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可否留我母親一條性命?
太子我啊,最喜歡做好事了 作者:婉似朝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一走就是幾個月,他不好好教訓姬廈一下,對方不長記性。
畢竟姬廈從小到大的經曆,和京中的那些姑娘們不一樣,宋翊也從來沒想過要拘著她。
畢竟後宮的日子有多無聊他也是知道的。
隻是,不能讓她養成這種有事情壓在自己心裏,不跟人商量的壞毛病。
“姬將軍,你能有什麽罪?朕看了你留下的信,知道你是去尋找父親被陷害的線索了,怎麽樣,可有收獲?”
宋翊那嘮家常的語氣,並沒有讓姬廈心裏的那點異樣打消,她直覺認為,聖上是生氣的。
而這也是她該受的。
所以她隻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啟稟聖上,微臣按照那小太監說的找過去,見到了永安王的人,對方將微臣帶去一個偏僻的小院,永安王告訴微臣,當年父親是被懷王所害,如今懷王已經倒台,想要給父親翻案已經不可能,若,若微臣想要……”
說到這裏,姬廈的臉紅了。
同時她也心驚地意識到,自己從來沒有跟聖上坦白過是女兒身!
這要按照永安王的原話說出去,那豈不是讓聖上誤會自己是斷袖之好?
想到這裏,姬廈隻能含糊過這個部分。
“永安王便教微臣去北昭,說是當年微臣的母親並沒有死,而是被他偷偷救了,用了假的屍體偷天換日,再送往北昭。”
“於是微臣便去了北昭,雖然這很可能是永安王的陷阱,但涉及到母親可能活著,微臣無論如何都要走這一趟。”
何況,姬廈也不明白為何永安王要找自己說那種事。
在殿下眼中,她是一個男人,是好兄弟。
她對殿下的心思是她自己的事,莫非永安王以為,還能拿她來要挾殿下不成?
隻是,就算隻有萬分之一可能,姬廈也不想牽連殿下,因此在出發前她是做了不少準備的。
若她死在了北昭或者出了什麽意外,殿下一樣會知道永安王找她說了什麽。
“待微臣混進北昭王庭,順利見到了母親,可萬萬不料母親已經成了北昭的王後……”
聽到這裏,宋翊這才有些錯愕。
“你娘是北昭王後?”
這,這麽刺激的嗎?
北昭王是曹賊在世啊!
尤愛人妻……
都立為王後了!
“是的,母親如今是北昭王後,並且在北昭的威望不小。”姬廈認真地迴道,“能走到這一步,其實都是依靠了永安王的幫助,娘的身邊還有永安王的眼線,有時候做什麽事,都是永安王吩咐娘做的。”
“不過……”
說到這裏姬廈歎了一口氣。
眉心也有一抹憂慮。
“聖上有所不知,爹娘當初感情非常好,娘知道爹是被冤枉的,因此對於太上皇處斬爹一事,始終耿耿於懷,因此娘如今一心想要報複大慶皇室,想要大慶滅國。”
宋翊聽了:“……”
這這這……
有點難評啊!
不能說她娘不對,也不能說她娘對,總之就是……
挺難評的!
“娘見到我也十分高興,問過我的經曆後,她對我沒有防備,或許是以為我在軍中吃苦受罪,定然也對大慶心懷怨懟吧!娘便說,讓我假裝北昭的公主,前來大慶和親,找機會和永安王一起除掉新帝也就是聖上您,再……除掉太上皇,為父親和紀家滿門複仇。”
“見娘如此,微臣知道光是嘴上勸說不管用,考慮到,這永安王將微臣騙過去,很大可能是覺得能夠利用母女之情,以及紀家的仇怨,來讓微臣為他所用。
“一邊是家仇,一邊是國,一邊是母親,一邊是君……永安王或許覺得微臣會毫不猶豫選擇前者。”
宋翊的目光冷了下來,永安王!
他也知道姬廈說的不錯,永安王肯定是覺得隻要姬廈去了北昭,那就會被策反。
隻是,他不解的是,自己對姬廈的感情,永安王是怎麽知道的?
難道自己表現的有那麽明顯嗎?
【東宮眾人:簡直是瞎子都看得出來的程度,你說明顯不明顯?】
宋翊仔細一想,或許自己平時對姬廈實在太好,太過關心,因此被人看出端倪也不是不可能。
外人不知道姬廈是女的,隻當他是看中這個兄弟,這個下屬。
可永安王知道啊!
