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對你的欣賞
三國:智誘劉皇叔,軍師乃神人 作者:偉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然,也是真心對你的欣賞。”
答案出乎意料,讓馬雲祿內心失落。
原本期待的是他的直接告白,卻不曾料他會仔細思考後再迴答。
雖然這個問題出自她自己,但她願意為此承擔後果。
趙雲願意深入思考而非隨口承諾,反而令她讚賞,因為她在找尋真正的英雄豪傑,而非甜言蜜語之徒。
陷入思考中的她並未注意到,此時的趙雲也陷入了自己的糾結中。
麵對馬雲祿的問題,他說實話選擇了軍師的言語建議。
這個答案讓馬雲祿心生苦澀,暗怨為何問了此問題,卻無法釋懷。
眼前的趙雲的確是他深愛之人,然而,麵對他的趙雲,那臉上勉強擠出來的笑容卻顯得比哀愁還要讓人心酸。
剛想要說話,卻聽見趙雲道:“但我心中所思,唯有你而已。”他繼續道:“初見你在萬人之戰陣中,你的模樣瞬間深深地銘刻在我心間。”說到這裏,他微微一頓:“正是軍師的話語,啟發了我。”
於是他坦言道:“我對你的真心不假,不過確實是在軍師提醒之後,我才意識到對你的情意已然滋生。”望著眼前專注認真的趙雲,馬雲祿那份因找迴而交織的情感此刻變得愈發複雜,無法用言語形容。
但她得到了她期盼的答案,此刻的她再無控製情緒的理智,深情地給了趙雲一個熱烈的擁吻。
誠然,直性子的情話反而最有 力!
站在稍遠處目睹著這對深情擁吻的男女,張明的嘴角也不禁微微翹起。
不久後,有人上前報告最新的戰況。
“報稟將軍!”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這一戰我軍擊潰敵方全軍,但自身也有約兩千將士受傷,繳獲的錢糧物資總計豐厚,且有五千多匹可用於作戰的馬匹。”
然而,盡管如此,張遼的軍隊並未擒拿住俘虜。”倒是大量鮮卑族人在張將軍那成為俘虜。”這個通報使得張遼點點頭,這早在他意料之中。
但看著那些財物,他的興趣並不顯著,畢竟這些還是少於先前那個小村莊繳獲的。
招過龐德,兩人私底下交換了些許意見,龐德隨即抱拳聽令離去。
隨龐德拉德一道離去的不僅有上千西涼騎手以及那些戰馬,還有後續的任務與命令。
接下來,張明策馬向張遼方向馳去,很快就在軍旗之下看見同樣在接受戰報的張遼和張文遠。
“哈哈哈,文遠,你我離別襄陽竟然如此迅速再次相遇,為你立下了這一場不朽戰功而舉杯慶祝!”張明朗聲道:“那一萬鮮卑騎士能盡數剿滅,都是你及時支援的功績。”
還未寒暄幾句,張明就開始盛讚起來,絲毫沒打算給他們客氣的機會。
“哪裏哪裏,將軍過譽了。”張遼急忙欠身表示謙遜:“此戰我並非全功,全是仰仗了您的指揮和子龍的英勇作戰,才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
沒想到聽到這話的張明微微笑了笑:“這可不是客套文遠,我嶽父大人來後定然也認可你這功勞。”
說著他又轉頭看向那些俘虜們:“隻看這眼前被擒的敵人,便知誰才是此次戰役中的關鍵人物。”
聽到這話的張遼略顯疑惑。
他還沒從劉備不再收容俘虜的通知那兒消化信息,隻知道自己那邊大概聚集有七八千名投降的鮮卑人。
這些數量對於他而言不僅是人數上的收獲,更是一個個難以填飽的肚皮的麻煩事。
現在,戰鬥已畢,供應的糧食也就隨之中斷,這對原本就已經糧源緊缺的人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一瞬間,甚至產生了屠俘的想法——鮮卑族本就不寬仁,這種念頭也曾縈繞在他心頭。
正當他想要傾訴苦衷之時,卻發現張明再次說道:“既然這場大戰,文遠立功無數,那些財物就分給他的部下更多一些吧。”
此番話語如春雨,滋潤著張遼的雙眼,他感激不盡的話幾乎出口,卻又聽得張明再次開口:“對了,除了錢財外,別忘了這些傷病馬匹和它們的部分肉品不能糟蹋。””這些正是現成的糧食儲備。
我知道我嶽父那裏糧食短缺……何不這麽分,讓立功的人有所迴報?”接著他提議:“戰功分到你們的份額和我占的應有比例為三七分吧。”
第7章 張遼震動,深以為然
一瞬間,張遼心潮澎湃,盡管還未細閱全部戰報,僅大致看過戰場景象,已明白重傷和陣亡的戰馬數量至少達到兩萬餘匹!
