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雞肋啊雞肋……
太子我啊,最喜歡做好事了 作者:婉似朝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能看見鋼製犁的人隻是少數,大部分隻能聽見太子的話。
霎時,就有人笑出聲來,而且笑的人還不少。
衍帝和許太師卻是神色一怔。
旋即麵露急色。
衍帝直接從上方的龍椅下來了。
位置稍前的大臣們都近一些打量這模樣奇特的“犁”。
“太子從來沒有下過地,想不到對這耕地也有所研究。”
有大臣麵帶深意地說道。
宋翊知道他們不相信自己說的,也懶得費口舌,直接向衍帝請示:“父皇,眼見為實,不如即刻讓人取來現在農民們用的鐵犁,咱們到禦花園找塊地,比一比哪個犁地快。”
衍帝也正想見識一下此物的厲害,自然是答應了。
朝臣眾多,不可能所有人都跟去,因此隻有五品以上的官員有資格隨同前往。
即便如此,大臣們加侍衛和伺候的太監,仍差不多將禦花擠滿了。
大司農負責農戶這塊的事宜,平時就少不了和農具打交道,因此一個鐵犁還是能找出來的。
“聖上,鐵犁取來了。”
衍帝便看向太子,“你這犁要如何使用?”
宋翊的鋼製犁除了材質不同,連犁鏟都更多。
由於宮裏找不到牛,隻好找來了兩匹馬作為動力。
這一拉,就明顯看出兩把犁的區別。
鐵犁對馬來說太輕了,鋼犁的重量則正好合適。
加上鋼犁更鋒利,犁鏟更多。
所以相同大小的一塊地,鋼犁犁完了,鐵犁才完成十分之一。
的確是如宋翊所說,鋼犁效率更高。
這一幕讓眾位大臣目瞪口呆。
衍帝也感到驚為天人!
頓時龍顏大悅,難得大笑道:“好,好!太子此物造的甚合朕意!有了這新犁,農夫們就省力多了!”
有些慣愛阿諛奉承的,此時已經聰明地拍起了馬屁:“聖上英明神武,教導有方,所以太子殿下也非凡俗之人,此乃我大慶百姓之福啊!”
就連許太師,也不禁對太子殿下另眼相看。
正當所有人都驚歎於太子的能力時,王司農嘴角不住地抽搐。
他知道大家都很高興,但大家先別高興……
“聖上……”
王司農雖然不想當顯眼包,可這事關農夫們勞作的根本,自己身在其位務必要擔起這份責任,不能任由上麵的人亂來。
所以王司農深吸了一口氣,在衍帝投來目光後,無奈地表示:“諸位大人,你們平日都沒下過地,也沒去視察過農夫耕作的現場,或許你們不知道,我大慶中能有耕牛的農夫十不足一,絕大多數的農夫隻能用人力拉犁。”
說著,王司農走到鋼犁旁邊使勁推了推,然後一臉黑線。
“而太子殿下所製的犁,分量比尋常的鐵犁還重,這對農夫們而言是一種負擔,就這一把犁,或許要兩三個青壯勞力才拉得動,試問這種情況下,此物對農夫們而言是提高了效率,還是增加了負擔呢?”
隨著王司農的逐一剖析,眾人的神色再度起了變化,宋翊的笑容也緩緩消失。
哇靠!
還真是……
一個不可忽視的大問題!
他忘了,這鋼犁雖好,但是需要現代的農用車來拉!
馬之所以拉得動,是因為馬本身的驅動力就比牛更強。
然而,朝廷也不可能給每戶農家都配一匹馬啊!
馬在這個時代就像是藍星現代的大牌車,也寶貴得很。
這麽一想,他兌換出來的這鋼犁不就雞肋了嗎?
頓時宋翊就垮了臉,我就知道,我就知道這是個雞肋的金手指!
衍帝一瞧太子的表情,就知道他先前也沒考慮到這個問題。
心中的喜悅瞬間消失了大半,衍帝失望地歎了一口氣。
果然,天上不會掉餡兒餅。
不管是老神仙還是太子本人想出的這玩意兒,顯然在思考的過程中都脫離了實際。
一時間,先前不看好太子的大臣,全都喜滋滋地看起了太子的笑話。
“父皇,是兒臣考慮不周,讓父皇白高興一場了。”
宋翊一臉慚愧。
許太師反而覺得這才是自己認識的那個太子,就算太子有潛力,也不能一下子就變得妖孽吧?
