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榮祿八百裏加急傳迴的消息,世鐸等人紛紛彈冠相慶,果真這小子栽了個大跟頭,那麽,現在就到他們發動的時候了,看不整死他才怪。
可當他們正準備串聯起來去頤和園告榮祿的禦狀,徹底將他摁死的時候,又一份加急情報傳了迴來。幾位軍機大臣對此意見相左,不得不暫停了麵見慈禧的進程,先聚在一起商議具體對策。
奕匡因為從小遭受父親被發配邊疆,自己被降襲過繼,家產被內務府剝奪的一連串厄運,為人性格最是謹慎,亦或者說是膽小。
所以,當他聽說漢軍意欲和談,而且隻是要四川那塊邊遠之地時,態度表現得最是積極。
他清楚,無論清軍能不能打贏這場內戰,都會動搖朝廷的根基,導致朝廷沒有多餘的力量來對抗其他地方層出不窮的叛亂。因此,調兵遣將徒損火力,還不如招撫更實際,等朝廷變法強大後再打也不遲。
可是世鐸依舊堅持認為必須先剿滅四川的叛亂,好震懾其餘跳梁小醜。在他看來,榮祿的失敗完全是因為他蠢,自己等人還沒開始發力他這就敗了,這速度令他都覺得匪夷所思。
所以,雙方爭執不下,又沒有第三個有分量的人出麵表態,最後隻能把這份和談條件呈送慈禧麵前,由她親自定奪。
慈禧拿著加急情報手抖如篩糠,顯然心中憤怒至極。這幾天大臣們要求光緒親政的朝議已經鬧得沸沸揚揚,自己也好趁機休息幾天,可就這麽著也不想讓人安生,該死,都該死!
深吸了幾口氣,慈禧努力平複著心中的憤怒,她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不能再動不動就生氣。過了半晌,她才朗聲喊道:“傳李鴻章、彭玉麟、曾國荃覲見。”
沒過多久,李鴻章三人便匆匆趕來頤和園覲見。因為剛剛和法國公使巴德諾簽署了《中法新約》,以及和伊藤博文訂立了《中日天津會議專條》,李鴻章被清流們批判賣國,所以這段時間一定萎靡不振,仿佛老了幾歲。
慈禧一見他這副樣子,心有不忍,憐惜地說道:“李中堂近來辛苦了,看座!”
“謝聖母皇太後垂憐!”李鴻章躬身拜了拜,半邊屁股坐到了小太監送上來的椅子上。
李鴻章有位置坐,但彭玉麟、曾國荃兩人則隻能站著迴話。彭玉麟還好,雖然他年紀比這裏所有人都大,不過他出身軍旅,身子骨還算硬朗。可就苦了曾國荃了,他唯唯諾諾低眉睡眼,兩條腿卻是不停打顫,好似馬上就要暈倒了一般。
但他心裏卻是十分亮堂,他都沒料到自己隻是進京來京察一趟,慈禧都能將他叫來問計,足見慈禧對他的重視程度。
慈禧環視了新進來的三人,將榮祿的八百裏加急情報遞給他們傳看,隨後問道:“三位都是大清的股肱之臣,你們說說,這事怎麽看?”
李鴻章最先看完,他想了想拱手道:“太後,微臣認為絕不能答應,如果這個口子一開,後麵不知道會鬧出多大的亂子來。”
“嗯。”聽了李鴻章的話,慈禧並沒有表態,而是繼續盯著彭玉麟二人,等待他們的意見。
彭玉麟身為兵部尚書,對如今的局勢最為了解,湖南、甘肅、廣東、雲南,甚至身處京畿的天津,也都有亂子發生。他們兵部已經疲於奔命,可是亂匪越剿越多,照這樣下去,朝廷遲早要完。
但有些話他不能明說,說了自己這把老骨頭也得跟著玩完兒。他隻好避重就輕地說道:“以微臣看來,堵不如疏、剿不如撫,如果封其爵位能斷了他們的念想,或許能換來一時的安寧。正如聖祖皇帝在位時,采取懷柔政策給三番封爵,待朝廷厲兵秣馬,依舊能將三番削個幹淨。”
一旁的曾國荃也附和道:“啟稟太後,微臣也認同彭大人的看法。並且,我們還可以給亂匪的兩大頭目分開敕封,給匪首之一的盧簡誠的賞賜要在李繼恆之上、廖觀音之下,這樣必能引起他們之間的內亂!”
曾國荃作為地方漢人督撫,他的想法和李鴻章及彭玉麟都不同,因為他是地方實權派,肯定希望手裏握著的權柄越來越重。既然朝廷連一個亂匪都能分封,那他這個手握重兵的督撫該不該也封一封?
不過要說搞獨立建國這一套,他和曾國藩一樣,根本沒有膽子,就算手中掌握了半壁江山,同樣被清廷給壓製地死死的,今天說這話完全就是想多撈好處而已。
慈禧看了眼一旁的禮郡王等軍機大臣,又看了看李鴻章這幾位漢人重臣,心裏一股無名火“騰”的一下就躥了上來。主剿的拿不出個剿法,主撫的拚命找借口,還把祖宗之法搬了出來,這些大臣的腦子都被狗吃了嗎?
發怒隻會讓事情變得更糟,唯有冷靜思考才可能想出好方法,慈禧一言不發,緊閉雙眼沉默了起來。她這一沉默,屋內的氣氛頓時變得凝重不已,寂靜得幾乎落針可聞。
過了良久,她再次睜開眼,臉上毫無半點情緒地說道:“明日廷議,諸位愛卿迴去寫好條陳,都退下吧。”
“嗻!”
