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以為大司馬允許鹽鐵激變,固然是因為群情激奮,但是以大司馬今時今日之地位,他已經完全無需在意,很多事情獨斷專行即可。
但是大司馬並未獨斷,那麽就證明此事有商榷的餘地,而且激變的結果不管如何對大司馬而言都是利大於弊。
孝武帝托孤,除了大司馬外還有上官桀三人,而上官桀和桑弘羊極其反對鹽鐵民營,大司馬讓議,就說明他也打算開這個口子。
這個口子一開,必然會引起上官桀和桑弘羊的極度不滿,於是托孤重臣之間的矛盾必然一觸即發。
果不其然,因為不滿上官桀和桑弘羊勾結了燕王,試圖扳倒大司馬,廢掉陛下讓燕王劉旦繼皇帝位,然而功敗垂成,身死族滅。
如此一來,大司馬不但掌控了大漢的財政之權,還除掉了朝堂上最大的兩個掣肘人物,從此讓大漢朝堂成了大司馬的一言堂,可謂一箭雙雕……”
夫子押了一口酒,歎道:“這些都是你自己想的,還是在外麵聽別人說的?”
“多數都是弟子自己所想。”
“病已呐……”夫子長歎道:“能將此事看的如此透徹,這般麵麵俱到,你走入仕途必然會成為一名真正的政客,隻要不行差踏錯,來日成就不會低於大司馬,這一點為師不如病已多矣。”
“夫子過謙了,病已隻是喜歡透過現象看本質罷了。”
劉病已很多時候說的新詞都是上一輩子留下的習慣,夫子也習慣了,所以諸如這透過現象看本質,意思理解一點,但也是雲裏霧裏。
“為師數十年如一日,潛心學館授業,對外間之事少有關注,如今長安城裏除了這鹽鐵之議還有什麽新鮮事?”
“幾個月前的謠言算嗎?”
夫子哈哈大笑道:“這謠言讓病已擔驚受怕了不少日子吧。”
劉病已赫然道:“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終日。”
夫子微微搖頭道:“病已多慮了,既是謠言,便是無稽之談,大司馬朝堂屹立數十載,若無這等分辨是非之能,豈非可笑,他若是因此事便降罪病已你,必定落人口實,更何況病已你不管怎麽說都是孝武帝曾孫,在沒有十足證據之前,大司馬也不敢輕易對你下手。”
劉病已嗯了聲道:“夫子說的是,倒是病已多心了。”
夫子輕歎:“病已之才,乃夫子平生僅見,隻可惜生在皇家,即便入仕,也注定仕途多艱,病已當戒躁戒躁,否則難成千古之賢名。”
“病已謹記。”劉病已躬身施禮:“符節令眭弘大逆不道,被大司馬處死,眭弘固然死不足惜,然而民間議論大司馬專權跋扈,任人唯親之聲不絕於耳,最近這段時日,仕林提及蘇武遭受不公的聲音更是比比皆是。”
夫子大有深意的看了一眼劉病已道:“想必病已即便不說,也在心底為蘇武鳴不平吧。”
在夫子麵前,劉病已隻要不觸及自身隱秘,正常都會敞開心扉,因為他相信,人越老越精明,夫子的見識、經曆、智慧都將成為他前行路上的明燈。
“蘇武牧羊十九載,堅貞不屈,全節迴漢,此忠誠不貳之舉必然會流芳百世,便是大司馬也對蘇武之壯舉而大加讚賞,論功,蘇武不如搏望侯,可論忠,滿朝大臣誰敢說比蘇武更忠!
在弟子看來,大司馬就算是給天下人立個表率,也應該對蘇武大肆封賞,而不是僅僅隻給了一個典屬國,此舉豈不是讓天下忠貞之士心寒。”
夫子嗬嗬道:“蘇武功高而官小,匈奴不降,典屬國之官更是有名無實,大司馬難道不知道此舉必然會招來非議,但是他依舊如此安排,豈能沒有深意?”
劉病已蹙眉道:“夫子是說燕王?”
