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銘輕輕搖動羽扇,笑道:“在下南陽張銘,或許將軍曾有幸見到過我,隻是歲月流轉,記憶有些模糊。”


    文聘身軀一震,認出了眼前之人:“你就是玄德公的軍師,張知漢張銘!”


    他的震驚並非因為張銘提到的舊識,而是因為荊州軍屢次敗在張銘的奇謀之下。


    見張銘點頭確認,文聘仔細打量著他,臉上流露出思索的表情:“張軍師曾提及與我有過一麵之緣,如今看來,似乎有些眼熟。”


    張銘微微一笑,這自然是有的,文聘曾是張諮的手下,府衙內外,張銘小時候常去遊玩,自然見過。


    “那位故南陽太守,正是家父。”


    “將軍是否還記得?”


    在張銘的提示下,文聘立刻將記憶中的那個瘦弱少年與眼前這位英氣勃勃的青年聯係起來,感慨萬分。


    “原來是你,當年的那個少年,如今已長大成人。”


    “若家父地下有知,定會為你的成長感到欣慰。”


    “可惜家父當年孤身赴宴,卻遭孫堅賊子所害,未能為他 ,這是我一生的遺憾!”


    文聘雙眼微閉,眼角閃爍著淚光,但他的話語也在婉言謝絕張銘的邀請,無法為張諮 ,不就是一心求死嗎?如果選擇投降劉備,日後自然有機會為張諮雪恥,這是暗示張銘不必再費口舌。


    張銘當然聽懂了他的意思,話題一轉。


    “將軍有誌,為國捐軀隻是時間問題。”


    “不妨告訴將軍,我家主公攻下荊州後,下一個目標就是江東!”


    文聘再次震動,看向劉備,他看到了一個有著遠大抱負的人。


    張銘接著說道:“我記得將軍昔日的誌願,是守護南陽百姓的安寧。”


    “難道將軍忘卻了當時的誓言嗎?”


    文聘麵色驟變,張銘趁勢追問:“我聽說將軍不願降服,是為了報答劉表的知遇之恩?”


    “作為將軍舊識,我必須指出,如果將軍將劉表視為恩人,那如何對待我的父親呢?”


    “劉表用人唯親,如今占據荊州,實為賊寇!”


    “我家主公劉備,以德取天下,求賢若渴,將軍有大將之才,卻不思報答我父親的恩情,又舍棄了過去的理想,真的值得嗎?”


    “古人雲:‘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此話到此,將軍請深思。”


    一番話,說得文聘羞愧難當,緊接著,他單膝跪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如果玄德公不嫌棄,南陽文聘願意鞍前馬後,為您效力!\"


    劉備欣喜若狂,連忙起身扶住文聘。


    \"哈哈哈,我並非貪戀新野,而是看重您這樣的將領!\"


    \"仲業,請坐下來,讓我們一起商討攻破樊城的策略!\"


    剛收納了文聘,劉備便邀請他共同參與軍事會議,這種信任令文聘深受感動。


    僅憑這一舉動,就足見劉表與劉備之間的差距。在荊州,軍政大事往往由蔡瑁、蒯越兩人決定,隨後的府邸討論也隻是形式上的程序。


    此刻,文聘心中充滿慶幸,也對張銘的提醒深感感激。他看向張銘,目光中充滿了感激。


    又一位大將加入,劉備自然歡欣鼓舞,其他將領和文官也感到喜悅。在張銘的激勵下,劉備士氣高昂,立即開始商議如何攻取樊城。


    然而,這場會議還未真正開始,就被打斷了。


    因為張銘隻簡單地說了一句:“主公放心,攻取樊城易如反掌,隻需等待合適的時機。”


    “時機一到,必能讓主公穩坐樊城城頭。”


    劉備聞言,自然解散了眾人,待隻剩下他們兩人時,急忙向張銘請教計策。


    麵對劉備的問題,張銘不再含糊,直接道出實情:


    “主公,樊城內部已有我安排的心腹。”


    “半個月後,將是樊城水軍統領張允的壽辰。”


    “張允是劉表的外甥,雖無真才實學,但在斂財方麵卻是一把好手。”


    “他絕不會錯過這樣的斂財良機。”


    “到那時,樊城內外必然鬆懈,加上我安排的內應,攻下樊城易如反掌!”


