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神州火器的發展曆程
天幕:海外遍地銀山金樹,速搶 作者:葉落瀟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哈哈哈,好好好。
老大,這一個月你去準備一下遷徙過去的人員。
另外將燕京那邊築城的工匠調一批過來。
等比拚開始後,就直接去往倭島築城吧。”
大明,永樂一朝。
朱棣此時是春風得意。
他現如今的開局,就是在萬界之中。
那也算的上的是天胡了。
其他朝代即便是有再大的優勢。
那他們是總歸是要調動,要出兵,即便是攻占了領土。
那也還得派人過去。
可他的大明不一樣,倭島在一年前,就已經被他拿下了。
官方的船隊,商人的船隊都不知道到倭島跑多少次了。
不過之前的時候,大明並沒有規劃在島上大規模的築城移民之類的。
僅僅隻是在開礦,原因也很簡單,一年的發展,大明內部還不是那麽的富,大規模移民和築城都是要錢的。
按照朱棣之前的打算,那就是要先讓內部富起來,同時也在這段時間中,把島上剩下的人倭人,好好處理一番之後。
再去進行大規模的移民和築城,徹底將這片地區納入版圖。
所以對於倭島,朱棣僅僅隻是把那裏當成了一個大礦場。
雖然全部打下來了,但真正屬於朱棣直接控製的區域,僅僅隻有那些礦區。
而剩下的區域,朱棣則是分給了大臣,分給了民間商人。
那些剩下的區域完全就是法外之地,那些官員家族的船隊,或者是商人的船隊。
隻要過去了,人也好,物也好,誰發現,誰捕獲,那就是誰的,不過礦產要歸朝廷,人的話,朝廷也收購。
也就是相當於,朝廷吃肉,其他的人喝湯。
這種局麵下,那些地方當然就不能算是大明完全控製的區域了。
朱棣現在隻要準備好移民,再準備好有築城經驗的工匠。
那麽等報名之後,直接開始把人拉過去幹活就行了。
甚至連築城的工人都不需要準備,畢竟那島上用來幹苦力的人還是不少的。
一個月的時間很快過去。
在萬界所有人的期待中。
祥雲視頻再次出現在了萬界。
與以往的視頻播放不同。
這次祥雲視頻的出現,沒有在第一時間彈出視頻。
而是出現了兩個選擇項。
所有觀看視頻的神州百姓都能做出選擇。
選擇項一出,萬界神州的百姓,幾乎很快就做出了自己的抉擇。
當選擇結果出來之後。
戰爭民族的恐怖,在此時是被體現的淋漓盡致。
上萬個世界,沒有一個世界是放棄的。
哪怕就是通過比例最低的朝代,那選擇參加的人數,也達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
“嘖嘖嘖,還真是好戰成風啊!
也是,本來萬界就在準備著對外的擴張,現在還有這個比拚出現,太正常了,也不知道這個第一會被誰拿下。”
陸遠看著上麵的選擇,不由的感歎一聲。
不過這次的視頻間隔有點古怪,以往每次視頻的間隔都相當於萬界位麵的三個月。
而這次僅僅隻是過了一個月。
..........
【神州曆代火器的發展史,神州到底是從什麽時候,才開始落後於西方的?】
發布人:閑人
發布時間:.........
【大家好,我是閑人。
眾所周知,咱們的四大發明中。
有一個玩意叫火藥。
可也就是這玩意,被西方人利用,在近代對咱們神州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那麽,問題來了。
難道咱們神州就真沒重視過這玩意?
其實不然,這玩意,咱們很早就重視了,戰爭民族,怎麽可能不重視這種大殺器呢?
