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輕取宛城,掌控賈詡
三國:智誘劉皇叔,軍師乃神人 作者:偉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備現在的三千多嫡係部隊駐紮在汝陰。
這一天,汝陰城外,兩支兵馬浩浩蕩蕩而來,每支都有萬餘人。
簡雍先行入城,帶來了令人振奮的消息。
“主公,大喜事!”
“劉辟和龔都收到您的書信後,都欣喜若狂,迅速收拾好各自的山賊物資,前來汝陰投奔您了!”
劉備憑借空間的力量,輕易獲得了兩萬多精銳士兵。
“知漢,你真的……”
一時之間,劉備不知如何讚美張銘,隻能不斷地輕輕拍打張銘的肩膀,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張銘緩緩起身,深深鞠躬道:“恭喜主公,我們這就去接收這兩萬精兵吧。”
收編了劉辟、龔都及其兩萬餘精兵,再加上他原有的三千嫡係部隊,劉備的軍隊此時已接近三萬人!
更重要的是,劉辟和龔都的手下有不少原是並州地區的百姓。
其中不乏雁門、定襄兩地的人,這些人可以說是天生的騎士,自小就在馬背上成長。
很快,劉備從中挑選出擅長騎術和射箭的人,組建了一支千人的騎兵隊伍。
這支騎兵的主將是白馬義從出身的趙雲。
剩餘的兩百多名騎兵則成為劉備的衛隊,他們的頭盔上裝飾著白色的鳥羽,作為標誌。
這就是白毦精兵!
在汝陰停留了三天後,建安四年九月的第一天,整裝待發的劉備軍向平輿進發。
至於為何選擇平輿,張銘微微一笑。
當然是為了給白毦精兵找一個合適的將領。
正如張銘所預料的那樣,當他們經過平輿時,隻有二十歲的陳到帶領一百多名青壯年加入劉備的隊伍。
“恭喜主公,又增添了一員猛將!”
而在見識過陳到與趙雲的槍法對決後,眾人對張銘的敬仰之情更甚。
“沒想到軍師不僅智謀超群,眼光也極為犀利。”
“沒錯,我怎麽就沒看出,這個叫陳到的年輕人,竟能在子龍手下支撐上百迴合。來來來,跟我比劃兩下。”
“確實不簡單,將來必成猛將,軍師真是神仙啊!”
“……”
在愉快的氣氛中,在張銘的推薦下,陳到成為了劉備護衛隊以及白毦精兵的主將。
得到陳到後,劉備軍的步伐加快,終於在九月中旬抵達宛城城東,安營紮寨。
二十章
大帳之內,關羽、張飛、趙雲等將領皆聚首,請求出戰!
“大哥,軍師,這次就讓我上陣吧!”張飛洪鍾般的聲音在帳內迴蕩。如今的宛城,張繡手下隻有五千兵馬,其中能戰者不過兩千。
唯有張繡的親衛隊,原西涼鐵騎,還能勉強稱得上精銳,但此刻也隻剩下五百騎兵,這是張繡最後的倚仗。
“三弟,別急,先聽聽軍師怎麽說。”劉備抬起手,將領們的目光立刻轉向張銘。
張銘微微一笑,輕搖羽扇。“一座孤立的城池,何須硬攻?”
“主公隻需一封書信,曉以利害,勸張繡歸降,何須刀兵相見?”他說得從容不迫。
張飛瞪大眼睛,難以置信。“又是寫信?”他心底對張銘提及寫信有些抗拒,這意味著又要錯過一場戰鬥。
然而劉備卻興奮不已,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他夢寐以求的事。“這樣也好,不過知漢,這信要怎麽寫呢?”
