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稍施小計,劉岱王忠
三國:智誘劉皇叔,軍師乃神人 作者:偉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殊不知此刻張銘內心早已欣喜若狂,但他臉上仍然保持著為難的表情,堅持拒絕下去。
開玩笑呢。
當初劉備同誌請諸葛亮出山時,可是三顧茅廬,給予極大的尊重,才請得諸葛亮下山。
張銘自認身為博覽群書的圖書館管理員,甚至擁有預知未來、掌握地圖的異能,絕對不遜於諸葛亮。
因此,他當然需要拒絕劉備,這樣才能凸顯自己的價值。
當然,真正的理由是:
有些東西,來得太輕易,反而會被忽視。
這一點,張銘深有體會。
而且劉備直接拜他為謀主,也在他的計劃之內,所以他也毫不意外。
盡管劉備如今已被漢室接納,身份尊貴,被譽為皇叔,但本質上,他依然是那個禮賢下士、不輕視寒門之士的劉備。
畢竟,當初主動投奔劉備的徐庶也是出身寒門,劉備不也立即重用了他,拜為謀主嗎?
看到張銘不肯答應,劉備急得幾乎掉淚,雙腿發軟,眼看就要向張銘跪下。
這還得了!
張銘大吃一驚,好在他反應迅速,急忙拉住了劉備。
他也沒想到,劉備的禮賢下士竟然到了這種程度,竟然要給他下跪。
拒絕一次,提高自己的地位,是為了穩固自己的位置,但如果讓未來的主公真的對自己下跪,那就成了臣子的失禮。
就算劉備自己不在意,但他背後的關羽和張飛會怎麽想?日後他又如何指揮他們?
張銘可不是傻子,嚴肅地說:\"皇叔,萬萬不可,怎能行此大禮!\"
劉備見此情景,淚眼婆娑,急忙拉住張銘的手道:“知漢啊,我真的舍不得你這位大才離開。”
“若你不出山,大漢如何振興?”他懇切地請求。
“我懇求你,知漢,出山助我一臂之力,共圖大業!”劉備深深鞠躬。
此言一出,關羽和張飛深受震動,他們沒有多言,緊隨劉備之後,一同向張銘行禮。
“關雲長(張翼德),請先生出山,共同輔佐漢室!”他們的聲音堅定而誠摯。
看到這一幕,張銘不再矯飾,整理好衣袍,向劉備深深地行禮迴應:“皇叔仁德,明早已心存敬仰。既然皇叔不嫌棄,我願意竭盡全力效忠!”
劉備聞言,如卸重擔,放聲大笑:“哈哈!我得張知漢,如魚得水!”
“知漢,跟我進來,一起商議軍務。”他邀請道。
“軍師,請!”劉備接著邀請。
“主公,請!”張銘也禮貌迴應。
隨後,劉備挽著張銘,兩人一同走向府衙的會議廳。
“事情真的成了?”裴某摸著頭,百思不得其解,剛才還在猶豫是否離開,轉眼間就成為劉備的軍師。
“那個壯漢叫什麽名字,能挨我一拳,也算有些能耐,你願意跟隨我嗎?”張飛看向裴某,連關羽也點頭表示讚同。
裴某明白,如果他此時提出要追隨關羽,對方很可能不會拒絕。但他驕傲地說:“我是裴元紹,是公子的護衛,不能跟你走。”
說完,他趕緊小跑著追趕張銘離開的方向。
盡管吃了癟,張飛並未生氣,與關羽相視一笑,也急忙前往會議廳。
會議廳上,新的情報傳來:
確如所料,徐州之外的大軍假冒曹操的旗號,實際上並無曹操親臨,領軍的是劉岱和王忠。王忠已率一半兵力前往下邳,劉岱則緩緩跟進。
“哈哈,軍師真是神機妙算,竟然預見到領軍的是劉岱和王忠!”劉備驚歎不已。
關羽和張飛早已在府門外聽說,雖感意外,卻還算平靜。但孫乾、簡雍、糜竺、糜芳等人就不同了。先是主公帶迴來一個年輕人,說是新任軍師,他們已感到驚訝。現在又聽聞這些情報,他們驚訝得嘴巴微張,滿臉難以置信的表情。
張銘輕輕一笑,搖動著羽扇,道:“近來袁紹在河北頻繁活動,曹操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黎陽,所以我推測第一戰他不會親自出馬。”
“因此,我在來此之前,已派人打探,確認領軍者是劉岱和王忠。”他隨口編造了一個合理的解釋,其實是因為他對曆史了如指掌。
他的分析雖是虛構,卻也符合情理,廳上的人都頻頻點頭表示認同。
劉備讚歎過後,問道:“各位有何破敵良策?”
