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76年2月15日,收治麻疹病人的第九天。今日饅頭鋪子開張,趙平安端來一屜饅頭,介紹道:“這是四色饅頭、生餡饅頭、雜色煎花饅頭、糖肉饅頭、羊肉饅頭、太學饅頭、筍肉饅頭、魚肉饅頭、蟹黃饅頭。”


    趙令畤有點懵,這是饅頭還是包子?原來饅頭起源於三國時期。最早的饅頭內部包羊肉、豬肉餡料,做成人頭形狀,以此代替人來祭拜河神。宋代的饅頭為一種有餡的發酵麵團蒸食,形如人頭,得名。


    趙令畤問道:“太學饅頭是什麽說法?”


    這把趙平安難住了,尷尬笑笑說:“公子稍等。”立即跑出門;小會兒,領進來一處膘肥大漢。膘肥大漢進門後,跪倒在地說:“小人陳蒸,見過公子。”


    趙平安說道:“公子問太學饅頭是什麽?”


    陳蒸抬頭說道:“太學饅頭源於太學,神宗去視察太學,正好學生們吃飯,取太學生們所食的飲饌看看。他品嚐了其中的饅頭,食後頗為滿意,說:“以此養士,可無愧矣!”從此,太學生們紛紛將饅頭帶迴去饋送親朋好友,以浴皇恩。”


    陳蒸繼續道:“太學饅頭是將切好的肉絲,拌入花椒麵、鹽等佐料來作餡,再用發麵作皮,製成今日的饅頭狀即可。其形似葫蘆,表麵白亮光滑,具有軟嫩鮮香的風味特色,即使沒有牙齒的老人也樂於食用。”


    趙令畤指著一屜饅頭,疑惑道:“這些都是饅頭,那有包子嗎?”


    陳蒸一下懂了,說:“有!包子以冷水麵製皮,多為素餡,而饅頭則以發酵麵製皮,餡心為肉類。小人做有灌湯包、梅花包。”


    趙令畤看向趙平安說:“此人從何處找來?”


    趙平安小心迴答:“是歐陽管家幫招的,說其人祖上是廚祖詹王陳氏誌龍,家學淵源。此人擅長將中醫藥學與烹飪技藝相結合,以“食療結合”為理念,創製了許多既美味又養生的藥膳佳肴。”


    趙令畤聞言笑道:“如此大才做饅頭屈才了!陳蒸啊!你有多重啊?”


    陳蒸嗬嗬一笑說道:“240斤。”


    趙令畤點點頭說:“現在月錢多少啊?”


    陳蒸憨厚笑道:“月錢5兩銀子。”


    趙令畤點點頭問:“聽說你通醫藥學,擅長藥膳?”


    陳蒸繼續憨笑道:“是的大人,這身肉就是吃出來的。酷愛做藥膳美食,做好了又不能丟,家人都不愛吃藥膳,怕有毒。於是自己吃,吃著吃著就這樣了。”


    趙令畤心情大好的說:“5兩屈才啊!這樣你就研究藥膳。吾有個醫館,你得針對病來配製藥膳,能做到嗎?”


    這個240斤的大胖子天生帶喜感,陳蒸憨憨的說:“能!不要錢都成,吾就喜歡製作藥膳!”


    趙令畤嘿嘿嘿笑道:“月錢是要給的,這樣!你每減肥1斤,給你加1兩月錢,減重100斤,那你月錢就是105兩!”


    陳蒸張大嘴巴,驚掉下巴!說:“哦!哦!!哦!!!小人一切都是公子的。願為公子效死!”說完隻聽見地麵發出三聲雷響!


    趙令畤舉起雙手說道:“本公子雙手雙腳骨折,每日熬些藥膳送來;另醫館正在醫治麻疹病人,針對製作些藥膳;醫館是醫王龐安時坐診,患者的藥膳可以找他探討探討。”


    陳蒸低頭用心記下說:“是公子。”


    趙令畤抿口茶繼續說:“藥膳也有毒性,少量的藥膳你自行做主,但是,要告知醫館主治大夫,哪位病人用了什麽藥膳,用藥膳和沒用藥膳的身體反應,但凡用過藥的患者,都要寫明觀察記錄。和藥膳藥方一起存檔。明白嗎?”


