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莫小豐懷疑土訶派他的通事進城並非單單為了索取美酒,可根據衛祥以及當晚黑皮稟報的情形,都難以斷定柔然通事此行還另有何用意。


    據黑皮稟報,自打柔然通事走進"笑春風",直到離開,始終處在他的監視之下,其間雖和柳十三娘有過接觸,但都在大庭廣眾之下,沒有發現二人傳遞過任何物件,也沒有過私下交談。


    由於當天接二連三地發生了許多事情,使得莫小豐無暇分神去細思其中的緣由,隻得姑且在心裏打了個問號,傳命衛祥,黑皮等人分別盯住各自的目標,以待對方有了進一步的行動後再作相應處置。


    相比而言,司馬消難"被逼"出走事件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得撲朔迷離,成為莫小豐主要關注的焦點。


    在戚裏開市,亦即楊遵報告司馬消難出奔的當日,他在咀華堂一直等到將近午夜,才接到來自井陘關的迴報:並未發現司馬消難的行蹤。緊接著,楊遵也來報稱:他安排跟蹤監視司馬消難的兩名軍士至今遝無音訊,極有可能已暴露了形跡,遭到不測。


    經過查閱輿圖,莫小豐判斷:司馬消難多半是虛晃一槍,先騙得跟蹤盯稍的軍士誤以為他將取道井陘關西奔,向楊遵報告訊息之後,再改道去向了它方。隻是,鄴都和井陘關之間僅有一條東西向的官道,無論向南向北都要翻山越嶺,走上數百裏的山路方能走出京幾地界,以目前的形勢,尚難以斷定司馬消難去向了何方。


    在此情況下,出於穩定朝局的考慮,莫小豐做出了不向外州通報消息,不派兵追擊,不事聲張的“三不"決定,決意待司馬消難的去向明朗之後再視情形加以應對。


    "三不"決定得到了崔季舒,崔昂叔侄的支持,楊遵在力勸莫小豐及時派兵追迴司馬消難遭拒後,也勉強讚同了"三不"的決定,同時提醒應盡快向皇帝建議任命新的禁軍統領,保證禁宮的安全。


    依莫小豐的原意,是想要崔季舒以侍從大臣的身份臨時統掌禁軍的。可經詢問楊遵方知,皇帝在下詔令司馬消難休沐的同時,已命內侍彭興接掌了禁宮宿衛。莫小豐雖然對皇帝擅自作出的這一決定產生了警覺,但考慮到在司馬消難反跡未彰的時候,不便和皇帝發生公開爭執,遂默許了這一安排。


    盡管對皇帝安排其心腹內侍臨時接掌禁軍一事作出了讓步,但同時,莫小豐也下令對禁宮嚴密封鎖消息,勿令皇帝知曉司馬消難出奔一事,並派出飛騎向在晉陽的大哥賀崇作了稟報。


    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去了,司馬消難仿佛人間蒸發了一般,依然去向不明。由於提前采取了嚴密的封鎖措施,鄴都朝野的注意力仍集中在剛剛開市的戚裏大市上麵,人們茶餘飯後議論的話題也大多是些逛市坊,買奇貨之類的家常,八卦。鄴都日漸呈現出安定,繁華的景象。


    然而,七八天之後,這種短暫的平靜隨著一位不速之客的到來就被打破了。東朝的朝堂之上再一次生起了波瀾。


    這一天早晨,莫小豐才在咀華堂坐定,打算同楊遵和高陽王源斌碰一碰頭,爾後各忙各的。忽然得到稟報,說城西臨漳驛的驛丞求見。


    莫小豐心裏納著悶兒,命軍士帶驛丞到堂前問話。


    那驛丞見了他,小心翼翼地稟報道:“是侯司空幕中王肅王司馬要小的前來請您到驛內一見的。。。"


    “王肅?他何時來的京幾?"莫小豐撫案問道。


    “昨日定更時分入住的驛站。”驛丞覷著他的臉色,多一個字也不敢說。


    依律例,凡外臣迴京須在城外驛站入住,經皇帝詔準後方可進城。王肅昨晚方抵達臨漳驛,今日一早便命驛丞來請他到驛站相見,顯然應有緊要的事相商。


    想到這裏,莫小豐遂命顧阿改去知會楊遵和源斌一聲,請二人不必來此會議,隨後便帶著單四等幾名親衛出城去見王肅。


    和陰陽怪氣的唐雙舉相比,莫小豐對王肅這位侯鑒的頭號幕僚的印象要好得多。因此,一到驛站見到倒履相迎的王肅,便親切地拉著他的手,問候道:“王司馬別來無恙乎?”


    王肅輕輕地掙開手,躬身施禮道:“下官奉命晉京,本當登門拜見太原公,礙於朝廷律例,隻得請太原公到此相見,僭越之處,還望恕過。"


    莫小豐聽他言下之意,確信王肅邀自己來此,必有要事,遂微笑著擺了擺手,率先走進了議事廳。


    "上迴太原公奉旨巡視南道,司空因緊急軍務未得與您晤麵,特命下官來向您當麵致歉。"王肅跟著走進議事廳,一麵吩咐人為莫小豐沏茶,一麵說道。


    莫小豐順勢問道:"記得當時唐雙舉對我說,侯司空親率兵馬伏擊衛玄策去了,但不知結果如何啊?”


    王肅搖頭答道:“衛玄策那廝甚是刁滑,臨時改變了行程。司空率三千輕騎守候了多日,也未能等到他。後來又因得到線報稱衛玄策南下穎州是為了與南朝聯手襲取南道諸州,司空便徑自前往諸州巡察防務,不得返迴洛陽與太原公晤麵。”


    "無妨無妨。南道多虧侯司空率軍鎮守,才平安無事啊!"莫小豐客氣地笑道,目視王肅,靜候他轉入正題。


    王肅會意,首先屏退眾人,爾後從懷中摸出一封書信,雙手呈上。


    莫小豐接過信,看到裝著信件的竹筒封口處有醒目的丞相府火漆封緘的標誌,不禁心生疑惑,打開竹筒,取出書信觀看,果然是父親賀渾寫給侯鑒的一封親筆信。


    賀渾在信中主要寫了三層意思:首先向侯鑒通報了自己的傷勢,順帶提到已召世子賀崇赴晉陽主持軍務;其次,叮囑侯鑒務必整軍備戰,隨時提防西朝乘東朝撤軍之機舉兵來犯;再者,談及次子賀嵩年幼,受命臨時在朝輔政,如有措置失當之處,請侯鑒給予指導,匡正。


    "這是旬月前司空得知丞相於汾陰城下中箭後派人赴晉陽問候時,丞相給司空的迴信。"王肅待莫小豐看罷信,向他解釋道,"司空命下官攜此信來見太原公,是為向您通報一件事:前尚書令司馬公之子,領軍將軍司馬消難為奸臣所迫,現已避居洛陽。"


    莫小豐雙眉向上一挑,問道:"王司馬既然說司馬消難是受奸臣所迫,才避往洛陽投奔侯司空的,但不知你所說的奸臣是誰?"


    王肅直視著他,一字一句地答道:“尚書右丞楊遵欺君罔上,陷害忠良,下官此次便是來向聖上呈交司空彈劾楊遵的諫章來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入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根頭發的小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根頭發的小豬並收藏風入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