那樣也太不真實了。
因此許太師是第一個把心態調整迴來的,安慰道:“殿下一心牽掛百姓,何錯之有呢?即便是聖人,千慮也必有一失,殿下做的已經很好了。”
是啊,比起太子從前隻知鬥雞摸蛐蛐,除了吃就是玩,如今的太子已經讓人耳目一新。
衍帝的心理活動和許太師相差不大。
是故他微微頷首,正要鼓勵太子,便聽到尹太尉淡淡的聲音。
“殿下善存於心原是好事一樁,可太子到底不是尋常皇子,若凡事思慮皆顧前不顧後,這在兵家戰場可是大忌。”
尹太尉是在李太尉倒台後,被提拔上來的。
比起純靠關係坐上這個位置的李太尉,尹太尉卻是自己在戰場上,殺出了這一條通天大路。
年輕時候尹太尉曆經百戰,深知謀定而後動的重要性,自然對太子這樣的行為看不上。
不過尹太尉新官上任,又是出自武夫,所以平時上朝很少說話。
他既不針對太子也不支持太子,畢竟太子至今也沒做出什麽值得稱頌的成績,如何能令人信服。
但方才太子說自己製出的新式犁,能幫助農夫們,他是實打實的高興。
結果,新式犁與鐵犁的比試一開始,尹太尉就已經看出了問題所在,頓時也是大失所望。
他和大司農不一樣,大司農是職責所在,不得不關注這方麵的信息。
可尹太尉,自小出身貧苦人家,祖輩就是種地的,他小的時候親眼見過家中長輩耕作,最清楚農家最大的難處在於勞動力不足。
畢竟國家要征兵,而貧苦人家的孩子一旦生病就基本被判了死刑,因為沒錢治病。
加上吃不飽養不活太多孩子,導致勞動力成了窮人家最頭疼的地方。
誰家兄弟多,在村中地位就高。
反之,即便是屢遭欺淩也不敢吭一聲。
如此世情,這新式犁有誰能用得了?
拉得動新式犁的人家不需要,需要的人家呢,卻隻能幹看著這犁。
宋翊對新上任的太尉隻聞其名未見過其人,所以也不知道他是誰,但還是謙遜地接受了批評。
“這位大人言之有理,本殿下一定會引以為戒,以後做事三思而後行。”
見太子竟然沒生氣,尹太尉略感意外,倒忍不住多說了兩句:“臣自幼家貧,深知農民耕作不易,若殿下真能做出為民造福的東西,臣代所有貧苦農民拜謝殿下。”
霎時,就有人笑出聲來,而且笑的人還不少。
衍帝和許太師卻是神色一怔。
旋即麵露急色。
衍帝直接從上方的龍椅下來了。
位置稍前的大臣們都近一些打量這模樣奇特的“犁”。
“太子從來沒有下過地,想不到對這耕地也有所研究。”
有大臣麵帶深意地說道。
宋翊知道他們不相信自己說的,也懶得費口舌,直接向衍帝請示:“父皇,眼見為實,不如即刻讓人取來現在農民們用的鐵犁,咱們到禦花園找塊地,比一比哪個犁地快。”
衍帝也正想見識一下此物的厲害,自然是答應了。
朝臣眾多,不可能所有人都跟去,因此隻有五品以上的官員有資格隨同前往。
即便如此,大臣們加侍衛和伺候的太監,仍差不多將禦花擠滿了。
大司農負責農戶這塊的事宜,平時就少不了和農具打交道,因此一個鐵犁還是能找出來的。
“聖上,鐵犁取來了。”
衍帝便看向太子,“你這犁要如何使用?”
宋翊的鋼製犁除了材質不同,連犁鏟都更多。
由於宮裏找不到牛,隻好找來了兩匹馬作為動力。
這一拉,就明顯看出兩把犁的區別。
鐵犁對馬來說太輕了,鋼犁的重量則正好合適。
加上鋼犁更鋒利,犁鏟更多。
所以相同大小的一塊地,鋼犁犁完了,鐵犁才完成十分之一。
的確是如宋翊所說,鋼犁效率更高。
這一幕讓眾位大臣目瞪口呆。
衍帝也感到驚為天人!
頓時龍顏大悅,難得大笑道:“好,好!太子此物造的甚合朕意!有了這新犁,農夫們就省力多了!”
有些慣愛阿諛奉承的,此時已經聰明地拍起了馬屁:“聖上英明神武,教導有方,所以太子殿下也非凡俗之人,此乃我大慶百姓之福啊!”
