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父皇”,李顯略略想了想,便開口說道:“兒臣希望父皇能夠答應,讓侍禦史郭震郭元振作為副總管,此人雖為文臣,然而卻頗通武略,兒臣相信,有了他的配合,此次平定北疆叛亂一定會更加順利。”
“好,朕答應你,傳朕旨意,即刻任命郭元振為冀州大都督府長史,兼任河北道行軍副總管,隨軍出征”,高宗說到這裏,又對著郭元振說道:“郭愛卿,不知你可願意?”
郭元振聽得李顯竟然推薦他,也不由得心中震動,因為他從來沒有在李顯麵前展示過自己的軍事才能,也不知道對方究竟是如何知道自己懂軍事的?
不過李顯竟然一上來就推薦自己作為這一次出征北方的副將,足見對自己的信任,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在這種情況下,郭元振自然要為李顯這種知遇之恩效力。
所以,郭元振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立刻就躬身說道:“啟稟陛下,微臣願意,微臣願意輔佐太子殿下出戰契丹,即便是粉身碎骨亦要保證太子殿下安全!”
“好,朕果然沒有看錯郭愛卿。”高宗見郭元振竟然明白自己的意圖,自然也是很高興,立刻下令賞賜郭元振百匹綢緞,卻被郭元振拒絕:“微臣寸功未立,如何敢受陛下賞賜?待得微臣從北疆迴來,立下大功,陛下再行賞賜亦不遲。”
高宗聞言更是高興,連連稱讚郭元振高風亮節,有古人之風。
郭元振聽了也是心中慚愧,因為他在年輕之時,其實也很貪慕名利,隻不過後來在遇到了李顯之後,從李顯那裏獲得了大量的錢帛,又得李顯舉薦,屢次升職,到現在隻有二十餘歲,竟然就被提升為從七品上的殿中侍禦史,現在又被破格提拔為從四品上的冀州大都督府長史,自己這像是坐火箭一般的升遷速度早已經足夠招惹他人的羨慕嫉妒恨了,對於那區區百匹綢緞,又如何看在眼中?自然是以維護自己的名譽為要。
所以如此說來,他的所謂“高風亮節,古人之風”,其實都是拜李顯所賜。
這一點其實一點也不錯,因為在曆史上,郭元振沒有幸運的遇到如今這個樣子的李顯,在考取了進士之後就比人名為通泉縣尉,在任期間多行不法之事,百姓深受其害,直到後來才因為獲罪而得到武後召見,隨即以才能獲得武後讚賞,然而也隻是從八品下的右武衛鎧曹參軍,比起現在的地位可謂是相差了十萬八千裏。
在散朝之後,郭元振主動找到了李顯,開始與李顯商議起軍情來,在這過程中,郭元振突然開口說道:“太子殿下,這一次出征北疆,微臣倒是想起來一個人才,此人雖然隻是一個宮奴,然則武藝高強,又頗懂智略,可為太子良助。”
“哦?不知元振推薦的是哪位人才?本宮一定會量才授職,嗬嗬,其實想一想,以元振你的眼光,此次推薦的,一定是擁有真才實學之人。”李顯看了看郭元振,一臉肯定的說道,這充分是表明了對郭元振的信任。
隻見郭元振的臉上閃過了一絲被信任的激動,做了一個深唿吸緩和了一下情緒,然後平靜地說道:“微臣舉薦的這人名叫楊思勖,字佑之,羅州石城人,本姓蘇,自幼進宮,被一個楊姓侍衛所收養,故改姓楊,此子自幼學了一身武藝,更兼聰明伶俐,然則由於楊老公早死,此子在宮中沒有了依靠,雖有才能,卻備受欺淩,後來被我發現,便將他要到了身邊做個侍衛,然而以此子之才能,做我的侍衛實在有些屈才,恰好這一次微臣奉命輔佐太子殿下出征北疆,因此微臣想來,不如令其到軍中效力,既能不委屈了他這才能,也能為其謀個出身,不知太子殿下意下如何?”