    陳蒸眼前一亮,說道:“小人明白!”


    趙令畤直白的戳穿道:“意思就是所有藥膳配方,和使用記錄必須有紙麵記錄,哪怕吃死人了,也得記錄,還得附上日期,吃前吃後具體表現記錄。”


    陳蒸點頭說道:“是!”


    趙令畤點頭說:“家中還有其他兄弟,擅長廚藝嗎?”


    陳蒸猶豫了下說:“有,吾是老大,還有陳煮、陳煎、陳炒三位兄弟。”


    趙令畤悠哉悠哉的說:“廚藝好的話,你可以招來幫你做事。”然後伸個懶腰說道:“加油吧!大胖子!吾看好你!”然後揮揮手!說道:“下去吧,有事找趙平安。”


    ………………………………………………………………………………………


    送走陳胖子後,一行人帶著一屜饅頭,來到倉庫找妖道林靈蘁。將一屜饅頭交給5人食用,看著5人爭相爭搶吃饅頭。趙令畤點了點頭,看樣子這陳胖子的饅頭有些水準。


    等他們吃完後,趙令畤對林靈蘁說:“想清楚了嗎?”


    林靈蘁提胸說道:“吾願施展一生所學,懸壺濟世,造福萬民。”


    趙令畤嗯了一聲說:“吾現有一醫館,都是麻疹病人。裏麵的主治大夫乃醫王龐安時,把你送進去,和他一起治療患者如何?”


    林靈蘁起了一身雞皮疙瘩,然後閉目默念經文後說:“可!”


    趙令畤示意侍衛拿走銅劍說:“路是自己選的,不要勉強自己。道法自然,一切隨心。”


    林靈蘁站起來望天說:“吾能行!”


    趙令畤點點頭說:“銅劍暫時幫你保管,其他物品都還給你;記住裏麵有裏麵的規矩;不按規矩來,被傳染了可是要被關的,別連幾個官妓都不如。想出來也是要有規矩的。被傳染了或想出來都要報備,按規矩來。畢竟這是和瘟病在戰鬥,稍有不振就是禍害全城。你能做到嗎?”


    林靈蘁猶豫了下,問道:“所有人都一樣?”


    趙令畤微微一笑:“哪怕是死人,想出來,也得一樣!這是對全城百姓負責。也不怕告訴你,醫館外有明哨暗哨,發現有人偷逃,隻會亂箭射死,一把火燒了。”


    林靈蘁握緊拳頭說:“吾能行!送吾進去吧!這是對吾道心的磨煉。”


    趙令畤對林靈蘁比了個大拇指,對侍衛說:“給他量身定做三套素衣,裏麵隻能穿白色素衣,戴素色風帽,嘴鼻要戴口罩。把他的鐵鏈解了吧,帶他去高台,看看醫館內的情況。”


    趙令畤被抬起往外走,邪邪笑道:“裏麵很多15歲的窈窕官妓!林靈蘁你的道心可別碎了!哈哈哈!那可是紅粉胭脂窟啊!哈哈哈!!”


    倉庫外傳來趙令畤的聲音:


    自古英雄多寂寥,


    恰於孤獨遇嬋娟。


    疆場冷血逢和春,


    烈酒助懷幹柴燃。


    功名利祿充華堂,


    錦帳紅燭照紅顏。


    罡風柔水兩即濟,


    隻慕良宵不慕仙。


    利矛堅甲護金身,


    美色入心寧用劍?


    梨花帶雨化幹戈,


    巧借蛾眉醉虎膽。


    熟諳至柔破至堅,


    才讓呂布戲貂蟬!


    林靈蘁望向四名侍衛問道:“這是真的?”


    一名侍衛賊嘻嘻的笑道:“差不多全潁州城的州妓都在醫館。小道士有福了。哈哈哈!”


    林靈蘁感覺冷汗直流,問道:“為何安排如此多的州妓?”


    另一侍衛說:“死了就死了,報個備就行。也不用離開醫館返家休息,一輩子都在醫館裏勞作,還受過訓練,會伺候人。用官妓再合適不過。”


    聽完,林靈蘁盤腿打坐,開始詠頌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眾侍衛嬉笑道:“哈哈哈!這小道士要死在醫館這個紅粉窟!哈哈哈!”


