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聚寶盆的風雲
穿越大明:激活木匠皇帝係統 作者:小地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聚寶盆,這座象征著財富與權力的宏偉建築,今日顯得格外莊嚴肅穆。指揮使大人、首輔大人和次輔大人等朝廷重臣在侍衛的引導下,步入了這座金碧輝煌的宮殿。朱由校正端坐在龍椅上,目光炯炯有神地注視著前方。
“指揮使大人、首輔大人、次輔大人,諸位愛卿平身。”朱由校的聲音在大殿中迴蕩,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
“謝陛下。”眾臣齊聲應道,隨即站起身來。
朱由校微微點頭,示意眾人落座。他的目光轉向工部尚書李文淵,問道:“李尚書,工部最近的工作進展如何?”
李文淵恭敬地答道:“迴稟陛下,工部在火器改革、蒸汽機研製和石油分餾研究等方麵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石油分餾技術仍有待提高。”
朱由校眉頭微皺,顯然對這個答複並不完全滿意。“具體說說,火器改革進展如何?”
李文淵點頭,隨即詳細匯報:“陛下,火器改革方麵,我們已經成功改進了火繩槍的點火機製,使其更加可靠和高效。同時,我們正在試驗一種新的火藥配方,預計可以提升火器的射程和威力。”
朱由校點了點頭,目光轉向工部侍郎張景山:“張侍郎,蒸汽機的研製進展如何?”
張景山立刻起身答道:“陛下,蒸汽機的研製已經進入了關鍵階段。我們成功製造出了一台原型機,雖然還有一些技術問題需要解決,但總體進展順利。預計再有幾個月時間,我們就能製造出第一批實用的蒸汽機。”
朱由校露出一絲滿意的微笑:“很好。蒸汽機的研製對於我朝的發展至關重要,一定要加快進度。”
接著,他的目光再次轉向李文淵:“石油分餾技術的問題出在哪裏?”
李文淵麵露難色:“陛下,石油分餾技術涉及到複雜的化學反應和精密的設備,我們目前缺乏相關的技術和人才,進展較為緩慢。”
朱由校沉思片刻,忽然問道:“玄空大法師對此有何見解?”
指揮使大人趙雲霄立刻答道:“陛下,玄空大法師在煉丹和化學方麵有著深厚的造詣,也許可以請他協助解決這個難題。”
朱由校點了點頭:“好,就這麽辦。傳朕旨意,請玄空大法師前來覲見。”
正當眾臣準備繼續討論其他事務時,大殿外突然傳來一陣騷動。侍衛急匆匆地跑進來,稟報道:“陛下,外麵有一群佛教僧人和道教道士正在爭吵,請陛下示下。”
朱由校眉頭一皺:“帶他們進來。”
不一會兒,一群身穿袈裟的僧人和身穿道袍的道士被帶進了大殿。為首的僧人是少林寺的方丈慧明大師,而為首的道士則是龍虎山的天師張天佑。
慧明大師和張天佑互相怒目而視,顯然剛才在外麵已經發生了激烈的爭執。
朱由校冷冷地看著他們:“你們在朝堂之外爭吵成何體統?有什麽話,現在說清楚。”
慧明大師首先開口:“陛下,貧僧剛才在外麵聽到這些道士汙蔑我佛門,實在忍無可忍。”
張天佑立刻反駁:“陛下,貧道隻是指出了一些事實。這些僧人居然敢在朝堂之外對貧道無禮。”
朱由校目光如炬,冷冷地說道:“夠了!你們都是我朝的棟梁之才,怎麽能在這裏爭吵?有什麽問題,坐下來好好談。”
慧明大師和張天佑這才稍微平息了怒火,各自退後一步。
朱由校轉向指揮使大人趙雲霄:“趙大人,佛道之爭由來已久,你怎麽看?”
趙雲霄恭敬地答道:“陛下,佛道之爭雖然由來已久,但這次的爭執顯然有些不同尋常。玄空大法師最近的活動似乎引起了雙方的不滿。”
朱由校點了點頭:“玄空大法師到底做了什麽,讓你們如此不滿?”
