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荊南聯盟,長沙震動
三國:智誘劉皇叔,軍師乃神人 作者:偉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番話贏得了滿堂喝彩。
迴到縣衙後,劉備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黃忠的信任。首先封黃忠為鷹揚將軍,雖然屬於雜號將軍,但級別已超過劉表之前的偏將軍。更重要的是,劉備讓他 領軍!
士兵則由江陵城投降的兵士組成,除了補充其他軍隊的損失,劉備允許黃忠挑選精銳,建立鷹揚軍,專門訓練擅長射箭的士兵。在劉備的編製中,一軍分為四個營,即兩萬人。
關羽的虎威軍、張飛的破虜軍、張繡的定安軍以及甘寧的錦帆軍都有機會單獨領軍。其中,甘寧的錦帆軍有一萬是水軍。文聘和魏延各自統領一營,作為機動部隊。趙雲的騎兵數量較少,雖已合並張繡原有的五百西涼輕騎,但現在也隻有千餘騎兵,稱為龍膽。
剩餘的一萬人分為兩營,名義上是劉備的近衛軍,但實際上,其中一營長期隨侍張銘,體現了劉備對張銘的關懷。陳到率領的是一千白眊步兵和兩百白眊騎兵。
現在,又增加了黃忠的鷹揚軍。這意味著劉備的總兵力將達到十二萬!
軍隊編製的調整,自然是張銘的建議。雖然他沒有詳細解釋,但劉備毫不猶豫地接受了。在張銘的規劃中,未來的白眊精銳將是重步兵和重騎兵的主力。
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大量的金銀財寶,這意味著接下來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籌集更多的資金!
然而,三才酒的配方已經完成,張銘有信心在一年內打造出重騎兵和重步兵。
解決了劉表,攻占了江陵,接下來就是善後工作。劉備並沒有對蔡夫人和劉琮趕盡殺絕,而是按照張銘的建議,將他們送到許都。畢竟劉表死前曾是朝廷的太尉。隨後,孫乾出使江夏,劉備正式承認黃祖在江夏的地位,並在江陵整頓軍隊,使得南郡各地紛紛歸降。
然而,在長沙太守張羨的聯合下,荊南四郡集結了八萬兵馬,號稱十萬,直逼益陽,威脅江陵之地。
劉備攻下江陵僅過去了半月時間。
由此可見,長沙太守張羨在接到曹操書信之前,便一直在密切關注荊州的局勢。
江陵城頭,劉備凝視著滔滔江水,內心激動又憂慮。
“孔明,好不容易奪得南郡,長沙的張羨卻又率十萬大軍出征。”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荊州何時才能迴歸安寧,實在難以預料。”
張銘微微一笑,對於張羨,他從未放在心上。
羽扇輕輕搖動,他指向江東方向,道:“主公,孫策新喪,繼位者並非其子,而是孫策的兄弟。”
“孫策性情剛烈,行事直接,我不相信他會將王位傳給自己弟弟。”
劉備聞言一愣,滿麵疑惑,他不明白為何張銘突然轉移話題。
“孔明,我明白你急於一展抱負。”
“但荊州尚未平定,此時謀劃江東,是否過於急躁?”
“待荊州穩定,將來若你想複仇,備自當率領荊州之兵東進。隻是如今……”
劉備的話語頗為委婉,他希望張銘不要被複仇的怒火蒙蔽了理智。
張銘不禁輕笑,顯然,劉備誤解了他的意思。
搖了搖頭,張銘笑道:“主公,我說的是,長沙的張羨,我從未視他為對手。”
“我可以斷言,不出一個月,張羨必然喪命。”
“到那時,隻需派趙雲領軍,荊南四郡定然落入主公掌控之中。”
即使劉備對張銘的信任日益增長,此刻聽到他預言張羨的生死,仍難免產生一絲懷疑。
正當劉備不知如何迴應時,張飛急匆匆地登上城樓。
“大哥,軍師,你們怎麽跑到這裏來了,害得我找了半天。”
不等劉備提問,張飛興奮地喊道:
“大事不妙啊!”
“據情報,長沙的張羨前兩天已經病逝,益陽的大軍亂作一團,哈哈哈……”
“咦?大哥,軍師,你們倆怎麽不高興?”
看到張銘淡定自若,而劉備一臉驚訝,張飛不解。
劉備還沉浸於震驚之中,張銘上前祝賀。
“恭喜主公,這樣一來,荊南四郡指日可待。”
“屆時荊州七郡隻剩江夏,其他六郡皆歸主公所有,主公宏圖將成!”
劉備聽了這話,才稍稍平複了震驚的心情。
然而,對於張銘準確預判張羨的結局,他仍然感到難以置信,甚至喜悅的心情也被衝淡不少,忍不住問道:
“孔明,備隻是好奇,你是如何預見張羨將死之事的?”