孫乾、簡雍、糜竺、糜芳等人一時無言,因為麵對五萬敵軍,他們這邊隻有兩萬兵馬。
其次,他們的能力有限,就算有成為能幹官員的潛力,讓他們出謀劃策也太過勉強。
因此,眾人的視線自然地轉向了張銘。
同時,大家內心深處還有些考驗的意思,如此年輕的他就被主公任命為軍師,單憑預測敵將的能力,還不足以完全服眾。
麵對這種情況,張銘毫不猶豫地接受了挑戰。
“主公不必憂慮,待我施展小小計謀,劉岱和王忠二人,就能輕易擒獲。”他自信地說。
劉備聞言大喜,急忙詢問:“軍師,你的計策是什麽?”
張銘沒有隱瞞,直接道:“劉岱和王忠兩人,在曹操的手下平日裏並不受重視,所以這次領軍,他們內心憋著一股勁,想要一舉攻占徐州。”
“主公可以運用驕兵之計,命令關羽將軍率領三千兵馬出戰,到陣前隻需讓曹操親自前來相見。”
“王忠心虛,又見我方兵力較少,必定會主動出擊。”
“到時候,關羽將軍隻需抓住機會拿下王忠,這一路的軍隊就可輕易得手。”
“王忠失敗後,劉岱必定會陷入混亂,這時可命令張將軍在夜間突襲敵營,一戰定勝負!”
張銘滔滔不絕地講述了他的策略,這是他對當初關羽和張飛擒拿劉岱、王忠方法的改良版本。
劉備聽了大喜,立刻下令讓關羽和張飛各自領軍出發。
當天晚上,劉備與張銘秉燭夜談,直到天快亮時,劉備才昏昏沉沉地進入夢鄉。
然而沒過多久,前院的喧鬧聲便將他吵醒。
當他來到前院,果不其然,關羽和張飛押解著兩人歸來,一個是劉岱,另一個自然是王忠。
“軍師來了!”有人通報,廳內的眾人一同看向張銘,臉上滿是敬佩的神色。
此時,劉備剛剛釋放了劉岱和王忠,客氣地送他們出門。
“知漢,你怎麽不多休息一會兒?”見到張銘,劉備欣喜不已。
這一仗,他們不僅生擒了劉岱和王忠,還意外獲得了五萬兵馬,這讓劉備異常興奮。
張銘微微一笑,待劉備的興奮之情稍減,他說:“主公,解決掉劉岱和王忠,我想曹操不會繼續坐視不管。”
提到曹操,廳中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聽到張銘說曹操很快就會親自來,除了關羽和張飛,廳裏的其他人多少都有些緊張。
劉備也拉住張銘,不再像之前那樣興奮。
但他早已明白,他在徐州自立,與曹操遲早會有正麵衝突。
盡管心中有些擔憂,但他的戰鬥意誌並未因此減弱。
“知漢,你來製定我們的策略吧!”他懇切地請求。
眾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張銘身上,張銘早有準備,右手輕輕抬起。
一直跟隨他的裴元紹立刻從懷裏掏出一幅地圖,放到張銘手中。
這三年來,張銘並非無所事事。
這張地圖,其精細程度遠遠超過這個時代許多同類作品。
當所有人都聚攏過來,看到這幅完整地圖時,每個人都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這張地圖雖未囊括全國疆域,但黃河以南、關中地區幾乎無所遺漏。
關鍵在於,地圖上的每一個細節都標注得極為清晰,包括山脈、湖泊、河流、要塞等。
張銘手指地圖上一處,眾人的目光隨之轉向,那裏正是南陽宛城!
