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那也不貴
穿成紈絝皇子的正確打開方式 作者:令知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甘泉村也是家家養雞,戶戶養鵝,光他一家家中就養了二十多隻雞,三十多隻鵝,一天能得的雞蛋和鴨蛋也有二十多個,鵝蛋個頭大些,價格也貴些,市麵上基本上是兩文錢一個。
這報紙三文錢一份,對於他們農戶來說還真不貴了,隻看舍不舍得罷了。
碰巧他們家是孟家村少數的幾戶識字的人家之一,他家中有一卷竹簡,家裏的老爺子甚為愛惜,這報紙雖然不知是何物,但是一聽上麵有文章便起了心思,向買菜的幾個婦人打聽起來。
“這報紙既然有文章不知道哪裏有賣的?這也是京城之中的新鮮事了,我聽了好告訴村裏的人去。”
這是京城之中人人都知道的事情,那婦人聽見這個問題,拿眼睛上下打量了一番,不知是不是對一個農家漢子問這問題感到驚奇,不過倒也不隱瞞,熱情的說道:“你問這報紙在哪裏賣?這是京裏人人都知道的,在太學對麵的紫竹閣裏就是了。”
孟家大郎點頭熱情的招攬生意:“原來如此,嬸子來點竹筍嗎,這帶迴去用鹽醃一醃放到地窖之中就能存上許久。”
“這筍子看起來也鮮嫩,怎麽賣的?”
“大的三文錢一個,小的兩文錢一個,這是今年最後一批筍了,賣完了就沒有了。”
“這樣我便買上幾根。”
“我也要幾根。”
打聽到消息,孟家大郎笑著道謝,先將攤子上帶來的雞蛋鵝蛋竹筍賣完,春筍可以做成醃筍和筍幹來賣,到了秋冬季節能做成筍湯,因此也算好賣,孟家大郎帶了兩百多根竹筍,到了日頭大亮太陽完全升起時就已經賣完了。
孟家的大郎也沒急著迴家,收拾好攤子,就架著牛車趕到太學的一條街上,街上人多,多的是身著寬袍的文吏,他猶豫了一下看到路口有一個攤主,攤主也是個中年的漢子,他便搭話道:“老哥,這茶水怎麽賣?”
“一文錢一大碗涼白開。”
這也是京城裏的行價,除了幾個熱鬧繁華的商坊街,都是賣一文錢一碗。
孟家大郎便要了一碗,一喝還有些些許的甜味。
“老哥,你這是水裏加了糖?怎麽還有些甜味?”
那茶水鋪的主人聽到誇他家裏的水甜笑道:“這是水好呢。”
孟家大郎想著跟茶水鋪的主人套話,“勞煩老哥,向你打聽一件事來。”
這在街上做生意問路的人也不少,這茶水鋪的主人也沒有放在心上,反而笑道:“客人問什麽事?”
“我進城裏的時候聽聞路上的人說這紫竹閣裏麵有報紙賣,不知可有此事啊?”
原來是問這個,“不錯,是有此事。”
“我聽了十分好奇,不知道這報紙是何物,若是竹簡怎麽能寫這麽多的字還隻要三個銅板,這不是唬人的吧。”
“既然是報紙就說他是紙不是竹簡了,”茶水鋪的男人像是打開了話夾子,跟孟家大郎凱凱而談道:“這用的是紙不是竹簡,不知道宮裏拿什麽東西製成的,光滑細膩,這麽大一張隻要一文錢,上麵也不知道用什麽法子寫的字個個清楚漂亮,就跟一個人寫的似得。”
“竟然這般神奇,莫不是一個人抄寫的?”
“大家也這麽說,但是也聽人說不是抄寫的,若是抄寫怎麽能這麽短的時間內抄出一萬份出來,聽人說是刊印,隻是不知道這是怎麽印出來的,聽他們說是一塊板子上塗了一層墨,拿紙一印就能印出來的。”
“這麽神奇,隻是不知道這報紙怎麽買?是有官身的人家才能買的?”