慧明大師和張天佑互相看了一眼,最終由慧明大師開口:“陛下,玄空大法師最近在煉丹術和化學研究方麵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他的一些做法讓我們感到不安。他似乎在嚐試一些違背天理的實驗。”
張天佑也點頭附和:“陛下,貧道也聽說玄空大法師在進行一些危險的實驗,這些實驗可能會帶來不可預見的後果。”
朱由校眉頭緊鎖,沉思片刻後說道:“玄空大法師的研究確實涉及到一些敏感領域,但他也是為了我朝的繁榮昌盛。你們的擔憂我會考慮,但現在最重要的是解決石油分餾的問題。”
慧明大師和張天佑雖然心有不甘,但也隻能點頭答應。
就在這時,玄空大法師在侍衛的引導下走進了大殿。他身穿一襲白袍,麵容清瘦,但眼神中透露出一股深邃的智慧。
朱由校微微一笑:“玄空大法師,朕正有事請教你。”
玄空大法師恭敬地行禮:“陛下有何吩咐?”
朱由校簡單地將石油分餾的問題說了一遍,玄空大法師聽後沉思片刻,答道:“陛下,石油分餾技術確實複雜,但並非無法解決。貧道願意盡力協助工部,解決這個難題。”
朱由校滿意地點了點頭:“好,有勞大法師了。”
玄空大法師轉身看向慧明大師和張天佑,微微一笑:“兩位大師,貧道的研究並非為了個人利益,而是為了國朝的未來。希望你們能夠理解。”
慧明大師和張天佑雖然心中仍有疑慮,但也隻能點頭表示理解。
在一間寬敞的工部實驗室裏,空氣中彌漫著濃重的化學氣味。工部尚書王德忠正站在一張長桌前,仔細觀察著一個黑褐色的混合物。他的眉頭緊鎖,顯然在思索著什麽。
“王大人,這就是我們最新的研究成果。”一名年輕的工部學士李文軒興奮地說道,他的眼睛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王德忠點了點頭,目光依然沒有離開那黑褐色的混合物。“這東西,真的如你所說,具有易燃性?”
李文軒自信地點了點頭。“是的,大人。我們將瀝青與一些非金屬衍生物混合,形成了這種黑褐色的混合物。經過多次實驗,我們發現它確實具有很強的易燃性。”
王德忠皺了皺眉頭,顯然對這個發現既感興趣又有些擔憂。“易燃性雖然是一個優點,但也可能帶來危險。我們必須小心處理。
就在這時,工部的門被推開了,明熹宗朱由校走了進來。他的到來讓整個實驗室都安靜了下來。朱由校是一個年輕而有遠見的皇帝,他對工部的研究一直非常關注。
“王大人,李學士,你們在討論什麽?”朱由校問道,聲音中帶著一絲好奇。
王德忠立刻行禮,李文軒也跟著行禮。“陛下,我們剛剛在討論一種新發現的黑褐色混合物,它具有很強的易燃性。”
朱由校走近桌子,仔細看了看那黑褐色的混合物。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興趣。“這東西,能有什麽用途?”
李文軒興奮地解釋道:“陛下,這種混合物可以用作燃料,甚至在戰爭中可以作為火攻的材料。”
朱由校點了點頭,但很快他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但我聽說,這種混合物的主要成分——瀝青,在自然界中存在,但開采和勘探難度很大,是嗎?”
王德忠點了點頭。“是的,陛下。天然瀝青的開采和勘探確實非常困難,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朱由校沉思片刻,然後堅定地說道:“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放棄。繼續研究,尋找更高效的開采方法。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掌握這種資源。”
就在朱由校的話音剛落,工部的一名資深學士張天華突然站了出來,他的臉上帶著明顯的不滿。“陛下,我認為繼續研究瀝青是浪費時間和資源。我們應該集中精力在其他更有前途的項目上。”
朱由校的眉頭微微皺起,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悅。“張學士,你這是在質疑朕的決定嗎?”
張天華並沒有退縮,他的聲音變得更加堅定。“陛下,我隻是為了國家的利益著想。瀝青的開采難度太大,我們現在的技術水平根本無法解決這些問題。與其浪費資源,不如把精力放在更有實際意義的研究上。”
李文軒立刻反駁道:“張學士,你怎麽能這麽說?每一個新的發現都需要時間和努力。我們不能因為困難就放棄。”
張天華冷笑一聲。“李學士,你還年輕,太過理想化了。現實是殘酷的,我們必須麵對現實。”
朱由校看著爭論的兩人,他的眼神變得更加堅定。“夠了!張學士,李學士,朕明白你們的擔憂和熱情。但作為皇帝,朕必須做出決斷。瀝青的研究,繼續進行。”
張天華還想說什麽,但被朱由校的眼神製止了。他隻能無奈地低下頭,退到一旁。
朱由校轉向李文軒和王德忠,聲音中帶著堅定的力量。“王大人,李學士,你們要繼續努力。朕相信,隻要我們堅持,總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李文軒和王德忠同時行禮,聲音中充滿了堅定。“是,陛下!”