壓製住情緒,他小心翼翼地道:“敢問軍師,究竟是三還是七呢?”
張明輕輕一笑,用食指比出”三”,隨後指向張遼,再比出”七”字。”我是三,你是七。”
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張遼深施一禮:“軍師德高望重,遼代表家主和全體將士向軍師表示由衷的敬謝!”
然而張明卻不謙讓,道出一番擲地有聲的話語:“子文無需如此客氣,你所做的這些都是應有的。”
“這場戰役意義重大。
說眼前,這關乎了河東危局的解封,是對那些無辜枉死於胡人的百姓,以及浴血奮戰的士卒的正義討伐。”他繼續闡述長遠影響:“待將來重新收複雁門、雲中乃至朔方等地,又豈不是勢如破竹之事?”
他強調這是收複失土的偉業。”因此,子文你應以這些戰果來獎賞部下,激勵士氣,讓全天下皆知你的貢獻!”
聽到這裏,張遼不由生出感慨。
他曾有過推脫之心,因他清楚,如果沒有軍師張明的奮力追趕,或是趙雲獨木橋上斬敵首的英勇,即便能贏,也是慘勝。
若是沒有食物緊缺的問題驅使,按他的性格,這些收獲他本是不會收取的。
然而張明已經說得這般直接,他也隻好接受這一善舉。
“軍師此次的義薄雲天之舉,遼定牢記於心。
恩德雖厚,遼日後定有報答之日。”
此時的他已然拋開仍有戰力馬匹的事宜,全心專注於眼前的情景。
這時,遠方塵土飛揚,眾人望去,隻見兩麵大旗招展,劉表與曹操騎馬親臨。
——
主公殿內,張遼與眾將相繼翻身下馬,對自家主人行禮致敬。
接著,張明親自引薦劉備結識馬超,低聲向對方透露自己策劃的策略。
與此同時,曹操也與張遼私下交談,詳細了解這場戰鬥的具體情況。
稍後交談告一段落,張明也向曹公交意寒暄。
曹劉兩家雖非一家,但畢竟姻親關係在此,應盡的一些禮數不能忘。
“嗬,此役得歸功於你們二位的智慧,但知漢卻大方地將自己的成果轉給了文遠。
糧草、口糧,這些你都不肯接受,實在令我難以接受。”曹操笑言:“這樣吧,口糧對分,俘獲的戰馬也均分,如何?特意強調了‘戰馬’一詞。”
麵對這忽然的話題轉變,張遼心下一驚,但曹操早發現了細節。
他們之間的交談並未涉及未受傷馬匹的處理方式。
麵對這個問題,張明輕輕迴應:“司空不知道實情,這場戰鬥太過慘烈,以至於幾乎沒有完好無損的戰馬。”
“司空盛情難卻,那就讓我替家主接納吧。”張遼接口:“稍後等傷病馬匹的數量統計出來,再與你對半分。”
曹操聞言,頓時覺得詫異:怎麽可能沒有未受傷的馬?這是想瞞天過海?但他不動聲色,看向張遼。
張遼顯然也未料至此,一臉愕然的樣子讓人看不出破綻。
這不怪他,事實上,他確實不曾看到哪怕一匹完好戰馬——因為戰報尚未看完,戰利品已先落入張明的算計,連錢糧和糧草都給他分走了。
曹操看出端倪,張遼也隻能硬撐,說出了他的確沒有察覺完整戰馬的話。
連曹操自己都有些蒙蔽,仍然有些難以置信——數萬戰馬竟然毫無損傷就消失在這戰陣之中,簡直是不可思議。
唯一的可能性就隻剩下,被張明亮著底牌,提前轉移了兵馬。
不過,在無法找到確實證據的情況之下,曹操並不願意在此糾纏,權衡之下,他決定把眼前利益擺在首位。
於是,他輕笑一聲道:“剛剛我不過是玩笑之言,既然先前有過約定,就按照既定的分配進行便是。”
說完後,他又刻意轉移議題,轉向劉備:“玄德啊,這仗總算是落下帷幕,我想問一下,之前向我們借用武關一事,不知道是否應該償還迴去?”
“呃……”劉備眉頭微蹙,然後帶著困惑問道:“武關?文姬,你恐怕說錯了吧。”
“我們去往長安不過是路過,而非臨時借用,正如孟德要求取用軍糧,也並未說是向你們征取。
天下一家,談何借用歸還?”
“何況就算是借路,你們也無法‘償還’。”
郭嘉聽到這裏,暗叫不好。
連忙用眼神示意曹操暫時保持沉默,讓由他來處理這個問題。
曹操立刻意識到問題,趕緊改口說:“那個……我也是聽賈詡提起,奉孝,你來說說具體情況如何?”