見到劉備已同意,將領們雖不甘心,但也隻能接受。他們好奇,軍師的信是否又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畢竟,張繡出身西涼軍,性格倔強,說服起來恐怕不易。
劉備寫完信後,看向文官群,正欲問誰願去送信,張銘主動提議:“主公,最合適的人選是子龍。”
眾人齊齊看向趙雲,眼中滿是疑惑。趙雲也看向張銘,滿臉驚訝。
張銘看向劉備,神色淡然:“張繡和子龍,同拜槍絕童淵門下,雖然未謀麵,但從師兄弟關係來說,子龍算是張繡的師弟。”
眾人聞言大吃一驚,沒想到連這種細節張銘都清楚。
趙雲很快證實了這一點:“主公,末將願意前往。張繡確曾拜在我師門,但我在入門時,師兄張繡已出師,所以未曾見過。”
眾人恍然大悟,確實,趙雲是最佳人選。
營門外,趙雲獨自一騎,準備進城送信。臨行前,張銘遞給他一個錦囊,叮囑道:“若遇賈詡阻撓,可打開錦囊,其中有應對之策。”
宛城府衙內,張繡神情尷尬。在他身側,坐著一位威嚴的中年人,眉眼間透著霸氣,此時雙目微閉,平靜地說:“將軍不願見,直接殺了便是,何須為難。”
張繡苦笑道:“文和先生可能不知,劉備派來的使者,竟是我的同門師弟。”
賈詡雙目微睜,略顯驚訝:“劉備軍中有將軍的師弟,那倒不妨見一見。”他話中帶著一絲意外。
張繡仍有猶豫,接著疑惑道:“可是先生,您不是說最好的出路是投靠曹操嗎?”
“若師弟苦苦相勸,我豈能輕易拒絕?這該如何處理?”他心中暗自糾結。
賈詡輕撫著胡須,平靜地說:“將軍不必擔心,那個最後的難題,就交給我賈詡來處理吧。”
聽到這話,張繡欣喜若狂,立刻起身出門迎接。
望著張繡匆匆離去的背影,賈詡沉思起來:“劉備這個信使,是無意之舉,還是有意為之呢?”
不久之後,
張繡挽著一位年輕人走進廳堂,兩人邊走邊笑,顯得十分愉悅。這位年輕人正是趙雲。
“來人,準備宴席,我要好好款待我的師弟!”張繡剛坐下,就吩咐下去,從宛城目前的情勢來看,他的心情確實非常歡喜。
仆人正要前去安排,卻被趙雲攔住。
“師兄稍等,我現在代表主公出使,還是先處理正事要緊。”
“至於酒宴,我兄兄弟何時不能共飲呢?”
這句話說得很巧妙,張繡幾乎脫口而出答應,好在賈詡適時地咳嗽了一聲,才讓張繡差點出口的話咽了迴去。
“嗬嗬,這位將軍怎麽稱唿?”賈詡搶先把問題拋出。
趙雲拱手迴應:“常山趙雲,字子龍,敢問先生尊姓大名?”
“我是姑臧賈詡,劉皇叔的信,能否借我一閱?”
趙雲愣住了,同時心中暗驚,沒想到軍師竟料中此事,確實有一位名叫賈詡的人物。
隨後,他看向張繡,隻見張繡點頭,沒有任何不滿。
趙雲明白了,難怪軍師會給他留下錦囊,看來師兄對賈詡的意見極為重視,而賈詡似乎也在考驗他的應對能力。
於是,趙雲一邊出示信件,一邊拆開錦囊。
錦囊裏竟然還有一封信,上麵隻有三個字:“給賈詡”。
加上劉備的那封,總共兩封信,趙雲都遞給了賈詡,這讓賈詡感到意外,不明白為何會有兩封信。
隨著賈詡接過信,廳上的氣氛微微變得緊張。
賈詡首先閱讀劉備的信,那是一封標準的招降信,先是讚揚了張繡沒有與李傕、郭汜同流合汙,沒有在長安濫殺無辜,以及到宛城後對待百姓的仁德。
然後是邀請張繡共同複興漢室,共創太平盛世。雖然文辭不甚華麗,但充滿真誠,就連賈詡讀完後也不由得讚歎劉備的仁義。
穩定了情緒,賈詡轉向第二封信。
南陽張銘致信文和先生,詢問是否打算投靠曹操?
如果這樣,我有三個問題。
首先,先生曾獻策李傕攻陷長安,導致大漢動蕩,雖出於自保,但如今長安官員大多在許都,先生一家該如何自處?
其次,曹操的子侄和愛將在宛城傷亡慘重,即使曹操不追究,先生又如何讓張將軍在曹營立足?
最後,我家主公剛擊敗曹操,三萬大軍兵臨城下,先生是否有與之一戰的決心?
君子不應站在危險的牆下,先生睿智,應該做出明智的選擇。
信至此結束,賈詡卻瞪大眼睛,唿吸也變得粗重。第一,對方看穿了他的策略;第二,明確了他們降曹後的立場;第三,這分明是 的威脅。
然而這些都不重要,關鍵在於最後那句話,讓賈詡陷入了深思。
是啊,劉備為何會來到宛城呢?
緊接著,賈詡的身體微微一顫,目光轉向南方!
