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霸陵


    再說潼關,劉、曹、袁三方兵馬,十五萬人全部開拔,僅留下兩千人守護潼關,其他所有的部隊,全部開奔長安。


    隨著朝陽的升起,旌旗蔽空,戰馬嘶鳴,士兵們的臉上寫滿了決心與期待。他們知道,未來不僅僅是一場戰役,更是決定漢室命運的關鍵時刻。


    在劉星的身邊,郭嘉正凝視著前方,他的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他對劉星說:


    “主公,此次聯軍雖強,但人心難測。我們必須時刻警惕,以防不測。”


    劉星點頭,道:


    “經曆過一次,我當然懂得,當年的十三路諸侯,兩年後,竟然隻剩下我們三家,一樣的,勾心鬥角的事情少不了,如今來看,誰先到長安已經無所謂了,關鍵的就是如何將李傕郭汜他們逼出來,讓他們將天子好哈的送出長安!”


    楊修在一旁說道:


    “主公,放心,我已經叮囑了典韋、許褚、趙雲和黃忠將軍,讓他們放著點曹操和袁紹的人馬,絕對不能讓他們搶了先!”


    劉星和郭嘉都看向楊修,這件事實際上大家都知道,但並未來得及給這幾名將領開會,沒想到楊修竟然已經提前通知了他們。


    嗬嗬,算了,省事兒了,不過,楊修這自作主張的勁兒真的是讓人討厭啊。


    劉星沒有開口,但果然,郭嘉說話了:


    “德祖,這等軍中大事,你是知道,但通知各路將軍這事兒你至少應當和主公提前說一聲,下次不可再犯!”


    楊修聽了,心中不快,但表麵上還是恭敬的迴答是,郭嘉在劉星身邊的分量可是比自己要重的。


    但他心中,不僅不快,反而還是不服,想著未來終有一天,自己會取郭嘉而代之。


    大軍西行,需要經過華陰、新豐、霸陵三縣就可以到達長安,不足三百裏的路途。


    眾人都是稱讚劉星,當初占據潼關天險,建新城,這個決定實在是太明智了,不然,一定要經曆苦戰方可進入關中。


    進入了關中,曹、袁兩路人馬如同撒歡一樣,抓緊趕奔長安。


    可是剛剛到了華陰縣,就有人攔路,正是北地槍王張繡。


    袁紹自打從冀州與公孫瓚交手以來,軍事上的自信大大增強,這一次,袁紹主動與張繡開始對戰。


    大將鞠義、蔣義渠、韓猛、蔣奇四人輪番上陣,挑戰張繡。


    張繡則是越戰越猛,一時間拿不下,袁紹的氣焰隨之減弱了不少。


    而後方的曹操、劉星部隊,就在後邊看著,似乎有譏諷的意思,這讓袁紹受不了了,開始發動強攻,不鬥將了,直接派兵掩殺。


    華陰地界,南邊是華山天險,但下邊卻是坦途,而張繡個人武力值超強,不過,手中的兵馬僅有不到萬人,一番衝殺過去,將其擊退。


    袁紹這才沾沾自喜,對劉星和曹操開始了吹噓,說按照這個進度,五日即可抵達長安城下。


    劉星和曹操似乎達成共識一樣,對著袁紹是連連稱讚,三路大軍繼續西行。


    在到了新豐縣之後,發現,這裏竟然是一座空城,不僅沒有士兵,連老百姓都沒有,好在劉星帶來的軍糧夠用,休整一日之後繼續前行。


    一路向西,大家也都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一路極為空曠,包括村莊也是沒有人,甚至有煙熏火燎的痕跡。


    感情李傕郭汜他們實行了堅壁清野的做法,不用問了,在長安往東估計一路都是這樣的情況,就是要消耗自己的軍糧。


    好在路途不遠,劉星的軍糧夠用。


    曹操和程昱感慨,要是自己孤軍前來,恐怕軍糧真的是難以為繼,有了劉星這個土財主,才行啊。


    而袁紹與曹操不同,他們此來,軍糧管夠的,冀州之地富庶,打得起。


    再向前就到了霸陵縣了,此處距離長安已經不足50裏了。


    而霸陵則是文帝的陵寢所在。


    漢文帝是個明君。雖然是劉邦的兒子,但打小卻不受待見,母親家也無權無勢,因此逃過了呂後對劉邦皇子的大清洗運動,也因此被陳平周勃等大臣在鏟除呂後餘黨後立為皇帝。


    文帝信奉“黃老學說”,廢除了“連坐法”、“肉刑”這些不人道的刑罰;兩次減田賦,減到了“三十稅一”的程度,把百姓服徭役的間隔期減到了三年一次,他的這些為政舉措讓百姓能很好的休養生息,大大提高了政府與百姓的收入。


    文帝死後,他兒子景帝也按照父親的方針治國,因此曆史上把文景二帝在位期間稱為“文景之治”,這也是中國曆史上大一統王朝的第一個盛世。所以這樣的一個皇帝是人們所愛戴的。


    在西漢末年的時候,天下大亂,打仗就要有軍餉,因此,赤眉軍攻進長安之後,就派人去盜挖皇陵,但卻唯獨沒有去盜挖漢文帝的陵墓。


    一個是因為文帝的聲名顯赫,他是明君,在老百姓的心目當中的地位非常之高,因此赤眉軍沒去挖他的陵墓。


    再一個,是文帝為人十分節儉,據說節儉到了一定的地步,漢文帝曾經想修一座露台供自己休息,但是他算了一筆賬,得知修一個露台要耗費10戶中產人家的財產之後就放棄了,而且漢文帝所穿衣服都是很普通的水平,遠遠沒有後來的皇帝那麽奢華,比如自己係的劍連個紋飾都沒有,坐的席子是蒲草編製的。而其他去世後,用來陪葬都是瓦器,沒有金銀銅錫之類的金屬陪葬品。


    所以,赤眉軍他們知道漢文帝沒有奢侈的陪葬品所以才不會想起去挖漢文帝的陵墓。再或者是他們挖了,但沒有發現值錢的東西,所以對外宣傳,他們尊重文帝,所以才沒有挖。


    另外,霸陵靠近灞河,因此而得名,又被稱為“灞陵”。霸陵有橋,名叫“霸橋”,在長安東邊,橋邊遍植楊柳。從漢代起,人們送別親友向東出函穀關、潼關,都會送到這裏,並折下楊柳,借“柳”的諧音“留”,寄托留別之意,後來“霸橋折柳”就成為“思念、贈別”的象征,“霸橋”“霸陵”也成為“別離之地”。


    如今大軍來此,李傕郭汜竟然還沒有動靜,他們心底打的是什麽主意?!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漢家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拙言33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拙言33並收藏三國:漢家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