“知漢是要我放棄徐州,奪取宛城嗎?”
劉備之前已深深接受了張銘的《門前對》中的觀點,對於放棄徐州之事並無異議。
既然不是讓他去荊州對抗劉表,劉備心情放鬆了許多,注意力轉向了荊州北部。
荊州共有七郡,最北的便是南陽郡,其治所就在宛城。
昔日的南陽郡人口百萬,曾是荊州最富裕的郡縣,號稱一郡抵一州!
然而黃巾之亂、袁術的破壞,加上張濟、張繡叔侄在此地的割據,與劉表、曹操的戰爭不斷,使得現在的南陽郡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繁華。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何況南陽郡北接河洛,南鄰漢水,是拱衛襄陽的重要門戶。
偏偏這樣一個戰略重地,如今卻不在劉表手中,而是落入了即將投靠曹操的張繡之手。
此刻的時機,對劉備來說簡直是天賜良機!
“主公,南陽雖為張繡占據,但名存實亡。”
“我們先奪下南陽,後續與荊州結盟,進可攻退可依靠劉表,豈非勝過困守徐州?”
劉備眼前一亮,不僅能攻下南陽,還能與同宗的劉表聯盟,這樣的好事怎能錯過。
關羽、張飛本欲開口,畢竟之前張銘說的是荊州,怎麽突然變成結盟了?
然而見到張銘的眼神示意,關羽連忙拉住張飛,附和道:“軍師言之有理,愚弟認為可行。”
盡管張飛心中疑惑,但看到大哥和軍師的默契,他也連忙表態:“是啊,大哥,軍師說得對,我們去南陽,對付張繡!”
關張一致同意,其他人也紛紛表示讚同。
劉備不再猶豫,深吸一口氣,用力拍向地圖上的宛城。
“好,遵從軍師之策,全軍立即出發,攻打張繡,奪取南陽!”
張銘暗自鬆了口氣,他知道在這一年十一月,張繡會在賈詡的勸說下再次歸降曹操。
然而這次之後,張繡將再無戰事,賈詡也將開始漫長的隱忍時期。
“張繡、賈詡,真是兩個能幹的手下。”
“與其在曹操那裏蒙塵,不如跟我一同輔佐劉表大人。”
張銘心中暗想,但表麵上仍保持著冷靜,輕輕搖動羽扇,阻止了劉備。
“主公稍安勿躁,出發前還有一件事情要做。”
劉備聞言,連忙詢問:“軍師所言何事?”
張銘輕搖羽扇,麵帶睿智微笑。
“首要之事,主公需寫一封書信給荊州的劉表。”
“表明您願與他交好的意願,並告知我們幫助他解決張繡的決心。”
“這……”
“不知景升兄會否有其他想法?”
劉備眉頭微蹙,有些擔憂。
張銘搖頭道:“不必擔憂。”
“主公可曾想過,劉表為何遲遲不滅張繡,反而給予更多支持?”
“無非是想利用張繡作為他與曹操之間的緩衝,那麽,無論誰來做這個緩衝,結果還不是一樣?如果換成主公您,實力更強,說不定還會對此感到欣喜。”
劉備露出恍然的表情,然而張銘深知,一旦劉備成為南陽之主,荊州將會掀起怎樣的軒然 。
首先,劉備的實力遠超張繡,這封信在劉表眼中,無疑成了一封挑戰書。他會擔憂劉備圖謀荊州,從而對劉備產生防備之心。
同時,荊州並非僅蒯蔡兩家勢力,劉備的介入隻會加劇荊襄世族之間的較量。蒯蔡兩家為了保全自身利益,必定會迫使劉表對劉備采取行動,雖然不至於趕盡殺絕,但削弱劉備的力量,使其成為劉表的忠實看守者,對他們來說更為有利。
到那時,劉備還能忍耐嗎?即使是泥塑的人偶也有三分血性,更何況劉備這樣的豪傑,而且張銘還有後手!
張銘微微一笑,接著道:“其次,便是軍隊的裁撤問題。”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張飛第一個跳出來反對:“哎呀,軍師,您是不是糊塗了?曹操馬上就要進攻了,這時候不是應該擴充兵力,怎麽反而要削減軍隊呢?”
