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戰國強軍:申息之師與魏武卒
天幕:海外遍地銀山金樹,速搶 作者:葉落瀟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齊國的技擊之士,有一些比較離譜的地方。
那就是,他強的時候是真的強,可他弱的時候,那也是真的弱。
技擊之士的實力到底如何,估計連他們自己都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一會說其他兵種的時候,講一講他和其他部隊的一些事情,對比一下大家就知道了。
接下來就是楚國的申息之師了,申息之師,原本是兩個諸侯國的民眾。
一個叫申國,一個叫息國,隻是後麵被楚國攻下之後。
楚國覺得這兩個地方的人夠猛,而且也足夠強。
於是就收編了兩國民眾,組成了這一支申息之師。
這是一支成立的很早的部隊,戰力方麵雖然中間斷了一次,但前後加起來算的話,這支部隊也是穩定強大了幾百年。
申息之師初次登場時,那還是在春秋時期,那會是楚莊王爭霸的時候,他們就出現了的。
而且也打出來了一定的威名,畢竟楚國嘛,懂的都懂。
其他諸侯講禮樂,他可就要跟你講刀子了。
可以說這支部隊,是要比齊技擊更早出現才對,不過也受製於時代。
在春秋時期雖然有點名聲,可並沒有太大威名。
特別是後麵,在孫武率吳軍攻破楚國首都的時候,申息之師差點連編製都被打沒了。
所以之前的曆史,就不給他算了。
申息之師後麵的崛起,那還是在吳起手上。
不得不說吳起那是真的強,在吳起變法之後,原本已經被打廢了一百多年的申息之師再次崛起。
後麵更是打敗了韓趙魏秦四國,擴張了大量國土,在當時可以說是橫掃天下了。
不過這個時間段有點巧合,但是魏武卒已經基本沒了,秦軍銳士剛訓練沒多久,算是讓他鑽了個空子。
但就算是在秦國變法起來之後,秦軍也沒少在申息之師手上吃虧。
最有代表的一次,那就是秦惠文王嬴駟的時候,張儀竊國,讓楚懷王大怒,於是發兵秦國。
那一戰就是申息之師打的頭陣,他們都打到秦國藍田了,距秦國鹹陽僅僅隻剩幾十裏路了。
若不是韓魏那時候出兵攻楚,秦國還真就有一次大危機了。
楚國申息之師後,就是魏武卒了。
這應該算是一支真正意義的古代特種部隊。
齊國的技擊部隊,隻要有能耐就行。
楚國的申息之師,那也不過就是從申息之地征集的人而已。
以上兩者,前者個人戰力強,但紀律較為鬆散,軍士之間的配合也較差,畢竟大家都是為錢而來的。
這種部隊的話,軍隊凝聚力肯定是要差很多的。
而後者的話,大家都是同鄉,凝聚力那是夠了。
但是個人戰力方麵,那肯定就比不過齊技擊了。
可魏武卒,那確實完全結合了兩者的,魏武卒的選人很嚴格。
按照記載的說法。
要想成為魏武卒,難度是極大的。
首先要有力,因為魏武卒的裝備太好了。
標注裝備就是三層鎧甲,一張鐵弓,五十支箭,一支長戈,一柄短劍,以及三日的糧草。
這一套下來,沒有八十斤,那也得有五十斤了吧。
而且他們還是步兵,所以選拔的時候,還得帶著這些裝備,一天跑一百裏。
就算戰國時期的一裏隻有四百米左右,一百裏也相當於四十公裏了。
背這麽多東西,一天跑四十公裏,難度有多大就不要說了。
除了力氣之外,從他們的裝備也不難看出,他們還得會射箭,會擊劍等等。
不過嚴歸嚴,魏武卒的待遇那也是真的好。
在魏武卒的選拔條件之後,還有一段記載。
中試則複其戶,利其田宅。
是數年而衰,而未可奪也,改造則不易周也。
意思就是,隻要被挑選上了,那就要給他們一家免稅賦。
還得給田地宅院,哪怕就是這些魏武卒退役了,幹不動了。
這些待遇還是得有,不能讓人家給你的賣完命就收迴去。
在古代,有田,有宅,還不要交稅,甚至是老了之後,國家還會給養老之類的。
這不就是妥妥的貴族階級嘛,甚至比之一些貴族的待遇都好了。
要是橫向對比一下現在的話。
嗯.....那就差不多就是用麻袋發錢,再發一套莊園了。
當時的魏人,怎麽可能不拚命成為魏武卒呢。
魏武卒的戰鬥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畢竟國家花了那麽多錢成立的部隊,要是不能打出像樣的成績,那這些待遇也是可能會被收迴去的。
後麵事實也證明了魏武卒的強大,五萬對戰五十萬,全勝!