幾天後,工部的實驗室裏再次忙碌起來。李文軒和他的團隊正在進行新的實驗,試圖改進黑褐色混合物的配方。
突然,一聲巨響打破了實驗室的寧靜。一名學士驚慌失措地跑進來,臉色蒼白。“不好了!實驗失敗了,發生了爆炸!”
李文軒立刻衝了出去,王德忠也緊隨其後。當他們趕到現場時,隻見實驗室的一角已經被炸得一片狼藉,幾名學士受了傷,正在接受治療。
王德忠的臉色變得異常嚴肅。“這次的實驗,顯然存在很大的危險性。我們必須更加小心。”
李文軒的臉上充滿了愧疚和自責。“對不起,王大人,是我疏忽了。”
王德忠拍了拍他的肩膀,聲音中帶著一絲安慰。“不要自責,李學士。每一次失敗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我們會從中吸取教訓,改進我們的實驗。”
消息很快傳到了朱由校的耳中。他親自來到工部,查看了受傷的學士,並聽取了王德忠和李文軒的匯報。
“你們都辛苦了。”朱由校的聲音中帶著關切和鼓勵。“失敗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要從中學習,繼續前進。”
李文軒感激地點了點頭。“謝謝陛下的關心。我們會更加努力,爭取早日取得突破。”
朱由校微笑著點了點頭,然後轉向王德忠。“王大人,工部的安全措施必須加強。我們不能再讓這樣的事故發生。”
王德忠立刻行禮。“是,陛下。我會立刻安排。”
幾個月後,經過無數次的實驗和改進,李文軒和他的團隊終於取得了突破。他們成功地改進了黑褐色混合物的配方,使其在保持易燃性的同時,減少了實驗的危險性。
朱由校親自來到工部,查看了新的成果。他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很好,李學士,王大人,你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李文軒和王德忠同時行禮,聲音中充滿了喜悅和自豪。“謝謝陛下的支持和鼓勵。”
“各位,”朱由校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我們剛剛完成了一項艱巨的任務,為國朝豪族製造了戰艦,盈利近兩億兩紋銀。這筆錢,我決定全部歸工部所有,可用於一切花銷。”
工部尚書李成斌聽到這話,眼中閃過一絲激動,但他很快鎮定下來,微微欠身道:“陛下英明,這筆銀兩將極大緩解工部的財政壓力,也能讓我們更好地完成後續任務。”
朱由校點點頭,目光轉向其他幾位官員。工部侍郎王誌遠輕咳一聲,提出了自己的疑慮:“陛下,雖然這筆錢來得及時,但如何分配使用,還需仔細規劃。我們工部的開銷項目繁多,若不合理安排,恐怕會引起不必要的爭端。”
話音剛落,工部郎中張文斌便忍不住插話:“王侍郎所言甚是,但我認為,首先應當優先解決工部內部的薪資問題。近年來,我們的工匠們辛苦勞作,卻因經費不足,薪資屢次拖欠,這對士氣影響極大。”
王誌遠皺了皺眉,反駁道:“張郎中,工匠的薪資固然重要,但我們工部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樣迫在眉睫。若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修繕和擴建,未來的工作將更加困難。”
李成斌見兩人爭論不休,輕輕敲了敲桌子,示意他們安靜。他轉向朱由校,語氣恭敬地說道:“陛下,看來這筆銀兩的使用確實需要慎重考慮。不如請陛下定奪,製定一個詳細的分配方案。”
朱由校沉思片刻,緩緩說道:“李尚書所言有理,但我認為,大家的意見都很重要。我們不妨聽聽其他人的看法,再做決定。”
就在這時,工部主事劉文清突然站起身來,神情激動:“陛下,我有一個大膽的建議。這筆錢,我們可以拿出一部分,設立一個專項基金,用於獎勵那些在戰艦製造過程中表現突出的工匠和官員。這不僅能提升士氣,還能激勵大家在未來的工作中更加努力。”
這個提議引起了眾人的熱議,支持和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朱由校抬手示意大家安靜,目光銳利地掃視著每一個人:“劉主事的提議值得考慮,但具體操作還需詳細計劃。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激動而忽視了長遠的利益。”
會議室內的氣氛逐漸緊張起來,每個人都在思索著如何表達自己的意見。突然,工部員外郎趙天明站起身來,語氣堅定地說道:“陛下,我認為,我們應當優先考慮工部的長期發展。這筆錢不僅要解決眼前的問題,還要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比如,可以拿出一部分資金用於工匠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技能水平,從而提升整個工部的工作效率。”