片刻後,賈詡不再猶豫,將兩封信悉數交給張繡。待張繡閱讀完畢,明顯可以看出,他內心的動搖更甚。
“先生,我們現在該怎麽辦?”張繡看著賈詡,眼神中帶著期待。
賈詡緩緩點頭,道:“將軍,劉備皇叔以仁德聞名天下,確實是難得的好君主,不如歸降吧。”
張繡大喜過望,立刻起身宣布道:“傳我軍令,打開城門,隨我迎接劉備皇叔進城!”
趙雲見此情景,也忍不住大笑道:“恭喜師兄,日後你我師兄弟一同為主公效力,定會成為一段佳話!”
……
入城後,府衙內設宴款待。
張銘的地位僅次於劉備,甚至高於關羽和張飛!
但對於劉備這邊的文臣武將來說,這完全是理所應當,沒有任何異議。
宴會前,劉備也任命張繡繼續統率西涼軍,並命令他裁減老弱,招募滿一營兵士。
張繡感到意外的同時,也為劉備的信任所打動,欣喜之餘,立即向劉備行禮稱臣。
唯有賈詡,盡管對劉備極盡尊敬,卻隻稱他為使君,而非主公。
張銘看在眼裏,心中明了。
酒過三巡,張銘找到賈詡。
“文和先生,您覺得這酒不合口味嗎?”張銘問道。
“張軍師誤會了,酒雖好,但不知其來曆,總有些許擔憂。”賈詡迴應。
“文和先生乃品酒高手,怎能分辨不出酒的來源?何不猜猜看?”張銘提議。
“那我就試試,莫非是出自荊州?”賈詡猜測。
“不錯,文和先生還有顧慮嗎?”張銘確認。
“荊州之酒雖好,但不能時常飲用,該如何是好?”賈詡提出疑慮。
“文和先生無需擔心,既然您喜歡,我會確保您常飲此酒。若有所顧慮,不妨少量飲用,慢慢享受,待到能常飲之時,再痛快暢飲一番,如何?”張銘給出建議。
“這樣很好,那就勞煩張軍師了。”
“這是我應盡之責,隻希望文和先生不要拒絕,來,幹杯!”說完,張銘敬了賈詡一杯,賈詡一飲而盡,二人相視而笑。
盡管他們表麵上討論的是酒事,但實際上,他們已經達成了默契。
在張銘協助劉備奪取荊州之前,賈詡不會正式歸順劉備,也不提供計謀,對此,張銘表示理解。
同樣地,張銘提出,賈詡可以旁觀,但不能有任何異心或小動作,賈詡也表示同意。
至此,賈詡已落入張銘的掌控之中,張銘的目光轉向南方。
“等消息傳到那邊,新野的蔡瑁恐怕會坐不住了。”
“能否南下,就看您的表現了。”
“蔡將軍,別讓我失望。”
新野城外二十裏的荊州軍中軍大帳內,蔡瑁春風得意,一邊品茶一邊聽取手下的情報報告。
“報!劉備軍收編了兩萬多黃巾軍後,正向宛城挺進。”
“目前距離宛城三十裏處紮營。”
喝了口茶,蔡瑁輕輕揮手,帳內隻剩下他和他的兩個族弟蔡中、蔡和。他們都是蔡瑁的親弟弟。
“大哥,真沒想到劉備竟然擊敗了曹操,這太出人意料了。”蔡中和蔡和的神色有些慌亂,這幾天頻繁的情報讓他們信心大受打擊。
蔡瑁瞥了他們一眼,鎮定地說:“慌什麽?”
“曹操中了張銘的詭計才會被伏擊落敗。”他繼續道,“隻要我們步步為營地行動,避免輕率進攻,以五萬對三萬,且對手還是些烏合之眾的黃巾賊,我荊州精銳怎麽可能輸?”
“別小看張繡兵力少,他也能給劉備製造麻煩。”蔡瑁補充道,“主公之所以容忍張濟和張繡叔侄在宛城多年,除了作為對抗曹操的緩衝,更是在提防那西涼鐵騎。隻要張繡的騎兵還在,劉備想要攻占宛城,代價將不止一倍。”
“到時候,我們坐收漁翁之利,接著,蔡家在荊州的地位也將淩駕於蒯家之上!”他描繪出一幅宏大的藍圖。
聽著蔡瑁的規劃,蔡中和蔡和的眼睛漸漸亮起。然而,就在這時,一名士兵匆匆進來通報:
“報告!”
“前方傳來緊急軍情,張繡已經投降,劉備兵不血刃,占領了宛城!”
