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安南糧倉,宿命之戰!
大明:我朱祁鈺不是代班皇帝! 作者:張開雙眼做場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麵對張笑塵的提議,朱祁鈺不置可否。
“當然,這些事情以後再說,這個番薯你們國家還有嗎?朕有意與你們國家通商,屆時開辟一條商道,收購你們國家的番薯以及糧食,還請張大人到時候去和你們國主說一聲。”
聽到朱祁鈺的話,他有些意興闌珊,但是最後聽到開辟商道,他頓時又來了精神,雖然他們撾國向大明稱臣,但是卻沒有一條和大明互相通商的道路。
而得到大明皇帝的親口所說,可以說他這次出使是不辱使命。
不是每個外族都像瓦剌那麽硬氣,敢於和明朝硬碰硬,最起碼東南亞這些小國家是不能的。
至於棄邊一事,當時朱瞻基在位的時候,安南一地多有叛亂,要去剿滅的話,因為那裏有熱帶雨林,想要剿滅對明朝來說屬於出力不討好的事情。
因此在權衡之下,朱瞻基做出了個不違背祖宗的決定,我是不和親不納貢不割地啊,但是我主動放棄就不算割地。
(這個是一種說法,明朝棄邊一事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就是發生在朱瞻基的時代,倒不是說棄邊不對,而是因為當時的情況對於安南來說確實屬於吃力不討好,隻能棄邊)
“陛下想要與我國通商自然是我國之福,隻是這件事情我還需要迴去和國主說一聲,不過問題應該不大,國主會願意的。”
“嗯,張大人就多多享用一下,朕還有要事,就不多陪你了,成敬啊,你好好招待一下張大人,朕就先走了。”
守候在旁的成敬連忙稱是。
通過接待撾國的使臣,朱祁鈺頓覺明朗,東南亞必須打下來,至於那些雨林,在朱祁鈺看來,現在環境汙染不大,一把火給他燒個精光!
不是有熱帶雨林給你們作掩護嗎?
那就把雨林給變沒了,這件事情可能有傷天和,但是打通了去東南亞的道路。
一統那片富庶的土地才是一勞永逸。
一年三熟啊,在當時的年代裏麵,哪個地方有這麽好?根本找不到!
到時候把東南亞變成自己的糧倉豈不是美滋滋?
而有了東南亞的糧倉做保底,自己也可以打富裕的仗了。
這些都需要從長計議,眼下最關鍵的事情還是寧夏瓦剌一事。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這句詩不光說的是戰爭時代書信來往的寶貴,情報同樣如此,朱祁鈺看著書桌之上的一份份奏章,大部分都是關於瓦剌那邊的戰事。
隻能說情況相當不樂觀!
石亨已經出了蜀地,五萬騎兵卻又水土不服,一部分人感染上了風寒。
讓朱祁鈺有些焦急不已,好在也有好消息就是寧夏衛那邊在對抗瓦剌的過程中各有勝負,挽救了很多村莊。
在寧夏那邊,也先收到了花花不脫和阿剌的書信。
他頓時覺得懷中的美女不香了。
“混賬東西,忽爾多這個家夥果然兩麵三刀,讓他看著花花不脫和阿剌,不計代價的去攻下鎮海關,居然被石亨一下子給趕迴了草原!”
他的心情非常不好,因為沒有得到石亨帶領軍隊去掃蕩草原的消息!
他們也是學過的,大漢戰神霍去病,大明數征蒙古的朱棣都給了他們蒙古寶貴的失敗經驗。
麵對大明鐵了心思的剿滅,他們隻需要避而不戰,就能夠將大明的將士拖死在草原之上。
誰知道大明卻不按照套路出牌,打贏了居然不追擊。
這可讓他發了愁,這樣一來,大明就會集中兵力來對待自己。
他當即改變了策略。
金積城這天瓦剌的軍隊士氣如虹。
連日來他們四處劫掠,雖然有討厭的寧夏衛打擾他們的進度,但是總得來說他們損失不大。
除了翻越寧夏山脈中死了一些人馬,軍隊的建製對比起當初鄧艾渡陰平可是強了不少!
也先下定了決心,這一次,不成功便成仁!
