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隆……”


    天空烏雲密布,白晝如黑夜,密集的熾白閃電撕裂了蒼穹。


    短暫的寧靜後,雷霆在天空炸響,有些昏暗的天地瞬間亮如白晝,轉瞬又進入晦暗。


    “嘭嘭!”


    雨點迅疾地敲打房簷,嘭嘭的聲響讓楊卿很是憂心。


    其間還夾雜院落傳來的撲騰水花聲,楊卿站在屋簷下的台階上,看著院子慢慢變成了池塘。


    幸好修了一個排水係統,將山莊及山地的水導入山腳水渠,水渠與水澤湖和灞河相通。


    楊卿最怕的是現在整個藍田縣都是洪水漫溢,那水又能排到哪去?


    甚至整個關中都有傾盆大雨,藍田縣整體比長安地勢低,藍田縣縣治所的地勢更是不妙!


    三麵高起,加一個長安也比藍田縣高,四麵之水都將匯集藍田縣,山莊下的地勢更是?


    雨再下兩天,藍田縣就完了!


    楊卿急的團團轉,現在能有啥辦法,如果藍田縣能疏通河道,加寬加深一些,就可以緩解很多。


    樊象在曆史上是幹吏,名不副實啊。


    曆代史官和吏治考核標準太奇葩了,不以為民實幹為主,而以儒家忠孝(忠就是站隊,孝就是給錢)為主,也就是為皇家勳貴的忠孝為主。


    楊卿臉色很難看,連忙吩咐小雪:“小雪啊!搬些凳子,喊六位組長來。”


    六位組正打著傘急忙趕來,楊卿請他們坐下。


    一排人看著院落的水越來越深,眉頭緊鎖,一言不發。


    近兩個時辰後,烏雲散去了,熾烈的陽光普灑大地。


    “走,去山下看看。”


    楊卿急忙朝山下趕去,一群人緊跟其後。


    麥田成了沼澤,西瓜田由於緊鄰山腳,水退的很快。


    土路外的水渠被大水覆蓋了,楊卿踩著泥濘的土路朝水澤湖趕去。


    湖麵水位幾乎快漫過湖堤了,楊卿沿著青石路走到灞河。


    “嘩嘩……”


    四麵八方的水極速匯到灞河,灞河水位離封頂還有一米多的距離。


    幸虧之前一個月未下雨,要不就麻煩了。


    倪小紅勸道:“先生,夏天暴雨很多,洪澇災害頻發,還是早做安排。”


    楊卿轉身朝山莊走去,邊走邊與眾人討論:“你可有什麽想法?”


    路過水澤湖,田銘一愁莫展,憂心地說道:“開個新湖泊不失一個法子,可咱們山莊已有兩個湖泊了。”


    戚飛建議道:“不如將現有的水渠擴寬到八步,加深至二十步,不過,這要用到先生的水泥和鋼筋了。”


    楊卿點頭同意:“這不是問題。”


    水澤山莊在一月前引起了樊縣令的注意,樊象組織縣裏的官員到這裏巡視。此後,縣裏將這水澤山莊當成了農耕典範。


    樊象親自題書“水澤山莊”,並修表上書了朝廷。


    自那以後,山莊的基建加快了步子,巨大的圍牆在龐大的人員參與下也竣工了。圍牆高六米,厚一米。圍牆整體用青磚和水泥砂漿砌成,地基兩米。


    此時,楊卿也就不藏著掖著了,直接吩咐田銘:“招募人盡快開挖,人數不限製,每人每日一百文錢。”


    “水渠要覆頂,既可當水渠,又可作為蓄水池。東南西北各開兩個兩步口子,引出兩條小渠穿插田地。


    先從山上的水渠開始!”


    倪小紅建議道:“先生,工程巨大,所耗頗甚,工時怕要半年時間。您看,要不要削減下規模?”


    楊卿擺手道:“沒必要,就這麽做吧。多加人手,實在不夠,可多召集流民。要趕在兩月之內完成。”


    楊卿詳細進行分工:“郭二娃,你負責招募人員。戚飛,負責采購石料和青磚。原先預備建造水澤村的材料先墊用修渠,水澤村建造時再采購。田銘,負責工程施工。柳二娘,負責施工人員的後勤和夥食。倪小紅,負責質量監督,合格則發放工錢。魏生,你負責施工現場的安全。小梅為工程現場總負責,小雪負責工程的賬務管理。


    山莊其餘人為你們下屬,可任意隨你們調遣,你們每個人暫時成立臨時機構。每個機構細分每個人職責和任務,要細化一下,報給小梅,小梅審核批準後,你們才能實施。組織及架構,最後要張榜公開。各機構要協調一致,才能加快工程進度。”


    幾人震驚了,短暫的時間,先生就架構了一個大概的組織。


    “都下去準備開始吧!”