砰的一聲,蔡瑁手中的茶碗摔在地上,碎成一片。
這一天,汝陰城外,兩支兵馬浩浩蕩蕩而來,每支都有萬餘人。
簡雍先行入城,帶來了令人振奮的消息。
“主公,大喜事!”
“劉辟和龔都收到您的書信後,都欣喜若狂,迅速收拾好各自的山賊物資,前來汝陰投奔您了!”
劉備憑借空間的力量,輕易獲得了兩萬多精銳士兵。
“知漢,你真的……”
一時之間,劉備不知如何讚美張銘,隻能不斷地輕輕拍打張銘的肩膀,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張銘緩緩起身,深深鞠躬道:“恭喜主公,我們這就去接收這兩萬精兵吧。”
收編了劉辟、龔都及其兩萬餘精兵,再加上他原有的三千嫡係部隊,劉備的軍隊此時已接近三萬人!
更重要的是,劉辟和龔都的手下有不少原是並州地區的百姓。
其中不乏雁門、定襄兩地的人,這些人可以說是天生的騎士,自小就在馬背上成長。
很快,劉備從中挑選出擅長騎術和射箭的人,組建了一支千人的騎兵隊伍。
這支騎兵的主將是白馬義從出身的趙雲。
剩餘的兩百多名騎兵則成為劉備的衛隊,他們的頭盔上裝飾著白色的鳥羽,作為標誌。
這就是白毦精兵!
在汝陰停留了三天後,建安四年九月的第一天,整裝待發的劉備軍向平輿進發。
至於為何選擇平輿,張銘微微一笑。
當然是為了給白毦精兵找一個合適的將領。
正如張銘所預料的那樣,當他們經過平輿時,隻有二十歲的陳到帶領一百多名青壯年加入劉備的隊伍。
“恭喜主公,又增添了一員猛將!”
而在見識過陳到與趙雲的槍法對決後,眾人對張銘的敬仰之情更甚。
“沒想到軍師不僅智謀超群,眼光也極為犀利。”
“沒錯,我怎麽就沒看出,這個叫陳到的年輕人,竟能在子龍手下支撐上百迴合。來來來,跟我比劃兩下。”
“確實不簡單,將來必成猛將,軍師真是神仙啊!”
“……”
在愉快的氣氛中,在張銘的推薦下,陳到成為了劉備護衛隊以及白毦精兵的主將。
得到陳到後,劉備軍的步伐加快,終於在九月中旬抵達宛城城東,安營紮寨。
二十章
大帳之內,關羽、張飛、趙雲等將領皆聚首,請求出戰!
“大哥,軍師,這次就讓我上陣吧!”張飛洪鍾般的聲音在帳內迴蕩。如今的宛城,張繡手下隻有五千兵馬,其中能戰者不過兩千。
唯有張繡的親衛隊,原西涼鐵騎,還能勉強稱得上精銳,但此刻也隻剩下五百騎兵,這是張繡最後的倚仗。
“三弟,別急,先聽聽軍師怎麽說。”劉備抬起手,將領們的目光立刻轉向張銘。
張銘微微一笑,輕搖羽扇。“一座孤立的城池,何須硬攻?”
“主公隻需一封書信,曉以利害,勸張繡歸降,何須刀兵相見?”他說得從容不迫。
張飛瞪大眼睛,難以置信。“又是寫信?”他心底對張銘提及寫信有些抗拒,這意味著又要錯過一場戰鬥。
然而劉備卻興奮不已,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他夢寐以求的事。“這樣也好,不過知漢,這信要怎麽寫呢?”
見到劉備已同意,將領們雖不甘心,但也隻能接受。他們好奇,軍師的信是否又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畢竟,張繡出身西涼軍,性格倔強,說服起來恐怕不易。
劉備寫完信後,看向文官群,正欲問誰願去送信,張銘主動提議:“主公,最合適的人選是子龍。”
眾人齊齊看向趙雲,眼中滿是疑惑。趙雲也看向張銘,滿臉驚訝。
張銘看向劉備,神色淡然:“張繡和子龍,同拜槍絕童淵門下,雖然未謀麵,但從師兄弟關係來說,子龍算是張繡的師弟。”
眾人聞言大吃一驚,沒想到連這種細節張銘都清楚。
趙雲很快證實了這一點:“主公,末將願意前往。張繡確曾拜在我師門,但我在入門時,師兄張繡已出師,所以未曾見過。”
眾人恍然大悟,確實,趙雲是最佳人選。
營門外,趙雲獨自一騎,準備進城送信。臨行前,張銘遞給他一個錦囊,叮囑道:“若遇賈詡阻撓,可打開錦囊,其中有應對之策。”
宛城府衙內,張繡神情尷尬。在他身側,坐著一位威嚴的中年人,眉眼間透著霸氣,此時雙目微閉,平靜地說:“將軍不願見,直接殺了便是,何須為難。”
張繡苦笑道:“文和先生可能不知,劉備派來的使者,竟是我的同門師弟。”
賈詡雙目微睜,略顯驚訝:“劉備軍中有將軍的師弟,那倒不妨見一見。”他話中帶著一絲意外。
張繡仍有猶豫,接著疑惑道:“可是先生,您不是說最好的出路是投靠曹操嗎?”