趙天明的話得到了不少人的讚同,李成斌點頭道:“趙員外郎所言極是,工匠的培訓確實是一個長期的投資,能為工部帶來持續的收益。”
就在大家逐漸達成共識的時候,王誌遠突然站起身來,語氣激動:“陛下,雖然培訓工匠和獎勵表現突出的人員都很重要,但我們不能忽視一個關鍵問題——安全。最近,工部的安全設施老舊,頻頻發生意外事故。如果不盡快進行全麵的安全檢查和修繕,後果不堪設想。”
這番話讓會議室內的氣氛再次緊張起來,眾人紛紛議論起來。朱由校眉頭微皺,沉思片刻後,拍板道:“王侍郎說得有道理,安全問題必須優先解決。這樣吧,我們先拿出一部分資金用於工部的安全設施修繕,再根據大家的建議,製定詳細的分配方案。”
李成斌等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會議室內的氣氛終於緩和下來。朱由校站起身來,環視眾人,語氣堅定:“各位,工部的未來在你們手中。這筆銀兩的使用,關係到工部的長遠發展,希望大家齊心協力,共同為工部的繁榮昌盛而努力。”
眾人紛紛起身,齊聲應道:“遵旨!”他們的聲音整齊而響亮,仿佛是一個人發出的一般。這表明了他們對皇帝的絕對服從和忠誠,也展現出了他們的團隊精神和紀律性。同時,這個場景也讓人感受到了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讓人不禁想起了古代宮廷中的種種儀式和規矩。這種氣氛不僅能夠讓人們感到敬畏和尊重,更能夠激發起他們內心深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們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和使命。
會議結束後,李成斌和王誌遠走在迴去的路上,李成斌輕聲說道:“王侍郎,今天的會議雖然爭論激烈,但最終結果還算滿意。希望我們能盡快落實這些決議,為工部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王誌遠點點頭,歎了口氣:“是啊,工部的事情千頭萬緒,每一步都不能出錯。希望這筆銀兩能真正發揮作用,讓工部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陛下,這山門後究竟有何玄機?”曹文詔率先開口,眉頭微皺,眼中閃爍著疑惑的光芒。
朱由校微微一笑,揮手示意眾人跟隨他進入山門。“諸位愛卿,隨朕來,你們即將見證大明王朝的未來。”
眾人麵麵相覷,心中愈發好奇,但也隻能跟隨皇帝的腳步。山門緩緩打開,露出一條寬敞的石階,石階兩旁點綴著精美的雕刻和奇異的花草。眾人拾級而上,心中充滿了敬畏和緊張。
走過石階,眼前豁然開朗,一個巨大的廣場出現在眾人麵前。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宏偉的宮殿,宮殿四周環繞著高大的石像,每一尊石像都栩栩如生,仿佛在守護著這片神秘的土地。
楊嗣昌不禁感歎道:“陛下,這裏真是人間仙境!如此壯麗的景象,臣從未見過。”
朱由校點點頭,眼中閃爍著自豪的光芒。“這座宮殿是朕親自命人修建的,花費了無數心血和財力。它不僅僅是一座宮殿,更是大明王朝的希望。”
李邦華看著眼前這座宮殿,心中充滿了好奇和疑惑,他實在不明白這座宮殿到底有什麽特別之處,竟然讓皇帝如此重視。於是,他忍不住開口向皇帝詢問道:“陛下,這座宮殿有何特殊之處?”
朱由校微微一笑,走到宮殿前,輕輕推開大門。大門緩緩開啟,露出內部的景象。眾人不禁倒吸一口涼氣,眼前的一切令他們震驚不已。
宮殿內部金碧輝煌,牆壁上鑲嵌著無數寶石,閃爍著奪目的光芒。地麵鋪滿了珍貴的玉石,光滑如鏡。宮殿中央矗立著一座巨大的龍椅,龍椅上雕刻著精美的龍紋,栩栩如生,仿佛隨時會飛騰而起。
曹文詔雙膝一軟,跪倒在地,聲音顫抖:“陛下,這……這真是人間奇跡!臣從未見過如此壯麗的景象。”
楊嗣昌和李邦華也紛紛跪倒在地,眼中充滿了敬畏和激動。
朱由校走到龍椅前,緩緩坐下,目光炯炯有神。“諸位愛卿,這座宮殿不僅僅是朕的居所,更是大明王朝的象征。它代表著我們的力量和希望。朕希望你們能夠明白,我們必須團結一致,共同麵對未來的挑戰。”
曹文詔抬起頭,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陛下,臣明白了。無論前方有多少困難,臣願意與陛下同心協力,共同守護大明王朝。”
楊嗣昌和李邦華也紛紛表示忠心,眾人的心中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指揮使大人、首輔大人、次輔大人,諸位愛卿平身。”朱由校的聲音在大殿中迴蕩,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
“謝陛下。”眾臣齊聲應道,隨即站起身來。
朱由校微微點頭,示意眾人落座。他的目光轉向工部尚書李文淵,問道:“李尚書,工部最近的工作進展如何?”
