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張銘的計劃,甘寧麵露喜色,接著問道:“軍師高見!”


    “軍師竟然對程普知之甚詳,實在令人敬佩。”


    “然而興霸有一事不明,軍師是如何察覺程普並非真心尋死的呢?”張銘迴應道:“程普對我而言,是殺害父親的仇敵,我從很久以前就開始調查他的所有事跡。”


    “當你對一個人了如指掌,隻需稍加留意,就能洞察其內心世界。”


    “好了,快去吧。”


    張銘當然隻是隨口胡言,但甘寧卻深信不疑。


    “遵命!”甘寧望著張銘,眼神中多了幾分敬畏,恭敬地答應後退下。


    看著甘寧離去的背影,張銘眼神深邃。程普為何並非一心求死,其實張銘也在冒險,但從程普最後的表情判斷,他的猜測是正確的。


    即使猜錯,張銘也不會給程普再次開口的機會,因此實際影響不大。他敢於這樣做,是因為基於程普曆史上真實的死亡原因。


    《吳書》記載:程普曾親手 數百叛徒,將他們的 投入火中,隨後程普自己也病倒,病情日益嚴重,百日後便去世了。民間傳說中,程普的 被歸咎於陰魂索命,顯然不可信。


    張銘分析,程普實際上是死於瘟疫!在這個疾病頻發的時代,程普為何選擇焚燒而非埋葬那些人?要知道,那些人都是他的親衛隊。


    隻能說明,他們的 不能被人輕易查出!


    參照當時防治疫病的方法,通常是采取極端措施,程普顯然不願被卷入其中,所以才會極力隱瞞。設想一下,年逾六旬的程普尚且如此珍視生命,更不用說現在的他隻有四五十歲。


    怕死才是正常的!


    其實程普表現出求死的態度,隻是為了逼迫張銘動手,但實際上,像程普這樣的高級將領,生死並非張銘所能決定。張銘甚至察覺龐統已急得麵色焦躁,隨時準備勸阻。


    老謀深算的程普怎會看不出來?他顯然是明白的,因此毫無畏懼!


    不僅有人會阻止張銘,而且張銘還會因此背負越權的名聲。即使劉備不在意,其他人、世人的看法又如何?特別是將來想投奔劉備的世家子弟,他們又如何看待一個無法控製部下的領導者?


    一個連手下都無法管理的領袖,真的值得忠誠嗎?這就是程普的進退策略,他深知劉備的仁義,隻要把自己塑造為舍生忘死的忠臣形象,他相信劉備不會輕易殺他。


    正是基於這些洞察與分析,張銘確信程普並不想死。遺憾的是,程普的計策注定失敗,即便他真的見到了劉備,為了張銘,劉備仍會選擇除掉他。


    然而,張銘不願劉備陷入困境,也不願背上濫殺忠良的惡名,所以他反駁程普,並在這裏設計 。此外,【敏感內容較多,無法繼續輸出】


    29章 逃亡遇害,波瀾不驚


    接著,張銘攜甘寧來到囚禁朱桓的營帳前。


    “程普死了?”朱桓顯然也有所耳聞,見到張銘,開門見山地問。


    張銘微微頷首,沒有否認,還未開口,朱桓已大笑道:


    “哈哈,好!死得好!!”


    “這種人,本該如此!!!”


    “怎麽,張軍師怕我會逃跑嗎?”朱桓反問道。


    “放心,你並未以俘虜對待我,還單獨安排營帳,我不會讓你為難的。”朱桓接著道,“況且,我朱桓並非貪生怕死之輩,生死任由你處置。”


    張銘暗自欣喜,朱桓的想法和他預料的一致。


    朱桓剛追隨孫權不久,孫權對他還不夠了解,竟讓他擔任程普的副將,這使得朱桓對程普心存不滿。孫權並不知道,朱桓性情高傲,不願受人驅使,每當戰事中無法自主指揮,便會感到憤懣。


    先前張銘揭露了程普的貪生怕死,如今程普死去,最樂見其成的恐怕就是朱桓了。


    張銘歎了口氣,道:“休穆何出此言?”


    “如果孫權啟用休穆為主將,而不是程普這個貪生怕死之人殿後,我未必能成功。”他接著說,“因此這場戰鬥是孫權識人不明、用人不當,我為何要取休穆的性命呢?”


    “說起來,我和休穆還有一段淵源,不知他是否願意聽聽?”張銘話鋒一轉。


    朱桓聞言,心中頗為受用,對於孫權讓他做程普副將一事始終耿耿於懷。孫權雖解釋是為了監視程普,但為何不能讓他擔任主將,程普做副將,或者換其他人呢?


