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從來沒留弟子吃飯的習慣,這一點包括劉病已在內。
然而今日夫子破例,不但沒有責罰沒能理解否卦的張彭祖,還熱情的邀請兩人留在學館家中作客。
張彭祖不想享受這份榮耀,這家夥覺得和夫子一起吃飯就是煎熬,而且中午吃的不爽,還準備去劉病已那蹭飯打打牙祭。
但是沒得選擇,夫子邀請你還敢拒絕,那是不給麵子,以後基本也別混了……
不過劉病已很樂意,就算不樂意也要表現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架勢,這是一名合格的政客必須具備的素質。
夫子老妻已然亡故多年,兒子在東海老家經營家業,女兒已經嫁人,這學宅裏就他孑然一身,顯得很孤僻。
不算大的院子也沒個下人,不過打掃的很是整潔,一看夫子就是個講究人,不像後世某些所謂藝術家的仿佛不把自己住的地方搞的跟狗窩一樣,不把頭發弄的亂糟糟的,就仿佛無法標榜自己是藝術家,不夠特立獨行一樣。
等到兩人跟隨夫子進了後院,隻見其中一間屋子裏麵走出一人,看上去差不多三十歲左右,照麵就拱手道:“夫子今日授課,可是讓學生好等。”
“先賢之學,不可一日懈怠,長倩造訪,也不能壞了規矩。”澓中翁淡笑道:“這兩個小子是老夫三年前收的學生……”
“原來是說出四句豪言的少年才俊,在下蕭望之,失敬失敬。”
看蕭望之那並沒有多少尊敬和意外的眼神,劉病已已然知道今天夫子為何要讓他們來,還留他們吃飯了……
敢情是這蕭望之因為橫渠四句想要認識認識他這位少年才俊……
對於蕭望之劉病已有些印象,知道此人乃是蘭陵人,被朝廷遷徙全家到了杜陵邑。
劉病已之所以對蕭望之有所了解,是因為四點,一是這家夥出身名門,乃是大漢丞相蕭何的孫子,第幾世忘了。
另外,此人曾經被邴吉丙吉推薦給霍光,可這家夥為了展現傲骨,又不爽霍光的倨傲而一直得不到霍光的重用。
其三此人還是漢元帝的老師,正兒八經的太傅,不過最後被宦官石顯害死。
其四是因為韓延壽,韓延壽乃宣帝朝名臣,儒家君子的代表人物之一,然後被判了死刑,之所以掛的這麽慘,是因為蕭望之彈劾他貪汙還僭越,這兩件事說白了可大可小,但是想來宣帝更看重蕭望之,於是送韓延壽歸了西。
對於蕭望之這樣的官n代,劉病已並不排斥,更何況此人在曆史上留下的名聲還算不錯,至少算不上是奸臣酷吏,更何況對於忠臣、奸臣,他本身就有自己的判斷。
在劉病已看來,這天底下就不存在絕對的奸臣,儒家讀書人十年寒窗苦讀,不說蘊養了多少浩然之氣,但是他們在出仕之前,肯定是胸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崇高理念,隻不過步入仕途之後,在政壇這座超級大染缸內,最終被染成了五顏六色罷了。
比如劉病已印象當中最為深刻的奸臣……大明王朝嚴嵩嚴閣老,這是其中的典型。
什麽樣的君王就會出現什麽樣的臣子,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曆史上宣帝朝的忠臣在他統治下未必不會成為奸臣,同樣,奸臣也不一定不會流芳百世,垂名千古!
“蕭兄名門之後,步入朝堂必是一飛衝天,病已來日若有機會入仕,還望蕭兄能夠多多提攜。”劉病已話說的很誠懇。
在大漢朝,皇族子弟可以為官,所以蕭望之並不覺得這是客套,不過還是略微意外的看了眼澓中翁旋即道:“看來夫子已然介紹過了。”
澓中翁倒是很意外,他可什麽都沒說,可最得意的弟子竟然知道蕭望之是蕭何後人,看來劉病已確實已經有了出仕之心。
不過在澓中翁看來,劉病已的入仕之路注定不會平坦,畢竟他是武帝曾孫,祖父還是受巫蠱之禍冤死的衛太子,就算皇帝再寬容,也不會毫無防備之心,那麽就注定劉病已即便入仕,也不會爬的太高。
與入仕相比,澓中翁更希望劉病已能夠潛心做學問,而且極其肯定,隻要劉病已肯靜心研學,日後必為大儒,其成就也必然遠勝於他。
張彭祖純粹就是個陪襯,澓中翁沒介紹他,蕭望之似乎對他也不是很感興趣,隻能一臉尷尬進退兩難。
幾人客套了一番便各自入座,菜式依舊是老幾樣,因為沒有仆役、廚子,這幾道看上去和色香味完全沒有關係的菜還是蕭望之親自下的廚。
劉病已沒想到出身名門還走上仕途的蕭望之竟然肯出入鮑肆,於是一番違心恭維。
最讓劉病已意外的是夫子竟然拿出了兩壺酒,不是酸不拉幾的發酵酒,而是烈酒黃河春!
