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來來來,再說說朱元璋的過錯
天幕:海外遍地銀山金樹,速搶 作者:葉落瀟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秦重工的視頻很快就結束了,新的視頻開始。
【細說大明十六帝功過】
發布者:閑人
發布時間:.......
“又是這人?”
看到發布者的名字後,各位麵的皇帝都不由一愣。
這家夥的出鏡率也太高了吧。
更重要的是大家對他沒有太多好感,這一開頭就教人刺殺皇帝的主。
皇帝對他有天生的排斥感。
【大家好,我是up主閑人。
上次盤點了一番千古一帝。
看了評論,發現大家對於朱元璋被評為千古一帝,多多少少都有那麽一點微詞。
今天就幹脆來全麵的說一說朱元璋。
順帶也把大明十六帝都說一遍。】
“朕不配這千古一帝?”
看到這視頻開頭後,朱元璋不由的有些皺眉。
【其實這沒什麽好爭的,這個千古一帝。
就是按照時間算,輪也能輪到朱元璋頭上。
最簡單暴力的算法,所謂千古一帝,那就是一千年出一個的皇帝嘛。
始皇帝這個製度開創者,那自然有一個,沒什麽好說的。
從皇帝製度開創以後,到孫先生結束帝製,剛好兩千來年。
從中間砍一刀。
恰好就是漢到唐算一千年,宋到清算一千年。
前麵一千年,有一個漢武帝,一個唐太宗。
這兩個,要是硬要評一個出來,確實有點難。
可後一千年,除了朱元璋之外,就一個朱棣了。
朱棣是厲害,但他的功績再大。
也大不過恢複漢人江山,大不過南北漢人重聚。
除非他搞殖民去了,但曆史上他沒搞嘛。
所以朱元璋這千古一帝,是不爭的事實,他不需要其他功績了,後期過錯再多,那也抹不掉這功績了。
至於執政時期的事情,那隻要他當政的錯而已。
隻要沒把大明送走,後麵的跟老朱其實關係不大了。
還有一些評論說,恢複漢人江山,陳友諒,張士誠,郭子興等等義軍那都出了大力。
不能把功勞,算在朱元璋一個人頭上。
你要這樣說的話,那我是無言以對了。
確實,這話真沒說錯,但咱們神州有句古話。
叫做成者王侯敗者寇。
贏家通吃懂不懂?
要是在鄱陽湖一戰中,是陳友諒贏了,那這千古一帝就是陳友諒的。
要是後麵的張士誠贏了,那這千古一帝就是張士誠。
這個名頭它隻會出現在,元朝結束之後的下一個朝代開創者頭上,這個開創者是誰不重要。
這是功,誰要搶不走的。
至於過錯嘛,那這個視頻就先講講老朱的過錯。
他的過錯主要劃分一下。
一共有兩種,一種是錯在當朝的,一種是遺禍後世的。
前者沒什麽好說的,就好殺唄,殺功臣,殺官員。
開國皇帝殺功臣,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正所謂飛鳥盡,良弓藏。
特別是底層一步步打上來的皇帝。
比如劉邦,比如朱元璋。
而像那些本來家底就不錯的皇帝。
他們反而不會大肆殺功臣,如秦始皇,李世民等。
這其實也是必然的事情。
這和皇帝出身有關係,也和功臣出身有一定關係。
前者的功臣,那多數出身草莽。
打仗的時候,沒什麽好說的。
但仗打完了,發達之後,由於沒有見過什麽大世麵。
一朝發達,那就跟暴發戶一樣。
所以在行事方麵,難免就有些放肆了。
再加上底層上來的皇帝疑心重,他們不死才是怪事。
更重要的是,這些功臣沒有足夠的後方實力。
他們的家族依靠的就是他們自身,皇帝要殺他們。
殺了也就殺了,不需要顧及太多。
而像秦始皇,李世民他們的功臣,待遇就不一樣了。
如王翦,蒙恬他們這種,本來就是功勳世家出來的。
就連程咬金,他媳婦都是五姓豪門女。
這些人一朝發達,行事上不會過於放肆。
畢竟人家沒發跡之前,就已經見過世麵了。
再加上他們身後,也有各自的家族,各自的勢力。
這種情況下,皇帝也就不會輕易就對他們動手。
扯遠了,殺功臣這事情肯定是不好的。
但那些被朱元璋殺的那些功臣,他們自身也確實過於跋扈了點。
其次就是殺官,特別是剝皮充草。
這麽說吧,到朱元璋後期,很多縣衙內站的皮草人,比衙役都多。
一個新來的縣令,上任第一件事,就是瞻仰他的前輩們。
在暴君這方麵,老朱做得是很到位的。
即便是朱棣後麵的瓜蔓抄,那都沒他殺的多。
當然,別管他怎麽殺官,隻要大明沒崩,那就別說了。
再說老朱也不是亂殺,殺的還是以貪官為主。
不過大明前期的官員人家不貪點,是真活不下去了。
就那縣令來說,年俸祿是80石米,折算成銀子是45兩,換算成現在的錢,大概四萬左右。
看著是不少,但人家一個縣令,正七品的官員,也有一家人不是。
多了不說,就父母,妻子,他自己,這就是四個人了。
一年45兩的銀子,四個人吃喝,就得勒緊褲帶了,要是再生幾個娃,怎麽活?