隻要攻進了蜀地,到時候大明的半壁江山就是他們瓦剌的了。
到時候兩麵夾擊形成合圍之勢,縱然明朝再厲害,那富庶的江南隻要自己不斷騷擾,到時候大明的國力絕對會日益消退。
宋朝最終滅亡的原因是什麽?不就是因為半壁江山被奪,最後雖然偏安一方。
也難免不了被日益蠶食。
他看著鏡子中的自己,在這段時間裏竟然消沉了不少。
當即猛地發現,這樣下去絕對是不行的。
“酒色竟然讓我如此消沉,從明日起,戒酒!全軍拔營開拔!”
在他的號令下,瓦剌接近十萬的騎兵全數開撥。
浩浩蕩蕩,掀起一片塵土。
當然了,他放棄金積城也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城中死傷了許多人,如果再走的話,那麽長此以往。
必然會發生瘟疫。
與他們來的時候不同的是,他們翻越過寧夏山脈風塵仆仆,每個人心中都是帶著迷茫的。
喜寧雖然給畫了個餅,但實際上卻沒有吃到這個餅,畫的再好,也抵不住自己吃了一口。
如今他們鬥誌昂揚,因為他們吃到了這個餅,確實不錯。
而且最關鍵的是那寧夏衛的守將和邊軍明明知道自己的大本營就在金積城。
卻不敢來圍剿自己,這就是有力的說明,雖然附近村莊大部分都十去九空,沒有給自己留什麽東西,但是自家軍師喜寧說了,這招叫做堅壁清野。
代表著明軍害怕自己在這裏紮根發芽,因此讓附近的村莊都撤離,讓這十萬大軍坐吃山空!
聽著喜寧說的有鼻子有眼,什麽陽謀陰謀的,也先也深以為然。
“兒郎們!大汗那邊已經棄我等而去,他們背信棄義,而我,你們太師,才是帶領咱們元蒙走向輝煌的那個!明軍的計策屬實歹毒,但是咱們有十萬大軍,你們怕不怕!”
作為一個首領,戰前動員非常有必要,在也先的鼓舞下,嚐到了甜頭的士兵們爭先恐後的迴答著:“不怕!”
當然了,他們馬上就會怕,因為石亨的部隊雖然有些水土不服,但終究是客服了重重困難,從蜀地出來,一路直奔西北!
石亨的五萬精銳騎兵橫穿了威州、泰州出隴川,日夜兼程,總算是到了兵部和五軍都督府下達的軍隊匯合點,平涼!
從各地征調而來的邊軍以及郡衛共計兵馬二十四萬餘人。
可以說都在等著石亨的騎兵到來。
古代冷兵器戰爭中,騎兵占據主導地位,沒有騎兵的支援,麵對也先號稱十萬騎兵的隊伍,哪怕將邊軍和各地衛所的兵馬集合起來,也奈何不了也先。
隻因為騎兵的優勢擺在那裏,而且西北一片的地勢多為平地和高原。
在各種因素下,單憑步兵想要圍剿也先屬實是癡人說夢,而金積被破之後,也先又可以依城而守。
想要攻打,就算五軍都督府和兵部下了命令,也沒有幾個將領敢拚著家底掏空的危險去攻打,堅壁清野已經是他們能做的極限了。
石亨作為京城過來的支援,人未至,他來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整個西北,這也是給眾人一劑強心劑,代表著朝廷的重視,禁軍作為拱衛皇家的存在。
在裝備和人員素質上都是屬於碾壓地方軍隊的,不然大明的江山憑什麽能夠穩坐?
石亨集結了部隊,沒有貿然出兵,而是派遣各衛所的將領們分五路進軍,五軍行軍,他居中策應。
這也是最為保守的戰法,各部派遣斥候不斷探查,可以最快的發現也先的動靜。
而也先作為一支孤軍,在喜寧的建議下,他也是派遣著運糧隊伍在騎兵的掩護下先行而動。
穩紮穩打的行軍,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明軍的信息比他快。
這一路上雖然有不少的村莊,但都是人去村空,沒有人煙。
偶爾碰到幾個有人煙的村莊也是如同塞牙縫般,對於他這十萬兵馬來說,隻是杯水車薪。
喜寧不愧是一個合格的明奸,也先拿著手中的地圖,看著自己的位置。
“嗯,前麵攻下平涼,咱們就算是敲進了大明的南方門戶!傳令下去,紮營結寨!”