麵對劉備的好奇,張銘擔心如果不給出合理的解釋,劉備可能會把他奉為神明。
微微一笑,張銘輕描淡寫地說:“主公難道忘了,當初我曾帶神醫張仲景南下長沙,為漢升的孩子治病。”
“那時張羨聽說神醫之名,也曾邀請我去府上診療。”
“後來我與張仲景先生閑談,提及一些病例時,無意間聽見他的感慨,才得知張羨的病情已極其嚴重,仲景先生斷言他撐不過今年夏天。”
“不過,他隻對我一人說過此事,連張羨本人也毫不知情。”
劉備聽完張銘的解釋,豁然開朗。
但他也有些驚訝,張銘與張仲景之間的關係似乎非同一般。張仲景竟向張銘透露了如此私密的病人信息,盡管可能是無意之舉,但這也反映出他對張銘毫無防備。
考慮到兩人的姓氏,劉備自然將張仲景視為張銘的尊長,因此並未深究。
他怎會知道,當初張銘正是憑借解決一些棘手的病例,引起了張仲景的關注。
雖然張銘本人不通醫術,但他博覽群書,僅憑《本草綱目》中學到的一些中藥基礎理論,就足以讓張仲景對他另眼相看。
因此,張仲景視張銘為忘年交,時常與他一起討論病例。
對於神醫張仲景的大名,劉備自然耳熟能詳。
畢竟人生在世,誰沒有個小病小痛的時候?若能得神醫援手,豈不是事半功倍?
劉備對張仲景頗感興趣,於是試探性地問道:“我聽說你與張仲景公關係不錯,不知能否請他來襄陽一遊?”
張銘沒想到劉備會提出這樣的邀請,他知道張仲景對從政並無太大熱情。然而在這個時代,醫者的地位極低,若有提升醫者地位的辦法,他當然願意看到。
原本他打算慢慢來,劉備此刻提及,他也順勢提一提也無妨。
沉吟片刻後,張銘問道:“請問主公,您希望仲景公擔任何種職務?”
實際上,劉備隻是想請張仲景來府上,以防萬一,並未打算讓他真正出仕。由此可見,醫者在士族中的地位確實不高。
張銘這一問,令劉備一時語塞。直接說邀請他常住家中,似乎不太妥當,畢竟劉備誤以為張仲景與張銘有親戚關係。
但如果給予官職,他又擔心...
畢竟醫者從政,往往會招致非議。
但劉備就是劉備,球技一流,他稍作思考後,直接問道:“知漢覺得,仲景公最適合哪種職務?”
張銘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笑道:“各有所長,仲景公在醫學方麵天賦異稟,若讓他擔任其他職務,反而是對他的束縛。”
“如果主公真心誠意邀請仲景公出仕,或許需要設立一個專門的醫療機構,讓他擔任負責人。”
“這個專門的醫療機構不僅能為主公的部下日常治療服務,還能處理戰時傷員救治,甚至能培養更多的醫者,改善民眾的就醫環境。”
“您覺得怎麽樣?”
劉備心中琢磨,一旦實施,無論是對軍隊還是百姓,都將是一件大有裨益的好事。
他頓時興奮起來,這讓一旁的張飛感到困惑。
“剛才聽到張羨去世,大哥拿下荊南四郡都不怎麽興奮,現在聽軍師提到醫者的事,卻這麽激動?”
“軍師到底說了些什麽?”
不談張飛的疑惑,劉備迫不及待地問道:“知漢,你覺得此事可行,那麽我們何時行動,又該如何操作呢?”
張銘伸出一隻手指,比劃了三下,說道:“主公稍安勿躁,現在還不是時候。”
“要實現這個計劃,還需要滿足三個條件。”
“首先,三才酒的銷量必須全麵打開,建立新的官署,僅有人員是不夠的,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
“其次,盡管仲景先生醫術超群,但在處理政務方麵可能有所不足。作為官署,日常事務是必不可少的,這就需要專業的管理人才。”
“因此,我建議主公挑選一些年輕有為的世家子弟,讓他們先跟隨軍中的醫師學習一段時間,待他們掌握基本藥理知識後再籌備設立醫者官署也不遲。”
“第三點,仲景先生本人目前人在桂陽郡,專注於完善他的著作。”
“恐怕隻有在他著作完成之後,他才會對此事感興趣。”
張銘的話語讓劉備不住點頭,同時他內心的激動也稍稍平息了一些。
“知漢的話句句珠璣,好,就這麽決定!”
