。衙門重在增殖人口,鼓勵通婚。”


    嗓子幹燒難耐,楊卿倒了一杯稠酒,一飲而盡,繼續說道。


    “嗯~嗬,咳!朝廷律法嚴明,陛下仁愛,敕令律法執行要慎刑、寬刑,要以“存百姓”為宗旨。朝廷以“簡靜”為治國方針,衙門繁文縟節能簡則簡,利於施政順暢。”


    李世民曾言,法如衣,甚緊,則百姓痛苦不堪,無心生產,要寬,要簡。


    依此言,法隻針對愚昧百姓。


    楊卿自後世而來,多說怕漏,故隻能淺述貞觀律。


    柳主簿有些意興闌珊,提醒道:“賢侄一味複述敕令,難道就沒有己見嗎?”


    韓縣尉雖嚴厲,卻打心眼裏欣賞楊卿,趕忙道:“嗨,賢侄現在還是翩翩少年郎,又不是那些高居廟堂的老銀逼,那有那些肮髒陰險的手段,更談不上真知灼見。”


    韓縣尉催促楊卿:“賢侄,你繼續。”


    “農為國本,要做到,不奪農時、與民休息。地方官要親自下田耕作,以自身詮釋何為勸課農桑、獎勵墾荒。衙門帶頭興修水利、設置倉稟。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藍田縣民生穩定後,方可大興教化,疏通百業,以期興旺。”


    楊卿話音剛落,韓縣尉不語。上官典使聽了,又好像沒聽,毫無新意。


    柳主簿歎氣道:“哎!聖人雲,溫故而知新!人雲亦雲,最終將泯然於普通。賢侄還年輕,豈不聞,古人輕尺璧而重寸陰,懼求時之過已。先人智慧燦若星辰,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韓縣尉握著楊卿小手,另一隻手輕輕拍撫,細聲勸誡道:“我等與你阿耶為朋親摯友,說這些,自然是為你好,可莫要做敗家荒誕玩意!”


    “嗯,知道了。”


    古代物質雖不豐富,可智慧超群,楊卿迴答中規中矩,堪堪入耳。


    柳主簿欣慰點頭,道:“知道就好!”


    “接著看戲。”


    韓縣尉轉移話題,上官典使笑而不語,繼續看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貞觀小地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滾滾愛吃甘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滾滾愛吃甘蔗並收藏大唐貞觀小地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