    ………………………………………………………………………………………


    趙令畤離開林靈蘁後,來到工匠坊;張鐵、劉喜、喻上分都拿出近日打造的器物,拜見趙令畤。


    劉喜獻上遊標卡尺,說道:“遊標卡尺按公子的意思打造完畢,經過幾位工匠使用,改進了幾次,基本滿足公子要求。”


    趙令畤看了看,和後世卡尺相比還有差距,但已經能精確到1毫米以內了。趙令畤說道:“為了保密,以後1小格,吾等稱為毫米,10毫米稱為1厘米,100厘米也就是3尺,稱之為1米。1毫米等於10絲米。劉喜琢磨這遊標卡尺,如何精確卡出絲米。此物誰出力最大?給他每月加5兩月錢。”


    劉喜喜道說:“是屬下一名首飾匠造的;小人帶人趕製了鋼珠。”劉喜獻上20多顆鋼珠道:“這鋼珠直徑,嗯~!1厘米,20顆鋼珠之間誤差,都在5絲米以內。鋼珠都是從鐵匠處取來初坯,慢慢打磨出來的。這20顆鋼珠花了2天時間才做完。”


    趙令畤搖頭說:“太慢了!鐵匠那邊呢?”


    張鐵抬上來一個小木框裏麵裝的全是鋼珠,憨笑的說道:“吾等做了幾個圓孔,請劉喜他們幫忙挫了幾套模具,就反複的加熱打砸,做出了這麽多;現在卡在鋼圈這了。鋼圈內的軌道屬實不好做。”


    趙令畤點點頭說道:“找劉喜做一個工作台,固定刮刀,轉動鋼圈一點點的刮不就有了嗎?”趙令畤對劉喜說:“嗯!懂得合作,不錯!劉喜月錢加5兩。”


    劉喜跪下說:“謝公子!”


    趙令畤擺擺手說:“你該得的,求精求細,懂互相配合,就是你的本職工作。現在多少人了?匠人的測量工具,得多做幾套,保證人手一套;風水盤不能丟,還得加工,誰做的好就讓他專做一事。並要寫上做法心得。寫的好加月錢。”


    劉喜鞠躬道:“現在首飾匠共6人,如按公子要求,吾還得招4名會寫字的刻書匠。”


    趙令畤點頭說:“去招吧!”


    張鐵靦腆的說:“讓公子失望了,軸承勉強做了2個,裝在外麵的馬車上,如果要造很多軸承的話,還得加人手。”


    趙令畤想想說:“鐵匠鋪單獨搬去一個倉庫,現在多少人?”


    張鐵扳了下手指頭說:“現在共8人。”


    趙令畤嗯了一聲說:“再加8人,提高鋼鐵產量,多生產軸承。你和王福都去招,招些打鐵高手來。”


    張鐵退下後,喻上分拉著一輛馬車,來到公子前麵,笑嘻嘻的說道:“公子這軸承果然好用,馬車快了很多,轉彎更是靈活了。”


    趙令畤看了看鐵馬車,現在簡單多了,尤其軸承與車輪處。軸承處摳出了多個孔洞和凹槽,將組件直接卡入,扳彎熟鐵鐵棍,就完成軸輪互鎖。


    趙令畤看了一會說道:“吾買了一塊石炭礦,急需4輪鐵車;鐵車輪高不宜高過300毫米,鐵車門開在側麵,還是底部,你得帶人研究研究,另外,船是裝石炭,還是車同石炭一同裝?好生幫吾想想。”


    喻上分彎腰道:“是公子。”


    趙令畤繼續說道:“你三人也不用自己幹活了,找些人指揮他們幹。多點時間幫吾參謀參謀。”


    喻上分跪地說:“吾等定不負公子所托。”


    趙令畤擺擺手說:“現在有了軸承,看如何用鋼鐵打造水利磨坊和風力磨坊。先用木頭做模型。要求簡單又實用,好好想想。”


    喻上分再次鞠躬說道:“是公子!”


    趙令畤離開後,工匠坊又忙碌了起來;而且幹勁更足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我是大宋小地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順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順手並收藏穿越之我是大宋小地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