李文淵恭敬地答道:“迴稟陛下,工部在火器改革、蒸汽機研製和石油分餾研究等方麵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石油分餾技術仍有待提高。”
朱由校眉頭微皺,顯然對這個答複並不完全滿意。“具體說說,火器改革進展如何?”
李文淵點頭,隨即詳細匯報:“陛下,火器改革方麵,我們已經成功改進了火繩槍的點火機製,使其更加可靠和高效。同時,我們正在試驗一種新的火藥配方,預計可以提升火器的射程和威力。”
朱由校點了點頭,目光轉向工部侍郎張景山:“張侍郎,蒸汽機的研製進展如何?”
張景山立刻起身答道:“陛下,蒸汽機的研製已經進入了關鍵階段。我們成功製造出了一台原型機,雖然還有一些技術問題需要解決,但總體進展順利。預計再有幾個月時間,我們就能製造出第一批實用的蒸汽機。”
朱由校露出一絲滿意的微笑:“很好。蒸汽機的研製對於我朝的發展至關重要,一定要加快進度。”
接著,他的目光再次轉向李文淵:“石油分餾技術的問題出在哪裏?”
李文淵麵露難色:“陛下,石油分餾技術涉及到複雜的化學反應和精密的設備,我們目前缺乏相關的技術和人才,進展較為緩慢。”
朱由校沉思片刻,忽然問道:“玄空大法師對此有何見解?”
指揮使大人趙雲霄立刻答道:“陛下,玄空大法師在煉丹和化學方麵有著深厚的造詣,也許可以請他協助解決這個難題。”
朱由校點了點頭:“好,就這麽辦。傳朕旨意,請玄空大法師前來覲見。”
正當眾臣準備繼續討論其他事務時,大殿外突然傳來一陣騷動。侍衛急匆匆地跑進來,稟報道:“陛下,外麵有一群佛教僧人和道教道士正在爭吵,請陛下示下。”
朱由校眉頭一皺:“帶他們進來。”
不一會兒,一群身穿袈裟的僧人和身穿道袍的道士被帶進了大殿。為首的僧人是少林寺的方丈慧明大師,而為首的道士則是龍虎山的天師張天佑。
慧明大師和張天佑互相怒目而視,顯然剛才在外麵已經發生了激烈的爭執。
朱由校冷冷地看著他們:“你們在朝堂之外爭吵成何體統?有什麽話,現在說清楚。”
慧明大師首先開口:“陛下,貧僧剛才在外麵聽到這些道士汙蔑我佛門,實在忍無可忍。”
張天佑立刻反駁:“陛下,貧道隻是指出了一些事實。這些僧人居然敢在朝堂之外對貧道無禮。”
朱由校目光如炬,冷冷地說道:“夠了!你們都是我朝的棟梁之才,怎麽能在這裏爭吵?有什麽問題,坐下來好好談。”
慧明大師和張天佑這才稍微平息了怒火,各自退後一步。
朱由校轉向指揮使大人趙雲霄:“趙大人,佛道之爭由來已久,你怎麽看?”
趙雲霄恭敬地答道:“陛下,佛道之爭雖然由來已久,但這次的爭執顯然有些不同尋常。玄空大法師最近的活動似乎引起了雙方的不滿。”
朱由校點了點頭:“玄空大法師到底做了什麽,讓你們如此不滿?”
慧明大師和張天佑互相看了一眼,最終由慧明大師開口:“陛下,玄空大法師最近在煉丹術和化學研究方麵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他的一些做法讓我們感到不安。他似乎在嚐試一些違背天理的實驗。”
張天佑也點頭附和:“陛下,貧道也聽說玄空大法師在進行一些危險的實驗,這些實驗可能會帶來不可預見的後果。”
朱由校眉頭緊鎖,沉思片刻後說道:“玄空大法師的研究確實涉及到一些敏感領域,但他也是為了我朝的繁榮昌盛。你們的擔憂我會考慮,但現在最重要的是解決石油分餾的問題。”
慧明大師和張天佑雖然心有不甘,但也隻能點頭答應。
就在這時,玄空大法師在侍衛的引導下走進了大殿。他身穿一襲白袍,麵容清瘦,但眼神中透露出一股深邃的智慧。
朱由校微微一笑:“玄空大法師,朕正有事請教你。”
玄空大法師恭敬地行禮:“陛下有何吩咐?”