就算這個數據中,秦軍的數量有些水分,但少勝多是必定的。
若是數據差得太遠的話。
大秦在統一之後,這一段記載他就留不下來。
不過話也說迴來,這待遇,在當時那也就是魏國養的起。
當時三家分晉的時候,魏國可是拿了大頭的。
魏國拿下的那塊地盤,除了在戰略上的位置,不是太好,剛好處於大家的包圍之中,屬於四戰之地。
其他方麵,那都是頂好的,不管的人數,還是國土麵積。
亦或者是土地的肥沃程度,還有礦產資源之類的,比起另外兩家要好多了。
再加上李哩變法,又在魏國後麵推了一下,這就導致那時期的魏國,說它是富的流油,都絲毫也不為過。
同時期的其他國家,是絕對養不起魏武卒的。
不過也得說魏國運氣好啊!
若不是一次遇到兩高手,一個變法,一個治軍,讓魏國在變富的同時,還變強了。
不然就他們那土地,那產出,妥妥就是一個戰國大糧倉。
要是魏國沒有魏武卒這把槍在手上,魏國在戰國時期,絕對是誰都想咬一口的存在。
........
不管吳起人品怎麽樣,也不管他到底有沒有殺妻求官。
但他在對國家的治理上,在戰國時期絕對是能排到前三的人物。
不論是治軍還是治國,那都是一等一的強人。
治軍能弄出來了當時依靠硬實力,橫掃天下的魏武卒。
變法能把廢了一百多年的申息之師再次帶出來。
說完魏武卒,那就得再提一下齊國技擊了。
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這兩戰那算是魏國和魏武卒的落幕之戰了。
兩戰之後,魏國失去了霸權,魏武卒也算徹底廢了,還加上大秦這個時候也崛起了。
魏國自此之後便一蹶不振了。
可這兩戰和魏武卒對戰的,都是齊國的技擊軍。
要知道在魏武卒如日中天的時候,這齊國的技擊軍,曾經可是被魏武卒打了個落花流水。
那就是,他強的時候是真的強,可他弱的時候,那也是真的弱。
技擊之士的實力到底如何,估計連他們自己都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一會說其他兵種的時候,講一講他和其他部隊的一些事情,對比一下大家就知道了。
接下來就是楚國的申息之師了,申息之師,原本是兩個諸侯國的民眾。
一個叫申國,一個叫息國,隻是後麵被楚國攻下之後。
楚國覺得這兩個地方的人夠猛,而且也足夠強。
於是就收編了兩國民眾,組成了這一支申息之師。
這是一支成立的很早的部隊,戰力方麵雖然中間斷了一次,但前後加起來算的話,這支部隊也是穩定強大了幾百年。
申息之師初次登場時,那還是在春秋時期,那會是楚莊王爭霸的時候,他們就出現了的。
而且也打出來了一定的威名,畢竟楚國嘛,懂的都懂。
其他諸侯講禮樂,他可就要跟你講刀子了。
可以說這支部隊,是要比齊技擊更早出現才對,不過也受製於時代。
在春秋時期雖然有點名聲,可並沒有太大威名。
特別是後麵,在孫武率吳軍攻破楚國首都的時候,申息之師差點連編製都被打沒了。
所以之前的曆史,就不給他算了。
申息之師後麵的崛起,那還是在吳起手上。
不得不說吳起那是真的強,在吳起變法之後,原本已經被打廢了一百多年的申息之師再次崛起。
後麵更是打敗了韓趙魏秦四國,擴張了大量國土,在當時可以說是橫掃天下了。
不過這個時間段有點巧合,但是魏武卒已經基本沒了,秦軍銳士剛訓練沒多久,算是讓他鑽了個空子。
但就算是在秦國變法起來之後,秦軍也沒少在申息之師手上吃虧。
最有代表的一次,那就是秦惠文王嬴駟的時候,張儀竊國,讓楚懷王大怒,於是發兵秦國。
那一戰就是申息之師打的頭陣,他們都打到秦國藍田了,距秦國鹹陽僅僅隻剩幾十裏路了。
若不是韓魏那時候出兵攻楚,秦國還真就有一次大危機了。
楚國申息之師後,就是魏武卒了。
這應該算是一支真正意義的古代特種部隊。
齊國的技擊部隊,隻要有能耐就行。
楚國的申息之師,那也不過就是從申息之地征集的人而已。