這可是個縣令,手上握著一縣百姓活計的縣令。
拿這麽點工資,他自個都快養不活了,你指望他不貪?
橫向對比一下大唐的正七品,人家是25兩俸祿,75石糧食,額外還有19兩仆役費。
換算成現在的錢,大概是27萬。
差距有多大很清楚了。
還有就是寶鈔,這沒什麽好說的,反正也沒用多久就廢了。
隻是這一舉動大大的降低了明王朝,在百姓心中的信用。
其次呢,就是影響較為深遠的。
一個宗室,一個戶籍,一個殉葬,以及最後的八股取士。
比如宗室方麵,他弄了分封製還不甘心,又弄了一個皇族製度。
其實這就是老朱的小民思想做怪,才搞出來的。
分封製就不說了,這個雷他一死就炸了。
朱棣直接靖難,把他乖孫的江山直接搶了。
皇族製度,則是過了兩百多年,在崇禎手上才徹底炸開。
老朱家的人口發展速度,也遠遠超出了朱元璋自己的預料。
到大明後期的時候,萬曆年間的宗室成員已經超過十六萬了,要知道當時人口也就一個多億。
這些宗室成員,十歲開始吃俸祿,吃到死為止。
也就意味著當時大明幾百個百姓,就要供養一個皇族成員。
這可就埋了個大雷,這個雷就算崇禎時期不爆。
後麵也一定會爆的,遲早的事,畢竟老朱家後期的人數太多了,都快成指數增長了。
闖王造反的時候,這些皇族都是他最好的糧倉。
每到一地,必屠皇族。
其次就是一個戶籍製度,這個製度是最壞的。
怎麽說呢,隻能說還好沒傳下來,不然的話,參考一下三哥那邊的種姓製度吧。
老朱的戶籍製度再惡化一下,那就是種姓製度了。
匠戶子子孫孫都得是工匠, 軍戶子子孫孫都得參軍,民戶那就是生生世世都是民戶。
也就是咱們還有一個科舉製度撐著,不然的話,那就真成種姓製度了。
不過話說迴來,這個製度其實對於古人來說,影響並不是很大。
古代手藝一類的本就是世代相傳,很多手藝那都是傳男不傳女的。
再加上人口流動本就不大,他弄不弄這戶籍製度,對整個社會的影響不算太大。
當然,埋沒人才那肯定也是埋沒了的。
比如一個生在醫籍的人,他就是沒有學醫的天賦。
就不是吃那碗飯的料,硬要學醫的話,最後的結果那就好不到哪裏去了。
至於活人殉葬,這就更別說了,這純純暴君行為,沒必要洗。
最後就是八股取士了。
這也是個大坑,科舉本來是條跳出框架的路,結果這八股取士又是一個更大的框架。
這一框套一框的,極大的約束了人的思想。
恩,最後還有一個禁海,一個皇明祖訓。
朱元璋的過都在這了。
但是,這影響他成為千古一帝嗎?
完全不影響啊!
除了一個殉葬製度之外,其他的,博主認為並不一定就是壞事。
他立下的這些東西,對於後世來說,或許是不好的。
但在老朱在位的時候,或許就是最好的呢?
老朱有小農思想,後世那些在皇宮長大的皇帝還能有?
他們完全是可以去更改的。
比如禁海,他兒子就七下西洋了。
比如太監不能幹政。
後麵的皇帝,那是左一個西廠,右一個東廠,哪個沒用太監?
他說官員貪汙50兩就要殺頭。
大明後期的官員都貪瘋了,哪個皇帝就盯著這個製度去殺官員了?