    劉備聽後大喜,正好利用這段時間整軍備戰。


    於是,戰事暫時休整,隻待半月後的張允壽辰。


    另一邊,劉表與蔡瑁倉皇逃迴襄陽,與蒯越會合後,心中憂慮更甚,擔憂荊襄其他世家的叛亂。


    州牧府中,劉表麵容愁苦,眉頭緊鎖,滿屋都是他的咳嗽聲。


    \"咳咳...咳咳...\"


    蔡瑁在一旁匯報戰果,語氣沉重。


    \"此戰損失慘重,我軍八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新野的糧草儲備也損失殆盡,逃至樊城的殘兵不足八千,其中大部分來自新野,育陽方向幾乎沒有生還者...\"


    聽著這些損失,劉表心痛萬分,揮手打斷蔡瑁。


    \"咳咳!\"


    對於士兵和糧草的損失,劉表並未過於憂慮。荊州土地肥沃,人口眾多,隻要給予時間,這些都能迅速恢複。


    他真正關心的是自己的聲譽。


    這一戰無論是在戰鬥前的唇槍舌劍,還是戰後的慘敗,都徹底地將他的聲譽貶至最低穀。


    他現在憂慮的是,荊州其他大家族會如何看待他。他們會否借此機會站出來,反對他,甚至聯合劉備,對抗他的統治?


    “這場戰爭的過錯在我。”


    “我不該被張飛激怒,帶領大軍窮追不舍,又中了張銘的詭計。”


    “可惡的張銘,他身為南陽人,本應在我的管轄之下,卻如此背叛。”


    “這個背信棄義的人,我早晚要讓他付出代價!”


    劉表在懊悔自責的同時,將所有的怒火都歸咎於張銘。


    在憤怒之餘,他還試探蔡瑁和蒯越的態度。


    “如今大軍剛遭敗績,兩位是我心腹重臣,有何良策嗎?”


    “對於荊州其他家族,你們認為哪些可以爭取,哪些可能會反叛?”


    蔡瑁眼珠一轉,連忙迴應:“主公不必自責,勝敗乃兵家常事。樊城背靠漢水,又有張允水軍作為支援。”


    “隨著天氣漸冷,劉備想要攻占樊城並非易事。”


    “隻要堅守樊城,控製漢水,待到明年春耕之後,我們再集結大軍,必然成功!”


    “目前我們需要防範的家族,隻有黃、龐兩家。”


    “特別是龐家,我聽說龐公門下有幾個 ,不止一次稱讚劉備的仁德和張銘的智謀。”


    “在我看來,龐家可能成為首個支持劉備,反對主公的家族。”


    “請主公放心,蔡家上下必定全力支持您,隨時待命!”


    一番話,既打壓了黃、龐兩族,又表露了他的忠誠。


    在家族利益上,蒯越與劉表、蔡瑁立場一致。聽到蔡瑁的話,蒯越也連忙拱手表示:


    “蒯家也是如此,一切聽從主公安排。”


    劉表撫著胡須,臉上終於露出一絲微笑,然後目光一沉,冷聲道:“龐家嗎?”


    “德珪,密切關注他們。龐公名聲在外,暫且不動,等有了確鑿證據再動手也不遲。”


    “至於黃家,德珪你親自去一趟吧。”


    “畢竟黃公是你姐夫,有些事情由你來說會更合適。”


    蔡瑁答應下來,心中暗想,即使不是姐夫,你也能說得像。但他並未說出這番話。


    離開州牧府後,蔡瑁徑直前往黃府。


    剛進門,他就看見一位二八年華的佳人正站在桂樹下出神。


    少女容貌清秀,身著白衣素裙,亭亭玉立,特別是那雙眼睛,清澈明亮,充滿靈性。


    這位女子正是黃家家主黃承彥的女兒,黃月英。


    “月英,你在看什麽呢?”蔡瑁微笑著問候。


    黃月英被嚇了一跳,迴過神後急忙起身道:“原來是舅舅,您怎麽會突然過來?”


    “嗯,找你父親有點事情。”


    “你在做什麽?你父親呢?他在府上嗎?”蔡瑁見黃月英又要陷入沉思,連忙問道。


    “我在思考,為什麽這棵桂花樹在冬天不開花。”


    “至於父親,他去城外的莊園了,不在家,舅舅您可以晚點再來。”


    蔡瑁一時愕然,這個問題確實深奧。


    他確實不太擅長與這位外甥女打交道,從小就不明白她的思維模式。聽到黃承彥不在家,他立刻想離開,可惜還是晚了一步。


    “舅舅慢走,敢問您是從新野剛迴來嗎?”


    “張銘真的有神鬼莫測的才能嗎?”


    蔡瑁麵色陰沉,這是戳到了他的痛處,但他的外甥女向來直率,他也習以為常。


    “沒錯,張銘確實很聰明,是我見過的最聰明的人!”