開玩笑呢。
當初劉備同誌請諸葛亮出山時,可是三顧茅廬,給予極大的尊重,才請得諸葛亮下山。
張銘自認身為博覽群書的圖書館管理員,甚至擁有預知未來、掌握地圖的異能,絕對不遜於諸葛亮。
因此,他當然需要拒絕劉備,這樣才能凸顯自己的價值。
當然,真正的理由是:
有些東西,來得太輕易,反而會被忽視。
這一點,張銘深有體會。
而且劉備直接拜他為謀主,也在他的計劃之內,所以他也毫不意外。
盡管劉備如今已被漢室接納,身份尊貴,被譽為皇叔,但本質上,他依然是那個禮賢下士、不輕視寒門之士的劉備。
畢竟,當初主動投奔劉備的徐庶也是出身寒門,劉備不也立即重用了他,拜為謀主嗎?
看到張銘不肯答應,劉備急得幾乎掉淚,雙腿發軟,眼看就要向張銘跪下。
這還得了!
張銘大吃一驚,好在他反應迅速,急忙拉住了劉備。
他也沒想到,劉備的禮賢下士竟然到了這種程度,竟然要給他下跪。
拒絕一次,提高自己的地位,是為了穩固自己的位置,但如果讓未來的主公真的對自己下跪,那就成了臣子的失禮。
就算劉備自己不在意,但他背後的關羽和張飛會怎麽想?日後他又如何指揮他們?
張銘可不是傻子,嚴肅地說:\"皇叔,萬萬不可,怎能行此大禮!\"
劉備見此情景,淚眼婆娑,急忙拉住張銘的手道:“知漢啊,我真的舍不得你這位大才離開。”
“若你不出山,大漢如何振興?”他懇切地請求。
“我懇求你,知漢,出山助我一臂之力,共圖大業!”劉備深深鞠躬。
此言一出,關羽和張飛深受震動,他們沒有多言,緊隨劉備之後,一同向張銘行禮。
“關雲長(張翼德),請先生出山,共同輔佐漢室!”他們的聲音堅定而誠摯。
看到這一幕,張銘不再矯飾,整理好衣袍,向劉備深深地行禮迴應:“皇叔仁德,明早已心存敬仰。既然皇叔不嫌棄,我願意竭盡全力效忠!”
劉備聞言,如卸重擔,放聲大笑:“哈哈!我得張知漢,如魚得水!”
“知漢,跟我進來,一起商議軍務。”他邀請道。
“軍師,請!”劉備接著邀請。
“主公,請!”張銘也禮貌迴應。
隨後,劉備挽著張銘,兩人一同走向府衙的會議廳。
“事情真的成了?”裴某摸著頭,百思不得其解,剛才還在猶豫是否離開,轉眼間就成為劉備的軍師。
“那個壯漢叫什麽名字,能挨我一拳,也算有些能耐,你願意跟隨我嗎?”張飛看向裴某,連關羽也點頭表示讚同。
裴某明白,如果他此時提出要追隨關羽,對方很可能不會拒絕。但他驕傲地說:“我是裴元紹,是公子的護衛,不能跟你走。”
說完,他趕緊小跑著追趕張銘離開的方向。
盡管吃了癟,張飛並未生氣,與關羽相視一笑,也急忙前往會議廳。
會議廳上,新的情報傳來:
確如所料,徐州之外的大軍假冒曹操的旗號,實際上並無曹操親臨,領軍的是劉岱和王忠。王忠已率一半兵力前往下邳,劉岱則緩緩跟進。
“哈哈,軍師真是神機妙算,竟然預見到領軍的是劉岱和王忠!”劉備驚歎不已。
關羽和張飛早已在府門外聽說,雖感意外,卻還算平靜。但孫乾、簡雍、糜竺、糜芳等人就不同了。先是主公帶迴來一個年輕人,說是新任軍師,他們已感到驚訝。現在又聽聞這些情報,他們驚訝得嘴巴微張,滿臉難以置信的表情。
張銘輕輕一笑,搖動著羽扇,道:“近來袁紹在河北頻繁活動,曹操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黎陽,所以我推測第一戰他不會親自出馬。”
“因此,我在來此之前,已派人打探,確認領軍者是劉岱和王忠。”他隨口編造了一個合理的解釋,其實是因為他對曆史了如指掌。
他的分析雖是虛構,卻也符合情理,廳上的人都頻頻點頭表示認同。
劉備讚歎過後,問道:“各位有何破敵良策?”
