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都不出頭。


    防長文彥博看不下去,主動看向神宗拱手道:


    “老臣願意前往,隻是不知陛下是戰是和?以及各自的底線是什麽?”


    不等神宗開口,楊世鵬先否定道:


    “文太師不合適。”


    “為何?”


    神宗疑惑地看向楊世鵬。


    其他人也都把好奇的目光看向楊世鵬。


    楊世鵬:“文太師脾氣大,太衝動;語言辯駁能力弱。


    這樣的人去搞外交談判,很容易讓事情更糟糕。”


    “那麽楊參政認為誰合適?”


    文彥博有些不屑地問。


    “司馬光和程顥程頤兄弟都不錯。”


    楊世鵬看向司馬光和程顥道,“他們的學問淵博,搞富國強兵建設發展不行;對付周邊蠻夷,綽綽有餘。


    甚至可能開啟對他們的智商碾壓。


    我看司馬光帶隊就很合適。”


    “老夫沒空!”


    司馬光沒好氣地瞪楊世鵬一眼。


    程顥和程頤一臉難為情,沒肯定也沒否定。


    他們現在都還年輕,也沒有什麽特別重要職務;想拒絕也找不到理由。


    但他們是真不想出使遼國跟蠻子打交道。


    “程子?”


    楊世鵬看向程顥一臉認真道,“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而後作。


    欲成功,先發瘋,蒙著眼睛往前衝。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我們兄弟為了成就聖人之誌,怎能不劈波斬浪迎難而上?”


    “哈哈……嘿嘿……噗噗噗噗……”


    “楊參政小小年紀,肚子裏的壞水,勝過幾十年的老江湖……”


    整個朝堂都開始偷笑,包括神宗,高太後和王安石,都是帶著對楊世鵬無比佩服的心情;有些幸災樂禍地看向二程。


    北宋此時的風氣就這樣,不是在朝堂上,不是麵對皇帝;大臣就一定得怎樣。


    宋朝已經有近現代文明的味道,皇帝能不能請動大臣;尤其那些比較有資曆的大臣,都還要看下的功夫和運氣。


    完全不是電視劇裏演的那種,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極端情況。


    宋江造反投降後,朝廷都不敢明著殺。


    最後暗殺了都還得追封。


    嶽飛那個莫須有,在宋朝根本不至於死。


    但很可惜,嶽飛的那個莫須有背後;實際上是在逼趙構這個半壁江山皇帝做一個近乎生死抉擇。


    皇帝肯定是選擇死道友,而不是死貧道。


    最後才釀成悲劇。


    但凡嶽飛北伐沒那麽認真,能力沒那麽突出;他就是明著造反,也不一定死。


    楊世鵬作為一個現代人。


    麵對此時北宋朝堂上難得的文明火苗,他也不想去用強權直接將其壓滅。


    能用文明方式請動官員做事,他也不願意來橫的讓人口服心不服,無端樹敵。


    “我兄弟出使遼國可以。”


    程顥有些勉強,又期待地看著楊世鵬道,“聽聞楊參政有很厲害的隔空碎物神器。


    這種神器可否給我使臣等配兩支?”


    “給我槍,我去出使遼國!”


    高遵裕搶話,看著楊世鵬期待地道。


    “有搶咱家也願意去出使遼國。”


    太監副總管李憲也躍躍欲試。


    多數人還不知道槍是什麽。


    都好奇地看向楊世鵬。


    不知道槍有什麽神奇之處,以至於李憲和高遵裕聽到有槍;都搶著願意去遼國這個虎穴冒險。


    “兩位程子,你們有那麽多大道理。”


    楊世鵬沒理高遵裕和李憲,而是看著程顥和程頤含笑問,“還要配槍幹什麽?”


    “楊參政不是說真理隻在兵鋒之上嗎?”


    程頤有些尷尬地道,“如今下官深以為然。


    身上有槍,去北方心中踏實。”


    “哈哈哈哈……”


    朝堂爆發出一陣歡笑。


    “言之有理。”


    楊世鵬含笑道,“真理隻在兵鋒之上,隻在大炮和槍支的射程範圍之內。


    二程,高將軍和李將軍,你們可以一起上路。


    一人帶一把真理。”


    “謝楊參政,謝楊參政。”


    四人大喜。


    “關鍵的時候不要給宋人丟臉。”


    楊世鵬看著程顥程頤兄弟嚴肅道,“整個河北路地區,全部都可以答應讓給遼國。


    讓他們的軍隊隻管來接收地盤。


    讓河北路的地方軍民自由抵抗。


    恐懼戰爭的百姓,可以南下前來修襄開大運河。


    朝廷給他們開工資吃飯,來多少收多少。


    而你們自己,該殺人跑路的時候,隻管殺。


    殺出大宋男兒的霸氣來。”


    “賣掉整個黃河以北的國土?”


    樞密院使防長文彥博大驚,看向楊世鵬滿臉無法置信地問,“如此賣國綏靖,還大宋男兒的霸氣?”


    “楊參政怕是說錯話了吧?”


    司馬光也是一臉錯愕。


    歐陽修和範純仁,差點也忍不住又要發飆。


    神宗和高太後,都是驚訝得滿臉不可置信。


    楊文廣和楊懷玉也以為是自己聽錯。


    都沒好氣地瞪向楊世鵬。


    王安石,蘇軾和曾鞏,卻是相互賊兮兮地對視一眼。


    暗自對楊世鵬點頭稱妙。


    “兵者詭道也!”


    楊世鵬嚴肅道,“你們要相信,既然我比你們聰明太多;那你們都能想得到的問題,我肯定也早想到了。


    所以多的不要問,隻管照做;最後肯定不會有錯。”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


    神宗看到王安石和蘇軾的表情,一拍腦門反應過來楊世鵬之前對他說過的這句老子《道德經》中的話;臉上瞬間轉驚疑為驚喜,然後開口嚴肅道:


    “使臣照楊參政的話做就是,楊參政自有他的道理。”


    “諾。”


    李憲和高遵裕想不明白,卻也嚴肅領命。


    “諾。”


    程顥和程頤有些莫名其妙地拱手領命。


    高太後擔憂地扭頭小聲問神宗:


    “你們這是要瘋了還是有什麽計劃?”


    “將欲取之,必固與之;將欲弱之,必固張之。”


    神宗迴頭小聲對母親道,“就是讓他們的軍隊自己南下多走幾步,免得我軍到草原上到處去找他們。”


    “就怕你們引狼入室,最後玩火自焚。”


    高太後心中依舊有些不踏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宋朝教王安石變法太超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聖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聖佛並收藏我在宋朝教王安石變法太超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