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見大家沒有問題,自己就向諸葛亮提了一個:


    “大司空,現在金牛道路麵是一個什麽情況,能同時過兩輛雙輪馬車嗎?”


    諸葛亮見劉禪提問,拱了拱手道:


    “迴陛下,金牛道約隻有一半的道路能並行兩輛雙輪馬車。”


    “所有的馬車製式是一樣的嗎?”


    “自秦始皇以來,書同文、車同軌。我們的馬車絕大部分是按照兩個車輪輪距六尺生產的,兩輛馬車並行就要求官道要修到十四尺。”


    “請司空算一算,一萬人維護加寬金牛道大約需要多長的時間?”


    劉禪最關心的就是工期,他雖然知道在古代全憑人力搞工程,工期一定很長,但具體是個什麽概念還是不清楚。


    諸葛亮沉思了一會兒,才說道:


    “一萬人如果是修築一條全新的官道一個月的時間大約能修建二十裏。”


    “才二十裏?”


    劉禪驚唿,漢中那麽遠的地方,要修到猴年馬月?


    “成都距離漢中約有900裏,需要差不多四年。”


    “現在的金牛道從戰國時期秦國就開始修建,是幾百年來不斷延伸、翻新、維護的結果。”


    “我們現在隻是加寬和維護,集中一萬兵力一個月維護三十裏還是有可能的。”


    “開山碎石太消耗人力。”


    當諸葛亮說到開山碎石的時候,劉禪很好奇在沒有炸藥雷管,大型工程機械的時代是怎麽開鑿巨石的。


    諸葛亮心道,阿鬥現在還真愛學習,對修路的細節都要問得清清楚楚。


    “用火把巨石燒燙,再澆上冷水,驟冷驟熱之下巨石開裂,再上人力使用鐵釺大錘碎石。”


    劉禪搖搖頭,太原始了,小時候看漫畫,李冰修都江堰就是用的這種辦法,幾百年了技術沒有任何進步。


    “開鑿石頭是很費鐵器的,一根鐵釺用不了幾天就廢了。”


    “集中上萬人修路,後勤保障也是大問題。”


    “一萬人的吃喝拉撒,裝備的更換維護,這些都是陛下需要考慮的問題。就和指揮打仗差不多了。”


    諸葛亮有點擔心地對劉禪說道,在他看來,指揮一萬人哪怕隻是修路,也是很考驗組織能力的。


    劉禪也知道這次修路對他的大兵團組織指揮能力是一個大的考驗,不要說一萬人,就是一百人他都沒有直接指揮過。


    “以前我們修路是怎麽組織人修的?”


    劉禪想從過去的經驗中得到一些啟發和借鑒。


    他前段時間也是主要思考工程兵的後勤保障問題,並有了一個超前的想法,他準備今天拿出來供大家討論。


    在說出他的想法之前,他還是想多聽聽意見。


    諸葛亮沒有搶著迴答這個問題,他覺得前麵一直都是他在說,現在自己已經不是丞相,就不能象以前那樣什麽事都自己說了算,還是要把機會讓給別人。


    李嚴見諸葛亮並未迴答這個問題,才接過了問題:


    “以前修路架橋都是在道路橋梁所在地就近征發當地百姓服徭役。”


    “征發百姓的任務主要是由地方衙門完成,而怎麽修這個路橋一般是由司空府派出相應的技術官僚和工匠會同地方衙門的官吏共同完成。”


    劉禪又問李嚴:


    “這些民夫的後勤保障怎麽辦?”


    “自帶工具和幹糧,衙門不管。”


    “這次維護金牛道,我也建議可以征發當地百姓對工程兵進行後勤保障。”


    “為兵士們做飯,洗衣,打造工具等等。”


    古代搞工程都是靠征發百姓服徭役來完成,老百姓不但要幹活,幹活的工具要自帶,吃飯還要自己解決。


    總之老百姓就是牲口牛馬,一年四季都在幹活兒。


    劉禪聽了不由得搖搖頭,活在古代當百姓是太苦了,不是人過的日子。


    所有的人都同意李嚴說的征發道路兩側久住的百姓作為後勤保障的民夫,對於那個時代的人,覺得服徭役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需要征發多少百姓,具體的後勤保障又怎麽組織呢?”


    劉禪看著內閣的三名辦事大臣,讓他們講一講怎麽來實施對工程兵的支援。


    吳懿清了清嗓子,拱手道:


    “由當地衙門負責,每三個民夫負責十個士兵的後勤,由於工程兵代替了百姓們服徭役,把這部分折算成錢或者糧食進行征收,征收上來就地用於該路段的工程兵後勤使用。”


    “具體的細節和賬目,需要大司農搞一個報表出來。”


    劉禪一看參會的人,沒有孟光,於是讓黃皓立即宣孟光進宮列席會議。


    就在等待孟光進宮的這段時間,諸葛亮又講解了一些修路的技術細節,比如為了防止路麵長草,需要把鋪路的粘土沙石用火烤一遍,以殺滅泥土裏隱藏的各種草種。


    劉禪注意到諸葛亮談到的工具損壞太大的問題,就請諸葛亮詳細介紹一下鐵製工具的生產製造。


    三國時期,冶鐵業作為國家的“重工業”,無一例外都是官營,也就是由國家壟斷。


    在蜀漢冶鐵官營的形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朝廷直接開辦掌握的冶鐵工場,這種工場占了蜀漢鋼鐵產量的七成,剩下的三成則是由朝廷發放牌照給民間的私人工場,不過隻能生產,不能銷售,煉出來的鐵必須全部賣給官府。


    官營的好處就是朝廷能夠直接控製鐵的產量,銷售鐵製品所帶來的利潤也能全部進入國庫,但國家壟斷的弊端也是明顯的,那就是生產效率低下,技術革新緩慢。


    諸葛亮告訴劉禪:


    “陛下,咱們的煉出來的鐵品質總是不穩定,足夠堅硬的容易斷裂破碎,而不容易斷裂破碎的又不夠堅硬。”


    “要製作出既堅硬又柔韌的好鐵是極不容易的,需要有經驗的工匠,但就算是老師傅也不能保證每一爐鐵都是上品。”


    “能做到十之二三都是很不容易的了。”


    諸葛亮說到這裏也是皺著眉頭,顯然是對蜀漢鋼鐵業的發展憂心忡忡。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相父安心養老,和約阿鬥去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王你聽我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王你聽我說並收藏相父安心養老,和約阿鬥去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