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了一下群,跟那幫皇帝聊了一下後,陸遠又打開了新的視頻。


    【小人物能否改變曆史?無名之輩是否能讓曆史轉彎?】


    發布人:滄海浮遊。


    發布時間........


    【人生於世,名利二字,小人物逐利,大人物逐名。


    古往今來,不管是販夫走卒,還是高官貴胄,哪怕就是曆代帝王,他都逃不出這名利二字。


    或許也有人逃出了,但如果你是在史書上找到一個這樣的人,那這個人大概率還是沒有逃出。


    很多人說,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當權者想怎麽寫就怎麽寫。


    可不管怎麽寫,平民在史書,終究是沒有什麽記載的。


    或許有,但都不是很好的記載。


    比如歲大饑,人相食。


    如天下戶口,幾亡盡半。


    人肉之價,賤於犬豕。


    永嘉之亂,長安戶不盈百。


    嬰兒慣於架上,盤舞以為戲。


    寥寥幾字之下,便是千百萬人悲苦的一生。


    他們不過就是大人物的陪襯,若不是為了描述當時帝王的能力,或許這幾個字都不會有。


    當然,這個是必然的。


    雖說史書浩如煙海,可終究是篇幅有限,真沒有太多筆墨去描述每一個人。


    這就必然導致,隻有一小部分人能上史書。


    而這一小部分人,代表的就是一個時代,甚至是一個皇朝。


    這些人要麽是天子,要麽是朝中大員,要麽是戰功赫赫的將軍,要麽就是一方諸侯。


    他們的事跡,才有記下來的必要,他們的故事,才有讓後人翻閱的興趣,能讓後人借鑒。


    至於普通人一生嘛,修史的人不在乎,讀史的人也不會在乎,有幾個字就行了。


    可在浩如煙海的史書之中,卻也有一些很重要的小人物。


    他們沒有什麽大出身,沒有什麽大官職。


    甚至他們出現的突兀,消失的也很突兀。


    但他們的存在,卻成了曆史上的轉折點。


    今天這期視頻就盤點一下,這些史書上的“小人物”。】


    網友【彈幕】:“史書上的“小人物”?能上史書的哪有什麽小人物啊!


    你看曆史的時候,認為人家是小人物,可你要是在那個年代,這個“小人物”,可能比你現實中見過的最大官員級別還高。”


    網友【彈幕】:“咱們天天在網上嘲諷的零陵上將軍邢道榮,悍將劉三刀,這些人可都是咱們遙不可及的大人物。


    這兩人好像是虛構的,我說的是他們的職務。”


    網友【彈幕】:“邢道榮:你看電視劇嘲諷我,叫我二傻子,我不說你什麽,你現在穿越到三國了,你該叫我什麽?”


    網友【彈幕】:“別說什麽邢道榮了,就是那個給劉備天使投資的馬販子,那要換算成現在,那都是咱們很難接觸到的富豪了。”


    網友【彈幕】:“富豪?你在開玩笑吧,馬在古代,那屬於戰備物資,懂?”


    網友【彈幕】:“曆史留名很難嗎?


    城北徐公了解一下!”


    網友【彈幕】:“長的好,那也是一種資源。


    其實還有一種資源也可能留名,比如長信侯。”


    ..........


    【視頻繼續】


    【其實普通人成為轉折點,在史書上最有名的,應該就是四大刺客了。


    眾所周知,四大刺客其實是有六個的。


    曹沬,專諸,豫讓,聶政,荊軻,其實還有一個要離。


    這六個人之中,豫讓和荊軻的刺殺是失敗的,所以談不上改變曆史了。


    而其他四人的刺殺,卻是真的改變了曆史。


    先說說曹沬。


    在當今的很多人認為,曹沬和曹劌就是同一個人,也就是曹劌論戰的那個曹劌。


    一來是有部分史書卻是這樣記載了。


    比如唐朝司馬貞《史記索引》,清朝梁玉繩《人表考》等等書籍中就有這樣猜疑。


    他們認為在戰國時期,沬和劌是同音通假字。


    而且時代也是同一時代,也是同在魯國。


    不過就事跡而言,這應該是兩個人。


    曹劌的記載在左傳之中,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幫魯國打贏了長勺之戰,以窮國,弱國,打贏了當時的強國。


