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天下莫大於秋豪之末,而太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這一段說的是:


    萬事萬物,不同的人,都沒有什麽本質區別;大與小,你與我,好與壞,君子與小人。


    本質上都是一迴事。


    孔聖人的存在,沒有讓世界進入天堂。


    小人的存在,也沒有讓人間進入地獄。


    就因為在老天爺眼裏,萬物都是一樣的。


    所以莊子寫齊物論,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大自然宇宙規律就是天下烏鴉一般黑,人過於去強調是非對錯,好壞你我,君子小人;這就像非要去強行逆水行舟一樣,本身就是自己的問題。


    莊子在齊物論中又說: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


    果且無彼是乎哉?


    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


    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


    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


    這說的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是非標準,是非爭論沒有絕對的答案,隻有超越是非對立,擺脫非黑即白的狹隘;才能把握大道的關鍵。


    你覺得別人對你不好,就是小人就是錯,然後就不允許別人說,就將別人一棍子打死;實際情況可能是別人有點錯,但你自己也有錯;而且你的錯誤很可能更致命。


    這種情況下,你將小人和壞人消滅了;沒有他們專門來針對你的問題,你更不容易看見問題,更不容易改變。


    那最後的結果就是小人被你打死了,但是你自己最終也栽倒在你的問題中;一起玩蛋。


    所以小人和壞人的存在,是有作用的。


    莊子還在齊物論中說:


    “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惡乎然?


    然於然。


    惡乎不然?


    不然於不然。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無物不然,無物不可。’


    這說的是言論是人們對事物的描述,但事物的存在狀態是變化的,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正確或錯誤。


    對應的,你所認為的正確,也可能是暫時正確,也可能是相對於這個人和這件事情正確;換一個時間用在另一個人身上,用在另一件事情身上,那就很可能是個錯誤。


    大家都知道,唐朝寫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那個作者李紳;後麵成了奢侈腐敗司空見慣的主角。


    很明顯,好人會變壞人,壞人也可能會變好人。


    單純以君子和小人論來定性一個人,這本身是不科學的。


    好人也需要防範,壞人也可以給他們機會。


    老天創造萬物,萬物都是有作用的。


    沒有絕對的廢物,沒有絕對的無用之物。


    老天給了人類智慧,就是讓人類學會去掌握和利用不同的事物。


    就像走彎路該怎麽走?


    走直路該怎麽走?


    走水路該怎麽走……


    這都是人的問題。


    不能人不行,就隻會怪路不平。


    莊子最後在齊物論中說:


    ‘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


    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


    ‘吾喪我。’


    你對我的各種批判和判死刑,皆是源於各種偏見。


    雖然這些偏見可能都是有道理的,但隻是全部道理的一部分;你拿一部分道理對我進行整體判死刑,那隻是你否定了我;不等於我完全就是那樣。


    漢家開山老祖劉邦和項羽的差別就是,項羽看到一個看不順眼的人;就直接打壓丟棄,甚至判死刑。


    包括韓信,甚至最後是他的亞父;他一不高興就嫌棄。


    這就是完全被自己的情緒左右的動物一樣的奴隸。


    劉邦就剛好相反,什麽壞人小人三教九流都能用。


    這就是格局和境界,也是真正擁有了做人的自控和超然能力。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真正的強者眼中無廢物。


    真正的智者心中無對錯,隻記著誰在哪裏能發揮什麽作用。


    是去記住別人的好,而不是去盯著他們的壞。


    是讓別人的好發揮出來,而不是讓他們的壞有機會張揚。


    智者都是利用人之長,而不是整天去記恨別人的短處;顯得狹隘又沒有格局。”


    “孺子吾師矣!”


    蘇軾轉身直接對楊世鵬拱手一臉驚歎道。


    蘇小妹也是滿臉驚歎和呆滯地望著自家的便宜小夫君。


    楊世鵬的才華和大度,直接超越了她的想象力。


    “強者眼裏無廢物,智者眼裏無對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壯哉,斯言!”


    神宗驚歎道。


    “確實都是驚世良言!”


    “很難相信,這是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說出來的!”


    “楊家真的後繼有人了……”


    折克行,姚兕,呂惠卿,章惇等人對楊世鵬的這一番言論,都很是欣賞。


    王雱和曾布,也是驚訝得難以置信地看著楊世鵬。


    王雱雖然被批判,但他就事論事的理性修養還是有的。


    並沒有因為楊世鵬將他駁得體無完膚,就過於生氣和記恨。


    楊文廣無比詫異地認真打量自己這個先前一直像個傻子廢物一樣的小孫子;很想搞明白他腦袋為什麽突然就開瓢了?


    而且開得如此驚世駭俗。


    沈括更是羞愧地轉身向楊世鵬叩頭懺悔:


    “對不起!我是小人!我不該利用朋友的信任背後陰朋友!


    我不該隨意咬文嚼字!


    我不配成為你們蘇家的朋友!”


    砰砰砰。


    沈括把腦袋都磕起青包。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楊世鵬一臉無所謂地道,“你跟朱家和潘家那兩個小人不同,你是有真才實學。


    愛慕虛榮,想往高處爬,是人之常情。


    且你這樣的實用型人才爬到高位,對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發展,對富國強兵,都是有益的。


    一個國家要獲得一個人才不容易。”


    楊世鵬說到這裏,已經情不自禁地流淚道,“如果我們有所犧牲就能夠成就沈學士登上高位為天下謀福祉,為國家的建設發展做更多貢獻。


    我們願意用自己的犧牲為沈學士鋪路。”


    “嗚嗚嗚嗚……我真是該死!我沈括發誓,以後若是再出賣朋友,讓我出門被車撞死;在家被火燒死……”


    楊世鵬的大度和明事理,感動得沈括嚎啕大哭;一個勁地發狠誓。


    蘇軾和蘇小妹也在這一刻放下仇恨,不再記恨沈括背後捅刀。


    反倒深受楊世鵬的大氣和豪邁感染,心胸也變得更加寬廣和敞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宋朝教王安石變法太超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聖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聖佛並收藏我在宋朝教王安石變法太超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