朱由校簡單地將石油分餾的問題說了一遍,玄空大法師聽後沉思片刻,答道:“陛下,石油分餾技術確實複雜,但並非無法解決。貧道願意盡力協助工部,解決這個難題。”
朱由校滿意地點了點頭:“好,有勞大法師了。”
玄空大法師轉身看向慧明大師和張天佑,微微一笑:“兩位大師,貧道的研究並非為了個人利益,而是為了國朝的未來。希望你們能夠理解。”
慧明大師和張天佑雖然心中仍有疑慮,但也隻能點頭表示理解。
在一間寬敞的工部實驗室裏,空氣中彌漫著濃重的化學氣味。工部尚書王德忠正站在一張長桌前,仔細觀察著一個黑褐色的混合物。他的眉頭緊鎖,顯然在思索著什麽。
“王大人,這就是我們最新的研究成果。”一名年輕的工部學士李文軒興奮地說道,他的眼睛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王德忠點了點頭,目光依然沒有離開那黑褐色的混合物。“這東西,真的如你所說,具有易燃性?”
李文軒自信地點了點頭。“是的,大人。我們將瀝青與一些非金屬衍生物混合,形成了這種黑褐色的混合物。經過多次實驗,我們發現它確實具有很強的易燃性。”
王德忠皺了皺眉頭,顯然對這個發現既感興趣又有些擔憂。“易燃性雖然是一個優點,但也可能帶來危險。我們必須小心處理。
就在這時,工部的門被推開了,明熹宗朱由校走了進來。他的到來讓整個實驗室都安靜了下來。朱由校是一個年輕而有遠見的皇帝,他對工部的研究一直非常關注。
“王大人,李學士,你們在討論什麽?”朱由校問道,聲音中帶著一絲好奇。
王德忠立刻行禮,李文軒也跟著行禮。“陛下,我們剛剛在討論一種新發現的黑褐色混合物,它具有很強的易燃性。”
朱由校走近桌子,仔細看了看那黑褐色的混合物。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興趣。“這東西,能有什麽用途?”
李文軒興奮地解釋道:“陛下,這種混合物可以用作燃料,甚至在戰爭中可以作為火攻的材料。”
朱由校點了點頭,但很快他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但我聽說,這種混合物的主要成分——瀝青,在自然界中存在,但開采和勘探難度很大,是嗎?”
王德忠點了點頭。“是的,陛下。天然瀝青的開采和勘探確實非常困難,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朱由校沉思片刻,然後堅定地說道:“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放棄。繼續研究,尋找更高效的開采方法。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掌握這種資源。”
就在朱由校的話音剛落,工部的一名資深學士張天華突然站了出來,他的臉上帶著明顯的不滿。“陛下,我認為繼續研究瀝青是浪費時間和資源。我們應該集中精力在其他更有前途的項目上。”
朱由校的眉頭微微皺起,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悅。“張學士,你這是在質疑朕的決定嗎?”
張天華並沒有退縮,他的聲音變得更加堅定。“陛下,我隻是為了國家的利益著想。瀝青的開采難度太大,我們現在的技術水平根本無法解決這些問題。與其浪費資源,不如把精力放在更有實際意義的研究上。”
李文軒立刻反駁道:“張學士,你怎麽能這麽說?每一個新的發現都需要時間和努力。我們不能因為困難就放棄。”
張天華冷笑一聲。“李學士,你還年輕,太過理想化了。現實是殘酷的,我們必須麵對現實。”
朱由校看著爭論的兩人,他的眼神變得更加堅定。“夠了!張學士,李學士,朕明白你們的擔憂和熱情。但作為皇帝,朕必須做出決斷。瀝青的研究,繼續進行。”
張天華還想說什麽,但被朱由校的眼神製止了。他隻能無奈地低下頭,退到一旁。
朱由校轉向李文軒和王德忠,聲音中帶著堅定的力量。“王大人,李學士,你們要繼續努力。朕相信,隻要我們堅持,總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李文軒和王德忠同時行禮,聲音中充滿了堅定。“是,陛下!”