“若師弟苦苦相勸,我豈能輕易拒絕?這該如何處理?”他心中暗自糾結。
賈詡輕撫著胡須,平靜地說:“將軍不必擔心,那個最後的難題,就交給我賈詡來處理吧。”
聽到這話,張繡欣喜若狂,立刻起身出門迎接。
望著張繡匆匆離去的背影,賈詡沉思起來:“劉備這個信使,是無意之舉,還是有意為之呢?”
不久之後,
張繡挽著一位年輕人走進廳堂,兩人邊走邊笑,顯得十分愉悅。這位年輕人正是趙雲。
“來人,準備宴席,我要好好款待我的師弟!”張繡剛坐下,就吩咐下去,從宛城目前的情勢來看,他的心情確實非常歡喜。
仆人正要前去安排,卻被趙雲攔住。
“師兄稍等,我現在代表主公出使,還是先處理正事要緊。”
“至於酒宴,我兄兄弟何時不能共飲呢?”
這句話說得很巧妙,張繡幾乎脫口而出答應,好在賈詡適時地咳嗽了一聲,才讓張繡差點出口的話咽了迴去。
“嗬嗬,這位將軍怎麽稱唿?”賈詡搶先把問題拋出。
趙雲拱手迴應:“常山趙雲,字子龍,敢問先生尊姓大名?”
“我是姑臧賈詡,劉皇叔的信,能否借我一閱?”
趙雲愣住了,同時心中暗驚,沒想到軍師竟料中此事,確實有一位名叫賈詡的人物。
隨後,他看向張繡,隻見張繡點頭,沒有任何不滿。
趙雲明白了,難怪軍師會給他留下錦囊,看來師兄對賈詡的意見極為重視,而賈詡似乎也在考驗他的應對能力。
於是,趙雲一邊出示信件,一邊拆開錦囊。
錦囊裏竟然還有一封信,上麵隻有三個字:“給賈詡”。
加上劉備的那封,總共兩封信,趙雲都遞給了賈詡,這讓賈詡感到意外,不明白為何會有兩封信。
隨著賈詡接過信,廳上的氣氛微微變得緊張。
賈詡首先閱讀劉備的信,那是一封標準的招降信,先是讚揚了張繡沒有與李傕、郭汜同流合汙,沒有在長安濫殺無辜,以及到宛城後對待百姓的仁德。
然後是邀請張繡共同複興漢室,共創太平盛世。雖然文辭不甚華麗,但充滿真誠,就連賈詡讀完後也不由得讚歎劉備的仁義。
穩定了情緒,賈詡轉向第二封信。
南陽張銘致信文和先生,詢問是否打算投靠曹操?
如果這樣,我有三個問題。
首先,先生曾獻策李傕攻陷長安,導致大漢動蕩,雖出於自保,但如今長安官員大多在許都,先生一家該如何自處?
其次,曹操的子侄和愛將在宛城傷亡慘重,即使曹操不追究,先生又如何讓張將軍在曹營立足?
最後,我家主公剛擊敗曹操,三萬大軍兵臨城下,先生是否有與之一戰的決心?
君子不應站在危險的牆下,先生睿智,應該做出明智的選擇。
信至此結束,賈詡卻瞪大眼睛,唿吸也變得粗重。第一,對方看穿了他的策略;第二,明確了他們降曹後的立場;第三,這分明是 的威脅。
然而這些都不重要,關鍵在於最後那句話,讓賈詡陷入了深思。
是啊,劉備為何會來到宛城呢?
緊接著,賈詡的身體微微一顫,目光轉向南方!