先說這火藥的來源,火藥的出現,那就和道教有關係了。
當年大唐皇帝老李家,他們攀關係攀到了道家祖師爺老子李耳頭上。
然後道教在大唐的時候,地位得到了提高。
同樣的,道家的傳統技能,煉丹術,在那一時期,也是進入了蓬勃的發展期。
大唐皇帝也好這一口,於是,煉丹術有了皇家支持後,發展的也就越來越快了。
丹方也在這一時期出現的越來越多。
然後,也不知道是哪個道士,想要煉出與眾不同的丹藥。
他就把硫磺和硝石給一塊煉了。
丹有沒有出不知道,但爐肯定是炸了的。
不過他應該是沒死,甚至他還認為自己這丹煉的不錯,都招來天劫了,按照這方子煉下去,指不定真能煉出仙丹來。
或者是他死了,他徒弟覺得這方子不錯。
反正這方子是留了下來,後麵隨著炸爐的人越來越多,終於有人覺得,這應該是材料出問題了。
於是道家的人,就把這兩個玩意點出來了,本意是告訴後人,這兩玩意不能一起用來煉丹,會炸爐。
但是,後麵在北宋的時候,有一個叫曾公亮的人,他編著了一本《武經總要》,上麵就記載了三種火藥的配方。
這應該是正史上,首次出現的火藥配方了。
但是,一連就出現三,那說明在此之前,火藥應該已經有一定的使用了。
而且那本書叫武經總要,這玩意是本軍事方麵的書。
也就是說,那個時期,應該就有人把火藥這玩意用在軍事上了。
不過,宋朝時期的火藥利用有點差,而且火藥的威力應該也不是很大。
所以造出來的東西,隻能用在投石車上。
到了宋代末年,宋理宗時期。
也就是頭蓋骨被人取走做酒杯的那個宋朝皇帝。
在他的時期,神州曆史上,乃至於世界曆史上的第一支火槍出現了,名字叫突火槍。
宋朝突火槍
突火槍的槍管是一根巨大的竹筒,裏麵有一個放火藥的地方,火藥底部是一個小孔,而彈藥就是碎石子之類的東西。
將火藥放好,裝上碎石子,再用火種插入小孔點燃火藥,隨著火藥的爆炸,把石子推出去。
這玩意最大射程能達到三百米,有效射程一百米。
隻是這東西殺傷力差的有點大。
而且使用的時候,要兩個人配合才能用。
更重要的是,這玩意是竹筒做的槍管,它容易炸膛。
隔遠了打敵人,它威力有點小,但是近距離炸膛的話,那個威力可是一點不小。
所以它對於戰局來說,並沒有太大作用。
緊接著,宋朝就沒了。
這東西,也就落到了蒙古人手上,。
後麵蒙古人西征,打遍了整個歐亞大陸的蒙古人,在阿拉伯吃了個大虧。
然後當時蒙古人帶著的火箭、毒火罐、火炮、震天雷等等火器,以及一些隨軍工匠,直接被阿拉伯人給俘虜繳獲了。
後麵阿拉伯人又跟西方各國打個沒停,然後火器又傳到了西方。
至此,火器的發展就出現了兩條線,一條是神州,一條西方。
這西方的發展,咱們暫時不提。
繼續說咱們神州內部的發展吧。
元朝雖然是遊牧民族,但他們對於火器的發展可是下了功夫的。
現在博物館中也有很多元末明初的手銃。
很多上麵都刻了至正元年造。
那玩意長度在半米左右,形狀就跟一個火箭彈一樣,上麵有個把手。
到了明朝,朱元璋造反的時候,火器也得到了他的重視。
當時朱元璋在和州招兵買馬的時候,有一個叫焦玉的工匠,給朱元璋進獻了幾十支火龍槍。
這玩意到底長什麽樣,那不知道,這方麵的文獻沒有出現。
不過朱元璋依靠這玩意。
讓人改進製造了不少的其他火器。
其中就有大量的手銃。
還有各種火炮,各種各樣的炸彈。
比如什麽土炮,什麽霹靂雷。
雜七雜八的一大堆火器。
不過相對來說,那會的火器,在威力方麵依舊不算太大。
射程僅僅與弩箭相當,而且裝填緩慢,怕潮怕濕。
反正就是各種缺點吧。
一直到永樂大帝手上,創立了神機營後。
火器才真正在神州戰場上顯示出它巨大的威力。