“此事本來就是利國利民之舉,不必急於一時,是我考慮不周。”
見兩人終於結束了關於醫者的討論,張飛立即插話:“大哥,軍師,你們總算說完啦。”
迴到縣衙後,劉備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黃忠的信任。首先封黃忠為鷹揚將軍,雖然屬於雜號將軍,但級別已超過劉表之前的偏將軍。更重要的是,劉備讓他 領軍!
士兵則由江陵城投降的兵士組成,除了補充其他軍隊的損失,劉備允許黃忠挑選精銳,建立鷹揚軍,專門訓練擅長射箭的士兵。在劉備的編製中,一軍分為四個營,即兩萬人。
關羽的虎威軍、張飛的破虜軍、張繡的定安軍以及甘寧的錦帆軍都有機會單獨領軍。其中,甘寧的錦帆軍有一萬是水軍。文聘和魏延各自統領一營,作為機動部隊。趙雲的騎兵數量較少,雖已合並張繡原有的五百西涼輕騎,但現在也隻有千餘騎兵,稱為龍膽。
剩餘的一萬人分為兩營,名義上是劉備的近衛軍,但實際上,其中一營長期隨侍張銘,體現了劉備對張銘的關懷。陳到率領的是一千白眊步兵和兩百白眊騎兵。
現在,又增加了黃忠的鷹揚軍。這意味著劉備的總兵力將達到十二萬!
軍隊編製的調整,自然是張銘的建議。雖然他沒有詳細解釋,但劉備毫不猶豫地接受了。在張銘的規劃中,未來的白眊精銳將是重步兵和重騎兵的主力。
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大量的金銀財寶,這意味著接下來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籌集更多的資金!
然而,三才酒的配方已經完成,張銘有信心在一年內打造出重騎兵和重步兵。
解決了劉表,攻占了江陵,接下來就是善後工作。劉備並沒有對蔡夫人和劉琮趕盡殺絕,而是按照張銘的建議,將他們送到許都。畢竟劉表死前曾是朝廷的太尉。隨後,孫乾出使江夏,劉備正式承認黃祖在江夏的地位,並在江陵整頓軍隊,使得南郡各地紛紛歸降。
然而,在長沙太守張羨的聯合下,荊南四郡集結了八萬兵馬,號稱十萬,直逼益陽,威脅江陵之地。
劉備攻下江陵僅過去了半月時間。
由此可見,長沙太守張羨在接到曹操書信之前,便一直在密切關注荊州的局勢。
江陵城頭,劉備凝視著滔滔江水,內心激動又憂慮。
“孔明,好不容易奪得南郡,長沙的張羨卻又率十萬大軍出征。”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荊州何時才能迴歸安寧,實在難以預料。”
張銘微微一笑,對於張羨,他從未放在心上。
羽扇輕輕搖動,他指向江東方向,道:“主公,孫策新喪,繼位者並非其子,而是孫策的兄弟。”
“孫策性情剛烈,行事直接,我不相信他會將王位傳給自己弟弟。”
劉備聞言一愣,滿麵疑惑,他不明白為何張銘突然轉移話題。
“孔明,我明白你急於一展抱負。”
“但荊州尚未平定,此時謀劃江東,是否過於急躁?”
“待荊州穩定,將來若你想複仇,備自當率領荊州之兵東進。隻是如今……”
劉備的話語頗為委婉,他希望張銘不要被複仇的怒火蒙蔽了理智。
張銘不禁輕笑,顯然,劉備誤解了他的意思。
搖了搖頭,張銘笑道:“主公,我說的是,長沙的張羨,我從未視他為對手。”
“我可以斷言,不出一個月,張羨必然喪命。”
“到那時,隻需派趙雲領軍,荊南四郡定然落入主公掌控之中。”
即使劉備對張銘的信任日益增長,此刻聽到他預言張羨的生死,仍難免產生一絲懷疑。
正當劉備不知如何迴應時,張飛急匆匆地登上城樓。
“大哥,軍師,你們怎麽跑到這裏來了,害得我找了半天。”
不等劉備提問,張飛興奮地喊道:
“大事不妙啊!”
“據情報,長沙的張羨前兩天已經病逝,益陽的大軍亂作一團,哈哈哈……”
“咦?大哥,軍師,你們倆怎麽不高興?”
看到張銘淡定自若,而劉備一臉驚訝,張飛不解。
劉備還沉浸於震驚之中,張銘上前祝賀。
“恭喜主公,這樣一來,荊南四郡指日可待。”
“屆時荊州七郡隻剩江夏,其他六郡皆歸主公所有,主公宏圖將成!”
劉備聽了這話,才稍稍平複了震驚的心情。
然而,對於張銘準確預判張羨的結局,他仍然感到難以置信,甚至喜悅的心情也被衝淡不少,忍不住問道:
“孔明,備隻是好奇,你是如何預見張羨將死之事的?”