這時,郭嘉沉穩而慢悠悠地點點頭,從容笑道:“皇叔何必太謙虛。
答案出乎意料,讓馬雲祿內心失落。
原本期待的是他的直接告白,卻不曾料他會仔細思考後再迴答。
雖然這個問題出自她自己,但她願意為此承擔後果。
趙雲願意深入思考而非隨口承諾,反而令她讚賞,因為她在找尋真正的英雄豪傑,而非甜言蜜語之徒。
陷入思考中的她並未注意到,此時的趙雲也陷入了自己的糾結中。
麵對馬雲祿的問題,他說實話選擇了軍師的言語建議。
這個答案讓馬雲祿心生苦澀,暗怨為何問了此問題,卻無法釋懷。
眼前的趙雲的確是他深愛之人,然而,麵對他的趙雲,那臉上勉強擠出來的笑容卻顯得比哀愁還要讓人心酸。
剛想要說話,卻聽見趙雲道:“但我心中所思,唯有你而已。”他繼續道:“初見你在萬人之戰陣中,你的模樣瞬間深深地銘刻在我心間。”說到這裏,他微微一頓:“正是軍師的話語,啟發了我。”
於是他坦言道:“我對你的真心不假,不過確實是在軍師提醒之後,我才意識到對你的情意已然滋生。”望著眼前專注認真的趙雲,馬雲祿那份因找迴而交織的情感此刻變得愈發複雜,無法用言語形容。
但她得到了她期盼的答案,此刻的她再無控製情緒的理智,深情地給了趙雲一個熱烈的擁吻。
誠然,直性子的情話反而最有 力!
站在稍遠處目睹著這對深情擁吻的男女,張明的嘴角也不禁微微翹起。
不久後,有人上前報告最新的戰況。
“報稟將軍!”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這一戰我軍擊潰敵方全軍,但自身也有約兩千將士受傷,繳獲的錢糧物資總計豐厚,且有五千多匹可用於作戰的馬匹。”
然而,盡管如此,張遼的軍隊並未擒拿住俘虜。”倒是大量鮮卑族人在張將軍那成為俘虜。”這個通報使得張遼點點頭,這早在他意料之中。
但看著那些財物,他的興趣並不顯著,畢竟這些還是少於先前那個小村莊繳獲的。
招過龐德,兩人私底下交換了些許意見,龐德隨即抱拳聽令離去。
隨龐德拉德一道離去的不僅有上千西涼騎手以及那些戰馬,還有後續的任務與命令。
接下來,張明策馬向張遼方向馳去,很快就在軍旗之下看見同樣在接受戰報的張遼和張文遠。
“哈哈哈,文遠,你我離別襄陽竟然如此迅速再次相遇,為你立下了這一場不朽戰功而舉杯慶祝!”張明朗聲道:“那一萬鮮卑騎士能盡數剿滅,都是你及時支援的功績。”
還未寒暄幾句,張明就開始盛讚起來,絲毫沒打算給他們客氣的機會。
“哪裏哪裏,將軍過譽了。”張遼急忙欠身表示謙遜:“此戰我並非全功,全是仰仗了您的指揮和子龍的英勇作戰,才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
沒想到聽到這話的張明微微笑了笑:“這可不是客套文遠,我嶽父大人來後定然也認可你這功勞。”
說著他又轉頭看向那些俘虜們:“隻看這眼前被擒的敵人,便知誰才是此次戰役中的關鍵人物。”
聽到這話的張遼略顯疑惑。
他還沒從劉備不再收容俘虜的通知那兒消化信息,隻知道自己那邊大概聚集有七八千名投降的鮮卑人。
這些數量對於他而言不僅是人數上的收獲,更是一個個難以填飽的肚皮的麻煩事。
現在,戰鬥已畢,供應的糧食也就隨之中斷,這對原本就已經糧源緊缺的人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一瞬間,甚至產生了屠俘的想法——鮮卑族本就不寬仁,這種念頭也曾縈繞在他心頭。
正當他想要傾訴苦衷之時,卻發現張明再次說道:“既然這場大戰,文遠立功無數,那些財物就分給他的部下更多一些吧。”
此番話語如春雨,滋潤著張遼的雙眼,他感激不盡的話幾乎出口,卻又聽得張明再次開口:“對了,除了錢財外,別忘了這些傷病馬匹和它們的部分肉品不能糟蹋。””這些正是現成的糧食儲備。
我知道我嶽父那裏糧食短缺……何不這麽分,讓立功的人有所迴報?”接著他提議:“戰功分到你們的份額和我占的應有比例為三七分吧。”
第7章 張遼震動,深以為然
一瞬間,張遼心潮澎湃,盡管還未細閱全部戰報,僅大致看過戰場景象,已明白重傷和陣亡的戰馬數量至少達到兩萬餘匹!