朱棣提出了神機營居前,騎兵居後。
也就是神機營和三千營以及五軍營協同作戰。
這種策略就是開戰之前,先打一排槍。
一輪槍打完之後,趁敵方陣腳亂了後,騎兵立刻跟上,徹底擊垮對方的軍陣。
最後步兵衝上去收割。
古代作戰,陣型是很重要,騎兵衝陣那會有傷亡,而且不一定會衝散。
但是一輪火銃打完之後,在當時基本上就存在什麽衝不散的陣了。
因為當時神機營三千多人裝備了火銃,四百多人裝備了火炮。
這算是曆史上第一支,全員裝備火器的部隊了。
這一排槍炮下去,對麵的敵人又不是鐵打的。
若是還沒散的話,那傷亡也是巨大的,再被騎兵一衝,也該散了。
這種作戰方式,西方是在一百年之後,才學會的。
除此之外,神機營還有輪射的作戰方式。
也就是三段射擊。
第一排射擊,第二排準備,第三排裝彈。
這種方式傳聞是沐英率先提出的,但也僅僅隻是傳聞了。
這一時期的,神州不管是火器的發展,還是火器的應用,橫向對比西方的話,那都是遙遙領先的。
而神機營在創立之後,也一直致力於大明的火器發展。
後麵神機營接連研發了。
三眼銃,四眼銃。
還有連子銃,這算是最開始的連發火器了。
它是設計了彈夾的,而且火藥也是幾段設計的,類似於二踢腳。
當第一發打出去後,彈夾中的鋼珠就會掉落,而第一發的火藥,也會剛好點燃第二份火藥。
隨後就是第二發,第三發。
在這個基礎上,又研發了十眼銃,和十連珠銃。
其中十連珠銃,就是將十個連子銃的槍管安裝在一起。
不過在這事情上,就出現了彈夾子彈不能掉落的問題。
於是後麵又弄出來了十眼銃。
十眼銃的點火方式,那就是和銃一樣,不過它是加長的,有十個點火點,後麵因為各種原因被淘汰了。
後麵大明和葡萄牙打了兩場以後。
大明發現人家的火器也有獨到之處,甚至可以說是已經超過了當時的大明。
原因也挺簡單的,戰爭促進科技發展。
西方那邊一堆國家天天打仗,不得不承認,人家那邊的火器發展是真的快。
幾十年的時間,人家就趕上來了。
所以到明中期的時候,西方的那些火器,確實要比大明高那麽一點了。
然後大明並沒有覺得覺得自己是什麽天朝上邦,就看不上人家的技術。
在繳獲了更好的武器之後。
大明第一時間就開始仿造生產。
比如鳥銃,這就是通過改進生產的。
還有佛朗機炮,紅衣大炮這些都是大明仿造的。
後麵通過改進之後,大明弄出來了迅雷銃和五雷神機。
迅雷銃是多管火器,最大的可以達到18管,使用火繩或者燧石擊發。
長度將近兩米,開火的時候,需要以跪坐的姿勢瞄準。
而五雷神機,那就是加特林的初代版本了,一人轉動,一人點火。
在戚繼光對北麵作戰的時候,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也就缺鐵絲網了。
大明倒下之後,到了滿清時期。
滿清對於火器,其實也沒有大家想的那麽不堪。
這不是在說要給滿清洗白。
而是,滿清確實沒有說要禁火器之類的。
但是也僅僅隻是沒禁火器,僅僅隻是保留了這麽一個單位。
至於發展嘛,在明朝的基礎上,滿清的火器,基本沒什麽發展。
明末的時候,就在用紅衣大炮了,清末還在用。
明末的時候,就是燧發槍了,清末還是。
明末的時候,就有抬槍鳥銃了,清末還有。
所以要說這滿清禁止了槍械發展,那確實不對。
但要說滿清的槍械有發展,那也不太對。
反正滿清對於火器,主打的就是一個放任自然。
當然,更重要的是閉關鎖國的原因,明朝的時候,除了從對方葡萄牙手上繳獲火器進行改造之外。
還從土耳其等阿拉伯國家,進行一些貿易,通過貿易手段也弄來了其他國家的一些火器,進行了研發。