湯氏在長安乃至周邊幾個陵邑都是一等豪商,名下店鋪眾多,於是為了酬謝湯白遠赴新大陸之壯舉,劉病已直接將蒸餾酒技術傳給了湯白。
可以想象,就算如今華夏人大多還喝不慣烈酒,可總有一天烈酒會風靡整個天下,屆時作為挖掘第一桶金的湯氏必然賺的盆滿缽滿,說富可敵國都不算誇張。
這年頭商人地位遠沒有後世那麽低下,儒家徹底做大以後恨不得把所有非儒階級踩到糞坑裏麵去,對於武夫和商賈更是如此。
然而即便到了後世哪怕儒家人說的再如何冠冕堂皇,還是一邊黑著商人的銀子,一邊罵商賈渾身銅臭。
等到明代,那些士大夫家族經商富的流油,還哭著喊著皇帝不該與民爭利,然後把本該納稅富國的銀子拿出來窮兇極奢,走一趟青樓打賞小妹個千八百兩跟玩似的。
大漢豪商巨賈可不是官府眼裏可以隨意宰殺的肥羊,由商而仕,由仕而閥的比比皆是,以至於最後能夠成為左右政權的超級力量。
三國時期,表麵上看是魏蜀吳爭霸,可實際上何嚐不是各地門閥之間的角逐,甚至沒有門閥的支持,曹操這樣的梟雄都沒有絲毫崛起的可能!
所以為了皇權穩固,將門閥徹底消滅,乃重中之重!
然而今日夫子破例,不但沒有責罰沒能理解否卦的張彭祖,還熱情的邀請兩人留在學館家中作客。
張彭祖不想享受這份榮耀,這家夥覺得和夫子一起吃飯就是煎熬,而且中午吃的不爽,還準備去劉病已那蹭飯打打牙祭。
但是沒得選擇,夫子邀請你還敢拒絕,那是不給麵子,以後基本也別混了……
不過劉病已很樂意,就算不樂意也要表現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架勢,這是一名合格的政客必須具備的素質。
夫子老妻已然亡故多年,兒子在東海老家經營家業,女兒已經嫁人,這學宅裏就他孑然一身,顯得很孤僻。
不算大的院子也沒個下人,不過打掃的很是整潔,一看夫子就是個講究人,不像後世某些所謂藝術家的仿佛不把自己住的地方搞的跟狗窩一樣,不把頭發弄的亂糟糟的,就仿佛無法標榜自己是藝術家,不夠特立獨行一樣。
等到兩人跟隨夫子進了後院,隻見其中一間屋子裏麵走出一人,看上去差不多三十歲左右,照麵就拱手道:“夫子今日授課,可是讓學生好等。”
“先賢之學,不可一日懈怠,長倩造訪,也不能壞了規矩。”澓中翁淡笑道:“這兩個小子是老夫三年前收的學生……”
“原來是說出四句豪言的少年才俊,在下蕭望之,失敬失敬。”
看蕭望之那並沒有多少尊敬和意外的眼神,劉病已已然知道今天夫子為何要讓他們來,還留他們吃飯了……
敢情是這蕭望之因為橫渠四句想要認識認識他這位少年才俊……
對於蕭望之劉病已有些印象,知道此人乃是蘭陵人,被朝廷遷徙全家到了杜陵邑。
劉病已之所以對蕭望之有所了解,是因為四點,一是這家夥出身名門,乃是大漢丞相蕭何的孫子,第幾世忘了。
另外,此人曾經被邴吉丙吉推薦給霍光,可這家夥為了展現傲骨,又不爽霍光的倨傲而一直得不到霍光的重用。
其三此人還是漢元帝的老師,正兒八經的太傅,不過最後被宦官石顯害死。
其四是因為韓延壽,韓延壽乃宣帝朝名臣,儒家君子的代表人物之一,然後被判了死刑,之所以掛的這麽慘,是因為蕭望之彈劾他貪汙還僭越,這兩件事說白了可大可小,但是想來宣帝更看重蕭望之,於是送韓延壽歸了西。
對於蕭望之這樣的官n代,劉病已並不排斥,更何況此人在曆史上留下的名聲還算不錯,至少算不上是奸臣酷吏,更何況對於忠臣、奸臣,他本身就有自己的判斷。
在劉病已看來,這天底下就不存在絕對的奸臣,儒家讀書人十年寒窗苦讀,不說蘊養了多少浩然之氣,但是他們在出仕之前,肯定是胸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崇高理念,隻不過步入仕途之後,在政壇這座超級大染缸內,最終被染成了五顏六色罷了。
比如劉病已印象當中最為深刻的奸臣……大明王朝嚴嵩嚴閣老,這是其中的典型。
什麽樣的君王就會出現什麽樣的臣子,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曆史上宣帝朝的忠臣在他統治下未必不會成為奸臣,同樣,奸臣也不一定不會流芳百世,垂名千古!
