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至於直接獻城,但他們必須做出選擇。於是,他們決定讓蒯越勸說劉表放棄襄陽,南下江陵,而他自己則留下來,等待劉備進城,主動協助劉備穩固襄陽局勢,爭取在劉備陣營中找到立足之地!起初,蒯越對此表示反對,因為劉備手下已有張銘,但蒯良信心滿滿。


    “張銘或許善於奇謀,但在安撫人心方麵,”“在荊州這片土地上,恐怕無人能及我。世家間的複雜關係,並非張銘一人所能輕易處理的。”這句話說服了蒯越。


    畢竟當年劉表剛進荊州,蒯良就是他的主要謀士。那時,蒯家幫助劉表聯合了荊州大部分世家,提供兵力、資金,一舉穩定了荊州局麵。論貢獻,遠超過蔡家。


    如果不是蒯良身體日益衰弱,不再涉足政事,怎會讓蔡家崛起,壓過蒯家。“蒯異度在哪裏?”一聲低沉的唿喚,打斷了蒯越的思緒。


    在眾人的忙亂中,劉表終於清醒過來,但顯然這次的打擊耗盡了他大部分精力。他的臉色蒼白得如同死人一般!聽到召喚,蒯越快步上前,行禮道:“主公,蒯越在此!”


    劉表艱難地抬起一隻手,示意其他人離開。等到室內隻剩下他們兩人時,他虛弱地問道:“蒯異度,麵對當前的局勢,我們該怎麽辦?”蒯越沉默片刻,坦誠道:“主公,如今的策略應該是放棄襄陽,南下江陵,請求荊南的劉磐率軍增援,或許還有轉機。”


    劉表聞言,默然無語。過了許久,他才帶著極大的不甘問道:“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嗎?”“我立刻下令讓劉磐迅速帶兵來襄陽,憑借襄陽的糧草,堅守一年應該不成問題,你覺得如何?”


    蒯越緩緩搖頭,歎息道:“主公,劉備軍隊已經圍城三麵,隻留南門,那是為了讓您體麵地撤退,並非招引援軍。”


    “五萬大軍,這樣的動靜,劉備豈能察覺不到?”


    “屆時可能會演變成圍點打援,那時我們便失去了最後的希望。”


    劉表不甘心,忽然瘋狂地說道:“異度,那就讓那些世家拿出他們的私人武裝吧!”


    “襄陽城內那麽多大家族,難道湊不出萬人嗎?”


    “有了人手,我們就能守住襄陽了,不是嗎?”


    看著劉表這番模樣,蒯越心中暗笑,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他再次開口,打破劉表的幻想。


    “主公,當有希望時,世家出兵或許可行。但現在曲轅犁已在襄陽流傳,我們的拖延策略已經失敗,再讓他們出兵隻會加速襄陽失陷,甚至主公也無法脫身。”


    “實話講,主公過去並未重用這些世家,如今要他們拚命,恐怕不易。反而,如果給他們權力,他們可能會首先對付主公,而非城外的劉備大軍!”


    “請主公深思熟慮!”


    劉表渾身顫抖,頹然坐倒在座位上,眼神空洞,低聲自語。


    “難道真的無計可施了嗎?”


    看著劉表不再有往日諸侯的氣勢,蒯越不忍再看,急忙提出建議。


    “主公,目前唯一之計是盡快撤離襄陽,否則恐有去無迴。張銘智謀過人,我無法確保襄陽世家中有多少已與劉備達成一致。”


    提到張銘的名字,劉表猛地一驚,旋即清醒過來。


    “對,異度你說得對。該死的張銘,老夫恨不得食其肉以泄恨!”


    “罷了,既然你說襄陽不可守,那便放棄吧。但如果我們逃到江陵,召來磐兒,荊南將脫離控製,劉備再來,又該如何應對?”


    見劉表已接受放棄襄陽,蒯越繼續勸說:“主公,江陵背靠長江,易守難攻。隻要守住江陵,靜待北方袁公大勝曹操,屆時他南下,荊州危機即可解除。”


    “那時,隻要主公順應形勢投靠袁公,荊州牧之位依然屬於您。”


    在蒯越的激勵下,劉表重新振作起來。


    蒯越並未止步,他越說越興奮:“主公!”


    “且江陵還有一個優勢,即便劉備大軍壓境,江陵難以堅守,我們也可沿長江進入雲夢大澤,從容撤離,據守江夏。相反,一旦江陵落入劉備之守,他將直麵棘守的荊南張羨,長沙太守張羨,既是堅定的曹派,又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聽完蒯越的計劃,劉表的臉色恢複了些許血色。


    “好!”


    “就這樣決定,今晚立即撤退!”


    下了決心的劉表行動迅速。


    深夜時分,襄陽城內的兩座糧倉突然燃起熊熊大火,隨後劉表集結全城守軍,悄無聲息地從南門撤離。


    劉備軍中的斥候發現了這一情況,但他記得張銘曾言,若劉表撤退,他便自行離去。


    不久之後,


    蒯家蒯良打開城門,迎接劉備的大軍進城。


    “快,首要任務是滅火!”