麵對劉備的好奇,張銘擔心如果不給出合理的解釋,劉備可能會把他奉為神明。
微微一笑,張銘輕描淡寫地說:“主公難道忘了,當初我曾帶神醫張仲景南下長沙,為漢升的孩子治病。”
“那時張羨聽說神醫之名,也曾邀請我去府上診療。”
“後來我與張仲景先生閑談,提及一些病例時,無意間聽見他的感慨,才得知張羨的病情已極其嚴重,仲景先生斷言他撐不過今年夏天。”
“不過,他隻對我一人說過此事,連張羨本人也毫不知情。”
劉備聽完張銘的解釋,豁然開朗。
但他也有些驚訝,張銘與張仲景之間的關係似乎非同一般。張仲景竟向張銘透露了如此私密的病人信息,盡管可能是無意之舉,但這也反映出他對張銘毫無防備。
考慮到兩人的姓氏,劉備自然將張仲景視為張銘的尊長,因此並未深究。
他怎會知道,當初張銘正是憑借解決一些棘手的病例,引起了張仲景的關注。
雖然張銘本人不通醫術,但他博覽群書,僅憑《本草綱目》中學到的一些中藥基礎理論,就足以讓張仲景對他另眼相看。
因此,張仲景視張銘為忘年交,時常與他一起討論病例。
對於神醫張仲景的大名,劉備自然耳熟能詳。
畢竟人生在世,誰沒有個小病小痛的時候?若能得神醫援手,豈不是事半功倍?
劉備對張仲景頗感興趣,於是試探性地問道:“我聽說你與張仲景公關係不錯,不知能否請他來襄陽一遊?”
張銘沒想到劉備會提出這樣的邀請,他知道張仲景對從政並無太大熱情。然而在這個時代,醫者的地位極低,若有提升醫者地位的辦法,他當然願意看到。
原本他打算慢慢來,劉備此刻提及,他也順勢提一提也無妨。
沉吟片刻後,張銘問道:“請問主公,您希望仲景公擔任何種職務?”
實際上,劉備隻是想請張仲景來府上,以防萬一,並未打算讓他真正出仕。由此可見,醫者在士族中的地位確實不高。
張銘這一問,令劉備一時語塞。直接說邀請他常住家中,似乎不太妥當,畢竟劉備誤以為張仲景與張銘有親戚關係。
但如果給予官職,他又擔心...
畢竟醫者從政,往往會招致非議。
但劉備就是劉備,球技一流,他稍作思考後,直接問道:“知漢覺得,仲景公最適合哪種職務?”
張銘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笑道:“各有所長,仲景公在醫學方麵天賦異稟,若讓他擔任其他職務,反而是對他的束縛。”
“如果主公真心誠意邀請仲景公出仕,或許需要設立一個專門的醫療機構,讓他擔任負責人。”
“這個專門的醫療機構不僅能為主公的部下日常治療服務,還能處理戰時傷員救治,甚至能培養更多的醫者,改善民眾的就醫環境。”
“您覺得怎麽樣?”
劉備心中琢磨,一旦實施,無論是對軍隊還是百姓,都將是一件大有裨益的好事。
他頓時興奮起來,這讓一旁的張飛感到困惑。
“剛才聽到張羨去世,大哥拿下荊南四郡都不怎麽興奮,現在聽軍師提到醫者的事,卻這麽激動?”
“軍師到底說了些什麽?”
不談張飛的疑惑,劉備迫不及待地問道:“知漢,你覺得此事可行,那麽我們何時行動,又該如何操作呢?”
張銘伸出一隻手指,比劃了三下,說道:“主公稍安勿躁,現在還不是時候。”
“要實現這個計劃,還需要滿足三個條件。”
“首先,三才酒的銷量必須全麵打開,建立新的官署,僅有人員是不夠的,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
“其次,盡管仲景先生醫術超群,但在處理政務方麵可能有所不足。作為官署,日常事務是必不可少的,這就需要專業的管理人才。”
“因此,我建議主公挑選一些年輕有為的世家子弟,讓他們先跟隨軍中的醫師學習一段時間,待他們掌握基本藥理知識後再籌備設立醫者官署也不遲。”
“第三點,仲景先生本人目前人在桂陽郡,專注於完善他的著作。”
“恐怕隻有在他著作完成之後,他才會對此事感興趣。”
張銘的話語讓劉備不住點頭,同時他內心的激動也稍稍平息了一些。
“知漢的話句句珠璣,好,就這麽決定!”
“此事本來就是利國利民之舉,不必急於一時,是我考慮不周。”
見兩人終於結束了關於醫者的討論,張飛立即插話:“大哥,軍師,你們總算說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