    張銘貶低孫權時,他保持沉默,此刻聽到張銘與自己有瓜葛,他下意識地詢問:“哦?此事我確實不知,願聞其詳。”


    朱桓的反應讓張銘心中暗喜,他對勸降朱桓的信心又增加了幾分。


    緊接著,張銘神情真誠,凝視著朱桓,開始了他的遊說。


    “休穆出身吳郡朱氏,我並沒有說錯吧?”張銘問道,這並不是秘密,稍加調查便能知曉。


    他繼續道:“據我所知,吳郡朱氏與吳郡張家,彼此之間有聯姻。”


    “而吳郡張家與我穎川張家,皆為留侯後裔,所以我才說我和休穆有些淵源。”


    此話一出,不僅朱桓,就連一旁的甘寧也露出驚訝之色。


    “這也能扯上關係?軍師真是神人!”甘寧心中對張銘的敬佩如長江流水,源源不斷。


    朱桓愣住了片刻,一時不知如何迴應,畢竟這層關係似乎有些牽強。


    然而,張銘接下來的話讓他有所領悟。


    隻聽張銘不等他迴答,自顧自地說:“孫策初掌江東,對當地世家下手,貪婪地掠奪他們的財富,這種行為令人鄙視。”


    “我當初聽到時,深有感觸。”


    “孫權是孫策的親弟弟,又是孫策指定的 ,但他卻向世家示好,其中原因,我想休穆應該明白。”


    朱桓略感驚訝,他確實不清楚內情。


    然而,他明白了張銘的意思,孫權似乎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目的。而張銘,作為世家子弟,與朱桓相似,應該不會加害於他。


    出於本能,朱桓問道:“為何如此?桓確實不知情。”


    張銘微微一笑,堅定地看著朱桓,緩緩道:“休穆,其實你心知肚明,隻是不願承認罷了。”


    “自孫堅到孫策,世家始終被他們視為仇敵,你覺得孫權能例外嗎?”


    朱桓搖頭,張銘的話讓他迴想起過去,朱家要崛起,就必須依附孫權。坦白說,與孫家結盟,如同一把 劍。


    張銘進一步引導:“休穆,難道你忘了‘欲擒故縱’的道理嗎?”


    朱桓猛然醒悟,明白了張銘的暗示。


    “你的意思是,孫權打算讓我們壯大後再除掉我們?”


    張銘含笑不語,一切盡在不言中。


    沉默許久,朱桓深深地歎了口氣,目光堅定地看向張銘。


    “軍師,你是不是想勸我投降?”


    張銘點頭,沒有否認。


    朱桓接著道:“如果軍師能滿足我三個條件,我願意歸順!”


    聽到這話,張銘顯得十分欣喜,但他表麵上保持冷靜。


    “休穆盡管說。”


    朱桓思考片刻,開口:“第一,希望在未來的江東之戰中,軍師不要讓我參戰。”


    張銘毫不猶豫地答應:“沒問題,我會向主公說明情況。”


    朱桓繼續:“第二,我希望獨自領軍。”


    張銘笑道:“自然,荊南匪患頻發,明年由休穆坐鎮荊南,豈不是更好?”


    朱桓大喜,稍作遲疑後,他又提出了最後一點請求:“我知道軍師與孫家有怨,但我有個不情之請。”


    “能否放過孫家一脈,不要趕盡殺絕?”


    張銘早料到朱桓會有此要求,他欣賞朱桓的輕財重義。據史書記載,朱桓的記憶力驚人,多年後再見也能辨認,且他能記住一萬部下的名字,連他們的家人也不遺漏。他的俸祿和財產甚至共享於部下,以至於朱桓去世後,部下悲痛不已,家中竟無一物,全靠孫權資助才辦完喪事。這足以看出朱桓的高尚品質。


    此刻,張銘決定直截了當地提出他的籌碼,聲音漸低:“孫家的孫仁,如今是我的妾室。”


    “你覺得我會對孫堅趕盡殺絕嗎?”


    這句話一出,不僅讓朱桓震驚,就連甘寧也瞠目結舌。但張銘簡述了他們之間的事情,此事早已上報劉備,劉備並未反對,因此他們無法指責。


    朱桓心中的顧慮消散,深深一禮,低頭說道:“既然如此,我朱桓願意歸降!”


    “哈哈哈,休穆請起,我這就去為主公報喜!”


    張銘大喜,朱桓的投誠意義非凡!


    在有了朱桓歸降的先例之後,未來招降吳國其他名將,特別是那些出身世家的將領,將會事半功倍!


    看著張銘急切的樣子,朱桓內心深受感動,被人如此重視,他感到非常欣慰。


    正當張銘準備向劉備報告朱桓歸降的消息時,


    在尋陽城下,孫權的三萬大軍已將這座城池重重包圍。


    望著隻有三千守軍的尋陽城,以及城內的張飛,孫權重新找迴了信心。


    “哈哈哈!”


    “張銘也有失策的時候,如果不是公瑾,我差點就錯過這個絕佳的機會。”


    “有張飛在此,劉備不可能不來,隻要他敢來,我們就可趁機圍城打援。”


    “元歎,子烈現在何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智誘劉皇叔,軍師乃神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偉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偉棟並收藏三國:智誘劉皇叔,軍師乃神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