    幾個月的小學課程學習,山莊人的見識已超越了外界平民。


    楊卿當起了甩手掌櫃,三天時間,各部門成立,人員也已就位。


    一張白色榜單張貼在湖畔亭子裏,上麵密密麻麻寫清了八十七人的職責和任務。


    山莊臨時搭建了很多整齊的棚子,人越來越多了,一周時間,山莊聚集了近一萬六千人。


    山上四麵蜿蜒的大小渠開挖到位,小工頭組織人夯實土基。楊卿規定每人每日最低一百文錢遠超普通匠人工資,更別說還有每日一貫錢的工頭和技術骨幹。每個人都很賣力,生怕幹的不好被辭退。


    挖到十步就開始出水了,工人一邊排水,一邊建臨時圍堰,待挖到位了,開始了地基。


    用大量的生石灰填充吸水,再鋪土工布。楊卿本來想用防水板,但想到水可加速混凝土凝固,再一個就是水渠可充當水井,就放棄了防水板。快速夯實基礎後,工頭按照田銘的方法找平地基,找好水渠斜坡坡度。


    施工很嚴格,先是沙石填基,鋼筋砂漿代替青石弄了一層渠底和坡麵,再用青石和砂漿封底層。


    覆頂難度較大,渠底寬六步,深二十步,頂寬八步,近十一米寬,和架個小橋沒什麽兩樣了。覆頂要用很多個長水泥板,工程量很大。


    田銘在坡頂預留半米鋼筋,組織人將彎好形狀的鋼筋搭接捆綁好,就開始組織人立木質模板。


    模板完成後,就開始分段澆築砂漿固形。砂漿就是現場拌製混凝土,現場澆築。因為技術問題,不能儲存。


    由於石灰,土工布和混凝土的作用,延緩了修好那段水渠滲水的速度,施工難度在大唐首屈一指。


    一個月時間,水渠已修到了山腳。


    大渠通小渠,大渠皆全覆蓋,相當於儲水罐。縱橫田地裏的小渠臨近一片田留一米露天口子。露天處,設有閘門,打開閘門,水就會流入田中土水溝,用來灌溉田地。


    山上水渠高出田地兩米,山和山腳兩處拐點各有兩個大閘門。


    五月到六月偶有下雨,總是來得快去得也快,沒對施工造成影響。


    相比山上工程難度,山下的難度就高了很多。


    田銘臨時決定將水渠加深到三十步,底部和頂部寬度加了五步,水渠頂部達到了十三步,也就是二十米的寬度,和高速路有的一拚了。


    水渠深度比井還深三倍多,滲水問題比山上嚴重。臨時排水溝,圍堰等都要弄。還要重新考慮施工的組織問題,楊卿借鑒隧道出現溶洞解決的方案,造坡度底下排水溝。一邊組織工人排水,一邊組織人搶時間快速用生石灰夯實地基,而後鋪粗沙石,接著就是土工布。


    綁好的鋼筋工利用滑輪下降,調整好位置,再澆築混凝土。


    一萬五千人分成一百多組,同時施工,效率也不慢。


    第一次動土從未有過的大工程,楊卿親自指揮。現場施工有序進行,施工過程中難免有人受傷,最嚴重的會殘廢,死亡是楊卿不能接受的。


    有人受傷,楊卿立馬組織後勤人員將傷殘抬到臨時醫院救治。


    魏生用楊卿給的法子和藥救治,沒造成死亡。


    土路被水渠占用了,土路內側樹苗不動,外圍的栗子樹統一向外側移栽。


    整個大小水渠高出田地一米,既是水渠也是水泥路。


    小水渠將田地分成了五十畝的塊狀,自小水渠進入田間,修有緩衝斜路。


    楊卿看著眼前一切,心情無比的舒暢。


    田地洪澇,開閘將洪水排入水渠。如水渠水位高,但不滿,可將水抽入水渠。這樣的幾率很小,一方麵是大渠和湖泊,和灞河各有通道,用大閘門調節水位。另一方麵則是,水渠很深,也很大,就像一個內在水庫(地下河?)。


    每一個水渠閘門處,都建有巨大的轉輪控製,需要四五個大漢控製。


    水渠初成,楊卿命人放下通向湖泊和灞河閘門,還有山上和山腳兩個節點閘門。


    楊卿親自給四處閘門命名,山上拐點為乾門,山腳拐點為坤門,水澤湖為坎門,灞河為震門。


    楊卿昂首挺胸地沿著水渠邊沿散步,內心很是自豪和得意。


    天下水利第一山莊!


    天下第一高標準農田!


    天下第一休閑山莊!


    天下第一農家樂!


    天下第一生態示範園!


    ……


    滿眼看到的和後世差不多,有了高標準農田的樣子。


    大片的水稻已抽穗了,小麥長高了不少,西瓜也有小拳頭大小了。


    六月下旬水渠完工了,招募的人舍不得離開,詢問小梅還有什麽需要做的。


    小梅也犯難,他手裏的計劃還有兩份,一份是山莊的計劃,一份是水澤村的建設。為難的是,山莊提前準備的銅錢已耗去了八成。


    小梅拿不定主意,去請示楊卿,楊卿大手一揮批準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貞觀小地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滾滾愛吃甘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滾滾愛吃甘蔗並收藏大唐貞觀小地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