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令從南京城出,如種子在各地生根發芽。
晉王封左若為安鄉將軍,統管襄陽戰事。
逢勤為餘杭將軍,負責長江防線。但長江防線被化成兩個防區,應天府、鎮江府和太平府歸南京總督金小鼎統一布防,常州府和鬆江府歸逢勤管理。
安鄉在嶽州,餘杭在杭州。這兩地分別是左若和逢勤一戰成名的地方。他二人仍然是翟哲的左右手,晉王不會讓一邊壓製l住另一邊。
湖廣兵馬多且雜,蕭之言和車風才被調遣至荊州附近組建騎兵,忠貞營本部唯有翟哲和堵胤錫才能指揮。左若在襄陽城下能用的隻有金聲桓、張天祿、弓辰以及他本部人馬。
襄陽城防堅固,守兵尚未見疲態,但襄陽在長江以南,清廷除非做好充足的準備,否則不敢派遣大軍渡江。不過吳三桂率軍到達南陽後,明軍也不敢再到江北,清廷可以偷著運送一些補給給襄陽。
翟哲已經不再強求強攻襄陽,在湖廣,他可以不勝,但絕不能敗。
經過連續幾年的大規模戰爭後,大明和清廷似乎在偶然中達成了默契,今年是休整年,戰火也許僅陷與襄陽一地。當然,僅僅是也許。
蘇州城外。
鄰近太湖邊滸墅關,有一片很偏僻的鎮子,這裏離吳縣縣城大約有四五十裏路。
近兩個月來,這座鎮子突然變得熱鬧起來,聽說複社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要在這裏辦學堂。
江南名儒如過江之鯽,有一批隨清虜往北京去了,有一批在剃發令中不屈而死,還有一批被降清案所羈,聲名掃地。曾經的後期之輩,現在已是聲名鼎盛。
其實方以智身上也有汙點,但現在“順案”已經沒有人再提了。
隻有方以智自己知道他到底有沒有投靠過順賊,所以他沒有瞧不起任何人
學堂初立,前來報名的人便絡繹不絕,江南、浙江各地望族都在找關係把家中才俊往這裏送。無他,因為方以智曾經在大將軍府當做幾年幕僚,還曾經是僅次於宗茂的人物。但學堂尚未正式招收門徒,來人皆被方以智推走,隻有十幾個原本就跟著他和黃宗羲的少年每日在太湖邊讀書。
方以智很忙,這幾年他一直隱藏在幕後,這一走出來,原先的朋友一個個來拜訪。
一個人守不住一座城,一個人辦不好一座學堂,所以他為了做好這件事,先請來好友黃宗羲,其他朋友也來者不拒。
有人來道賀,有人來找門路,方以智也分親疏,不可能都同等待之。
小鎮裏突然來了這麽多有名望的人,吳江知縣十天倒是有六七天呆在這裏,一麵是想借機結識諸多儒者,同時也在擔心方以智挑出毛病。要知道,坊間謠傳他本是江南總督的人選。
離小鎮不遠的地方正有一群泥瓦匠在修建校舍,工匠甚多,按照這個進度再有兩三個月便可以完工。
小鎮條件簡陋,接待條件有限,關係不親近人的無法在此地久留,更多的人居住在吳江縣城,或者是蘇州府。
客人來了又走,走了又來。
不過對最親近的人,一座破客棧,半壺殘酒,一碟新捕的燒魚也如仙境。
這幾年,江南巨變,曾經的好友早已物是人非。
這一日快到傍晚的時候,小鎮唯一一座酒店裏,有五個人圍著一座木桌而
酒是上好的酒,魚是新鮮的魚。
陳貞慧、冒襄、方以智、黃宗羲,還有一人原本不是常出現在秦淮河畔的複社士子。他穿著華麗,正是紹興的張岱。這裏的酒正是他帶出來的。
自幾年前在秦淮河畔一別後,這幾人還是第一次坐在一起,說起分別後的經曆,各自唏噓。除了黃宗羲滴酒不沾,其他幾人都喝的微醺,唯有方以智一直保留一絲清明。
複社四公子隻存其三,眾人酒喝的痛快,心中總留著一處芥蒂。
張岱家中豪富,又因家在紹興沒有被清虜洗劫,還保留著幾年前的習氣,酒喝多了,話也便多了,好奇的問:“聽說方兄連江南總督也不坐,卻要到這太湖邊辦學堂,真是如此嗎?”