他們避開了寧夏衛的兵馬,避開了路途中的開威城,可以說,喜寧功不可沒。
兩方人馬還沒有見麵,雙方斥候就已經打了個照麵。
月黑星稀,雙方在距離平涼城約莫百裏的地方各自結營起來。
“托雷,咱們的糧草還有多少?”
瓦剌軍營大帳裏麵,也先大刀金馬的坐在主位,問向一個麵容粗獷的漢子。
那漢子端著一碗酒水飲罷得意一笑:“迴太師,咱們的糧草還能支撐一月有餘,開威城那邊有喜寧公公帶著的五千騎兵到時候勸降一番,有了開威的糧草,咱們瓦剌的糧草管夠!”
在古代一旦你行軍方向是從後方而來,對於當地的官員來說是一個非常不好的消息,這意味著自己成為孤城,不是每個人對大明都忠心耿耿。
尤其是這麽山高皇帝遠,連封王都不會在這裏封的情況下。
當地的官員向來是幾乎實行自治,基本上就是你中原打贏了我們就自動投降。
讓他們這種屬於腹地的城池見到了敵軍,一般都會不戰而降。
另一邊,看到也先的部隊居然堵門,石亨等人的心中一沉。
這代表著開威作為寧夏的後方門戶沒有察覺,隻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開威已經投敵,另一種就是也先繞過了開威。
但是無論哪種情況,現在也先陳兵在平涼附近,這可不比北京,有長槍利炮這種東西,說到底,社會上麵還是主要以冷兵器為主。
“大家都說說吧,沒想到寧夏衛那邊居然如此就把也先的軍隊給放進來了,這一仗,是苦戰啊!”
石亨站在臨時行帳中,對帳中的將領們沉重說著。
這些人有一部分幾乎從來沒有打過仗,都是一陣蒙圈,他們作為明朝的衛所,平時也就是領一領餉銀,有事了就去支援一下,沒事了就維護一下當地的治安,剿滅一下土匪和小股叛亂勢力。
這樣的陣勢讓他們去說,還不如沉默。
“石大人,吾等聽你的。”
“俺也一樣。”
幾個跟著一起來的衛所將軍大眼瞪小眼,又把問題拋給了石亨,而這正是石亨要的結果。
在行軍中,他就知道了這些所謂將軍的實力,暗道這也先也是有高人指點,居然知道從寧夏這邊打過來。
還好朱祁鈺派自己來了,不然就他們這些人碰到也先這麽精銳的部隊就是以卵擊石。
屆時西北戰亂,民不聊生,各地土匪、反叛勢力都會冒出來。
“以本侯之見,當務之急是聯係開威那邊,能夠讓也先存放糧食的地方就隻有開威一城,吾等首先要知道開威是否被襲,若是沒有,本侯會派出斥候探查,尋找也先的存糧之地。”
在石亨的分析下,他們一致決定,明早先和也先碰一碰,再做打算。
大家都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次日清早,兩軍對峙於寧開之地。
戰場上,旌旗飄揚,殺聲震天。明朝軍隊在石亨的率領下,整齊列陣,士氣高昂。他們身著重甲,手持鋒利的武器,嚴陣以待。
對麵,瓦剌軍隊在也先的指揮下,如潮水般洶湧而來。他們騎著彪悍的戰馬,揮舞著長矛和彎刀,氣勢洶洶。
隨著一陣衝鋒的號角聲,雙方軍隊如猛虎般撲向對方。刹那間,戰場上刀光劍影,血流成河。石亨身先士卒,揮舞著長劍,奮勇殺敵。他的部下們緊緊跟隨,與瓦剌軍隊展開了生死搏鬥。
也先揮舞著彎刀,帶領瓦剌軍隊奮力抵抗。雙方士兵你來我往,互不相讓,激戰正酣。
人群中廝殺不斷,也先看到了這一輩子都不想看到一個人——石亨。
作為一個統帥石亨是相當不合格的,但是作為一個將軍,衝鋒陷陣,一馬當先,他又極大的鼓舞了士氣。
“哈哈,痛快痛快,也先,本侯看到你了!來來來!”