孫乾、簡雍、糜竺、糜芳等人一時無言,因為麵對五萬敵軍,他們這邊隻有兩萬兵馬。
其次,他們的能力有限,就算有成為能幹官員的潛力,讓他們出謀劃策也太過勉強。
因此,眾人的視線自然地轉向了張銘。
同時,大家內心深處還有些考驗的意思,如此年輕的他就被主公任命為軍師,單憑預測敵將的能力,還不足以完全服眾。
麵對這種情況,張銘毫不猶豫地接受了挑戰。
“主公不必憂慮,待我施展小小計謀,劉岱和王忠二人,就能輕易擒獲。”他自信地說。
劉備聞言大喜,急忙詢問:“軍師,你的計策是什麽?”
張銘沒有隱瞞,直接道:“劉岱和王忠兩人,在曹操的手下平日裏並不受重視,所以這次領軍,他們內心憋著一股勁,想要一舉攻占徐州。”
“主公可以運用驕兵之計,命令關羽將軍率領三千兵馬出戰,到陣前隻需讓曹操親自前來相見。”
“王忠心虛,又見我方兵力較少,必定會主動出擊。”
“到時候,關羽將軍隻需抓住機會拿下王忠,這一路的軍隊就可輕易得手。”
“王忠失敗後,劉岱必定會陷入混亂,這時可命令張將軍在夜間突襲敵營,一戰定勝負!”
張銘滔滔不絕地講述了他的策略,這是他對當初關羽和張飛擒拿劉岱、王忠方法的改良版本。
劉備聽了大喜,立刻下令讓關羽和張飛各自領軍出發。
當天晚上,劉備與張銘秉燭夜談,直到天快亮時,劉備才昏昏沉沉地進入夢鄉。
然而沒過多久,前院的喧鬧聲便將他吵醒。
當他來到前院,果不其然,關羽和張飛押解著兩人歸來,一個是劉岱,另一個自然是王忠。
“軍師來了!”有人通報,廳內的眾人一同看向張銘,臉上滿是敬佩的神色。
此時,劉備剛剛釋放了劉岱和王忠,客氣地送他們出門。
“知漢,你怎麽不多休息一會兒?”見到張銘,劉備欣喜不已。
這一仗,他們不僅生擒了劉岱和王忠,還意外獲得了五萬兵馬,這讓劉備異常興奮。
張銘微微一笑,待劉備的興奮之情稍減,他說:“主公,解決掉劉岱和王忠,我想曹操不會繼續坐視不管。”
提到曹操,廳中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聽到張銘說曹操很快就會親自來,除了關羽和張飛,廳裏的其他人多少都有些緊張。
劉備也拉住張銘,不再像之前那樣興奮。
但他早已明白,他在徐州自立,與曹操遲早會有正麵衝突。
盡管心中有些擔憂,但他的戰鬥意誌並未因此減弱。
“知漢,你來製定我們的策略吧!”他懇切地請求。
眾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張銘身上,張銘早有準備,右手輕輕抬起。
一直跟隨他的裴元紹立刻從懷裏掏出一幅地圖,放到張銘手中。
這三年來,張銘並非無所事事。
這張地圖,其精細程度遠遠超過這個時代許多同類作品。
當所有人都聚攏過來,看到這幅完整地圖時,每個人都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這張地圖雖未囊括全國疆域,但黃河以南、關中地區幾乎無所遺漏。
關鍵在於,地圖上的每一個細節都標注得極為清晰,包括山脈、湖泊、河流、要塞等。
張銘手指地圖上一處,眾人的目光隨之轉向,那裏正是南陽宛城!
“知漢是要我放棄徐州,奪取宛城嗎?”