“蕭兄名門之後,步入朝堂必是一飛衝天,病已來日若有機會入仕,還望蕭兄能夠多多提攜。”劉病已話說的很誠懇。
在大漢朝,皇族子弟可以為官,所以蕭望之並不覺得這是客套,不過還是略微意外的看了眼澓中翁旋即道:“看來夫子已然介紹過了。”
澓中翁倒是很意外,他可什麽都沒說,可最得意的弟子竟然知道蕭望之是蕭何後人,看來劉病已確實已經有了出仕之心。
不過在澓中翁看來,劉病已的入仕之路注定不會平坦,畢竟他是武帝曾孫,祖父還是受巫蠱之禍冤死的衛太子,就算皇帝再寬容,也不會毫無防備之心,那麽就注定劉病已即便入仕,也不會爬的太高。
與入仕相比,澓中翁更希望劉病已能夠潛心做學問,而且極其肯定,隻要劉病已肯靜心研學,日後必為大儒,其成就也必然遠勝於他。
張彭祖純粹就是個陪襯,澓中翁沒介紹他,蕭望之似乎對他也不是很感興趣,隻能一臉尷尬進退兩難。
幾人客套了一番便各自入座,菜式依舊是老幾樣,因為沒有仆役、廚子,這幾道看上去和色香味完全沒有關係的菜還是蕭望之親自下的廚。
劉病已沒想到出身名門還走上仕途的蕭望之竟然肯出入鮑肆,於是一番違心恭維。
最讓劉病已意外的是夫子竟然拿出了兩壺酒,不是酸不拉幾的發酵酒,而是烈酒黃河春!
湯氏在長安乃至周邊幾個陵邑都是一等豪商,名下店鋪眾多,於是為了酬謝湯白遠赴新大陸之壯舉,劉病已直接將蒸餾酒技術傳給了湯白。
可以想象,就算如今華夏人大多還喝不慣烈酒,可總有一天烈酒會風靡整個天下,屆時作為挖掘第一桶金的湯氏必然賺的盆滿缽滿,說富可敵國都不算誇張。
這年頭商人地位遠沒有後世那麽低下,儒家徹底做大以後恨不得把所有非儒階級踩到糞坑裏麵去,對於武夫和商賈更是如此。
然而即便到了後世哪怕儒家人說的再如何冠冕堂皇,還是一邊黑著商人的銀子,一邊罵商賈渾身銅臭。
等到明代,那些士大夫家族經商富的流油,還哭著喊著皇帝不該與民爭利,然後把本該納稅富國的銀子拿出來窮兇極奢,走一趟青樓打賞小妹個千八百兩跟玩似的。
大漢豪商巨賈可不是官府眼裏可以隨意宰殺的肥羊,由商而仕,由仕而閥的比比皆是,以至於最後能夠成為左右政權的超級力量。
三國時期,表麵上看是魏蜀吳爭霸,可實際上何嚐不是各地門閥之間的角逐,甚至沒有門閥的支持,曹操這樣的梟雄都沒有絲毫崛起的可能!
所以為了皇權穩固,將門閥徹底消滅,乃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