“用不著,隻有三文錢一份,誰都能買,如今已經出了兩期了,聽說一個月裏麵能出五六期。”
孟家大郎打探好消息,喝完了一碗茶,請茶鋪的攤主幫忙照看一下牛車,便去花了三個銅板買下了一張報紙。
那紫竹閣裏麵的小二也沒多話直接賣了一張給他。
孟家大郎將報紙帶迴家後,甘泉村的村長如獲至寶,也沒罵他花冤枉錢,喜滋滋地看起來,還囑托孟家大郎:“這報紙隻有三文錢一份,一個月出五期或者六期,一個月要十八文錢,這個錢咱們家還是出的起的,”
甘泉村的村長也撿著報紙上的一些新鮮有趣的事情講給村裏麵的人聽,聽說一個月能出好幾期對孟家大郎說:“這報紙好得很,若是再有新的,你從京城裏麵迴來碰到記得帶迴來。”
孟家大郎答應了下來,想著今天賣完東西去打聽打聽,一聽果然又新出了一期趕緊買了帶迴家去。
這一期是在端午之後刊印的,因此介紹了許多端午龍舟比賽的文章還有新開的小吃食鋪。
在報紙的末尾還介紹著免費教授食譜的地點和時間。
“想要學習蒸餅、麵條、包子、炒菜、燉菜的製作方法,一戶可報名一人,一人能夠選擇以上任何技能學習一次,一次時長為一個時辰,可以在裏正、村長處報名。”
“教製作方法?是誰都可以去學嗎?”
“我看看這上麵說是居住在京城之內和京郊周圍的村莊就行。”
這話讓孟家大郎來了興趣:“咱們這不就是京郊附近,爹你就是村長?這在你這邊報名就好?”
村長拿著眼睛瞅他:“咋的,你還想去報名不成?”
孟家大郎也不遮掩:“爹,這不是個好機會?上哪找這種免費學習的機會?這各人的方子不都拿捏在個人的手裏,況且這去一次也就一個時辰耽誤不了什麽功夫。”
村長道:“這一次隻去一個時辰不知道還能不能學的了什麽。”
孟家大郎笑道:”爹,這你就貪心了,能教你就很好了,怎麽還指望人家一定教會呢,不過做菜想來也不麻煩,有那手上做慣的一學就能八九不離十了。”
村長有些意動,不過顯然有點猶豫,孟家大郎道:“爹許久沒進京,不知道京城裏麵如今的麵貌了,如今京城中開了許多飯店酒樓,好不熱鬧,若是這樣的技藝咱們能學個一點半點,說不定也能做這個生意呢。”
這報紙三文錢一份,對於他們農戶來說還真不貴了,隻看舍不舍得罷了。
碰巧他們家是孟家村少數的幾戶識字的人家之一,他家中有一卷竹簡,家裏的老爺子甚為愛惜,這報紙雖然不知是何物,但是一聽上麵有文章便起了心思,向買菜的幾個婦人打聽起來。
“這報紙既然有文章不知道哪裏有賣的?這也是京城之中的新鮮事了,我聽了好告訴村裏的人去。”
這是京城之中人人都知道的事情,那婦人聽見這個問題,拿眼睛上下打量了一番,不知是不是對一個農家漢子問這問題感到驚奇,不過倒也不隱瞞,熱情的說道:“你問這報紙在哪裏賣?這是京裏人人都知道的,在太學對麵的紫竹閣裏就是了。”
孟家大郎點頭熱情的招攬生意:“原來如此,嬸子來點竹筍嗎,這帶迴去用鹽醃一醃放到地窖之中就能存上許久。”
“這筍子看起來也鮮嫩,怎麽賣的?”
“大的三文錢一個,小的兩文錢一個,這是今年最後一批筍了,賣完了就沒有了。”
“這樣我便買上幾根。”
“我也要幾根。”
打聽到消息,孟家大郎笑著道謝,先將攤子上帶來的雞蛋鵝蛋竹筍賣完,春筍可以做成醃筍和筍幹來賣,到了秋冬季節能做成筍湯,因此也算好賣,孟家大郎帶了兩百多根竹筍,到了日頭大亮太陽完全升起時就已經賣完了。
孟家的大郎也沒急著迴家,收拾好攤子,就架著牛車趕到太學的一條街上,街上人多,多的是身著寬袍的文吏,他猶豫了一下看到路口有一個攤主,攤主也是個中年的漢子,他便搭話道:“老哥,這茶水怎麽賣?”