可以說,大明的火器研發,那是沒有和國際斷聯的,大明不是閉門造車。
而滿清那就純純屬於閉門造車了,這種情況,要麽就是遙遙領先,要麽就是落後挨打。
甚至可以說,那些列強在滿清中期沒有入侵神州,其中有一定的原因,就是那些國家摸不準滿清的情況。
後麵在試探了一下後,才發現,哦,原來你這麽好打啊!】
老大,這一個月你去準備一下遷徙過去的人員。
另外將燕京那邊築城的工匠調一批過來。
等比拚開始後,就直接去往倭島築城吧。”
大明,永樂一朝。
朱棣此時是春風得意。
他現如今的開局,就是在萬界之中。
那也算的上的是天胡了。
其他朝代即便是有再大的優勢。
那他們是總歸是要調動,要出兵,即便是攻占了領土。
那也還得派人過去。
可他的大明不一樣,倭島在一年前,就已經被他拿下了。
官方的船隊,商人的船隊都不知道到倭島跑多少次了。
不過之前的時候,大明並沒有規劃在島上大規模的築城移民之類的。
僅僅隻是在開礦,原因也很簡單,一年的發展,大明內部還不是那麽的富,大規模移民和築城都是要錢的。
按照朱棣之前的打算,那就是要先讓內部富起來,同時也在這段時間中,把島上剩下的人倭人,好好處理一番之後。
再去進行大規模的移民和築城,徹底將這片地區納入版圖。
所以對於倭島,朱棣僅僅隻是把那裏當成了一個大礦場。
雖然全部打下來了,但真正屬於朱棣直接控製的區域,僅僅隻有那些礦區。
而剩下的區域,朱棣則是分給了大臣,分給了民間商人。
那些剩下的區域完全就是法外之地,那些官員家族的船隊,或者是商人的船隊。
隻要過去了,人也好,物也好,誰發現,誰捕獲,那就是誰的,不過礦產要歸朝廷,人的話,朝廷也收購。
也就是相當於,朝廷吃肉,其他的人喝湯。
這種局麵下,那些地方當然就不能算是大明完全控製的區域了。
朱棣現在隻要準備好移民,再準備好有築城經驗的工匠。
那麽等報名之後,直接開始把人拉過去幹活就行了。
甚至連築城的工人都不需要準備,畢竟那島上用來幹苦力的人還是不少的。
一個月的時間很快過去。
在萬界所有人的期待中。
祥雲視頻再次出現在了萬界。
與以往的視頻播放不同。
這次祥雲視頻的出現,沒有在第一時間彈出視頻。
而是出現了兩個選擇項。
所有觀看視頻的神州百姓都能做出選擇。
選擇項一出,萬界神州的百姓,幾乎很快就做出了自己的抉擇。
當選擇結果出來之後。
戰爭民族的恐怖,在此時是被體現的淋漓盡致。
上萬個世界,沒有一個世界是放棄的。
哪怕就是通過比例最低的朝代,那選擇參加的人數,也達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
“嘖嘖嘖,還真是好戰成風啊!
也是,本來萬界就在準備著對外的擴張,現在還有這個比拚出現,太正常了,也不知道這個第一會被誰拿下。”
陸遠看著上麵的選擇,不由的感歎一聲。
不過這次的視頻間隔有點古怪,以往每次視頻的間隔都相當於萬界位麵的三個月。
而這次僅僅隻是過了一個月。
..........
【神州曆代火器的發展史,神州到底是從什麽時候,才開始落後於西方的?】
發布人:閑人
發布時間:.........
【大家好,我是閑人。
眾所周知,咱們的四大發明中。
有一個玩意叫火藥。
可也就是這玩意,被西方人利用,在近代對咱們神州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那麽,問題來了。
難道咱們神州就真沒重視過這玩意?
其實不然,這玩意,咱們很早就重視了,戰爭民族,怎麽可能不重視這種大殺器呢?
