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將退未退之際,兩名女真婦人便已起身燒火做飯,半個時辰之後,曙光初現,營地在彌漫的肉湯香氣中完全蘇醒過來,開始了忙碌而又極其艱辛的一天。


    匆忙用過簡陋的早餐,阿魯不台等女真漢子們,用木棍捆紮的簡陋背架壘起小山樣沉重的皮草,弓腰駝背,從營地左則的一條不到兩三尺寬的小徑蜿蜒往上,朝懸崖頂部攀去。


    小徑狹窄,穿鑿出來的石階粗糙簡陋,本已很難立足,可阿魯等人的背架寬逾三尺,為了避免與山體碰撞失去平衡,隻能盡量沿著小徑的邊緣行走。而他們的左手邊,是逐漸升高的山穀,右側是光滑的石壁,沒有任何可以抓住借力之物,一旦失足,必死無疑。


    然而,在遠征隊心驚膽戰的注視當中,女真漢子們邁著堅定有力的步伐,一路有說有笑,渾若無事,在眾人的目光中冉冉升起,很快便沐浴在霞光之中。即便是走在最後麵的兩名女真婦人,後背和全身上下都掛滿了鍋碗瓢盆等家什雜物,負重雖遠不如男子,可走起路來,晃晃蕩蕩,更難保持平衡,不過,兩人同樣是嬉笑打鬧著一路向上。


    洪天澤悄悄用手肘碰了碰亨利,悄聲感慨道:“阿魯的體魄和意誌這種艱難的生活錘煉出來的,自愧不如啊!”


    亨利點點頭又搖搖頭:“你說的也不全對——他的耐力和韌性的確高過你,可兩軍對決,既有短促突擊,亦有曠日持久,需要不同的特質。”


    洪天澤笑道:“我並非自慚形穢,而是想看清差距,鞭策自己。”


    “很好,很好。”


    不知道何時,老族長阿魯尼堪竟然在亨利和洪天澤都沒有察覺之下,悄無聲息的來到兩人身後,突然出聲,把他們給嚇了一跳,相顧愕然。


    阿魯尼堪拍拍洪天澤的肩膀,說道:“昨日比試之前,你是一路翻山越嶺而來,鞍馬勞頓,不台卻是在樹杈上以逸待勞;開始比試之時,不台先發製人,搶得先機。可最終你還是把局麵挽救了,足以說明你並不比他弱,更何況,你確實小上幾歲呢!”


    阿魯尼堪似乎已經漸漸喜歡上了這個大宋少年英雄,繼續說道:“當年我大金朝最強悍的軍隊乃是名為鐵浮屠的重甲騎軍,騎兵全是像阿魯不台這樣孔武有力的年輕人,可是遇到來去如風的蒙古輕騎,還不是無計可施!?這位亨利先生見多識廣,說的極是——戰場之上,瞬息萬變,唯有處驚不亂,隨機應變,才是生存之道,其他的都無足掛齒。”


    亨利連連點頭,“族長所言極是。在下一路東來,見識過各種各樣的軍隊,到得大宋之後,有幸與蒙古騎兵交過手,無論是裝備還是士兵的體格,蒙古兵都不算突出,可他們在戰場之上反應極快,總是能及時準確的調整戰法,而他們的敵人則恰恰相反。”


    阿魯尼堪歎道:“蒙古騎兵自成吉思汗起,便常常以少勝多,靠的便是這個!唉,可歎我大金,最後竟然連與蒙古軍野戰的勇氣與能力都失去了,焉能不敗。”


    洪天澤道:“我大宋不也是這般。”


    阿魯尼堪搖搖頭,“大大不同——宋人不擅弓馬,靠步軍,自然隻能據城堅守,防守反擊。嘿嘿,單憑大宋能熬過大遼、大金到現在,算是不錯的了。”


    洪天澤不禁迴想起秦先生講出這番說辭的樣子,微微點頭。


    安慰完洪天澤,阿魯尼堪笑嘻嘻的說道:“他們爬山是走捷徑,我們穿林海,路途遙遠,再不走,可就追不上了。”


    言罷,阿魯尼堪翻身騎上遠征隊騰出來的一匹馱馬,當先向營地右側的密林走去,鶯歌兒朝洪天澤悄悄打個手勢,縱馬緊隨其後,看樣子是準備套個近乎。崔昌植和家丁居中,亨利和洪天澤殿後。


    阿魯尼堪對這片深山老林了如指掌,帶著遠征隊在密不透風迷宮似的森林裏時而往左,時而向右,一會爬上一道山梁,一會又下降到穀底,不論走到哪,都能找到方便馬匹通行的道路。眾人知道肯定是繞了不少路,可除了打尖、吃飯之外,幾乎都在馬背上,體力的消耗並不多,故而一路之上除了略微有些枯燥乏味之外,感覺尚可。


    大約未時與申時相交之際,阿魯尼堪帶著遠征隊剛剛翻過一個陡坡,正順著崎嶇的山路往下走,前方突然傳來一陣嘩啦啦的流水之聲。老族長聽後麵露喜色,從背後摘下牛角號角,發出三聲短促低沉的信號,幾息之後,從河道上傳來兩聲迴複。


    鶯歌兒忙問:“是阿魯不台他們嗎?”


    阿魯尼堪點點頭,分辨了一下迴聲的方向在左前方裏許處,當即輕輕踢了幾下馬腹,加速前進。


    沒過多久,遠征隊來的一條浪花翻騰的小河邊上,透過河道上濃密的枝葉間隙,依稀分辨出三隻木筏在前麵隨波逐流而下,木筏的上麵,阿魯不台等人全都手持船篙,嚴陣以待。


    水陸並進了兩炷香的時間,河道漸寬,水流平緩了許多,兩邊的樹林漸漸的稀疏起來,間或露出一塊塊雜草叢生的林間空地,與此同時,樹木的高度也在迅速降低。


    前行數裏之後,船隊在河流轉彎處停下,遠處樹蔭下立刻跑出兩個扛著魚竿的半大小子,一邊狂唿亂叫,一邊朝河灘上方的小木屋跑去,木屋後麵的草地上,十餘匹膘肥體壯的馬匹正在愜意的吃草。


    阿魯不台等人在兩位少年的幫助下,將皮草在馱馬背上捆結實,隨後便一起上馬,與小河分道揚鑣,朝右側的山穀走去,此時,太陽到了樹梢上,遠征隊見女真人並沒有停下來宿營的意思,知道距離目的地不遠了,再加上終於走出了不見天日的林海,不禁都鬆了口氣,神清氣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天朝之裂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快樂的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快樂的蘇並收藏大宋天朝之裂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