“胡說”方以智搖頭。他否認,旁人可不信。
“江南總督啊”張岱嘖嘖讚歎。他連考不中,因家中豪富,也就斷絕參加科考的念頭,但在幾個進士身邊絲毫不覺得低人一等。
方以智有感而發,道:“官場如戰場,也不是那麽好留的”
張岱口無遮,問:“你不是被晉王踢出來了吧”
“你胡說什麽”黃宗羲很不高興的反駁。張岱原本是來江南踏春遊玩,與他順道同行到了這裏,見他說話不中聽,黃宗羲怕惹怒了方以智。
陳貞慧打圓場,道:“晉王性情大變,確實不那麽容易相處了,脫離了官場也未必是壞事”
江南士子談論朝政是平常事,沒有什麽奇怪。朝廷此次扒了一百多名士子的功名,在江南造成的影響可不小。誰都知道這件事背後有晉王的影子,這一百多人未必都和刺殺案有關聯,晉王不過是借此警告江南鄉紳。
士子把功名當做性命,有些人甚至看功名勝過性命,有十幾個人事後受不了打擊,竟然各自尋了短見。
“你說朝宗真的會參與刺殺案嗎?”陳貞慧也喝的有點多,終於還是把這句話憋出來。侯方域人品不怎麽樣,但複社四公子之間的關係一直不錯。
聽話風轉到這個地方,冒襄接著酒意趴伏在桌上,假寐不插言。
黃宗羲說話不拐彎抹角:“這件事隻有晉王才知道,當今朝政被晉王把控,實在是非大明之福”
他近年研究朝政,頗有感悟,又說:“大明之衰敗,在於朝政決於聖上一人,聖上賢明,則四海升平,聖上愚塞,則奸吝叢生,如今朝政皆決於晉王一人,也有同樣的禍患無論是聖上,還是晉王,都當有約束,方可力保大明不走上邪途。”
“可是晉王是賢王啊”張岱抬起酒杯一口抿於。
“他是賢王嗎?”黃宗羲反問一句,然後冷笑。
“起兵浙東,力挽狂瀾,再征湖廣,力保江南,他不是賢王,誰是賢王?”張岱是浙東人,自幼是浪蕩子弟,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看的極淡,很很不客氣的反駁黃宗羲。
陳貞慧接話道:“他是不是賢王我不知道,但我覺得他更像一個人”他沒有說出來。
“曹操”張岱哈哈大笑,又飲一倍酒。
其餘四人皆色變,張岱猶然不知,還在那裏倒酒。
陳貞慧與張岱並不熟悉,警告道:“小心禍從口出”
方以智有些尷尬,他畢竟在大將軍府當做差,還有那些修建校舍的工匠,也是翟哲花錢雇傭的。
黃宗羲還在憤憤不平,道:“朝廷這次革去一百多士子的功名,八成是複社人,陳尚書竟然也會同意”
“亂世當用重典,晉王已夠仁慈”方以智差點就把這句話說出來。他要是真說出來,今晚的酒席十有八九要不歡而散。
“複社,複社”張岱先嬉笑,撫摸酒杯,再冷笑,道:“複社有什麽用?複社剃發的還少嗎?侯朝宗沒有剃發嗎?”
他一個局外人,三番兩次駁斥主人連帶瞧不起複社東林,黃宗羲的怒氣上來了,反問道:“剃發怎麽了,若清兵到浙東,你不剃發嗎?”
張岱先發了一會呆,像是細想,又嬉笑道:“剃,當然剃,我有不是自詡忠君愛國的複社東林,隻是個喜歡在胭脂堆了打滾的閑人,為何不剃發”
黃宗羲被憋了迴去,但他近年來涵養漸高,沒有發怒。
似乎在桌趴伏睡著的冒襄忽然歎息說了一句話:“隻怕到那時,你剃了發也無用”他家在如皋,家業本不亞於紹興張家,被清兵洗劫後,一貧如洗,今日來此聚會也是賣了字畫才有盤纏。
本說人情,情義更深,忽說朝政,分歧立現。
眾人迷迷糊糊,方以智轉首看門口倚站著一個少年,一雙黑漆漆的眼睛盯著幾人,不知在那裏聽了多少時候。他心中一驚,酒意消散了一半,起身問:“你怎麽在這裏?”