先說這火藥的來源,火藥的出現,那就和道教有關係了。
當年大唐皇帝老李家,他們攀關係攀到了道家祖師爺老子李耳頭上。
然後道教在大唐的時候,地位得到了提高。
同樣的,道家的傳統技能,煉丹術,在那一時期,也是進入了蓬勃的發展期。
大唐皇帝也好這一口,於是,煉丹術有了皇家支持後,發展的也就越來越快了。
丹方也在這一時期出現的越來越多。
然後,也不知道是哪個道士,想要煉出與眾不同的丹藥。
他就把硫磺和硝石給一塊煉了。
丹有沒有出不知道,但爐肯定是炸了的。
不過他應該是沒死,甚至他還認為自己這丹煉的不錯,都招來天劫了,按照這方子煉下去,指不定真能煉出仙丹來。
或者是他死了,他徒弟覺得這方子不錯。
反正這方子是留了下來,後麵隨著炸爐的人越來越多,終於有人覺得,這應該是材料出問題了。
於是道家的人,就把這兩個玩意點出來了,本意是告訴後人,這兩玩意不能一起用來煉丹,會炸爐。
但是,後麵在北宋的時候,有一個叫曾公亮的人,他編著了一本《武經總要》,上麵就記載了三種火藥的配方。
這應該是正史上,首次出現的火藥配方了。
但是,一連就出現三,那說明在此之前,火藥應該已經有一定的使用了。
而且那本書叫武經總要,這玩意是本軍事方麵的書。
也就是說,那個時期,應該就有人把火藥這玩意用在軍事上了。
不過,宋朝時期的火藥利用有點差,而且火藥的威力應該也不是很大。
所以造出來的東西,隻能用在投石車上。
到了宋代末年,宋理宗時期。
也就是頭蓋骨被人取走做酒杯的那個宋朝皇帝。
在他的時期,神州曆史上,乃至於世界曆史上的第一支火槍出現了,名字叫突火槍。
宋朝突火槍
突火槍的槍管是一根巨大的竹筒,裏麵有一個放火藥的地方,火藥底部是一個小孔,而彈藥就是碎石子之類的東西。
將火藥放好,裝上碎石子,再用火種插入小孔點燃火藥,隨著火藥的爆炸,把石子推出去。
這玩意最大射程能達到三百米,有效射程一百米。
隻是這東西殺傷力差的有點大。
而且使用的時候,要兩個人配合才能用。
更重要的是,這玩意是竹筒做的槍管,它容易炸膛。
隔遠了打敵人,它威力有點小,但是近距離炸膛的話,那個威力可是一點不小。
所以它對於戰局來說,並沒有太大作用。
緊接著,宋朝就沒了。
這東西,也就落到了蒙古人手上,。
後麵蒙古人西征,打遍了整個歐亞大陸的蒙古人,在阿拉伯吃了個大虧。
然後當時蒙古人帶著的火箭、毒火罐、火炮、震天雷等等火器,以及一些隨軍工匠,直接被阿拉伯人給俘虜繳獲了。
後麵阿拉伯人又跟西方各國打個沒停,然後火器又傳到了西方。
至此,火器的發展就出現了兩條線,一條是神州,一條西方。
這西方的發展,咱們暫時不提。
繼續說咱們神州內部的發展吧。
元朝雖然是遊牧民族,但他們對於火器的發展可是下了功夫的。
現在博物館中也有很多元末明初的手銃。
很多上麵都刻了至正元年造。
那玩意長度在半米左右,形狀就跟一個火箭彈一樣,上麵有個把手。
到了明朝,朱元璋造反的時候,火器也得到了他的重視。
當時朱元璋在和州招兵買馬的時候,有一個叫焦玉的工匠,給朱元璋進獻了幾十支火龍槍。
這玩意到底長什麽樣,那不知道,這方麵的文獻沒有出現。
不過朱元璋依靠這玩意。
讓人改進製造了不少的其他火器。
其中就有大量的手銃。
還有各種火炮,各種各樣的炸彈。
比如什麽土炮,什麽霹靂雷。
雜七雜八的一大堆火器。
不過相對來說,那會的火器,在威力方麵依舊不算太大。
射程僅僅與弩箭相當,而且裝填緩慢,怕潮怕濕。
反正就是各種缺點吧。
一直到永樂大帝手上,創立了神機營後。
火器才真正在神州戰場上顯示出它巨大的威力。
朱棣提出了神機營居前,騎兵居後。
也就是神機營和三千營以及五軍營協同作戰。
這種策略就是開戰之前,先打一排槍。
一輪槍打完之後,趁敵方陣腳亂了後,騎兵立刻跟上,徹底擊垮對方的軍陣。