所以他第一時間往男女感情方麵想,也很正常。
思及此,宋翊就不糾結這點了。
隻是事後他依然會好好排查一下身邊就是了。
總之,之前是側重於排查懷王的眼線,後麵就側重於排查永安王的眼線了。
姬廈見聖上並未打岔,心中雖然忐忑,但也必須要說下去。
“微臣今日說這些,是因為微臣相信,聖上有那個能力降服北昭!微臣願意為聖上的大業盡綿薄之力,也願意身先士卒殺進北昭王庭。隻是,微臣隻有一個請求。”
姬廈頭重重磕在地上,聲音有了一絲哽咽:“姬廈此生留著一條命,原是想要尋機為父親翻案,為紀家洗刷冤屈,可如今母親還活著,姬廈便不想那麽多了,姬廈隻希望母親可以活著。
“因此,姬廈在此懇求聖上,若有朝一日北昭被破,可否留我母親一條性命?姬廈願拿出所有替母親贖罪!”
她也知道自己的要求無理。
阿娘不僅去了北昭當了王後,還對大慶懷著惡意,對太上皇乃至當今聖上都抱著殺心。
因此,阿娘必須死。
不管阿爹是否是被冤枉的,也不管紀家當年的案子如何,也改變不了阿娘冒犯皇權的事實。
但捫心自問,阿娘這麽做,隻是為了她無辜枉死的夫君,無辜枉死的兒女和家人。
阿娘是個弱女子,她沒有那麽大的胸懷,裝不下整個國家,她的心中隻有她的夫君,她的孩子和家人,她這個溫暖有愛的小家。
見到夫君慘死,兒女慘死,阿娘想要報仇的心是可以理解的。
別說阿娘了,若沒有被老將軍帶去邊境,她心中的仇恨又何嚐不是這麽深?
她倒不會想要整個大慶陪葬,但她也絕對是想要殺掉太上皇的!
可當時還是皇帝的太上皇一死,大慶就難免會大亂,在敵國的虎視眈眈下,大慶因此而滅國也不是不可能。
是以,這和她害了一個國家的百姓又有什麽區別?
畢竟姬廈從小到大的經曆,和京中的那些姑娘們不一樣,宋翊也從來沒想過要拘著她。
畢竟後宮的日子有多無聊他也是知道的。
隻是,不能讓她養成這種有事情壓在自己心裏,不跟人商量的壞毛病。
“姬將軍,你能有什麽罪?朕看了你留下的信,知道你是去尋找父親被陷害的線索了,怎麽樣,可有收獲?”
宋翊那嘮家常的語氣,並沒有讓姬廈心裏的那點異樣打消,她直覺認為,聖上是生氣的。
而這也是她該受的。
所以她隻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啟稟聖上,微臣按照那小太監說的找過去,見到了永安王的人,對方將微臣帶去一個偏僻的小院,永安王告訴微臣,當年父親是被懷王所害,如今懷王已經倒台,想要給父親翻案已經不可能,若,若微臣想要……”
說到這裏,姬廈的臉紅了。
同時她也心驚地意識到,自己從來沒有跟聖上坦白過是女兒身!
這要按照永安王的原話說出去,那豈不是讓聖上誤會自己是斷袖之好?
想到這裏,姬廈隻能含糊過這個部分。
“永安王便教微臣去北昭,說是當年微臣的母親並沒有死,而是被他偷偷救了,用了假的屍體偷天換日,再送往北昭。”
“於是微臣便去了北昭,雖然這很可能是永安王的陷阱,但涉及到母親可能活著,微臣無論如何都要走這一趟。”
何況,姬廈也不明白為何永安王要找自己說那種事。
在殿下眼中,她是一個男人,是好兄弟。
她對殿下的心思是她自己的事,莫非永安王以為,還能拿她來要挾殿下不成?
隻是,就算隻有萬分之一可能,姬廈也不想牽連殿下,因此在出發前她是做了不少準備的。
若她死在了北昭或者出了什麽意外,殿下一樣會知道永安王找她說了什麽。
“待微臣混進北昭王庭,順利見到了母親,可萬萬不料母親已經成了北昭的王後……”
聽到這裏,宋翊這才有些錯愕。
“你娘是北昭王後?”