黃宗羲轉首看見那少年,臉色微變,但仍然坐在那裏沒有動彈。
那少年迴答一板一眼,道:“聽說老師在此飲酒,天色已晚,我擔心老師醉了,所以過來看看”
“此是何人?”張岱神態張狂。
那少年指著張岱,說:“我聽諸位言辭,唯有你心口如一,不說虛偽的話
“聽見沒,聽見沒”張岱大喜,走出來座位來腳步虛浮。
陳貞慧心中稱奇,問黃宗羲:“此是何人”
黃宗羲偏首向方以智,道:“你問密之”
方以智搪塞道:“此是我在杭州新收的一個學生”
“竟敢如此大膽”陳貞慧小聲嘀咕。那三人的酒水都喝的差不多了,一個個趴伏在桌子上。方以智與黃宗羲對視一眼,方以智擺手對那少年道:“你先迴去叫兩人人來”
“是”那少年轉身離去。
天色已經昏暗。
晉王封左若為安鄉將軍,統管襄陽戰事。
逢勤為餘杭將軍,負責長江防線。但長江防線被化成兩個防區,應天府、鎮江府和太平府歸南京總督金小鼎統一布防,常州府和鬆江府歸逢勤管理。
安鄉在嶽州,餘杭在杭州。這兩地分別是左若和逢勤一戰成名的地方。他二人仍然是翟哲的左右手,晉王不會讓一邊壓製l住另一邊。
湖廣兵馬多且雜,蕭之言和車風才被調遣至荊州附近組建騎兵,忠貞營本部唯有翟哲和堵胤錫才能指揮。左若在襄陽城下能用的隻有金聲桓、張天祿、弓辰以及他本部人馬。
襄陽城防堅固,守兵尚未見疲態,但襄陽在長江以南,清廷除非做好充足的準備,否則不敢派遣大軍渡江。不過吳三桂率軍到達南陽後,明軍也不敢再到江北,清廷可以偷著運送一些補給給襄陽。
翟哲已經不再強求強攻襄陽,在湖廣,他可以不勝,但絕不能敗。
經過連續幾年的大規模戰爭後,大明和清廷似乎在偶然中達成了默契,今年是休整年,戰火也許僅陷與襄陽一地。當然,僅僅是也許。
蘇州城外。
鄰近太湖邊滸墅關,有一片很偏僻的鎮子,這裏離吳縣縣城大約有四五十裏路。
近兩個月來,這座鎮子突然變得熱鬧起來,聽說複社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要在這裏辦學堂。
江南名儒如過江之鯽,有一批隨清虜往北京去了,有一批在剃發令中不屈而死,還有一批被降清案所羈,聲名掃地。曾經的後期之輩,現在已是聲名鼎盛。
其實方以智身上也有汙點,但現在“順案”已經沒有人再提了。
隻有方以智自己知道他到底有沒有投靠過順賊,所以他沒有瞧不起任何人
學堂初立,前來報名的人便絡繹不絕,江南、浙江各地望族都在找關係把家中才俊往這裏送。無他,因為方以智曾經在大將軍府當做幾年幕僚,還曾經是僅次於宗茂的人物。但學堂尚未正式招收門徒,來人皆被方以智推走,隻有十幾個原本就跟著他和黃宗羲的少年每日在太湖邊讀書。
方以智很忙,這幾年他一直隱藏在幕後,這一走出來,原先的朋友一個個來拜訪。
一個人守不住一座城,一個人辦不好一座學堂,所以他為了做好這件事,先請來好友黃宗羲,其他朋友也來者不拒。
有人來道賀,有人來找門路,方以智也分親疏,不可能都同等待之。
小鎮裏突然來了這麽多有名望的人,吳江知縣十天倒是有六七天呆在這裏,一麵是想借機結識諸多儒者,同時也在擔心方以智挑出毛病。要知道,坊間謠傳他本是江南總督的人選。
離小鎮不遠的地方正有一群泥瓦匠在修建校舍,工匠甚多,按照這個進度再有兩三個月便可以完工。
小鎮條件簡陋,接待條件有限,關係不親近人的無法在此地久留,更多的人居住在吳江縣城,或者是蘇州府。
客人來了又走,走了又來。
不過對最親近的人,一座破客棧,半壺殘酒,一碟新捕的燒魚也如仙境。
這幾年,江南巨變,曾經的好友早已物是人非。
這一日快到傍晚的時候,小鎮唯一一座酒店裏,有五個人圍著一座木桌而
酒是上好的酒,魚是新鮮的魚。
陳貞慧、冒襄、方以智、黃宗羲,還有一人原本不是常出現在秦淮河畔的複社士子。他穿著華麗,正是紹興的張岱。這裏的酒正是他帶出來的。
自幾年前在秦淮河畔一別後,這幾人還是第一次坐在一起,說起分別後的經曆,各自唏噓。除了黃宗羲滴酒不沾,其他幾人都喝的微醺,唯有方以智一直保留一絲清明。
複社四公子隻存其三,眾人酒喝的痛快,心中總留著一處芥蒂。
張岱家中豪富,又因家在紹興沒有被清虜洗劫,還保留著幾年前的習氣,酒喝多了,話也便多了,好奇的問:“聽說方兄連江南總督也不坐,卻要到這太湖邊辦學堂,真是如此嗎?”