夫子很是驚訝的看了看劉病已道:“病已能想到蘇武之官小和燕王有關,這析解之能,即便是朝堂諸公也多有不及,民間非議,不過是小民無知罷了。”
劉病已笑道:“夫子說的是,弟子無事就喜歡瞎琢磨,隻是覺得大司馬此舉實在反常,故而抽絲剝繭想要一窺真貌。”
夫子歎道:“蘇武與燕王劉旦相交甚密,而劉旦覺得陛下年幼不足以承社稷之重,對大司馬把持朝政更為不滿,這一點大司馬豈能不知。
而上官桀、桑弘羊等人對大司馬大權獨攬同樣不滿,於是和劉旦一拍即合,後來劉旦準備起兵造反,而大司馬就利用這次機會,一舉鏟除上官桀等政敵,其中斟酌不足以為外人道罷了。
蘇武確實忠貞,但是和大司馬醞釀的大局相比,他固然是受些委屈,但何嚐不是在保護他,難道讓這等忠貞表率,最後被牽連進燕王謀反事中,若此等忠良,最後卻上了斷頭台,那才是最大的笑話,也是對大漢莫大的諷刺。”
劉病已躬身受教,夫子說的和他猜想的八九不離十。
“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征夫懷遠路,起視夜何其?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
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握手一長歎,淚為生別滋。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生當複來歸,死當長相思。”
劉病已知道夫子吟頌的這首詩乃是蘇武出使之前寫下的《留別妻》。
詩言心生,借詩言誌,蘇武豈能不知道出使匈奴的兇險,豈能不知道這一去很有可能便是永訣。
然而君王令大於天,就算明知前路必死無疑,也當義無反顧,縱萬死而不悔!
“病已乃夫子我這輩子最得意的門生,才華橫溢,天縱之才。”
夫子微笑道:“然而切不可小覷了天下人,大司馬書多的不多,然而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將滿朝大臣玩弄於股掌之間,處理朝政,輔佐陛下井井有條,這可不是讀書讀出來的本事,病已日後出仕切不可學那腐儒,隻會誇誇其談,不懂治國之道……
鳳凰上擊九千裏,絕雲霓,負蒼天,足亂浮雲,翱翔乎杳冥之上。
夫蕃籬之鷃,豈能與之料天地之高哉?鯤魚朝發昆侖之墟,暴鬐於碣石,暮宿於孟諸。
夫尺澤之鯢,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鯤,士亦有之。
夫聖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劉病已躬身再次受教。
但是大司馬並未獨斷,那麽就證明此事有商榷的餘地,而且激變的結果不管如何對大司馬而言都是利大於弊。
孝武帝托孤,除了大司馬外還有上官桀三人,而上官桀和桑弘羊極其反對鹽鐵民營,大司馬讓議,就說明他也打算開這個口子。
這個口子一開,必然會引起上官桀和桑弘羊的極度不滿,於是托孤重臣之間的矛盾必然一觸即發。
果不其然,因為不滿上官桀和桑弘羊勾結了燕王,試圖扳倒大司馬,廢掉陛下讓燕王劉旦繼皇帝位,然而功敗垂成,身死族滅。
如此一來,大司馬不但掌控了大漢的財政之權,還除掉了朝堂上最大的兩個掣肘人物,從此讓大漢朝堂成了大司馬的一言堂,可謂一箭雙雕……”
夫子押了一口酒,歎道:“這些都是你自己想的,還是在外麵聽別人說的?”
“多數都是弟子自己所想。”
“病已呐……”夫子長歎道:“能將此事看的如此透徹,這般麵麵俱到,你走入仕途必然會成為一名真正的政客,隻要不行差踏錯,來日成就不會低於大司馬,這一點為師不如病已多矣。”
“夫子過謙了,病已隻是喜歡透過現象看本質罷了。”
劉病已很多時候說的新詞都是上一輩子留下的習慣,夫子也習慣了,所以諸如這透過現象看本質,意思理解一點,但也是雲裏霧裏。
“為師數十年如一日,潛心學館授業,對外間之事少有關注,如今長安城裏除了這鹽鐵之議還有什麽新鮮事?”
“幾個月前的謠言算嗎?”
