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紙上談兵趙十萬!
統一天下,從召喚奸臣開始! 作者:吳圍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可恨!”
“這該死的老賊!”
“賣國求榮,活該被滿門抄斬!”
於正岩痛罵出聲。
似是恨不得把那鄭千河拖出來鞭屍。
很顯然。
在李軒的渲染下。
於正岩這個大忠臣已是怒不可遏。
完全忘了要在禦前保持儀態,不停痛罵鄭千河。
罵了鄭千河還不夠,還把他背後的何退也拖出來狠狠批鬥。
那用詞,聽得李軒直唿內行。
還是文化人罵人罵得狠。
他聽了一會兒,才勸慰道:
“好了好了,於愛卿!”
“往事已矣,再去咒罵也無用,您年紀也大了,還是不宜長久動怒。”
身為皇帝,李軒的話還是很有分量的。
於正岩聽了,果然不再咒罵。
深吸口氣,平複情緒,才麵向皇帝致歉道:
“老臣一時激憤,於禦前多有失儀,還望陛下恕罪。”
“無妨。”李軒擺手。
他挑起的情緒,當然不會對於正岩多有責怪。
“陛下,”於正岩又拱手問道,“如今北魏鐵蹄南下已成定局,不知陛下可有應對之策?”
“呃…”李軒愣住了。
這個問題,他還真沒想過。
在李軒看來,北魏兵鋒強盛,南梁國力衰敗。
隻要願意率軍南下,攻破大梁指日可待。
還有什麽必要派人去攔嗎?
這就是李軒的思考邏輯。
以至於,於正岩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他腦子裏一片空白。
不過,李軒好歹是皇帝。
要敷衍過去還是輕輕鬆鬆的。
“朕尚在為此事憂愁。”
他裝出一副焦慮的樣子:“於愛卿可有人選舉薦?”
“臣於戰事不精,並無人選可舉薦。”
於正岩汗顏道:“臣想提醒陛下的是,出征將領,還該早早定下。”
“否則何退必將從中作梗,將鎮軍將軍扶上來,以重掌兵權。”
鎮軍將軍,何玄光。
早先議定平西將軍人選時,李軒就曾聽過這個名字。
那時何退將滿朝文武辯得啞口無言的樣子,令人印象深刻。
當時李軒腦海裏與此人相關的記憶甚少。
於是空閑時,他曾專門去了解過。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這何玄光,還真是個人才。
其生活處事時,行動稍顯愚鈍,對很多事都不甚了解。
可一旦扯到戰事之上,便好似換了個人,成了天縱之才。
他總是能敏銳地嗅到戰機,以最迅捷的速度,擊敵薄弱,大破敵軍。
往年先帝尚在時,就是何玄光一次次抵擋住北魏南下的侵略。
何家如今能有如此權勢,與何玄光當年立下的次次功勞脫不開關係。
也正是因此,李軒那時頗為慶幸,沒有派何玄光去西南。
不是怕他造反,是怕他平定叛亂太容易啊!
到時候西南那些蠻夷畏其虎威,直接安定下來怎麽辦?
而現在,當時情況重演。
一場戰事即將來臨,何退又有了推何玄光重上戰陣,抵擋敵軍的機會。
李軒當然不可能遂其願!
萬一真給他贏了咋整?!
麵對於正岩的勸誡,李軒連連點頭稱是:
“愛卿提醒得是,這人選確實該盡早定下。”
“隻是…朕現在著實還拿不定主意,容朕先思量一番再說。”
“軍國大事,不可馬虎,陛下確實該好好思量。”
於正岩拱手應下,又道:“既如此,臣便不再打擾,先行告辭了。”
說罷,便倒退著出去了。
而李軒嘛…他也沒想著找什麽兵部尚書來商量。
大梁能用的帶兵將領就那麽多。
能像王圓那嫖妓將軍一樣的,更是少之又少。
李軒懶得再去尋找。
對於他來說,有更容易的方式啊!
李軒直接打開了係統麵板。
用下之前處死北魏使團所得來的召喚機會。
召喚!趙括!
沒錯,這位戰國時期趙國著名人物,便是李軒屬意的禦敵將領!
老實說,李軒對華夏古代的將軍了解不算多。
能被他知道名字的,往往都是些能征善戰的猛人。
召喚這些人,顯然不符合李軒現在的訴求。
他所需要的,是那種看起來很厲害,實際不太行的表麵貨!