所以不要拿什麽皇明祖訓說事,這玩意大明的皇帝哪個沒違反幾條的。】
【細說大明十六帝功過】
發布者:閑人
發布時間:.......
“又是這人?”
看到發布者的名字後,各位麵的皇帝都不由一愣。
這家夥的出鏡率也太高了吧。
更重要的是大家對他沒有太多好感,這一開頭就教人刺殺皇帝的主。
皇帝對他有天生的排斥感。
【大家好,我是up主閑人。
上次盤點了一番千古一帝。
看了評論,發現大家對於朱元璋被評為千古一帝,多多少少都有那麽一點微詞。
今天就幹脆來全麵的說一說朱元璋。
順帶也把大明十六帝都說一遍。】
“朕不配這千古一帝?”
看到這視頻開頭後,朱元璋不由的有些皺眉。
【其實這沒什麽好爭的,這個千古一帝。
就是按照時間算,輪也能輪到朱元璋頭上。
最簡單暴力的算法,所謂千古一帝,那就是一千年出一個的皇帝嘛。
始皇帝這個製度開創者,那自然有一個,沒什麽好說的。
從皇帝製度開創以後,到孫先生結束帝製,剛好兩千來年。
從中間砍一刀。
恰好就是漢到唐算一千年,宋到清算一千年。
前麵一千年,有一個漢武帝,一個唐太宗。
這兩個,要是硬要評一個出來,確實有點難。
可後一千年,除了朱元璋之外,就一個朱棣了。
朱棣是厲害,但他的功績再大。
也大不過恢複漢人江山,大不過南北漢人重聚。
除非他搞殖民去了,但曆史上他沒搞嘛。
所以朱元璋這千古一帝,是不爭的事實,他不需要其他功績了,後期過錯再多,那也抹不掉這功績了。
至於執政時期的事情,那隻要他當政的錯而已。
隻要沒把大明送走,後麵的跟老朱其實關係不大了。
還有一些評論說,恢複漢人江山,陳友諒,張士誠,郭子興等等義軍那都出了大力。
不能把功勞,算在朱元璋一個人頭上。
你要這樣說的話,那我是無言以對了。
確實,這話真沒說錯,但咱們神州有句古話。
叫做成者王侯敗者寇。
贏家通吃懂不懂?
要是在鄱陽湖一戰中,是陳友諒贏了,那這千古一帝就是陳友諒的。
要是後麵的張士誠贏了,那這千古一帝就是張士誠。
這個名頭它隻會出現在,元朝結束之後的下一個朝代開創者頭上,這個開創者是誰不重要。
這是功,誰要搶不走的。
至於過錯嘛,那這個視頻就先講講老朱的過錯。
他的過錯主要劃分一下。
一共有兩種,一種是錯在當朝的,一種是遺禍後世的。
前者沒什麽好說的,就好殺唄,殺功臣,殺官員。
開國皇帝殺功臣,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正所謂飛鳥盡,良弓藏。
特別是底層一步步打上來的皇帝。
比如劉邦,比如朱元璋。
而像那些本來家底就不錯的皇帝。
他們反而不會大肆殺功臣,如秦始皇,李世民等。
這其實也是必然的事情。
這和皇帝出身有關係,也和功臣出身有一定關係。
前者的功臣,那多數出身草莽。
打仗的時候,沒什麽好說的。
但仗打完了,發達之後,由於沒有見過什麽大世麵。
一朝發達,那就跟暴發戶一樣。
所以在行事方麵,難免就有些放肆了。
再加上底層上來的皇帝疑心重,他們不死才是怪事。
更重要的是,這些功臣沒有足夠的後方實力。
他們的家族依靠的就是他們自身,皇帝要殺他們。
殺了也就殺了,不需要顧及太多。
而像秦始皇,李世民他們的功臣,待遇就不一樣了。
如王翦,蒙恬他們這種,本來就是功勳世家出來的。
就連程咬金,他媳婦都是五姓豪門女。
這些人一朝發達,行事上不會過於放肆。
畢竟人家沒發跡之前,就已經見過世麵了。
再加上他們身後,也有各自的家族,各自的勢力。
這種情況下,皇帝也就不會輕易就對他們動手。
扯遠了,殺功臣這事情肯定是不好的。
但那些被朱元璋殺的那些功臣,他們自身也確實過於跋扈了點。
其次就是殺官,特別是剝皮充草。
這麽說吧,到朱元璋後期,很多縣衙內站的皮草人,比衙役都多。
一個新來的縣令,上任第一件事,就是瞻仰他的前輩們。
在暴君這方麵,老朱做得是很到位的。
即便是朱棣後麵的瓜蔓抄,那都沒他殺的多。
當然,別管他怎麽殺官,隻要大明沒崩,那就別說了。
再說老朱也不是亂殺,殺的還是以貪官為主。
不過大明前期的官員人家不貪點,是真活不下去了。
就那縣令來說,年俸祿是80石米,折算成銀子是45兩,換算成現在的錢,大概四萬左右。
看著是不少,但人家一個縣令,正七品的官員,也有一家人不是。
多了不說,就父母,妻子,他自己,這就是四個人了。
一年45兩的銀子,四個人吃喝,就得勒緊褲帶了,要是再生幾個娃,怎麽活?
