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從震撼中迴過神來,見皇帝沒打算繼續扯馬蹄鐵,於是便從袍袖中取出一本奏章。


    你別說,華夏人適應能力冠絕中外,這紙一出來,立即便成為富貴人家的必須品,畢竟和輕便易書寫的紙張比起來,笨重的簡書必然會被棄若敝履,估計用不了多久,竹簡為書就會徹底成為曆史。


    “陛下,此乃臣與眾兩千石官員議定,在官製改革之後的眾臣名單,請陛下過目。”


    這事劉病已可不會謙虛說什麽你大司馬辦事他放心一類的屁話,這可是人事權,皇帝最重要的權力之一,能掌控就絕無輕易放手的道理。


    劉病已細細翻讀薄冊……


    內閣首輔博陸侯霍光領兵部尚書,領三軍都督府大都督。


    內閣次輔富平侯張安世兼領工部尚書。


    內閣三輔昌水侯田廣明兼領戶部尚書。


    內閣四輔建平侯杜延年兼領刑部尚書。


    內閣五輔博陽侯丙吉兼領禮部尚書。


    吏部尚書富民侯田千秋。


    禦史台禦史大夫蔡義。


    通政司通政使營平侯趙充國。


    翰林院院使龍額侯韓增。


    大鴻臚讚關內侯韋賢


    詹事府詹事蕭望之。


    鑒察院院使者高平侯魏相。


    宗正陽城侯劉德。


    少府卿梁丘賀。


    ……


    一本冊子上密密麻麻記錄的全都是人名官職,上麵的還都是各部院主政官員,也就是一把手,後麵則全是附屬官。


    比如六部尚書下麵的侍郎,郎中……員外郎和主事名單未列,官職低,還不足以讓霍光這樣的重臣和九卿們去商議,屆時自有各部堂官員去羅列。


    其實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麽複雜,不少職能部門說起來隻是換了個名字罷了,比如大司馬是兵部尚書,大司農相當於戶部尚書,大司寇相當於刑部尚書等等。


    至於各部院下麵的侍郎則是部門主管,比如戶部右侍郎分管稅收和國庫,左侍郎負責民籍,田畝核定以及各地稟倉等等,這些新設的官員名稱代替了諸令諸曹而已。


    所以群臣接受起來不會亂成一團。


    很值得一提的是,劉病已將官製改革之冊交給霍光時候並沒有刻意去交代一件事。


    這就是丞相!


    很顯然,這會給霍光傳遞一個錯誤的訊息,讓其猜測皇帝為何不設丞相,是不是想要獨攬朝政,削弱內閣職權。


    在所有商議新官製的大臣們眼裏,或許認為內閣首輔就是丞相,但是內閣首輔的權利似乎又比丞相小了不少,在霍光獨攬朝政的時候,丞相形同虛設,可霍光終究會退出朝堂,大將軍位置也不可能一直被官員把持,屆時丞相自然還是當朝第一重臣。


    但是現在丞相沒了……


    但是說到底丞相依舊隻是一個名稱罷了,比如皇帝要的官製改革,在很多方麵也隻是換了名稱,更明確細分了權責範圍,那麽丞相沒了,什麽樣的地位堪比丞相?


    答案是內閣首輔加吏部尚書再加戶部尚書!


    丞相的主要權責是什麽?


    是分權,分皇帝之權,是代表滿天下的大臣以臣權掣肘皇權。


    而皇帝最重要的權力結構就是官員任命、賦稅財政和軍權。


    軍權本身天經地義就是皇帝的,霍光這個大將軍之職本身就不是常設之官,他如今隻是攥著托孤輔政大臣的名義替皇帝暫管軍隊,說到底軍權也確實不該在大臣手裏,否則必生莫測之變。


    身為大臣的職責是規勸皇帝不要隨意動用軍隊,以免勞民傷財乃至窮兵黷武,這個職責是大司馬的,但也僅僅隻是規勸而不是阻止、限製,所以大司馬這個官職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威風,霍光要隻是大司馬不加大將軍銜,那他就什麽都不是!


    也就是說隻有當大司馬加銜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這兩者合一的時候才是真正的軍隊主宰!


    然而大漢朝至今為止,隻有三位達到這樣的成就。


    大司馬大將軍烈侯衛青!


    大司馬驃騎將軍冠軍侯霍去病!


    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霍光!


    後世還有一個就是穿越人士王莽……


    所以說臣子不得對兵權有任何非分之想,軍隊也應該是一個完全獨立於朝政之外的存在,且必須、隻能掌控於皇帝之手,此乃江山社稷穩定的第一前提。


    丞相要爭的是官員任命權和財權!


    官員任命權也就是人事權有多重要?這就是廢話……


    天底下官員那麽多,別的不說就光是這長安城裏的官員皇帝能認的過來嗎?


    掌控人事權,就等於是捏住了天底下士族,所有讀書人的命脈,讀書是幹什麽的?


    是為了成為踏身仕途,你就算再孝順再如何有賢名,可大字不識一個,地方官府士族會把你舉薦上去?


    察舉,舉孝廉,最重要的一個字是舉,推舉!


    推舉上去了不代表一個會用,誰能決定讀書人的仕途,是丞相府,具體辦事的是丞相府屬官,比如長史等等。


    簡單來說,皇帝擁有的人事權是任命兩千石的頂級官員,而丞相隻會過問上千石的高級官員任命,六百石那個級別的丞相不會問,難不成一個縣的屬官也要丞相親自任免,那還活不活了。


    還有就是財權,這個沒啥說的,皇家的皇莊、皇店以及賦的收入歸皇家,由少府運作皇室一應開銷。


    而稅的收入歸國庫,用於整個天下的其它諸如俸祿、養軍、賑災救濟、民生建設、戰爭等等。


    涇渭分明,不能逾越。


    財權歸丞相府和大司農……


    丞相沒了,內閣出現,六部出現,那麽人事任命之權就到了吏部,財政之權就成了戶部職權。


    一目了然,皇帝並沒有明確表示出要染指低級官員任命和國家財政的意思。


    但是霍光非常明白皇帝設內閣六部的真正用意就是消除丞相權勢過大的問題。


    皇帝不希望大漢有位高權重的丞相府,同樣也不希望有形同丞相職責的一類官員存在。


    所以在召集重臣商議之後,霍光否決了內閣尚書兼領吏部和戶部的建議,甚至於定下規則吏部尚書不得入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征服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牧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牧海並收藏大漢征服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