以上兩者,前者個人戰力強,但紀律較為鬆散,軍士之間的配合也較差,畢竟大家都是為錢而來的。
這種部隊的話,軍隊凝聚力肯定是要差很多的。
而後者的話,大家都是同鄉,凝聚力那是夠了。
但是個人戰力方麵,那肯定就比不過齊技擊了。
可魏武卒,那確實完全結合了兩者的,魏武卒的選人很嚴格。
按照記載的說法。
要想成為魏武卒,難度是極大的。
首先要有力,因為魏武卒的裝備太好了。
標注裝備就是三層鎧甲,一張鐵弓,五十支箭,一支長戈,一柄短劍,以及三日的糧草。
這一套下來,沒有八十斤,那也得有五十斤了吧。
而且他們還是步兵,所以選拔的時候,還得帶著這些裝備,一天跑一百裏。
就算戰國時期的一裏隻有四百米左右,一百裏也相當於四十公裏了。
背這麽多東西,一天跑四十公裏,難度有多大就不要說了。
除了力氣之外,從他們的裝備也不難看出,他們還得會射箭,會擊劍等等。
不過嚴歸嚴,魏武卒的待遇那也是真的好。
在魏武卒的選拔條件之後,還有一段記載。
中試則複其戶,利其田宅。
是數年而衰,而未可奪也,改造則不易周也。
意思就是,隻要被挑選上了,那就要給他們一家免稅賦。
還得給田地宅院,哪怕就是這些魏武卒退役了,幹不動了。
這些待遇還是得有,不能讓人家給你的賣完命就收迴去。
在古代,有田,有宅,還不要交稅,甚至是老了之後,國家還會給養老之類的。
這不就是妥妥的貴族階級嘛,甚至比之一些貴族的待遇都好了。
要是橫向對比一下現在的話。
嗯.....那就差不多就是用麻袋發錢,再發一套莊園了。
當時的魏人,怎麽可能不拚命成為魏武卒呢。
魏武卒的戰鬥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畢竟國家花了那麽多錢成立的部隊,要是不能打出像樣的成績,那這些待遇也是可能會被收迴去的。
後麵事實也證明了魏武卒的強大,五萬對戰五十萬,全勝!
就算這個數據中,秦軍的數量有些水分,但少勝多是必定的。
若是數據差得太遠的話。
大秦在統一之後,這一段記載他就留不下來。
不過話也說迴來,這待遇,在當時那也就是魏國養的起。
當時三家分晉的時候,魏國可是拿了大頭的。
魏國拿下的那塊地盤,除了在戰略上的位置,不是太好,剛好處於大家的包圍之中,屬於四戰之地。
其他方麵,那都是頂好的,不管的人數,還是國土麵積。
亦或者是土地的肥沃程度,還有礦產資源之類的,比起另外兩家要好多了。
再加上李哩變法,又在魏國後麵推了一下,這就導致那時期的魏國,說它是富的流油,都絲毫也不為過。
同時期的其他國家,是絕對養不起魏武卒的。
不過也得說魏國運氣好啊!
若不是一次遇到兩高手,一個變法,一個治軍,讓魏國在變富的同時,還變強了。
不然就他們那土地,那產出,妥妥就是一個戰國大糧倉。
要是魏國沒有魏武卒這把槍在手上,魏國在戰國時期,絕對是誰都想咬一口的存在。
........
不管吳起人品怎麽樣,也不管他到底有沒有殺妻求官。
但他在對國家的治理上,在戰國時期絕對是能排到前三的人物。
不論是治軍還是治國,那都是一等一的強人。
治軍能弄出來了當時依靠硬實力,橫掃天下的魏武卒。
變法能把廢了一百多年的申息之師再次帶出來。
說完魏武卒,那就得再提一下齊國技擊了。
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這兩戰那算是魏國和魏武卒的落幕之戰了。
兩戰之後,魏國失去了霸權,魏武卒也算徹底廢了,還加上大秦這個時候也崛起了。
魏國自此之後便一蹶不振了。
可這兩戰和魏武卒對戰的,都是齊國的技擊軍。
要知道在魏武卒如日中天的時候,這齊國的技擊軍,曾經可是被魏武卒打了個落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