李顯聞言頓時渾身輕輕一震,他對唐朝的這一點曆史也算是熟悉,知道這楊思勖的確算得上是一個人才,雖然是一個宦官,可是卻精通武藝,在平定節湣太子李重俊的叛亂中出手殺死了多名大將,後來追隨著李顯的侄子玄宗李隆基發動政變,推翻了韋後的統治,逐漸受到了李隆基的寵信,後來在開元年間又多次平定地方叛亂,可以說是立下了赫赫戰功。他所受到的寵信與唐玄宗身邊的大紅人高力士相似,所以說,這人可謂是寵極一時。
不過李顯隨即笑道:“原來竟是此子,這也倒也是一個人才,你把他帶過來吧,本宮看他是否願意為本宮效力,若是真的願意,本宮自然會給他一個好的出身,讓他博取一份功名。”
“是,多謝太子殿下。”郭元振對李顯道了一聲謝,隨即走出去,將一個二十餘歲的青年內侍叫進來,並指著李顯說道:“這位就是太子殿下,思勖啊,這一次太子殿下出征北疆,正是用人之際,不知道你可否願意追隨太子殿下?”
李顯見楊思勖站在那裏,頗有淵渟嶽峙之感,知道“嗬嗬,愛卿就是楊思勖吧?本宮知道愛卿精通武藝,不知愛卿可否願意為本宮效力?隻要愛卿盡忠效力,本宮一定不會虧待於你,將來封侯拜將,也不是沒有可能。”
“太子殿下,小人早就對你仰慕已久,今日能夠得見,實乃三生有幸,又得太子殿下如此信賴,小人何其幸哉?小人願誓死為太子殿下效忠!”楊思勖激動不已的對李顯跪下叩頭,說話的聲音是無比的堅定。
“嗬嗬,好好,本宮有了愛卿,此次平定北疆叛亂就更有把握了,從今天起,本宮便保舉你為本宮的東宮翊衛校尉,在軍中,便做本宮的親兵副統領吧。”李顯將楊思勖扶起,大笑著說道。
而在李顯得意的同時,武後卻是有些心情不爽,高宗這一次的決斷實在是太幹脆,連她都有些措手不及,因為在這之前的許多年了,高宗每次做出決斷從來都是要與她商議,可是這一次竟然根本沒有詢問她,直接作出了決斷,這樣的事情實在是絕無僅有。
“哼,太子,你這一次得以掌控軍權,可謂是誌得意滿了?不過我不會讓你一直高興的,既然戰場作戰會有意外,也不知你有沒有做好出意外的準備?”武後的眼中帶著一絲厲芒,默默的說道。
“好,朕答應你,傳朕旨意,即刻任命郭元振為冀州大都督府長史,兼任河北道行軍副總管,隨軍出征”,高宗說到這裏,又對著郭元振說道:“郭愛卿,不知你可願意?”
郭元振聽得李顯竟然推薦他,也不由得心中震動,因為他從來沒有在李顯麵前展示過自己的軍事才能,也不知道對方究竟是如何知道自己懂軍事的?
不過李顯竟然一上來就推薦自己作為這一次出征北方的副將,足見對自己的信任,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在這種情況下,郭元振自然要為李顯這種知遇之恩效力。
所以,郭元振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立刻就躬身說道:“啟稟陛下,微臣願意,微臣願意輔佐太子殿下出戰契丹,即便是粉身碎骨亦要保證太子殿下安全!”