幾天後,工部的實驗室裏再次忙碌起來。李文軒和他的團隊正在進行新的實驗,試圖改進黑褐色混合物的配方。
突然,一聲巨響打破了實驗室的寧靜。一名學士驚慌失措地跑進來,臉色蒼白。“不好了!實驗失敗了,發生了爆炸!”
李文軒立刻衝了出去,王德忠也緊隨其後。當他們趕到現場時,隻見實驗室的一角已經被炸得一片狼藉,幾名學士受了傷,正在接受治療。
王德忠的臉色變得異常嚴肅。“這次的實驗,顯然存在很大的危險性。我們必須更加小心。”
李文軒的臉上充滿了愧疚和自責。“對不起,王大人,是我疏忽了。”
王德忠拍了拍他的肩膀,聲音中帶著一絲安慰。“不要自責,李學士。每一次失敗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我們會從中吸取教訓,改進我們的實驗。”
消息很快傳到了朱由校的耳中。他親自來到工部,查看了受傷的學士,並聽取了王德忠和李文軒的匯報。
“你們都辛苦了。”朱由校的聲音中帶著關切和鼓勵。“失敗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要從中學習,繼續前進。”
李文軒感激地點了點頭。“謝謝陛下的關心。我們會更加努力,爭取早日取得突破。”
朱由校微笑著點了點頭,然後轉向王德忠。“王大人,工部的安全措施必須加強。我們不能再讓這樣的事故發生。”
王德忠立刻行禮。“是,陛下。我會立刻安排。”
幾個月後,經過無數次的實驗和改進,李文軒和他的團隊終於取得了突破。他們成功地改進了黑褐色混合物的配方,使其在保持易燃性的同時,減少了實驗的危險性。
朱由校親自來到工部,查看了新的成果。他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很好,李學士,王大人,你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李文軒和王德忠同時行禮,聲音中充滿了喜悅和自豪。“謝謝陛下的支持和鼓勵。”
“各位,”朱由校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我們剛剛完成了一項艱巨的任務,為國朝豪族製造了戰艦,盈利近兩億兩紋銀。這筆錢,我決定全部歸工部所有,可用於一切花銷。”
工部尚書李成斌聽到這話,眼中閃過一絲激動,但他很快鎮定下來,微微欠身道:“陛下英明,這筆銀兩將極大緩解工部的財政壓力,也能讓我們更好地完成後續任務。”
朱由校點點頭,目光轉向其他幾位官員。工部侍郎王誌遠輕咳一聲,提出了自己的疑慮:“陛下,雖然這筆錢來得及時,但如何分配使用,還需仔細規劃。我們工部的開銷項目繁多,若不合理安排,恐怕會引起不必要的爭端。”
話音剛落,工部郎中張文斌便忍不住插話:“王侍郎所言甚是,但我認為,首先應當優先解決工部內部的薪資問題。近年來,我們的工匠們辛苦勞作,卻因經費不足,薪資屢次拖欠,這對士氣影響極大。”
王誌遠皺了皺眉,反駁道:“張郎中,工匠的薪資固然重要,但我們工部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樣迫在眉睫。若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修繕和擴建,未來的工作將更加困難。”
李成斌見兩人爭論不休,輕輕敲了敲桌子,示意他們安靜。他轉向朱由校,語氣恭敬地說道:“陛下,看來這筆銀兩的使用確實需要慎重考慮。不如請陛下定奪,製定一個詳細的分配方案。”
朱由校沉思片刻,緩緩說道:“李尚書所言有理,但我認為,大家的意見都很重要。我們不妨聽聽其他人的看法,再做決定。”
就在這時,工部主事劉文清突然站起身來,神情激動:“陛下,我有一個大膽的建議。這筆錢,我們可以拿出一部分,設立一個專項基金,用於獎勵那些在戰艦製造過程中表現突出的工匠和官員。這不僅能提升士氣,還能激勵大家在未來的工作中更加努力。”
這個提議引起了眾人的熱議,支持和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朱由校抬手示意大家安靜,目光銳利地掃視著每一個人:“劉主事的提議值得考慮,但具體操作還需詳細計劃。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激動而忽視了長遠的利益。”
會議室內的氣氛逐漸緊張起來,每個人都在思索著如何表達自己的意見。突然,工部員外郎趙天明站起身來,語氣堅定地說道:“陛下,我認為,我們應當優先考慮工部的長期發展。這筆錢不僅要解決眼前的問題,還要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比如,可以拿出一部分資金用於工匠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技能水平,從而提升整個工部的工作效率。”