麵對石亨的挑釁,也先隻覺頭皮發麻,他也是久經沙場之人,看著石亨在所部親兵的掩護下朝著自己衝殺而來,他也顧不得什麽軍心士氣了,當即調轉馬兒,不做理會。
“哼,匹夫,有本事你就過來啊!”
ps:這個戰鬥的場麵是真的不會寫,讀者老爺們抱歉了。
“當然,這些事情以後再說,這個番薯你們國家還有嗎?朕有意與你們國家通商,屆時開辟一條商道,收購你們國家的番薯以及糧食,還請張大人到時候去和你們國主說一聲。”
聽到朱祁鈺的話,他有些意興闌珊,但是最後聽到開辟商道,他頓時又來了精神,雖然他們撾國向大明稱臣,但是卻沒有一條和大明互相通商的道路。
而得到大明皇帝的親口所說,可以說他這次出使是不辱使命。
不是每個外族都像瓦剌那麽硬氣,敢於和明朝硬碰硬,最起碼東南亞這些小國家是不能的。
至於棄邊一事,當時朱瞻基在位的時候,安南一地多有叛亂,要去剿滅的話,因為那裏有熱帶雨林,想要剿滅對明朝來說屬於出力不討好的事情。
因此在權衡之下,朱瞻基做出了個不違背祖宗的決定,我是不和親不納貢不割地啊,但是我主動放棄就不算割地。
(這個是一種說法,明朝棄邊一事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就是發生在朱瞻基的時代,倒不是說棄邊不對,而是因為當時的情況對於安南來說確實屬於吃力不討好,隻能棄邊)
“陛下想要與我國通商自然是我國之福,隻是這件事情我還需要迴去和國主說一聲,不過問題應該不大,國主會願意的。”
“嗯,張大人就多多享用一下,朕還有要事,就不多陪你了,成敬啊,你好好招待一下張大人,朕就先走了。”
守候在旁的成敬連忙稱是。
通過接待撾國的使臣,朱祁鈺頓覺明朗,東南亞必須打下來,至於那些雨林,在朱祁鈺看來,現在環境汙染不大,一把火給他燒個精光!
不是有熱帶雨林給你們作掩護嗎?
那就把雨林給變沒了,這件事情可能有傷天和,但是打通了去東南亞的道路。
一統那片富庶的土地才是一勞永逸。
一年三熟啊,在當時的年代裏麵,哪個地方有這麽好?根本找不到!
到時候把東南亞變成自己的糧倉豈不是美滋滋?
而有了東南亞的糧倉做保底,自己也可以打富裕的仗了。
這些都需要從長計議,眼下最關鍵的事情還是寧夏瓦剌一事。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這句詩不光說的是戰爭時代書信來往的寶貴,情報同樣如此,朱祁鈺看著書桌之上的一份份奏章,大部分都是關於瓦剌那邊的戰事。
隻能說情況相當不樂觀!
石亨已經出了蜀地,五萬騎兵卻又水土不服,一部分人感染上了風寒。
讓朱祁鈺有些焦急不已,好在也有好消息就是寧夏衛那邊在對抗瓦剌的過程中各有勝負,挽救了很多村莊。
在寧夏那邊,也先收到了花花不脫和阿剌的書信。
他頓時覺得懷中的美女不香了。
“混賬東西,忽爾多這個家夥果然兩麵三刀,讓他看著花花不脫和阿剌,不計代價的去攻下鎮海關,居然被石亨一下子給趕迴了草原!”
他的心情非常不好,因為沒有得到石亨帶領軍隊去掃蕩草原的消息!
他們也是學過的,大漢戰神霍去病,大明數征蒙古的朱棣都給了他們蒙古寶貴的失敗經驗。
麵對大明鐵了心思的剿滅,他們隻需要避而不戰,就能夠將大明的將士拖死在草原之上。
誰知道大明卻不按照套路出牌,打贏了居然不追擊。
這可讓他發了愁,這樣一來,大明就會集中兵力來對待自己。
他當即改變了策略。
金積城這天瓦剌的軍隊士氣如虹。
連日來他們四處劫掠,雖然有討厭的寧夏衛打擾他們的進度,但是總得來說他們損失不大。
除了翻越寧夏山脈中死了一些人馬,軍隊的建製對比起當初鄧艾渡陰平可是強了不少!
也先下定了決心,這一次,不成功便成仁!