基於這個要求,李軒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趙括。
這位趙將軍“紙上談兵”的鼎鼎大名,他可是記得一清二楚。
長平之戰替換廉頗,一戰送掉趙國幾十萬大軍。
這樣的水平,應該足夠讓北魏順利南下了吧?
李軒對於自己的選擇頗為得意。
抬起頭來,一身白衣的趙括已經走進殿內,朝著皇帝單膝跪下:
“末將趙括,見過陛下!”
“愛卿免禮!”李軒笑著示意趙括起身,然後才有機會仔細打量。
他臉龐年輕而剛毅,眉宇間透著一股英氣,眼神銳利似劍,似是能直指人心。
一頭烏黑頭發束成高馬尾,披在背上,更添幾分瀟灑。
別說。
隻看這模樣,還真像那麽迴事兒。
無論是誰來看,都要讚一句“好個少年英才!”
李軒自然也很滿意。
他哈哈大笑幾聲,問道:
“愛卿可知朕召你來何事?”
趙括幾乎沒怎麽思索,就給出了答案:
“括乃統兵之人。”
“陛下以無上神力召括前來,自是為了戰事。”
“沒錯。”李軒點頭。
想了想,他終究還是沒明說要趙括去打敗仗,放敵國入侵。
對於一位統帥來說,這未免太過羞辱。
想了想,他隨便找了幾個理由解釋道:
“敵國北魏鐵蹄即將南下,我大梁卻內憂外患。”
“可用之將懦弱無能,不足為倚靠。”
“善戰之將居心叵測,所圖甚大,亦不足為倚。”
“朕想來想去,這滿朝文武,竟無一人可為朕,為這大梁禦敵於國門之外。”
“思慮良久,才不得已發動偉力,喚趙將軍前來,替朕禦敵。”
李軒彎彎繞說了這麽多,就是在委婉地告訴趙括:
“大梁將領都不可信,朕能依靠的就隻有你。”
不管怎麽樣,先把他騙上戰場再說。
到時候,戰役如何走向,隻看趙括自己發揮便是。
趙括腦袋也靈活,很快便明白了李軒那隱晦的倚重。
他眼神裏閃過一絲激動,麵上卻依舊淡定從容,拱手應道:
“末將定效死力!不負陛下重托!”
“很好,”李軒笑了笑,“相信趙將軍不會讓朕失望的。”
“這該死的老賊!”
“賣國求榮,活該被滿門抄斬!”
於正岩痛罵出聲。
似是恨不得把那鄭千河拖出來鞭屍。
很顯然。
在李軒的渲染下。
於正岩這個大忠臣已是怒不可遏。
完全忘了要在禦前保持儀態,不停痛罵鄭千河。
罵了鄭千河還不夠,還把他背後的何退也拖出來狠狠批鬥。
那用詞,聽得李軒直唿內行。
還是文化人罵人罵得狠。
他聽了一會兒,才勸慰道:
“好了好了,於愛卿!”
“往事已矣,再去咒罵也無用,您年紀也大了,還是不宜長久動怒。”
身為皇帝,李軒的話還是很有分量的。
於正岩聽了,果然不再咒罵。
深吸口氣,平複情緒,才麵向皇帝致歉道:
“老臣一時激憤,於禦前多有失儀,還望陛下恕罪。”
“無妨。”李軒擺手。
他挑起的情緒,當然不會對於正岩多有責怪。
“陛下,”於正岩又拱手問道,“如今北魏鐵蹄南下已成定局,不知陛下可有應對之策?”
“呃…”李軒愣住了。
這個問題,他還真沒想過。
在李軒看來,北魏兵鋒強盛,南梁國力衰敗。
隻要願意率軍南下,攻破大梁指日可待。
還有什麽必要派人去攔嗎?
這就是李軒的思考邏輯。
以至於,於正岩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他腦子裏一片空白。
不過,李軒好歹是皇帝。
要敷衍過去還是輕輕鬆鬆的。
“朕尚在為此事憂愁。”
他裝出一副焦慮的樣子:“於愛卿可有人選舉薦?”