片刻後,賈詡不再猶豫,將兩封信悉數交給張繡。待張繡閱讀完畢,明顯可以看出,他內心的動搖更甚。
“先生,我們現在該怎麽辦?”張繡看著賈詡,眼神中帶著期待。
賈詡緩緩點頭,道:“將軍,劉備皇叔以仁德聞名天下,確實是難得的好君主,不如歸降吧。”
張繡大喜過望,立刻起身宣布道:“傳我軍令,打開城門,隨我迎接劉備皇叔進城!”
趙雲見此情景,也忍不住大笑道:“恭喜師兄,日後你我師兄弟一同為主公效力,定會成為一段佳話!”
……
入城後,府衙內設宴款待。
張銘的地位僅次於劉備,甚至高於關羽和張飛!
但對於劉備這邊的文臣武將來說,這完全是理所應當,沒有任何異議。
宴會前,劉備也任命張繡繼續統率西涼軍,並命令他裁減老弱,招募滿一營兵士。
張繡感到意外的同時,也為劉備的信任所打動,欣喜之餘,立即向劉備行禮稱臣。
唯有賈詡,盡管對劉備極盡尊敬,卻隻稱他為使君,而非主公。
張銘看在眼裏,心中明了。
酒過三巡,張銘找到賈詡。
“文和先生,您覺得這酒不合口味嗎?”張銘問道。
“張軍師誤會了,酒雖好,但不知其來曆,總有些許擔憂。”賈詡迴應。
“文和先生乃品酒高手,怎能分辨不出酒的來源?何不猜猜看?”張銘提議。
“那我就試試,莫非是出自荊州?”賈詡猜測。
“不錯,文和先生還有顧慮嗎?”張銘確認。
“荊州之酒雖好,但不能時常飲用,該如何是好?”賈詡提出疑慮。
“文和先生無需擔心,既然您喜歡,我會確保您常飲此酒。若有所顧慮,不妨少量飲用,慢慢享受,待到能常飲之時,再痛快暢飲一番,如何?”張銘給出建議。
“這樣很好,那就勞煩張軍師了。”
“這是我應盡之責,隻希望文和先生不要拒絕,來,幹杯!”說完,張銘敬了賈詡一杯,賈詡一飲而盡,二人相視而笑。
盡管他們表麵上討論的是酒事,但實際上,他們已經達成了默契。
在張銘協助劉備奪取荊州之前,賈詡不會正式歸順劉備,也不提供計謀,對此,張銘表示理解。
同樣地,張銘提出,賈詡可以旁觀,但不能有任何異心或小動作,賈詡也表示同意。
至此,賈詡已落入張銘的掌控之中,張銘的目光轉向南方。
“等消息傳到那邊,新野的蔡瑁恐怕會坐不住了。”
“能否南下,就看您的表現了。”
“蔡將軍,別讓我失望。”
新野城外二十裏的荊州軍中軍大帳內,蔡瑁春風得意,一邊品茶一邊聽取手下的情報報告。
“報!劉備軍收編了兩萬多黃巾軍後,正向宛城挺進。”
“目前距離宛城三十裏處紮營。”
喝了口茶,蔡瑁輕輕揮手,帳內隻剩下他和他的兩個族弟蔡中、蔡和。他們都是蔡瑁的親弟弟。
“大哥,真沒想到劉備竟然擊敗了曹操,這太出人意料了。”蔡中和蔡和的神色有些慌亂,這幾天頻繁的情報讓他們信心大受打擊。
蔡瑁瞥了他們一眼,鎮定地說:“慌什麽?”
“曹操中了張銘的詭計才會被伏擊落敗。”他繼續道,“隻要我們步步為營地行動,避免輕率進攻,以五萬對三萬,且對手還是些烏合之眾的黃巾賊,我荊州精銳怎麽可能輸?”
“別小看張繡兵力少,他也能給劉備製造麻煩。”蔡瑁補充道,“主公之所以容忍張濟和張繡叔侄在宛城多年,除了作為對抗曹操的緩衝,更是在提防那西涼鐵騎。隻要張繡的騎兵還在,劉備想要攻占宛城,代價將不止一倍。”
“到時候,我們坐收漁翁之利,接著,蔡家在荊州的地位也將淩駕於蒯家之上!”他描繪出一幅宏大的藍圖。
聽著蔡瑁的規劃,蔡中和蔡和的眼睛漸漸亮起。然而,就在這時,一名士兵匆匆進來通報:
“報告!”
“前方傳來緊急軍情,張繡已經投降,劉備兵不血刃,占領了宛城!”
砰的一聲,蔡瑁手中的茶碗摔在地上,碎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