“好,朕果然沒有看錯郭愛卿。”高宗見郭元振竟然明白自己的意圖,自然也是很高興,立刻下令賞賜郭元振百匹綢緞,卻被郭元振拒絕:“微臣寸功未立,如何敢受陛下賞賜?待得微臣從北疆迴來,立下大功,陛下再行賞賜亦不遲。”
高宗聞言更是高興,連連稱讚郭元振高風亮節,有古人之風。
郭元振聽了也是心中慚愧,因為他在年輕之時,其實也很貪慕名利,隻不過後來在遇到了李顯之後,從李顯那裏獲得了大量的錢帛,又得李顯舉薦,屢次升職,到現在隻有二十餘歲,竟然就被提升為從七品上的殿中侍禦史,現在又被破格提拔為從四品上的冀州大都督府長史,自己這像是坐火箭一般的升遷速度早已經足夠招惹他人的羨慕嫉妒恨了,對於那區區百匹綢緞,又如何看在眼中?自然是以維護自己的名譽為要。
所以如此說來,他的所謂“高風亮節,古人之風”,其實都是拜李顯所賜。
這一點其實一點也不錯,因為在曆史上,郭元振沒有幸運的遇到如今這個樣子的李顯,在考取了進士之後就比人名為通泉縣尉,在任期間多行不法之事,百姓深受其害,直到後來才因為獲罪而得到武後召見,隨即以才能獲得武後讚賞,然而也隻是從八品下的右武衛鎧曹參軍,比起現在的地位可謂是相差了十萬八千裏。
在散朝之後,郭元振主動找到了李顯,開始與李顯商議起軍情來,在這過程中,郭元振突然開口說道:“太子殿下,這一次出征北疆,微臣倒是想起來一個人才,此人雖然隻是一個宮奴,然則武藝高強,又頗懂智略,可為太子良助。”
“哦?不知元振推薦的是哪位人才?本宮一定會量才授職,嗬嗬,其實想一想,以元振你的眼光,此次推薦的,一定是擁有真才實學之人。”李顯看了看郭元振,一臉肯定的說道,這充分是表明了對郭元振的信任。
隻見郭元振的臉上閃過了一絲被信任的激動,做了一個深唿吸緩和了一下情緒,然後平靜地說道:“微臣舉薦的這人名叫楊思勖,字佑之,羅州石城人,本姓蘇,自幼進宮,被一個楊姓侍衛所收養,故改姓楊,此子自幼學了一身武藝,更兼聰明伶俐,然則由於楊老公早死,此子在宮中沒有了依靠,雖有才能,卻備受欺淩,後來被我發現,便將他要到了身邊做個侍衛,然而以此子之才能,做我的侍衛實在有些屈才,恰好這一次微臣奉命輔佐太子殿下出征北疆,因此微臣想來,不如令其到軍中效力,既能不委屈了他這才能,也能為其謀個出身,不知太子殿下意下如何?”
李顯聞言頓時渾身輕輕一震,他對唐朝的這一點曆史也算是熟悉,知道這楊思勖的確算得上是一個人才,雖然是一個宦官,可是卻精通武藝,在平定節湣太子李重俊的叛亂中出手殺死了多名大將,後來追隨著李顯的侄子玄宗李隆基發動政變,推翻了韋後的統治,逐漸受到了李隆基的寵信,後來在開元年間又多次平定地方叛亂,可以說是立下了赫赫戰功。他所受到的寵信與唐玄宗身邊的大紅人高力士相似,所以說,這人可謂是寵極一時。
不過李顯隨即笑道:“原來竟是此子,這也倒也是一個人才,你把他帶過來吧,本宮看他是否願意為本宮效力,若是真的願意,本宮自然會給他一個好的出身,讓他博取一份功名。”
“是,多謝太子殿下。”郭元振對李顯道了一聲謝,隨即走出去,將一個二十餘歲的青年內侍叫進來,並指著李顯說道:“這位就是太子殿下,思勖啊,這一次太子殿下出征北疆,正是用人之際,不知道你可否願意追隨太子殿下?”
李顯見楊思勖站在那裏,頗有淵渟嶽峙之感,知道“嗬嗬,愛卿就是楊思勖吧?本宮知道愛卿精通武藝,不知愛卿可否願意為本宮效力?隻要愛卿盡忠效力,本宮一定不會虧待於你,將來封侯拜將,也不是沒有可能。”
“太子殿下,小人早就對你仰慕已久,今日能夠得見,實乃三生有幸,又得太子殿下如此信賴,小人何其幸哉?小人願誓死為太子殿下效忠!”楊思勖激動不已的對李顯跪下叩頭,說話的聲音是無比的堅定。
“嗬嗬,好好,本宮有了愛卿,此次平定北疆叛亂就更有把握了,從今天起,本宮便保舉你為本宮的東宮翊衛校尉,在軍中,便做本宮的親兵副統領吧。”李顯將楊思勖扶起,大笑著說道。
而在李顯得意的同時,武後卻是有些心情不爽,高宗這一次的決斷實在是太幹脆,連她都有些措手不及,因為在這之前的許多年了,高宗每次做出決斷從來都是要與她商議,可是這一次竟然根本沒有詢問她,直接作出了決斷,這樣的事情實在是絕無僅有。
“哼,太子,你這一次得以掌控軍權,可謂是誌得意滿了?不過我不會讓你一直高興的,既然戰場作戰會有意外,也不知你有沒有做好出意外的準備?”武後的眼中帶著一絲厲芒,默默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