“臣於戰事不精,並無人選可舉薦。”
於正岩汗顏道:“臣想提醒陛下的是,出征將領,還該早早定下。”
“否則何退必將從中作梗,將鎮軍將軍扶上來,以重掌兵權。”
鎮軍將軍,何玄光。
早先議定平西將軍人選時,李軒就曾聽過這個名字。
那時何退將滿朝文武辯得啞口無言的樣子,令人印象深刻。
當時李軒腦海裏與此人相關的記憶甚少。
於是空閑時,他曾專門去了解過。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這何玄光,還真是個人才。
其生活處事時,行動稍顯愚鈍,對很多事都不甚了解。
可一旦扯到戰事之上,便好似換了個人,成了天縱之才。
他總是能敏銳地嗅到戰機,以最迅捷的速度,擊敵薄弱,大破敵軍。
往年先帝尚在時,就是何玄光一次次抵擋住北魏南下的侵略。
何家如今能有如此權勢,與何玄光當年立下的次次功勞脫不開關係。
也正是因此,李軒那時頗為慶幸,沒有派何玄光去西南。
不是怕他造反,是怕他平定叛亂太容易啊!
到時候西南那些蠻夷畏其虎威,直接安定下來怎麽辦?
而現在,當時情況重演。
一場戰事即將來臨,何退又有了推何玄光重上戰陣,抵擋敵軍的機會。
李軒當然不可能遂其願!
萬一真給他贏了咋整?!
麵對於正岩的勸誡,李軒連連點頭稱是:
“愛卿提醒得是,這人選確實該盡早定下。”
“隻是…朕現在著實還拿不定主意,容朕先思量一番再說。”
“軍國大事,不可馬虎,陛下確實該好好思量。”
於正岩拱手應下,又道:“既如此,臣便不再打擾,先行告辭了。”
說罷,便倒退著出去了。
而李軒嘛…他也沒想著找什麽兵部尚書來商量。
大梁能用的帶兵將領就那麽多。
能像王圓那嫖妓將軍一樣的,更是少之又少。
李軒懶得再去尋找。
對於他來說,有更容易的方式啊!
李軒直接打開了係統麵板。
用下之前處死北魏使團所得來的召喚機會。
召喚!趙括!
沒錯,這位戰國時期趙國著名人物,便是李軒屬意的禦敵將領!
老實說,李軒對華夏古代的將軍了解不算多。
能被他知道名字的,往往都是些能征善戰的猛人。
召喚這些人,顯然不符合李軒現在的訴求。
他所需要的,是那種看起來很厲害,實際不太行的表麵貨!
基於這個要求,李軒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趙括。
這位趙將軍“紙上談兵”的鼎鼎大名,他可是記得一清二楚。
長平之戰替換廉頗,一戰送掉趙國幾十萬大軍。
這樣的水平,應該足夠讓北魏順利南下了吧?
李軒對於自己的選擇頗為得意。
抬起頭來,一身白衣的趙括已經走進殿內,朝著皇帝單膝跪下:
“末將趙括,見過陛下!”
“愛卿免禮!”李軒笑著示意趙括起身,然後才有機會仔細打量。
他臉龐年輕而剛毅,眉宇間透著一股英氣,眼神銳利似劍,似是能直指人心。
一頭烏黑頭發束成高馬尾,披在背上,更添幾分瀟灑。
別說。
隻看這模樣,還真像那麽迴事兒。
無論是誰來看,都要讚一句“好個少年英才!”
李軒自然也很滿意。
他哈哈大笑幾聲,問道:
“愛卿可知朕召你來何事?”
趙括幾乎沒怎麽思索,就給出了答案:
“括乃統兵之人。”
“陛下以無上神力召括前來,自是為了戰事。”
“沒錯。”李軒點頭。
想了想,他終究還是沒明說要趙括去打敗仗,放敵國入侵。
對於一位統帥來說,這未免太過羞辱。
想了想,他隨便找了幾個理由解釋道:
“敵國北魏鐵蹄即將南下,我大梁卻內憂外患。”
“可用之將懦弱無能,不足為倚靠。”
“善戰之將居心叵測,所圖甚大,亦不足為倚。”
“朕想來想去,這滿朝文武,竟無一人可為朕,為這大梁禦敵於國門之外。”
“思慮良久,才不得已發動偉力,喚趙將軍前來,替朕禦敵。”
李軒彎彎繞說了這麽多,就是在委婉地告訴趙括:
“大梁將領都不可信,朕能依靠的就隻有你。”
不管怎麽樣,先把他騙上戰場再說。
到時候,戰役如何走向,隻看趙括自己發揮便是。
趙括腦袋也靈活,很快便明白了李軒那隱晦的倚重。
他眼神裏閃過一絲激動,麵上卻依舊淡定從容,拱手應道:
“末將定效死力!不負陛下重托!”
“很好,”李軒笑了笑,“相信趙將軍不會讓朕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