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南嘉其實也發現了,河水的水位比以前上漲了不少。


    從長寧縣迴村必經的那座橋就可以看出,離水麵近了很多。


    “村長叔,這段時間讓大家多注意吧,特別離河近的那幾戶人家,最好先避一避。”


    柳南嘉迴到縣裏,就去找了秦縣令,顯然他也在為這天氣發愁。


    “不止咱們長寧縣,咱們整個青州的莊稼今年都受了影響。”


    秦縣令知道的消息還更多些,“南嘉你們也多囤些糧食,特別是你的飯店。”


    柳南嘉點頭,“秦縣令放心,我們家的糧食夠的,渡水村的土豆影響也不大,收獲了不少,全村估計有個幾十萬斤。”


    秦縣令想到土豆,緊皺著的眉頭放鬆了些,“是啊,不瞞你說,在你們那兒看過之後,我也買了些迴來,種了兩畝,收獲還不錯。”


    “隻是土豆並不耐澇,如果這雨再下下去,也是不行的。”


    秦縣令和柳南嘉又齊齊歎氣。


    但該解決的問題還得解決,柳南嘉又講了河麵水位上漲的事。


    秦縣令對此也很重視,“這是個大問題,我去找幾個懂水利的人問一下。”


    問的結果就是堤壩需要加固,秦縣令毫不含糊,立馬著手去辦。


    但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困難重重。


    首要的問題就是銀子。


    這種大工程,且不說人工費,材料費都要一大筆。長寧縣也是在秦縣令來了之後才一點一點好起來的,縣衙裏能支配的那點銀子根本不夠。


    而往上打報告時間又太長了,況且就這情況,估計各地都在往上申請撥款。總之這條路希望渺茫,還是得自己解決。


    秦縣令發愁。


    柳南嘉湊了上去:“縣令大人?”


    “有什麽話直說。”這一年多兩個人關係也熟了,說話也不那麽拘謹,秦縣令一聽就知道,這丫頭又想從他這要什麽好處了。


    上次是在郊外要了一塊地,上上次是讓他給她的學院撐場子,上上上次……咳。


    “這錢我來出,”見秦縣令瞪大了眼睛,柳南嘉連忙接上了後半句:“一部分。”


    秦縣令還是不信,“你?什麽時候這麽大方了?”


    “那當然看縣令您拿什麽換了。”


    其實柳南嘉要的也簡單,士農工商,這句話可不是說說而已,商人地位低,還體現在稅收上。


    不僅有商品稅、住稅、還有各種各樣的過路稅,特別是最後一項。


    原材料不少都需要從外麵運輸迴來,尤其是飄洋過海過來的咖啡豆和從西域來的棉花,幾乎每過一層關卡就要被扒一層皮下來。


    長寧縣有秦縣令在,已經比烏七八糟的安平鎮好很多了,但這些稅加起來還是挺重的。


    “我也就能管這一畝三分地,其他地方也管不了啊。”


    “就咱們長寧縣就行!隻要在您能力範圍內,給我減免一些就好了。”


    “您想啊,商人們為了避稅,什麽法子都想得出,哪次去收不是鬥智鬥勇的?您可以用減稅來號召他們捐錢,根據捐的數目,減免接下來一年的稅。對您來說,就是左口袋進右口袋,提前收了而已。但對商人來說,隻要這會兒捐的錢比一年的稅少,那就是賺了。為了多省些錢,說不定還會多往長寧縣運些貨物,促進市場上的物品流通。”


    秦縣令的眉頭慢慢舒展開了,確實是個辦法。


    於是,縣裏大大小小的商人都收到了縣令的請柬,將信將疑地來了之後,一聽到要捐錢,紛紛大唿上當,一些人當場臉色就不好了。


    哪怕秦縣令說了減稅的事,眾人還是非常懷疑,誰知道這是不是給他們畫的大餅呢?


    柳南嘉作為秦縣令的“托”,這時候就該出場了。


    “這麽好的事,怎麽大家都不吭聲?那我就先拋磚引玉吧,捐2000兩。”


    眾人被她的大手筆驚到了,“小姑娘,你家大人呢,話可不能亂說啊。”


    “我既然說出來了,就是能做這個主的。怎麽,你們還沒有我有魄力嗎?”


    曹婉瑩也附和:“是啊,一幫大男人,連我們女子都比不上嗎?我也捐2000。”


    “話可不能這麽說,我們是出不起這個錢嗎?我們是擔心這會兒捐了,後麵又不作數了。”


    白苒也在場,這兩年她代表何家在外麵活動得多,認識她的人不少。


    “秦縣令的為人,大家都有目共睹的,這幾年把長寧縣治理得不知比以前好多少,大家都是生意人,商場上的爾虞我詐不擔心,擔心起秦縣令來了?”


    剛才說話的人跟她有過生意上的往來,還使過些小手段,這會兒被白苒點出來,有些尷尬地垂頭。


    白苒朝秦縣令點點頭,“我也捐2000兩。”


    “哎呀,還得是兩位姐姐明理。秦縣令號召大家捐錢,又不是為了別的,而是修堤壩,那是為我們長寧縣的百姓著想。難道你們要看到河水泛濫,把縣城淹了,損失慘重的時候,才去後悔嗎?到時候的損失,可就不是現在的幾百幾千兩了。唇亡齒寒!”


    有柳南嘉三人的遊說和秦縣令的再三保證,來的商人們還是一個個地都捐了,很快就征得了幾萬兩。


    修堤壩的錢有了!


    銀子一到位,緊接著就抓緊動工,秦縣令請了專業人士來指導著,然後以一天30文的工錢召集幹活的人。


    在高薪的驅動下,很快人就招齊了。


    柳南嘉還請了那位水利專家到渡水村去看一看,也指導了一番。


    這邊就不用那麽麻煩了,村長直接號召村裏的壯勞力去幹。


    這可是和自己的家,自己的地息息相關的,誰都沒有推辭。


    兩個月的趕工,終於是把堤壩給修好了。


    這期間的雨也一直連綿不絕,直到夏末初秋的一天。


    大雨傾盆而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到古代,我卻實現了躺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塘九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塘九曲並收藏穿到古代,我卻實現了躺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