隻要攻進了蜀地,到時候大明的半壁江山就是他們瓦剌的了。
到時候兩麵夾擊形成合圍之勢,縱然明朝再厲害,那富庶的江南隻要自己不斷騷擾,到時候大明的國力絕對會日益消退。
宋朝最終滅亡的原因是什麽?不就是因為半壁江山被奪,最後雖然偏安一方。
也難免不了被日益蠶食。
他看著鏡子中的自己,在這段時間裏竟然消沉了不少。
當即猛地發現,這樣下去絕對是不行的。
“酒色竟然讓我如此消沉,從明日起,戒酒!全軍拔營開拔!”
在他的號令下,瓦剌接近十萬的騎兵全數開撥。
浩浩蕩蕩,掀起一片塵土。
當然了,他放棄金積城也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城中死傷了許多人,如果再走的話,那麽長此以往。
必然會發生瘟疫。
與他們來的時候不同的是,他們翻越過寧夏山脈風塵仆仆,每個人心中都是帶著迷茫的。
喜寧雖然給畫了個餅,但實際上卻沒有吃到這個餅,畫的再好,也抵不住自己吃了一口。
如今他們鬥誌昂揚,因為他們吃到了這個餅,確實不錯。
而且最關鍵的是那寧夏衛的守將和邊軍明明知道自己的大本營就在金積城。
卻不敢來圍剿自己,這就是有力的說明,雖然附近村莊大部分都十去九空,沒有給自己留什麽東西,但是自家軍師喜寧說了,這招叫做堅壁清野。
代表著明軍害怕自己在這裏紮根發芽,因此讓附近的村莊都撤離,讓這十萬大軍坐吃山空!
聽著喜寧說的有鼻子有眼,什麽陽謀陰謀的,也先也深以為然。
“兒郎們!大汗那邊已經棄我等而去,他們背信棄義,而我,你們太師,才是帶領咱們元蒙走向輝煌的那個!明軍的計策屬實歹毒,但是咱們有十萬大軍,你們怕不怕!”
作為一個首領,戰前動員非常有必要,在也先的鼓舞下,嚐到了甜頭的士兵們爭先恐後的迴答著:“不怕!”
當然了,他們馬上就會怕,因為石亨的部隊雖然有些水土不服,但終究是客服了重重困難,從蜀地出來,一路直奔西北!
石亨的五萬精銳騎兵橫穿了威州、泰州出隴川,日夜兼程,總算是到了兵部和五軍都督府下達的軍隊匯合點,平涼!
從各地征調而來的邊軍以及郡衛共計兵馬二十四萬餘人。
可以說都在等著石亨的騎兵到來。
古代冷兵器戰爭中,騎兵占據主導地位,沒有騎兵的支援,麵對也先號稱十萬騎兵的隊伍,哪怕將邊軍和各地衛所的兵馬集合起來,也奈何不了也先。
隻因為騎兵的優勢擺在那裏,而且西北一片的地勢多為平地和高原。
在各種因素下,單憑步兵想要圍剿也先屬實是癡人說夢,而金積被破之後,也先又可以依城而守。
想要攻打,就算五軍都督府和兵部下了命令,也沒有幾個將領敢拚著家底掏空的危險去攻打,堅壁清野已經是他們能做的極限了。
石亨作為京城過來的支援,人未至,他來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整個西北,這也是給眾人一劑強心劑,代表著朝廷的重視,禁軍作為拱衛皇家的存在。
在裝備和人員素質上都是屬於碾壓地方軍隊的,不然大明的江山憑什麽能夠穩坐?
石亨集結了部隊,沒有貿然出兵,而是派遣各衛所的將領們分五路進軍,五軍行軍,他居中策應。
這也是最為保守的戰法,各部派遣斥候不斷探查,可以最快的發現也先的動靜。
而也先作為一支孤軍,在喜寧的建議下,他也是派遣著運糧隊伍在騎兵的掩護下先行而動。
穩紮穩打的行軍,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明軍的信息比他快。
這一路上雖然有不少的村莊,但都是人去村空,沒有人煙。
偶爾碰到幾個有人煙的村莊也是如同塞牙縫般,對於他這十萬兵馬來說,隻是杯水車薪。
喜寧不愧是一個合格的明奸,也先拿著手中的地圖,看著自己的位置。
“嗯,前麵攻下平涼,咱們就算是敲進了大明的南方門戶!傳令下去,紮營結寨!”