“胡說”方以智搖頭。他否認,旁人可不信。
“江南總督啊”張岱嘖嘖讚歎。他連考不中,因家中豪富,也就斷絕參加科考的念頭,但在幾個進士身邊絲毫不覺得低人一等。
方以智有感而發,道:“官場如戰場,也不是那麽好留的”
張岱口無遮,問:“你不是被晉王踢出來了吧”
“你胡說什麽”黃宗羲很不高興的反駁。張岱原本是來江南踏春遊玩,與他順道同行到了這裏,見他說話不中聽,黃宗羲怕惹怒了方以智。
陳貞慧打圓場,道:“晉王性情大變,確實不那麽容易相處了,脫離了官場也未必是壞事”
江南士子談論朝政是平常事,沒有什麽奇怪。朝廷此次扒了一百多名士子的功名,在江南造成的影響可不小。誰都知道這件事背後有晉王的影子,這一百多人未必都和刺殺案有關聯,晉王不過是借此警告江南鄉紳。
士子把功名當做性命,有些人甚至看功名勝過性命,有十幾個人事後受不了打擊,竟然各自尋了短見。
“你說朝宗真的會參與刺殺案嗎?”陳貞慧也喝的有點多,終於還是把這句話憋出來。侯方域人品不怎麽樣,但複社四公子之間的關係一直不錯。
聽話風轉到這個地方,冒襄接著酒意趴伏在桌上,假寐不插言。
黃宗羲說話不拐彎抹角:“這件事隻有晉王才知道,當今朝政被晉王把控,實在是非大明之福”
他近年研究朝政,頗有感悟,又說:“大明之衰敗,在於朝政決於聖上一人,聖上賢明,則四海升平,聖上愚塞,則奸吝叢生,如今朝政皆決於晉王一人,也有同樣的禍患無論是聖上,還是晉王,都當有約束,方可力保大明不走上邪途。”
“可是晉王是賢王啊”張岱抬起酒杯一口抿於。
“他是賢王嗎?”黃宗羲反問一句,然後冷笑。
“起兵浙東,力挽狂瀾,再征湖廣,力保江南,他不是賢王,誰是賢王?”張岱是浙東人,自幼是浪蕩子弟,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看的極淡,很很不客氣的反駁黃宗羲。
陳貞慧接話道:“他是不是賢王我不知道,但我覺得他更像一個人”他沒有說出來。
“曹操”張岱哈哈大笑,又飲一倍酒。
其餘四人皆色變,張岱猶然不知,還在那裏倒酒。
陳貞慧與張岱並不熟悉,警告道:“小心禍從口出”
方以智有些尷尬,他畢竟在大將軍府當做差,還有那些修建校舍的工匠,也是翟哲花錢雇傭的。
黃宗羲還在憤憤不平,道:“朝廷這次革去一百多士子的功名,八成是複社人,陳尚書竟然也會同意”
“亂世當用重典,晉王已夠仁慈”方以智差點就把這句話說出來。他要是真說出來,今晚的酒席十有八九要不歡而散。
“複社,複社”張岱先嬉笑,撫摸酒杯,再冷笑,道:“複社有什麽用?複社剃發的還少嗎?侯朝宗沒有剃發嗎?”
他一個局外人,三番兩次駁斥主人連帶瞧不起複社東林,黃宗羲的怒氣上來了,反問道:“剃發怎麽了,若清兵到浙東,你不剃發嗎?”
張岱先發了一會呆,像是細想,又嬉笑道:“剃,當然剃,我有不是自詡忠君愛國的複社東林,隻是個喜歡在胭脂堆了打滾的閑人,為何不剃發”
黃宗羲被憋了迴去,但他近年來涵養漸高,沒有發怒。
似乎在桌趴伏睡著的冒襄忽然歎息說了一句話:“隻怕到那時,你剃了發也無用”他家在如皋,家業本不亞於紹興張家,被清兵洗劫後,一貧如洗,今日來此聚會也是賣了字畫才有盤纏。
本說人情,情義更深,忽說朝政,分歧立現。
眾人迷迷糊糊,方以智轉首看門口倚站著一個少年,一雙黑漆漆的眼睛盯著幾人,不知在那裏聽了多少時候。他心中一驚,酒意消散了一半,起身問:“你怎麽在這裏?”
黃宗羲轉首看見那少年,臉色微變,但仍然坐在那裏沒有動彈。
那少年迴答一板一眼,道:“聽說老師在此飲酒,天色已晚,我擔心老師醉了,所以過來看看”
“此是何人?”張岱神態張狂。
那少年指著張岱,說:“我聽諸位言辭,唯有你心口如一,不說虛偽的話
“聽見沒,聽見沒”張岱大喜,走出來座位來腳步虛浮。
陳貞慧心中稱奇,問黃宗羲:“此是何人”
黃宗羲偏首向方以智,道:“你問密之”
方以智搪塞道:“此是我在杭州新收的一個學生”
“竟敢如此大膽”陳貞慧小聲嘀咕。那三人的酒水都喝的差不多了,一個個趴伏在桌子上。方以智與黃宗羲對視一眼,方以智擺手對那少年道:“你先迴去叫兩人人來”
“是”那少年轉身離去。
天色已經昏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