    其表現就是一個謀略超人的軍事家。


    出身方麵也是在魯國危急時,自薦上去,說起來也算是小人物改變曆史。


    要知道,長勺之戰對戰國時期的影響還是挺大的。


    而曹沬的記載,那就不一樣了,先說出身。


    曹沬是以勇力過人,而被魯莊公帶在身邊的。


    正因為他勇武過人,魯莊公三次拜他為將,讓他三次出征。


    結果是三戰三敗。


    戰敗那就得割地,自古以來,盡是如此。


    魯莊公當時就派他去和齊國商議割地的事情。


    可在會盟的時候,曹沬拔刀挾持了齊桓公。


    不但不割地,還要齊國將之前打敗他,占領的土地歸還。


    這事情齊桓公還答應了,事後還沒反悔。


    嗯......這事情幹的吧,你要說他不光彩,那確實不光彩,這要說起來,那都屬於是賴賬了。


    但是他是為了國家領土,這點還真沒太多好說的。


    隻是這樣幹,絕對不是什麽好主意。


    也就是當時管仲勸住了齊桓公,齊桓公才沒有反悔,不然的話,這會盟一結束,魯國就等著齊國的大軍報複吧。


    就從史書記載的這兩事情來看。


    曹沬和曹劌要是同一個人的話。


    那這事情就解釋不通了,以曹劌的謀略,應該不可能三戰三敗,即便是敗了,他也不敢拿魯國去賭。


    屬於是諸葛亮幹了張飛的活了。


    所以曹沬和曹劌,應該是兩個人。


    雖然曹沬不算什麽,但曹劌可是真改變了大曆史的。


    按照左傳的記載,他的出身不高,在長勺之戰後,便也沒什麽記載了。


    似乎是打贏這一仗後,就消失了一般。


    但凡史書上,能多給曹劌一兩個鏡頭,那也不至於有人將他和曹沬算成同一個人。】


    網友【彈幕】:“博主可能有一點不知道,曹劌和曹沬真可能是一個人。


    你以為的曹劌善謀,曹沬莽夫,其實對春秋時期的各國來說,這兩件事是一樣的沒品。”


    網友【彈幕】:“博主,你知道長勺之戰的意義為什麽大嗎?


    因為這一戰不單單是魯國勝了齊國那麽簡單,這一戰的真正意義,是它終結了一個時代。”


    網友【彈幕】:“曹劌論戰,禮崩樂壞的開端。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那是因為春秋時期打仗講禮儀。


    我這邊動了,你那邊沒動,我以為你沒準備好,我再迴來準備一下,等你準備好再說。


    結果我這邊衝了兩次,你都中場叫停,到第三次的時候,我這邊的人體力士氣消耗的差不多了,你終於準備好了?


    這叫什麽?這叫不要臉。


    這要放在戰國時期,齊國就不可能退兩次,直接就一鼓作氣,把魯軍衝了。


    曹劌論戰,那賭的就是齊國知禮,不要臉則無敵。


    而曹沬劫齊桓公,賭的也是齊國知禮,知道齊國礙於禮節不會報複。


    這兩事情就特麽是一個性質。


    所以要說曹沬和曹劌是一個人,那一點毛病都沒有。”


    網友【彈幕】:“不管曹劌是不是曹沬,他們兩人確實是小人物改變了大曆史,禮崩樂壞的開端自此開始。


    後麵孫子出現,直接給春秋禮儀來了致命一擊,春秋變戰國,義戰蕩然無存。”


    網友【彈幕】:“曹劌論戰和白衣渡江算是一個層麵的計謀了,曹劌的謀略是什麽懂了吧。”


    網友【彈幕】:“所以說,人的底線,誰先放下誰就贏了。”


    網友【彈幕】:“贏?戰國時期,魯國可沒什麽鏡頭了,要是一直保持春秋禮儀,魯國應該不至於滅吧。”


    網友【彈幕】:“魯國的滅亡,那可就得提及楚國了,隻能說魯國遇到更不講禮儀的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幕:海外遍地銀山金樹,速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葉落瀟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葉落瀟湘並收藏天幕:海外遍地銀山金樹,速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