壓製住情緒,他小心翼翼地道:“敢問軍師,究竟是三還是七呢?”
張明輕輕一笑,用食指比出”三”,隨後指向張遼,再比出”七”字。”我是三,你是七。”
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張遼深施一禮:“軍師德高望重,遼代表家主和全體將士向軍師表示由衷的敬謝!”
然而張明卻不謙讓,道出一番擲地有聲的話語:“子文無需如此客氣,你所做的這些都是應有的。”
“這場戰役意義重大。
說眼前,這關乎了河東危局的解封,是對那些無辜枉死於胡人的百姓,以及浴血奮戰的士卒的正義討伐。”他繼續闡述長遠影響:“待將來重新收複雁門、雲中乃至朔方等地,又豈不是勢如破竹之事?”
他強調這是收複失土的偉業。”因此,子文你應以這些戰果來獎賞部下,激勵士氣,讓全天下皆知你的貢獻!”
聽到這裏,張遼不由生出感慨。
他曾有過推脫之心,因他清楚,如果沒有軍師張明的奮力追趕,或是趙雲獨木橋上斬敵首的英勇,即便能贏,也是慘勝。
若是沒有食物緊缺的問題驅使,按他的性格,這些收獲他本是不會收取的。
然而張明已經說得這般直接,他也隻好接受這一善舉。
“軍師此次的義薄雲天之舉,遼定牢記於心。
恩德雖厚,遼日後定有報答之日。”
此時的他已然拋開仍有戰力馬匹的事宜,全心專注於眼前的情景。
這時,遠方塵土飛揚,眾人望去,隻見兩麵大旗招展,劉表與曹操騎馬親臨。
——
主公殿內,張遼與眾將相繼翻身下馬,對自家主人行禮致敬。
接著,張明親自引薦劉備結識馬超,低聲向對方透露自己策劃的策略。
與此同時,曹操也與張遼私下交談,詳細了解這場戰鬥的具體情況。
稍後交談告一段落,張明也向曹公交意寒暄。
曹劉兩家雖非一家,但畢竟姻親關係在此,應盡的一些禮數不能忘。
“嗬,此役得歸功於你們二位的智慧,但知漢卻大方地將自己的成果轉給了文遠。
糧草、口糧,這些你都不肯接受,實在令我難以接受。”曹操笑言:“這樣吧,口糧對分,俘獲的戰馬也均分,如何?特意強調了‘戰馬’一詞。”
麵對這忽然的話題轉變,張遼心下一驚,但曹操早發現了細節。
他們之間的交談並未涉及未受傷馬匹的處理方式。
麵對這個問題,張明輕輕迴應:“司空不知道實情,這場戰鬥太過慘烈,以至於幾乎沒有完好無損的戰馬。”
“司空盛情難卻,那就讓我替家主接納吧。”張遼接口:“稍後等傷病馬匹的數量統計出來,再與你對半分。”
曹操聞言,頓時覺得詫異:怎麽可能沒有未受傷的馬?這是想瞞天過海?但他不動聲色,看向張遼。
張遼顯然也未料至此,一臉愕然的樣子讓人看不出破綻。
這不怪他,事實上,他確實不曾看到哪怕一匹完好戰馬——因為戰報尚未看完,戰利品已先落入張明的算計,連錢糧和糧草都給他分走了。
曹操看出端倪,張遼也隻能硬撐,說出了他的確沒有察覺完整戰馬的話。
連曹操自己都有些蒙蔽,仍然有些難以置信——數萬戰馬竟然毫無損傷就消失在這戰陣之中,簡直是不可思議。
唯一的可能性就隻剩下,被張明亮著底牌,提前轉移了兵馬。
不過,在無法找到確實證據的情況之下,曹操並不願意在此糾纏,權衡之下,他決定把眼前利益擺在首位。
於是,他輕笑一聲道:“剛剛我不過是玩笑之言,既然先前有過約定,就按照既定的分配進行便是。”
說完後,他又刻意轉移議題,轉向劉備:“玄德啊,這仗總算是落下帷幕,我想問一下,之前向我們借用武關一事,不知道是否應該償還迴去?”
“呃……”劉備眉頭微蹙,然後帶著困惑問道:“武關?文姬,你恐怕說錯了吧。”
“我們去往長安不過是路過,而非臨時借用,正如孟德要求取用軍糧,也並未說是向你們征取。
天下一家,談何借用歸還?”
“何況就算是借路,你們也無法‘償還’。”
郭嘉聽到這裏,暗叫不好。
連忙用眼神示意曹操暫時保持沉默,讓由他來處理這個問題。
曹操立刻意識到問題,趕緊改口說:“那個……我也是聽賈詡提起,奉孝,你來說說具體情況如何?”
這時,郭嘉沉穩而慢悠悠地點點頭,從容笑道:“皇叔何必太謙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