夫子哈哈大笑道:“這謠言讓病已擔驚受怕了不少日子吧。”
劉病已赫然道:“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終日。”
夫子微微搖頭道:“病已多慮了,既是謠言,便是無稽之談,大司馬朝堂屹立數十載,若無這等分辨是非之能,豈非可笑,他若是因此事便降罪病已你,必定落人口實,更何況病已你不管怎麽說都是孝武帝曾孫,在沒有十足證據之前,大司馬也不敢輕易對你下手。”
劉病已嗯了聲道:“夫子說的是,倒是病已多心了。”
夫子輕歎:“病已之才,乃夫子平生僅見,隻可惜生在皇家,即便入仕,也注定仕途多艱,病已當戒躁戒躁,否則難成千古之賢名。”
“病已謹記。”劉病已躬身施禮:“符節令眭弘大逆不道,被大司馬處死,眭弘固然死不足惜,然而民間議論大司馬專權跋扈,任人唯親之聲不絕於耳,最近這段時日,仕林提及蘇武遭受不公的聲音更是比比皆是。”
夫子大有深意的看了一眼劉病已道:“想必病已即便不說,也在心底為蘇武鳴不平吧。”
在夫子麵前,劉病已隻要不觸及自身隱秘,正常都會敞開心扉,因為他相信,人越老越精明,夫子的見識、經曆、智慧都將成為他前行路上的明燈。
“蘇武牧羊十九載,堅貞不屈,全節迴漢,此忠誠不貳之舉必然會流芳百世,便是大司馬也對蘇武之壯舉而大加讚賞,論功,蘇武不如搏望侯,可論忠,滿朝大臣誰敢說比蘇武更忠!
在弟子看來,大司馬就算是給天下人立個表率,也應該對蘇武大肆封賞,而不是僅僅隻給了一個典屬國,此舉豈不是讓天下忠貞之士心寒。”
夫子嗬嗬道:“蘇武功高而官小,匈奴不降,典屬國之官更是有名無實,大司馬難道不知道此舉必然會招來非議,但是他依舊如此安排,豈能沒有深意?”
劉病已蹙眉道:“夫子是說燕王?”
夫子很是驚訝的看了看劉病已道:“病已能想到蘇武之官小和燕王有關,這析解之能,即便是朝堂諸公也多有不及,民間非議,不過是小民無知罷了。”
劉病已笑道:“夫子說的是,弟子無事就喜歡瞎琢磨,隻是覺得大司馬此舉實在反常,故而抽絲剝繭想要一窺真貌。”
夫子歎道:“蘇武與燕王劉旦相交甚密,而劉旦覺得陛下年幼不足以承社稷之重,對大司馬把持朝政更為不滿,這一點大司馬豈能不知。
而上官桀、桑弘羊等人對大司馬大權獨攬同樣不滿,於是和劉旦一拍即合,後來劉旦準備起兵造反,而大司馬就利用這次機會,一舉鏟除上官桀等政敵,其中斟酌不足以為外人道罷了。
蘇武確實忠貞,但是和大司馬醞釀的大局相比,他固然是受些委屈,但何嚐不是在保護他,難道讓這等忠貞表率,最後被牽連進燕王謀反事中,若此等忠良,最後卻上了斷頭台,那才是最大的笑話,也是對大漢莫大的諷刺。”
劉病已躬身受教,夫子說的和他猜想的八九不離十。
“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征夫懷遠路,起視夜何其?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
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握手一長歎,淚為生別滋。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生當複來歸,死當長相思。”
劉病已知道夫子吟頌的這首詩乃是蘇武出使之前寫下的《留別妻》。
詩言心生,借詩言誌,蘇武豈能不知道出使匈奴的兇險,豈能不知道這一去很有可能便是永訣。
然而君王令大於天,就算明知前路必死無疑,也當義無反顧,縱萬死而不悔!
“病已乃夫子我這輩子最得意的門生,才華橫溢,天縱之才。”
夫子微笑道:“然而切不可小覷了天下人,大司馬書多的不多,然而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將滿朝大臣玩弄於股掌之間,處理朝政,輔佐陛下井井有條,這可不是讀書讀出來的本事,病已日後出仕切不可學那腐儒,隻會誇誇其談,不懂治國之道……
鳳凰上擊九千裏,絕雲霓,負蒼天,足亂浮雲,翱翔乎杳冥之上。
夫蕃籬之鷃,豈能與之料天地之高哉?鯤魚朝發昆侖之墟,暴鬐於碣石,暮宿於孟諸。
夫尺澤之鯢,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鯤,士亦有之。
夫聖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劉病已躬身再次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