他們避開了寧夏衛的兵馬,避開了路途中的開威城,可以說,喜寧功不可沒。
兩方人馬還沒有見麵,雙方斥候就已經打了個照麵。
月黑星稀,雙方在距離平涼城約莫百裏的地方各自結營起來。
“托雷,咱們的糧草還有多少?”
瓦剌軍營大帳裏麵,也先大刀金馬的坐在主位,問向一個麵容粗獷的漢子。
那漢子端著一碗酒水飲罷得意一笑:“迴太師,咱們的糧草還能支撐一月有餘,開威城那邊有喜寧公公帶著的五千騎兵到時候勸降一番,有了開威的糧草,咱們瓦剌的糧草管夠!”
在古代一旦你行軍方向是從後方而來,對於當地的官員來說是一個非常不好的消息,這意味著自己成為孤城,不是每個人對大明都忠心耿耿。
尤其是這麽山高皇帝遠,連封王都不會在這裏封的情況下。
當地的官員向來是幾乎實行自治,基本上就是你中原打贏了我們就自動投降。
讓他們這種屬於腹地的城池見到了敵軍,一般都會不戰而降。
另一邊,看到也先的部隊居然堵門,石亨等人的心中一沉。
這代表著開威作為寧夏的後方門戶沒有察覺,隻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開威已經投敵,另一種就是也先繞過了開威。
但是無論哪種情況,現在也先陳兵在平涼附近,這可不比北京,有長槍利炮這種東西,說到底,社會上麵還是主要以冷兵器為主。
“大家都說說吧,沒想到寧夏衛那邊居然如此就把也先的軍隊給放進來了,這一仗,是苦戰啊!”
石亨站在臨時行帳中,對帳中的將領們沉重說著。
這些人有一部分幾乎從來沒有打過仗,都是一陣蒙圈,他們作為明朝的衛所,平時也就是領一領餉銀,有事了就去支援一下,沒事了就維護一下當地的治安,剿滅一下土匪和小股叛亂勢力。
這樣的陣勢讓他們去說,還不如沉默。
“石大人,吾等聽你的。”
“俺也一樣。”
幾個跟著一起來的衛所將軍大眼瞪小眼,又把問題拋給了石亨,而這正是石亨要的結果。
在行軍中,他就知道了這些所謂將軍的實力,暗道這也先也是有高人指點,居然知道從寧夏這邊打過來。
還好朱祁鈺派自己來了,不然就他們這些人碰到也先這麽精銳的部隊就是以卵擊石。
屆時西北戰亂,民不聊生,各地土匪、反叛勢力都會冒出來。
“以本侯之見,當務之急是聯係開威那邊,能夠讓也先存放糧食的地方就隻有開威一城,吾等首先要知道開威是否被襲,若是沒有,本侯會派出斥候探查,尋找也先的存糧之地。”
在石亨的分析下,他們一致決定,明早先和也先碰一碰,再做打算。
大家都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次日清早,兩軍對峙於寧開之地。
戰場上,旌旗飄揚,殺聲震天。明朝軍隊在石亨的率領下,整齊列陣,士氣高昂。他們身著重甲,手持鋒利的武器,嚴陣以待。
對麵,瓦剌軍隊在也先的指揮下,如潮水般洶湧而來。他們騎著彪悍的戰馬,揮舞著長矛和彎刀,氣勢洶洶。
隨著一陣衝鋒的號角聲,雙方軍隊如猛虎般撲向對方。刹那間,戰場上刀光劍影,血流成河。石亨身先士卒,揮舞著長劍,奮勇殺敵。他的部下們緊緊跟隨,與瓦剌軍隊展開了生死搏鬥。
也先揮舞著彎刀,帶領瓦剌軍隊奮力抵抗。雙方士兵你來我往,互不相讓,激戰正酣。
人群中廝殺不斷,也先看到了這一輩子都不想看到一個人——石亨。
作為一個統帥石亨是相當不合格的,但是作為一個將軍,衝鋒陷陣,一馬當先,他又極大的鼓舞了士氣。
“哈哈,痛快痛快,也先,本侯看到你了!來來來!”
麵對石亨的挑釁,也先隻覺頭皮發麻,他也是久經沙場之人,看著石亨在所部親兵的掩護下朝著自己衝殺而來,他也顧不得什麽軍心士氣了,當即調轉馬兒,不做理會。
“哼,匹夫,有本事你就過來啊!”
ps:這個戰鬥的場麵是真的不會寫,讀者老爺們抱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