趙天明的話得到了不少人的讚同,李成斌點頭道:“趙員外郎所言極是,工匠的培訓確實是一個長期的投資,能為工部帶來持續的收益。”
就在大家逐漸達成共識的時候,王誌遠突然站起身來,語氣激動:“陛下,雖然培訓工匠和獎勵表現突出的人員都很重要,但我們不能忽視一個關鍵問題——安全。最近,工部的安全設施老舊,頻頻發生意外事故。如果不盡快進行全麵的安全檢查和修繕,後果不堪設想。”
這番話讓會議室內的氣氛再次緊張起來,眾人紛紛議論起來。朱由校眉頭微皺,沉思片刻後,拍板道:“王侍郎說得有道理,安全問題必須優先解決。這樣吧,我們先拿出一部分資金用於工部的安全設施修繕,再根據大家的建議,製定詳細的分配方案。”
李成斌等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會議室內的氣氛終於緩和下來。朱由校站起身來,環視眾人,語氣堅定:“各位,工部的未來在你們手中。這筆銀兩的使用,關係到工部的長遠發展,希望大家齊心協力,共同為工部的繁榮昌盛而努力。”
眾人紛紛起身,齊聲應道:“遵旨!”他們的聲音整齊而響亮,仿佛是一個人發出的一般。這表明了他們對皇帝的絕對服從和忠誠,也展現出了他們的團隊精神和紀律性。同時,這個場景也讓人感受到了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讓人不禁想起了古代宮廷中的種種儀式和規矩。這種氣氛不僅能夠讓人們感到敬畏和尊重,更能夠激發起他們內心深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們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和使命。
會議結束後,李成斌和王誌遠走在迴去的路上,李成斌輕聲說道:“王侍郎,今天的會議雖然爭論激烈,但最終結果還算滿意。希望我們能盡快落實這些決議,為工部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王誌遠點點頭,歎了口氣:“是啊,工部的事情千頭萬緒,每一步都不能出錯。希望這筆銀兩能真正發揮作用,讓工部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陛下,這山門後究竟有何玄機?”曹文詔率先開口,眉頭微皺,眼中閃爍著疑惑的光芒。
朱由校微微一笑,揮手示意眾人跟隨他進入山門。“諸位愛卿,隨朕來,你們即將見證大明王朝的未來。”
眾人麵麵相覷,心中愈發好奇,但也隻能跟隨皇帝的腳步。山門緩緩打開,露出一條寬敞的石階,石階兩旁點綴著精美的雕刻和奇異的花草。眾人拾級而上,心中充滿了敬畏和緊張。
走過石階,眼前豁然開朗,一個巨大的廣場出現在眾人麵前。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宏偉的宮殿,宮殿四周環繞著高大的石像,每一尊石像都栩栩如生,仿佛在守護著這片神秘的土地。
楊嗣昌不禁感歎道:“陛下,這裏真是人間仙境!如此壯麗的景象,臣從未見過。”
朱由校點點頭,眼中閃爍著自豪的光芒。“這座宮殿是朕親自命人修建的,花費了無數心血和財力。它不僅僅是一座宮殿,更是大明王朝的希望。”
李邦華看著眼前這座宮殿,心中充滿了好奇和疑惑,他實在不明白這座宮殿到底有什麽特別之處,竟然讓皇帝如此重視。於是,他忍不住開口向皇帝詢問道:“陛下,這座宮殿有何特殊之處?”
朱由校微微一笑,走到宮殿前,輕輕推開大門。大門緩緩開啟,露出內部的景象。眾人不禁倒吸一口涼氣,眼前的一切令他們震驚不已。
宮殿內部金碧輝煌,牆壁上鑲嵌著無數寶石,閃爍著奪目的光芒。地麵鋪滿了珍貴的玉石,光滑如鏡。宮殿中央矗立著一座巨大的龍椅,龍椅上雕刻著精美的龍紋,栩栩如生,仿佛隨時會飛騰而起。
曹文詔雙膝一軟,跪倒在地,聲音顫抖:“陛下,這……這真是人間奇跡!臣從未見過如此壯麗的景象。”
楊嗣昌和李邦華也紛紛跪倒在地,眼中充滿了敬畏和激動。
朱由校走到龍椅前,緩緩坐下,目光炯炯有神。“諸位愛卿,這座宮殿不僅僅是朕的居所,更是大明王朝的象征。它代表著我們的力量和希望。朕希望你們能夠明白,我們必須團結一致,共同麵對未來的挑戰。”
曹文詔抬起頭,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陛下,臣明白了。無論前方有多少困難,臣願意與陛下同心協力,共同守護大明王朝。”
楊嗣昌和李邦華也紛紛表示忠心,眾人的心中燃起了希望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