“一文錢一大碗涼白開。”
這也是京城裏的行價,除了幾個熱鬧繁華的商坊街,都是賣一文錢一碗。
孟家大郎便要了一碗,一喝還有些些許的甜味。
“老哥,你這是水裏加了糖?怎麽還有些甜味?”
那茶水鋪的主人聽到誇他家裏的水甜笑道:“這是水好呢。”
孟家大郎想著跟茶水鋪的主人套話,“勞煩老哥,向你打聽一件事來。”
這在街上做生意問路的人也不少,這茶水鋪的主人也沒有放在心上,反而笑道:“客人問什麽事?”
“我進城裏的時候聽聞路上的人說這紫竹閣裏麵有報紙賣,不知可有此事啊?”
原來是問這個,“不錯,是有此事。”
“我聽了十分好奇,不知道這報紙是何物,若是竹簡怎麽能寫這麽多的字還隻要三個銅板,這不是唬人的吧。”
“既然是報紙就說他是紙不是竹簡了,”茶水鋪的男人像是打開了話夾子,跟孟家大郎凱凱而談道:“這用的是紙不是竹簡,不知道宮裏拿什麽東西製成的,光滑細膩,這麽大一張隻要一文錢,上麵也不知道用什麽法子寫的字個個清楚漂亮,就跟一個人寫的似得。”
“竟然這般神奇,莫不是一個人抄寫的?”
“大家也這麽說,但是也聽人說不是抄寫的,若是抄寫怎麽能這麽短的時間內抄出一萬份出來,聽人說是刊印,隻是不知道這是怎麽印出來的,聽他們說是一塊板子上塗了一層墨,拿紙一印就能印出來的。”
“這麽神奇,隻是不知道這報紙怎麽買?是有官身的人家才能買的?”
“用不著,隻有三文錢一份,誰都能買,如今已經出了兩期了,聽說一個月裏麵能出五六期。”
孟家大郎打探好消息,喝完了一碗茶,請茶鋪的攤主幫忙照看一下牛車,便去花了三個銅板買下了一張報紙。
那紫竹閣裏麵的小二也沒多話直接賣了一張給他。
孟家大郎將報紙帶迴家後,甘泉村的村長如獲至寶,也沒罵他花冤枉錢,喜滋滋地看起來,還囑托孟家大郎:“這報紙隻有三文錢一份,一個月出五期或者六期,一個月要十八文錢,這個錢咱們家還是出的起的,”
甘泉村的村長也撿著報紙上的一些新鮮有趣的事情講給村裏麵的人聽,聽說一個月能出好幾期對孟家大郎說:“這報紙好得很,若是再有新的,你從京城裏麵迴來碰到記得帶迴來。”
孟家大郎答應了下來,想著今天賣完東西去打聽打聽,一聽果然又新出了一期趕緊買了帶迴家去。
這一期是在端午之後刊印的,因此介紹了許多端午龍舟比賽的文章還有新開的小吃食鋪。
在報紙的末尾還介紹著免費教授食譜的地點和時間。
“想要學習蒸餅、麵條、包子、炒菜、燉菜的製作方法,一戶可報名一人,一人能夠選擇以上任何技能學習一次,一次時長為一個時辰,可以在裏正、村長處報名。”
“教製作方法?是誰都可以去學嗎?”
“我看看這上麵說是居住在京城之內和京郊周圍的村莊就行。”
這話讓孟家大郎來了興趣:“咱們這不就是京郊附近,爹你就是村長?這在你這邊報名就好?”
村長拿著眼睛瞅他:“咋的,你還想去報名不成?”
孟家大郎也不遮掩:“爹,這不是個好機會?上哪找這種免費學習的機會?這各人的方子不都拿捏在個人的手裏,況且這去一次也就一個時辰耽誤不了什麽功夫。”
村長道:“這一次隻去一個時辰不知道還能不能學的了什麽。”
孟家大郎笑道:”爹,這你就貪心了,能教你就很好了,怎麽還指望人家一定教會呢,不過做菜想來也不麻煩,有那手上做慣的一學就能八九不離十了。”
村長有些意動,不過顯然有點猶豫,孟家大郎道:“爹許久沒進京,不知道京城裏麵如今的麵貌了,如今京城中開了許多飯店酒樓,好不熱鬧,若是這樣的技藝咱們能學個一點半點,說不定也能做這個生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