    “同時要盡快安撫民眾,告訴他們無需驚慌,留在家中即可。”


    劉備甫一進城,就立即下令處理火情並穩定民心。


    然而蒯良微笑道:“皇叔仁德,其實糧倉中的糧食,我已提前派人轉移。”


    “此刻焚燒的隻是雜草罷了。”


    劉備聞言大喜:“早有耳聞先生深明大義,我劉備能兵不血刃攻占襄陽,全賴先生之力。”


    二人相談甚歡,一同步入城內。


    然而蒯良心中掠過一絲不安,盡管劉備待他客氣,卻並未給予封賞或仕途邀約。


    蒯良堅信,待明日世家盡數歸降後,劉備必會親自登門拜訪!


    因為他確信,無人比自己更了解這些世家的實力與品性。


    治理荊州,僅憑劉備現有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


    果然,次日清晨,隨著世家一個接一個的歸順,劉備既欣喜又憂慮。一下子得到這麽多才俊,但他對他們並不熟悉,不知如何妥善安置。


    正當他苦於無策時,張飛如同猛虎般闖入。


    “大哥,軍師迴來了,剛從北門進城!”


    得知張銘歸來,劉備滿心歡喜,急匆匆地奔向北門。


    此時,張銘正攜同諸葛亮一行人,緩緩走向州牧府。


    首先,他們自然要拜見劉備。


    “主公仁德,元直、公威勿需緊張。”張銘邊走邊安慰二人。


    五人中,諸葛亮神色坦然,張銘並不擔憂。徐庶和孟建已下定決心投奔劉備,張銘已安排士兵去潁川迎接徐母至荊州,孟建則孤身一人,無所牽掛。石韜和崔鈞因家族牽累,暫未決定仕途,但他們願意跟隨張銘,尋求施展才華的機會。


    因此,緊張的隻剩徐庶和孟建。


    聽到張銘的話語,兩人頻頻點頭,神色稍顯安定。


    看著街頭巷尾的商販,諸葛亮感慨萬分。


    “一日之間,皇叔竟攻克襄陽,實屬不易。”


    “百姓生活安逸,絲毫不遜於劉景升時期,足見皇叔仁德之名。”


    “劉景升如此迅速棄城,倒是出乎我意料。”


    “若我猜測無誤,襄陽兵力不足、複雜的世家關係,還有姐夫的曲轅犁,或許是促使劉景升決意棄城的關鍵因素!”


    僅憑路上所見,諸葛亮已能洞察諸多細節,甚至逼近 。


    不得不承認,諸葛亮已經開始展現出他的超凡才華和狡黠智慧。


    \"孔明說得沒錯,隻是我沒想到,劉表在短短一天內就做出了放棄城池的決定。\"


    \"所以我推測,其中的關鍵恐怕是蒯家的蒯越!\"


    在張銘的提示下,諸葛亮也豁然開朗,隨即感歎道:\"哎,這就是世家的特性啊。\"


    \"當他們看好你時,他們會傾力助你,如同投資一樣支持你。”


    \"然而一旦他們放棄,也會毫不留情,隻為了家族的利益。\"


    對於諸葛亮對世家的評價,張銘深感認同,特別是後麵的石韜和崔鈞。


    石韜來自穎川石氏,更傾向於曹操;崔鈞則是博陵崔氏,傾向於袁紹,這也是他們目前未選擇劉備的原因。


    崔鈞點頭讚同道:\"孔明說得極是,但這個天下終究是由一個個世家支撐的。\"


    \"不說別的地方,就說荊州吧。\"


    \"現在劉皇叔攻下襄陽,也需要本地世家的支持,但皇叔對這些世家的具體情況並不了解。\"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用人唯賢,就必須依賴當地最大的世家,通過他們的推薦來選拔人才。\"


    \"蔡、蒯、黃、龐四家,即使不考慮蔡、蒯兩家,黃、龐兩家也會迅速崛起。\"


    \"這樣一來,皇叔身邊的元老和忠誠之士可能會受到壓製,屆時,矛盾激化,軍師又該如何應對呢?\"


    崔鈞的問題直擊要害,其他四人也都齊刷刷地看著張銘,期待他已有應對策略。


    張銘微微一笑,他對此當然心知肚明。


    比如北方的袁紹,內部紛爭不斷,除了他自身的性格因素,更重要的是派係眾多。


    無論是按地域劃分,還是內部劃分,都有汝南派、穎川派和河北派的存在。


    而曹老板的核心力量,無疑就是穎川派!


    然而,對於張銘來說,這並不是難題。


    他正準備開口迴應,突然看到不遠處有個人正疾步向他走來,身形竟然有點像劉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智誘劉皇叔,軍師乃神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偉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偉棟並收藏三國:智誘劉皇叔,軍師乃神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