這可是個縣令,手上握著一縣百姓活計的縣令。
拿這麽點工資,他自個都快養不活了,你指望他不貪?
橫向對比一下大唐的正七品,人家是25兩俸祿,75石糧食,額外還有19兩仆役費。
換算成現在的錢,大概是27萬。
差距有多大很清楚了。
還有就是寶鈔,這沒什麽好說的,反正也沒用多久就廢了。
隻是這一舉動大大的降低了明王朝,在百姓心中的信用。
其次呢,就是影響較為深遠的。
一個宗室,一個戶籍,一個殉葬,以及最後的八股取士。
比如宗室方麵,他弄了分封製還不甘心,又弄了一個皇族製度。
其實這就是老朱的小民思想做怪,才搞出來的。
分封製就不說了,這個雷他一死就炸了。
朱棣直接靖難,把他乖孫的江山直接搶了。
皇族製度,則是過了兩百多年,在崇禎手上才徹底炸開。
老朱家的人口發展速度,也遠遠超出了朱元璋自己的預料。
到大明後期的時候,萬曆年間的宗室成員已經超過十六萬了,要知道當時人口也就一個多億。
這些宗室成員,十歲開始吃俸祿,吃到死為止。
也就意味著當時大明幾百個百姓,就要供養一個皇族成員。
這可就埋了個大雷,這個雷就算崇禎時期不爆。
後麵也一定會爆的,遲早的事,畢竟老朱家後期的人數太多了,都快成指數增長了。
闖王造反的時候,這些皇族都是他最好的糧倉。
每到一地,必屠皇族。
其次就是一個戶籍製度,這個製度是最壞的。
怎麽說呢,隻能說還好沒傳下來,不然的話,參考一下三哥那邊的種姓製度吧。
老朱的戶籍製度再惡化一下,那就是種姓製度了。
匠戶子子孫孫都得是工匠, 軍戶子子孫孫都得參軍,民戶那就是生生世世都是民戶。
也就是咱們還有一個科舉製度撐著,不然的話,那就真成種姓製度了。
不過話說迴來,這個製度其實對於古人來說,影響並不是很大。
古代手藝一類的本就是世代相傳,很多手藝那都是傳男不傳女的。
再加上人口流動本就不大,他弄不弄這戶籍製度,對整個社會的影響不算太大。
當然,埋沒人才那肯定也是埋沒了的。
比如一個生在醫籍的人,他就是沒有學醫的天賦。
就不是吃那碗飯的料,硬要學醫的話,最後的結果那就好不到哪裏去了。
至於活人殉葬,這就更別說了,這純純暴君行為,沒必要洗。
最後就是八股取士了。
這也是個大坑,科舉本來是條跳出框架的路,結果這八股取士又是一個更大的框架。
這一框套一框的,極大的約束了人的思想。
恩,最後還有一個禁海,一個皇明祖訓。
朱元璋的過都在這了。
但是,這影響他成為千古一帝嗎?
完全不影響啊!
除了一個殉葬製度之外,其他的,博主認為並不一定就是壞事。
他立下的這些東西,對於後世來說,或許是不好的。
但在老朱在位的時候,或許就是最好的呢?
老朱有小農思想,後世那些在皇宮長大的皇帝還能有?
他們完全是可以去更改的。
比如禁海,他兒子就七下西洋了。
比如太監不能幹政。
後麵的皇帝,那是左一個西廠,右一個東廠,哪個沒用太監?
他說官員貪汙50兩就要殺頭。
大明後期的官員都貪瘋了,哪個皇帝就盯著這個製度去殺官員了?
所以不要拿什麽皇明祖訓說事,這玩意大明的皇帝哪個沒違反幾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