這,這麽刺激的嗎?
北昭王是曹賊在世啊!
尤愛人妻……
都立為王後了!
“是的,母親如今是北昭王後,並且在北昭的威望不小。”姬廈認真地迴道,“能走到這一步,其實都是依靠了永安王的幫助,娘的身邊還有永安王的眼線,有時候做什麽事,都是永安王吩咐娘做的。”
“不過……”
說到這裏姬廈歎了一口氣。
眉心也有一抹憂慮。
“聖上有所不知,爹娘當初感情非常好,娘知道爹是被冤枉的,因此對於太上皇處斬爹一事,始終耿耿於懷,因此娘如今一心想要報複大慶皇室,想要大慶滅國。”
宋翊聽了:“……”
這這這……
有點難評啊!
不能說她娘不對,也不能說她娘對,總之就是……
挺難評的!
“娘見到我也十分高興,問過我的經曆後,她對我沒有防備,或許是以為我在軍中吃苦受罪,定然也對大慶心懷怨懟吧!娘便說,讓我假裝北昭的公主,前來大慶和親,找機會和永安王一起除掉新帝也就是聖上您,再……除掉太上皇,為父親和紀家滿門複仇。”
“見娘如此,微臣知道光是嘴上勸說不管用,考慮到,這永安王將微臣騙過去,很大可能是覺得能夠利用母女之情,以及紀家的仇怨,來讓微臣為他所用。
“一邊是家仇,一邊是國,一邊是母親,一邊是君……永安王或許覺得微臣會毫不猶豫選擇前者。”
宋翊的目光冷了下來,永安王!
他也知道姬廈說的不錯,永安王肯定是覺得隻要姬廈去了北昭,那就會被策反。
隻是,他不解的是,自己對姬廈的感情,永安王是怎麽知道的?
難道自己表現的有那麽明顯嗎?
【東宮眾人:簡直是瞎子都看得出來的程度,你說明顯不明顯?】
宋翊仔細一想,或許自己平時對姬廈實在太好,太過關心,因此被人看出端倪也不是不可能。
外人不知道姬廈是女的,隻當他是看中這個兄弟,這個下屬。
可永安王知道啊!
所以他第一時間往男女感情方麵想,也很正常。
思及此,宋翊就不糾結這點了。
隻是事後他依然會好好排查一下身邊就是了。
總之,之前是側重於排查懷王的眼線,後麵就側重於排查永安王的眼線了。
姬廈見聖上並未打岔,心中雖然忐忑,但也必須要說下去。
“微臣今日說這些,是因為微臣相信,聖上有那個能力降服北昭!微臣願意為聖上的大業盡綿薄之力,也願意身先士卒殺進北昭王庭。隻是,微臣隻有一個請求。”
姬廈頭重重磕在地上,聲音有了一絲哽咽:“姬廈此生留著一條命,原是想要尋機為父親翻案,為紀家洗刷冤屈,可如今母親還活著,姬廈便不想那麽多了,姬廈隻希望母親可以活著。
“因此,姬廈在此懇求聖上,若有朝一日北昭被破,可否留我母親一條性命?姬廈願拿出所有替母親贖罪!”
她也知道自己的要求無理。
阿娘不僅去了北昭當了王後,還對大慶懷著惡意,對太上皇乃至當今聖上都抱著殺心。
因此,阿娘必須死。
不管阿爹是否是被冤枉的,也不管紀家當年的案子如何,也改變不了阿娘冒犯皇權的事實。
但捫心自問,阿娘這麽做,隻是為了她無辜枉死的夫君,無辜枉死的兒女和家人。
阿娘是個弱女子,她沒有那麽大的胸懷,裝不下整個國家,她的心中隻有她的夫君,她的孩子和家人,她這個溫暖有愛的小家。
見到夫君慘死,兒女慘死,阿娘想要報仇的心是可以理解的。
別說阿娘了,若沒有被老將軍帶去邊境,她心中的仇恨又何嚐不是這麽深?
她倒不會想要整個大慶陪葬,但她也絕對是想要殺掉太上皇的!
可當時還是皇帝的太上皇一死,大慶就難免會大亂,在敵國的虎視眈眈下,大慶因此而滅國也不是不可能。
是以,這和她害了一個國家的百姓又有什麽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