最後步兵衝上去收割。
古代作戰,陣型是很重要,騎兵衝陣那會有傷亡,而且不一定會衝散。
但是一輪火銃打完之後,在當時基本上就存在什麽衝不散的陣了。
因為當時神機營三千多人裝備了火銃,四百多人裝備了火炮。
這算是曆史上第一支,全員裝備火器的部隊了。
這一排槍炮下去,對麵的敵人又不是鐵打的。
若是還沒散的話,那傷亡也是巨大的,再被騎兵一衝,也該散了。
這種作戰方式,西方是在一百年之後,才學會的。
除此之外,神機營還有輪射的作戰方式。
也就是三段射擊。
第一排射擊,第二排準備,第三排裝彈。
這種方式傳聞是沐英率先提出的,但也僅僅隻是傳聞了。
這一時期的,神州不管是火器的發展,還是火器的應用,橫向對比西方的話,那都是遙遙領先的。
而神機營在創立之後,也一直致力於大明的火器發展。
後麵神機營接連研發了。
三眼銃,四眼銃。
還有連子銃,這算是最開始的連發火器了。
它是設計了彈夾的,而且火藥也是幾段設計的,類似於二踢腳。
當第一發打出去後,彈夾中的鋼珠就會掉落,而第一發的火藥,也會剛好點燃第二份火藥。
隨後就是第二發,第三發。
在這個基礎上,又研發了十眼銃,和十連珠銃。
其中十連珠銃,就是將十個連子銃的槍管安裝在一起。
不過在這事情上,就出現了彈夾子彈不能掉落的問題。
於是後麵又弄出來了十眼銃。
十眼銃的點火方式,那就是和銃一樣,不過它是加長的,有十個點火點,後麵因為各種原因被淘汰了。
後麵大明和葡萄牙打了兩場以後。
大明發現人家的火器也有獨到之處,甚至可以說是已經超過了當時的大明。
原因也挺簡單的,戰爭促進科技發展。
西方那邊一堆國家天天打仗,不得不承認,人家那邊的火器發展是真的快。
幾十年的時間,人家就趕上來了。
所以到明中期的時候,西方的那些火器,確實要比大明高那麽一點了。
然後大明並沒有覺得覺得自己是什麽天朝上邦,就看不上人家的技術。
在繳獲了更好的武器之後。
大明第一時間就開始仿造生產。
比如鳥銃,這就是通過改進生產的。
還有佛朗機炮,紅衣大炮這些都是大明仿造的。
後麵通過改進之後,大明弄出來了迅雷銃和五雷神機。
迅雷銃是多管火器,最大的可以達到18管,使用火繩或者燧石擊發。
長度將近兩米,開火的時候,需要以跪坐的姿勢瞄準。
而五雷神機,那就是加特林的初代版本了,一人轉動,一人點火。
在戚繼光對北麵作戰的時候,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也就缺鐵絲網了。
大明倒下之後,到了滿清時期。
滿清對於火器,其實也沒有大家想的那麽不堪。
這不是在說要給滿清洗白。
而是,滿清確實沒有說要禁火器之類的。
但是也僅僅隻是沒禁火器,僅僅隻是保留了這麽一個單位。
至於發展嘛,在明朝的基礎上,滿清的火器,基本沒什麽發展。
明末的時候,就在用紅衣大炮了,清末還在用。
明末的時候,就是燧發槍了,清末還是。
明末的時候,就有抬槍鳥銃了,清末還有。
所以要說這滿清禁止了槍械發展,那確實不對。
但要說滿清的槍械有發展,那也不太對。
反正滿清對於火器,主打的就是一個放任自然。
當然,更重要的是閉關鎖國的原因,明朝的時候,除了從對方葡萄牙手上繳獲火器進行改造之外。
還從土耳其等阿拉伯國家,進行一些貿易,通過貿易手段也弄來了其他國家的一些火器,進行了研發。
可以說,大明的火器研發,那是沒有和國際斷聯的,大明不是閉門造車。
而滿清那就純純屬於閉門造車了,這種情況,要麽就是遙遙領先,要麽就是落後挨打。
甚至可以說,那些列強在滿清中期沒有入侵神州,其中有一定的原因,就是那些國家摸不準滿清的情況。
後麵在試探了一下後,才發現,哦,原來你這麽好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