劉備之前已深深接受了張銘的《門前對》中的觀點,對於放棄徐州之事並無異議。
既然不是讓他去荊州對抗劉表,劉備心情放鬆了許多,注意力轉向了荊州北部。
荊州共有七郡,最北的便是南陽郡,其治所就在宛城。
昔日的南陽郡人口百萬,曾是荊州最富裕的郡縣,號稱一郡抵一州!
然而黃巾之亂、袁術的破壞,加上張濟、張繡叔侄在此地的割據,與劉表、曹操的戰爭不斷,使得現在的南陽郡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繁華。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何況南陽郡北接河洛,南鄰漢水,是拱衛襄陽的重要門戶。
偏偏這樣一個戰略重地,如今卻不在劉表手中,而是落入了即將投靠曹操的張繡之手。
此刻的時機,對劉備來說簡直是天賜良機!
“主公,南陽雖為張繡占據,但名存實亡。”
“我們先奪下南陽,後續與荊州結盟,進可攻退可依靠劉表,豈非勝過困守徐州?”
劉備眼前一亮,不僅能攻下南陽,還能與同宗的劉表聯盟,這樣的好事怎能錯過。
關羽、張飛本欲開口,畢竟之前張銘說的是荊州,怎麽突然變成結盟了?
然而見到張銘的眼神示意,關羽連忙拉住張飛,附和道:“軍師言之有理,愚弟認為可行。”
盡管張飛心中疑惑,但看到大哥和軍師的默契,他也連忙表態:“是啊,大哥,軍師說得對,我們去南陽,對付張繡!”
關張一致同意,其他人也紛紛表示讚同。
劉備不再猶豫,深吸一口氣,用力拍向地圖上的宛城。
“好,遵從軍師之策,全軍立即出發,攻打張繡,奪取南陽!”
張銘暗自鬆了口氣,他知道在這一年十一月,張繡會在賈詡的勸說下再次歸降曹操。
然而這次之後,張繡將再無戰事,賈詡也將開始漫長的隱忍時期。
“張繡、賈詡,真是兩個能幹的手下。”
“與其在曹操那裏蒙塵,不如跟我一同輔佐劉表大人。”
張銘心中暗想,但表麵上仍保持著冷靜,輕輕搖動羽扇,阻止了劉備。
“主公稍安勿躁,出發前還有一件事情要做。”
劉備聞言,連忙詢問:“軍師所言何事?”
張銘輕搖羽扇,麵帶睿智微笑。
“首要之事,主公需寫一封書信給荊州的劉表。”
“表明您願與他交好的意願,並告知我們幫助他解決張繡的決心。”
“這……”
“不知景升兄會否有其他想法?”
劉備眉頭微蹙,有些擔憂。
張銘搖頭道:“不必擔憂。”
“主公可曾想過,劉表為何遲遲不滅張繡,反而給予更多支持?”
“無非是想利用張繡作為他與曹操之間的緩衝,那麽,無論誰來做這個緩衝,結果還不是一樣?如果換成主公您,實力更強,說不定還會對此感到欣喜。”
劉備露出恍然的表情,然而張銘深知,一旦劉備成為南陽之主,荊州將會掀起怎樣的軒然 。
首先,劉備的實力遠超張繡,這封信在劉表眼中,無疑成了一封挑戰書。他會擔憂劉備圖謀荊州,從而對劉備產生防備之心。
同時,荊州並非僅蒯蔡兩家勢力,劉備的介入隻會加劇荊襄世族之間的較量。蒯蔡兩家為了保全自身利益,必定會迫使劉表對劉備采取行動,雖然不至於趕盡殺絕,但削弱劉備的力量,使其成為劉表的忠實看守者,對他們來說更為有利。
到那時,劉備還能忍耐嗎?即使是泥塑的人偶也有三分血性,更何況劉備這樣的豪傑,而且張銘還有後手!
張銘微微一笑,接著道:“其次,便是軍隊的裁撤問題。”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張飛第一個跳出來反對:“哎呀,軍師,您是不是糊塗了?曹操馬上就要進攻了,這時候不是應該擴充兵力,怎麽反而要削減軍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