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海關已經是第四次進攻了。


    大同和宣府同時派來了兩個千戶帶著一批士兵前來支援,共計一萬。


    因為戰爭,剛剛歇下來的兵部又開始了連軸轉。


    朱祁鈺雖然不能夠親自前往前線,但作為君王,五軍都督府上的名義大都督,坐鎮兵部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陛下,邊關傳來急報,這是第三次進犯鎮海關了!”


    兵部的眾人麵色有些怪異,無他,鎮海關能夠抗住蒙古二十萬精銳是誰也沒有想到的,畢竟區區鎮海關,就一萬人,哪有苦攻三次不下的情況?


    “這件事情有些怪異啊,鎮海關不過是一個用來互市的關口,能夠打到後麵的各個關口臣都不意外,唯獨隻是在鎮海關外徘徊,是為何事?”


    朱祁鈺也有些鬧不明白,按照道理來說,現在也先的因為京城保衛戰失利,應該是在蒙古沒了動靜才是,而且按照曆史所說,現在正是蒙古內部大亂的時候。


    無他,隻因為瓦剌當時忙著收拾朱祁鎮,進軍中原,而花花不脫可是趁機會收拾了野人女真部落,獲得了一大批的精銳,他不知道的是。


    因為自己急於搞死朱祁鎮的決心,導致也先迴關的時間提前了一個月。


    而喜寧這個狗明奸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展現出了自己極具戰略目光的眼神,不光讓也先安撫了蒙古一眾百姓,而且還指導也先收服了忽爾多這個家夥!


    一下子倒反天罡,野人女真沒有被收拾,而蒙古部落卻要向著統一的趨勢蔓延。


    如果僅僅是這樣也算了,等到花花不脫的另一個孩子出生,發生汗位繼承事件,到時候沒有立也先的侄兒為大汗繼承人,發生動亂也是遲早的事情。


    可偏偏也先勢力強盛起來後對明朝一直念念不忘。


    在他看來,就算是征服了金帳汗國的殘部,收攏了忽爾多,但是他們終究都是草原人。


    要講究一些,因此隻是收服了人,戰爭財卻沒有發多少。


    兩者相比之下高下立判,還是去打明朝的好,沒有那麽多顧慮啊!


    我來如風去如電,到時候搶一波就跑,你也奈何不了我!


    而得到喘息的野人女真和建州女真,卻在這一刻頑強的發展!


    這些都不提,兵部衙門中。


    這些要員們百思不得其解,總覺得蒙古這次進犯好像是失了智一般。


    別的不說,就是那個戰損比,每次進攻輕則數百人命,多的時候竟然有兩千人的戰損,其中損失的攻城器械不計其數。


    而反觀鎮海關,損失最多的居然是箭矢和火藥這種消耗品!


    至於士兵,除了有幾個倒黴蛋,居高臨下還能夠被箭矢所傷,幾乎是實力全在。


    作為守將的曹岩和大同宣府派來的兩個千戶也不是吃幹飯的,派人日夜巡防,防止蒙古大軍從其他地方突破。


    但是巡山的斥候們每每都是無功而返,沒有任何的敵人,除了關口!


    而出門作戰是不可能的,明軍的騎兵在土木堡一戰中損失殆盡,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精銳,也都是禁軍。


    想要讓他們從京城出來除非是再次上演土木堡。


    不然的話,明朝有邊關為據點,自然是守城!


    直到第四次進犯,蒙古的攻城器械到了鎮海關城下,卻沒有撤軍,而是選擇繼續猛攻!


    雙方之間終於發生了傷亡比較大的數據,而這一次,蒙古還用上了投石機!


    城牆上麵破損不堪的模樣,完全抹殺了當初兩族互市的美好時光。


    京師震動,這一刻,兵部和五軍都督府不再觀望,由石亨領總兵都督,率領京軍共計五萬精銳馳援而去!


    而另一邊經過緊趕慢趕,寧夏遭到蒙古進犯的消息也是傳到了京城!


    可這一天,石亨已經出發了三天!


    信差帶著詳細的兵力和損失來到了京城向朱祁鈺匯報。


    朝野震驚,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蒙古為什麽會兩邊持續作戰,因為在他們看來,集結兵力攻打一處,才是最好的辦法!


    可兵部那邊卻是急開了鍋。


    他們也沒有想到蒙古居然有膽子派這麽多人去進攻寧夏。


    兵部衙門上麵擺著明朝的堪輿圖,上麵各自標注著兵力布防,自古以來,有兵家必爭之地和不爭之地。


    其中寧夏就屬於不爭之地,無他,雖然寧夏有著廣袤的草原,但是它的邊境可是多山地高原。


    這就像是當初鄧艾進軍成都一般,誰也不會想到鄧艾能夠偷渡陰平,因為地勢太過兇險。


    尤其是對於瓦剌中的精銳騎兵來說,隻要在山地中出了些岔子,就是萬劫不複。


    可當整編製的騎兵數量出現在寧夏平原的之時。


    那麽對於大明腹地來說,這就是一場災難!


    而寧夏那個地方雖然大,但是人煙較為江南和北方來說是相當稀少的,靠著天然的屏障和地理優勢。


    在寧夏的戍衛部隊除了當地的常備守軍不過區區萬人,還有那些駐紮在外的錦衣衛鎮撫司。


    剩下就是官府中的衙役們。


    想要對抗騎兵,簡直是癡人說夢,以卵擊石。


    京城中的守備力量又調了一部分到大同和宣府等重鎮以防萬一。


    是不可能再抽出兵力去對抗了,而且就算有兵,也隻能入蜀地防範。


    但是若蒙古部落占據了寧夏一地,隻要穩定下來,屆時就會如同宋朝一般,將兩陝之地暴露在蒙古鐵騎之下!


    兩陝的關隘可沒有邊境修繕的那麽好!


    更多的是拚刀子和拿血肉之軀去填,這是朱祁鈺絕對不允許發生的事情。


    隨著第一個使者的到來,陸陸續續的戰報不斷從寧夏方麵傳來。


    也先隻是掃蕩,如同蝗蟲般在寧夏各部落騷擾不停。


    可長此以往,寧夏屆時人心惶惶,說不得就是不攻而破!


    五軍都督府急派功勳王公前去督戰,這一批人中,就有朱儀、張懋等兩個國公之子,同時,遠在南京的魏國公徐承宗也同時領著部隊朝寧夏趕去。


    而這個時候,鎮海關那邊卻是傳來好消息。


    ps:寫戰爭真的有點搞,大家可以去看一看地圖和當時的曆史介紹,作者想要聽取一些意見建議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朱祁鈺不是代班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開雙眼做場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開雙眼做場夢並收藏大明:我朱祁鈺不是代班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