    “好了,我還有事,先走了。”


    說完,他就像逃離般地離開了,以免再待下去,黃月英可能會揭露他的某些不足。


    然而,他知道黃月英自小驕傲,博學多才,剛才用張銘壓過了她,算是扳迴一局!


    “最聰明的人?比鹿門山上的那幾個人還聰明嗎?”


    “我不信,采蓮,備馬車,我要出門一趟。”


    然而,令他意外的是,黃月英喃喃自語後,竟然決定親自去新野,去見見張銘。


    留下一封信給黃承彥後,黃月英帶著貼身侍女和一位老車夫,徑直離開了襄陽,前往新野。


    沿途關卡眾多,戰爭的氣息已經彌漫,讓人心生緊張。


    “哎呀,我們為什麽要到新野去呢?”侍女在這樣的氣氛中顯得有些焦慮,畢竟她從小和黃月英一同長大,兩人雖為主仆,感情卻如同姐妹一般。


    黃月英放下手中的書簡,迴答道:“采蓮,難道你忘了我曾說過的話嗎?”


    “我這一生要麽不嫁,若嫁,必嫁天下最聰明之人!”


    采蓮愣住,不解地問:“可是,龐德公的智慧,還有諸葛家的諸葛亮,不都是最聰明的人嗎?而且家主也很欣賞他,如果不是戰爭,說不定早就派人來說親了。”


    然而,黃月英對這些並不認同。聽到諸葛亮的名字,她嘴角輕輕上揚,說道:“他雖然外表出眾,但過於自負,總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卻又不願出仕,說什麽未遇明主。”


    “在我看來,他就像鼻子插蔥,裝蒜一樣。”黃月英繼續道,“我才不會嫁給他呢!”


    “而張銘不同,我了解過他,他是已故南陽太守張府君的獨子,隻比諸葛亮大三歲。”


    “自從入仕以來,他輔佐劉備,在徐州擊敗曹操,又在汝南收編黃巾軍,隨後說服宛城的張繡投降,接著連續擊敗了舅舅、夏侯惇,還有姨父,每一場戰鬥都是以弱勝強的典範!”


    “這樣的人,你說不是天下最聰明的人,還有誰呢?”


    采蓮聽得雲裏霧裏,但最後她明白了:“原來看不上諸葛亮,看上的是張銘啊?”


    “也不知道張銘長得怎麽樣,能和諸葛亮一樣帥氣嗎?”


    “好緊張啊,不管嫁給誰,我都會做那個人的小妾,隻希望那個張銘,別太醜就好了。”


    哪個少女沒有春心萌動的時候呢?


    在馬車的車廂裏,黃月英和采蓮各自沉浸在思緒中,想象著到達新野後與張銘相見的情景。然而,命運弄人。


    十天後,當黃月英抵達樊城,卻無法繼續北行。並非因戰事,劉備軍一直在新野駐紮,沒有南下的跡象。因此,百姓的生活稍有恢複,出行不再受嚴格限製。


    然而,隻有一天,便是樊城水軍統領張允的壽辰。為了斂財,張允提前三天宣布,隻準進城,不準出城。他打算借祝壽之名,命令全城百姓為他祝壽,以斂財為目的。


    像黃月英這樣的富人,自然不會被輕易放過,讓她輕易離開樊城。即使要走,也要等到壽辰過後,繳納了賀禮錢才能離開。


    得知這個消息,連采蓮也無法抑製對張允貪婪的憤慨。黃月英深深地歎了口氣。她的姨父信任的都是這樣的人,僅憑這些人,如何能守護好荊州?


    可惜她地位卑微,無力改變現狀。“算了,采蓮,明天付了錢,後天一早我們就出城。”她吩咐完,迴到黃家在樊城的府邸,繼續圍著火爐閱讀書籍。


    次日,樊城彌漫著壓抑的不滿情緒,府衙則熱鬧非凡,賓客絡繹不絕。張允身為劉表的外甥,各方勢力都得給予應有的尊重。


    直至傍晚,夜色降臨,府衙內的氣氛更顯熱鬧。張允甚至與世家主們親密交談,仿佛已是一家人。然而,這一切與黃月英無關。


    她看著窗外飄落的鵝毛大雪,冬日的第一場大雪悄然而至。她裹緊大衣,關上窗戶,點亮燈火,準備看書後再入睡,然後明日一早離開樊城繼續北行。


    然而,還沒等她坐下,外麵忽然傳來嘈雜的喊殺聲。起初,她以為自己聽錯了,但很快,不斷有人高唿:“大家留在家中,劉皇叔的大軍進城了,無需驚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智誘劉皇叔,軍師乃神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偉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偉棟並收藏三國:智誘劉皇叔,軍師乃神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