就連許太師,也不禁對太子殿下另眼相看。
正當所有人都驚歎於太子的能力時,王司農嘴角不住地抽搐。
他知道大家都很高興,但大家先別高興……
“聖上……”
王司農雖然不想當顯眼包,可這事關農夫們勞作的根本,自己身在其位務必要擔起這份責任,不能任由上麵的人亂來。
所以王司農深吸了一口氣,在衍帝投來目光後,無奈地表示:“諸位大人,你們平日都沒下過地,也沒去視察過農夫耕作的現場,或許你們不知道,我大慶中能有耕牛的農夫十不足一,絕大多數的農夫隻能用人力拉犁。”
說著,王司農走到鋼犁旁邊使勁推了推,然後一臉黑線。
“而太子殿下所製的犁,分量比尋常的鐵犁還重,這對農夫們而言是一種負擔,就這一把犁,或許要兩三個青壯勞力才拉得動,試問這種情況下,此物對農夫們而言是提高了效率,還是增加了負擔呢?”
隨著王司農的逐一剖析,眾人的神色再度起了變化,宋翊的笑容也緩緩消失。
哇靠!
還真是……
一個不可忽視的大問題!
他忘了,這鋼犁雖好,但是需要現代的農用車來拉!
馬之所以拉得動,是因為馬本身的驅動力就比牛更強。
然而,朝廷也不可能給每戶農家都配一匹馬啊!
馬在這個時代就像是藍星現代的大牌車,也寶貴得很。
這麽一想,他兌換出來的這鋼犁不就雞肋了嗎?
頓時宋翊就垮了臉,我就知道,我就知道這是個雞肋的金手指!
衍帝一瞧太子的表情,就知道他先前也沒考慮到這個問題。
心中的喜悅瞬間消失了大半,衍帝失望地歎了一口氣。
果然,天上不會掉餡兒餅。
不管是老神仙還是太子本人想出的這玩意兒,顯然在思考的過程中都脫離了實際。
一時間,先前不看好太子的大臣,全都喜滋滋地看起了太子的笑話。
“父皇,是兒臣考慮不周,讓父皇白高興一場了。”
宋翊一臉慚愧。
許太師反而覺得這才是自己認識的那個太子,就算太子有潛力,也不能一下子就變得妖孽吧?
那樣也太不真實了。
因此許太師是第一個把心態調整迴來的,安慰道:“殿下一心牽掛百姓,何錯之有呢?即便是聖人,千慮也必有一失,殿下做的已經很好了。”
是啊,比起太子從前隻知鬥雞摸蛐蛐,除了吃就是玩,如今的太子已經讓人耳目一新。
衍帝的心理活動和許太師相差不大。
是故他微微頷首,正要鼓勵太子,便聽到尹太尉淡淡的聲音。
“殿下善存於心原是好事一樁,可太子到底不是尋常皇子,若凡事思慮皆顧前不顧後,這在兵家戰場可是大忌。”
尹太尉是在李太尉倒台後,被提拔上來的。
比起純靠關係坐上這個位置的李太尉,尹太尉卻是自己在戰場上,殺出了這一條通天大路。
年輕時候尹太尉曆經百戰,深知謀定而後動的重要性,自然對太子這樣的行為看不上。
不過尹太尉新官上任,又是出自武夫,所以平時上朝很少說話。
他既不針對太子也不支持太子,畢竟太子至今也沒做出什麽值得稱頌的成績,如何能令人信服。
但方才太子說自己製出的新式犁,能幫助農夫們,他是實打實的高興。
結果,新式犁與鐵犁的比試一開始,尹太尉就已經看出了問題所在,頓時也是大失所望。
他和大司農不一樣,大司農是職責所在,不得不關注這方麵的信息。
可尹太尉,自小出身貧苦人家,祖輩就是種地的,他小的時候親眼見過家中長輩耕作,最清楚農家最大的難處在於勞動力不足。
畢竟國家要征兵,而貧苦人家的孩子一旦生病就基本被判了死刑,因為沒錢治病。
加上吃不飽養不活太多孩子,導致勞動力成了窮人家最頭疼的地方。
誰家兄弟多,在村中地位就高。
反之,即便是屢遭欺淩也不敢吭一聲。
如此世情,這新式犁有誰能用得了?
拉得動新式犁的人家不需要,需要的人家呢,卻隻能幹看著這犁。
宋翊對新上任的太尉隻聞其名未見過其人,所以也不知道他是誰,但還是謙遜地接受了批評。
“這位大人言之有理,本殿下一定會引以為戒,以後做事三思而後行。”
見太子竟然沒生氣,尹太尉略感意外,倒忍不住多說了兩句:“臣自幼家貧,深知農民耕作不易,若殿下真能做出為民造福的東西,臣代所有貧苦農民拜謝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