等眾人都離開,慈禧所在的那個屋裏傳出陣陣瓷器摔碎的響動,並伴隨著她喋喋不休的怒罵。
可當他們正準備串聯起來去頤和園告榮祿的禦狀,徹底將他摁死的時候,又一份加急情報傳了迴來。幾位軍機大臣對此意見相左,不得不暫停了麵見慈禧的進程,先聚在一起商議具體對策。
奕匡因為從小遭受父親被發配邊疆,自己被降襲過繼,家產被內務府剝奪的一連串厄運,為人性格最是謹慎,亦或者說是膽小。
所以,當他聽說漢軍意欲和談,而且隻是要四川那塊邊遠之地時,態度表現得最是積極。
他清楚,無論清軍能不能打贏這場內戰,都會動搖朝廷的根基,導致朝廷沒有多餘的力量來對抗其他地方層出不窮的叛亂。因此,調兵遣將徒損火力,還不如招撫更實際,等朝廷變法強大後再打也不遲。
可是世鐸依舊堅持認為必須先剿滅四川的叛亂,好震懾其餘跳梁小醜。在他看來,榮祿的失敗完全是因為他蠢,自己等人還沒開始發力他這就敗了,這速度令他都覺得匪夷所思。
所以,雙方爭執不下,又沒有第三個有分量的人出麵表態,最後隻能把這份和談條件呈送慈禧麵前,由她親自定奪。
慈禧拿著加急情報手抖如篩糠,顯然心中憤怒至極。這幾天大臣們要求光緒親政的朝議已經鬧得沸沸揚揚,自己也好趁機休息幾天,可就這麽著也不想讓人安生,該死,都該死!
深吸了幾口氣,慈禧努力平複著心中的憤怒,她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不能再動不動就生氣。過了半晌,她才朗聲喊道:“傳李鴻章、彭玉麟、曾國荃覲見。”
沒過多久,李鴻章三人便匆匆趕來頤和園覲見。因為剛剛和法國公使巴德諾簽署了《中法新約》,以及和伊藤博文訂立了《中日天津會議專條》,李鴻章被清流們批判賣國,所以這段時間一定萎靡不振,仿佛老了幾歲。
慈禧一見他這副樣子,心有不忍,憐惜地說道:“李中堂近來辛苦了,看座!”
“謝聖母皇太後垂憐!”李鴻章躬身拜了拜,半邊屁股坐到了小太監送上來的椅子上。
李鴻章有位置坐,但彭玉麟、曾國荃兩人則隻能站著迴話。彭玉麟還好,雖然他年紀比這裏所有人都大,不過他出身軍旅,身子骨還算硬朗。可就苦了曾國荃了,他唯唯諾諾低眉睡眼,兩條腿卻是不停打顫,好似馬上就要暈倒了一般。
但他心裏卻是十分亮堂,他都沒料到自己隻是進京來京察一趟,慈禧都能將他叫來問計,足見慈禧對他的重視程度。
慈禧環視了新進來的三人,將榮祿的八百裏加急情報遞給他們傳看,隨後問道:“三位都是大清的股肱之臣,你們說說,這事怎麽看?”
李鴻章最先看完,他想了想拱手道:“太後,微臣認為絕不能答應,如果這個口子一開,後麵不知道會鬧出多大的亂子來。”
“嗯。”聽了李鴻章的話,慈禧並沒有表態,而是繼續盯著彭玉麟二人,等待他們的意見。
彭玉麟身為兵部尚書,對如今的局勢最為了解,湖南、甘肅、廣東、雲南,甚至身處京畿的天津,也都有亂子發生。他們兵部已經疲於奔命,可是亂匪越剿越多,照這樣下去,朝廷遲早要完。
但有些話他不能明說,說了自己這把老骨頭也得跟著玩完兒。他隻好避重就輕地說道:“以微臣看來,堵不如疏、剿不如撫,如果封其爵位能斷了他們的念想,或許能換來一時的安寧。正如聖祖皇帝在位時,采取懷柔政策給三番封爵,待朝廷厲兵秣馬,依舊能將三番削個幹淨。”
一旁的曾國荃也附和道:“啟稟太後,微臣也認同彭大人的看法。並且,我們還可以給亂匪的兩大頭目分開敕封,給匪首之一的盧簡誠的賞賜要在李繼恆之上、廖觀音之下,這樣必能引起他們之間的內亂!”
曾國荃作為地方漢人督撫,他的想法和李鴻章及彭玉麟都不同,因為他是地方實權派,肯定希望手裏握著的權柄越來越重。既然朝廷連一個亂匪都能分封,那他這個手握重兵的督撫該不該也封一封?
不過要說搞獨立建國這一套,他和曾國藩一樣,根本沒有膽子,就算手中掌握了半壁江山,同樣被清廷給壓製地死死的,今天說這話完全就是想多撈好處而已。
慈禧看了眼一旁的禮郡王等軍機大臣,又看了看李鴻章這幾位漢人重臣,心裏一股無名火“騰”的一下就躥了上來。主剿的拿不出個剿法,主撫的拚命找借口,還把祖宗之法搬了出來,這些大臣的腦子都被狗吃了嗎?
發怒隻會讓事情變得更糟,唯有冷靜思考才可能想出好方法,慈禧一言不發,緊閉雙眼沉默了起來。她這一沉默,屋內的氣氛頓時變得凝重不已,寂靜得幾乎落針可聞。
過了良久,她再次睜開眼,臉上毫無半點情緒地說道:“明日廷議,諸位愛卿迴去寫好條陳,都退下吧。”
“嗻!”
等眾人都離開,慈禧所在的那個屋裏傳出陣陣瓷器摔碎的響動,並伴隨著她喋喋不休的怒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