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未料敗,先料勝
攪局者劉備終於走了,連晚上的宴會都沒有參加,大營總算是平靜了下來。
當天晚上的宴席,照例還是三方各帶著謀士前來參加宴會。
劉星自然是坐在首位,而袁紹則感慨著說道:
“唉,想當初的十三路諸侯會盟的盛景可比現在要盛大的多呀!”
兩層意思,說是十三路,不說十四路,這還是在否定劉備,但劉備已經走了,無所謂了。
第二層意思是說,如今的盟軍沒有過去盛大,他感慨了。
聽到這裏,楊修再次搶先發言。
“袁本初此言差矣,兩年前的盟軍就算是十三路,但那也大多是烏合之眾,不然,請現在迴顧一下,死了多少個了?”
此言一出,袁紹啞口無言,但曹操卻是極為生氣。
咋的呢?
之前的十三路諸侯當中,冀州牧韓馥是被袁紹給嚇死的,且袁紹奪了人家的地盤,他當然是啞口無言。
而曹操生氣在哪兒呢?
當初的兗州刺史劉岱和東郡太守橋瑁不和,殺之,之後劉岱又是被黃巾軍殺死的,是自己出馬殺了黃巾軍取而代之的劉岱兗州牧。
另外,河內郡太守王匡是自己派夏侯惇殺死的,濟北相鮑信是因為自己而死。
至於說袁術嘛,更是被人所不齒,當初袁術從雒陽逃出董卓的勢力之後,到南陽有劉星不成,隻能返迴老家,後來組成盟軍,踴躍參加,奈何勢力不足,隻能在豫州刺史孔伷的下邊辦事。
但孔伷卻很快病死了,而當時劉星並未全部控製豫州,因此,借助地利人和袁術就隱隱成為了繼承孔伷的人物。
為了與劉星爭搶地盤,他兩次試探,都以失敗告終,隻能是向南發展,派出孫策到江南去開荒。
而山陽太守袁遺就是他害死的,袁術逐漸掌控了揚州事。
當初的十三路諸侯,如今就剩下劉星、袁紹、袁術、曹操和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兄弟,當然了,還有作為第十四路的劉備7人。
死了一半了!
可以說,楊修的一番話,極大了羞辱了袁紹和曹操,若是袁術在場,也得一樣被羞辱。
之前楊修就在言語上得罪了曹操,一天之內,再來?!
曹操算是恨上楊修了。
但楊修卻還不知道,繼續在那裏說。
“並不在多,將也不在廣,隻要眾誌成城,緊緊團結在我家主公,劉盟主之下,大事可成!”
說的似乎漂亮,但卻不知道得罪了一大幫人,包括來到的,也包括沒來的。
劉星似乎有些不悅,打斷了他說道:
“本初,孟德,明日我們就要出征,今日既是歡迎你們的宴會,也是確認一下我們戰略的決策會,因此,我才命人將這些謀士們都請了來,就是為了能夠一舉攻破長安!”
接下來就開始了討論,什麽情報共享、後勤保障、宣傳戰、心理戰都達成了共識,但接下來有兩個問題,陷入了分歧。
第一個問題是,究竟是聯合作戰還是分進合擊。
從潼關出發,沿著渭河南岸,可以一路攻進長安,這個本來是沒有問題的,就是一條路線,但曹操和袁紹竟然都提出來,三路大軍要分開走。
這可怎麽分開?
劉星納悶,不過很快,就明白了,雖然自己是盟主,但這二位可不想聽自己的,如果大家在一起,天天開什麽軍事會議的,這二位要聽自己的,這太難了。
相反,兩人都提出來,要分進而合擊,即分兵一同前往長安,到了長安之後,分東南北三個方向圍攻長安。
至於西邊,如果劉表能夠及時趕到,那就給他西邊,如果,他趕不到,那就放李傕郭汜從西邊走,畢竟要是將他包圍起來,他的心理會變成誓死抵抗,不利於己方的作戰。
嘿嘿,你們真的是不把劉表當迴事兒啊!
對於這一點,他們兩人的堅持,劉星沒有辦法,隻能答應,看來這個盟軍的聯合性不高啊。
這個問題,劉星最後是答應了下來,不答應也不行。
而關鍵的是第二個問題,那就是戰後的安排。
如果戰鬥勝利,該如何處置李傕郭汜的西涼軍軍?!
如果按照王允之前的做法,勢必將要發生極為激烈的戰鬥,雙方的傷亡一定會非常大,甚至不排除失敗。
可是,關於皇帝劉協的安危問題,曹操和袁紹都沒有提起。
但劉星不能不說。
於是問道:
“二位,若是李傕、郭汜他們二人要是拿天子來威脅我們,這該當如何呢?!”
“他敢?!天子乃是萬乘之尊,豈能被他們當做一般人?若是那樣,他就妥妥是反賊無異!”
曹操的自信,劉星有些懷疑,但他如此說,一定是有問題,難道他有辦法?!
這是一個疑點。
這時,袁紹說道:
“我看,這樣,李傕郭汜二賊不過就是烏合之眾,我們三方有二十多萬的大軍,萬一他們望風而逃也說不定,我看咱們之間不如打個賭,誰先入長安,接到皇帝陛下,我們就推他為大將軍,如何?”
我靠,未料敗,先料勝,他們究竟是哪來的自信?!
... ...
攪局者劉備終於走了,連晚上的宴會都沒有參加,大營總算是平靜了下來。
當天晚上的宴席,照例還是三方各帶著謀士前來參加宴會。
劉星自然是坐在首位,而袁紹則感慨著說道:
“唉,想當初的十三路諸侯會盟的盛景可比現在要盛大的多呀!”
兩層意思,說是十三路,不說十四路,這還是在否定劉備,但劉備已經走了,無所謂了。
第二層意思是說,如今的盟軍沒有過去盛大,他感慨了。
聽到這裏,楊修再次搶先發言。
“袁本初此言差矣,兩年前的盟軍就算是十三路,但那也大多是烏合之眾,不然,請現在迴顧一下,死了多少個了?”
此言一出,袁紹啞口無言,但曹操卻是極為生氣。
咋的呢?
之前的十三路諸侯當中,冀州牧韓馥是被袁紹給嚇死的,且袁紹奪了人家的地盤,他當然是啞口無言。
而曹操生氣在哪兒呢?
當初的兗州刺史劉岱和東郡太守橋瑁不和,殺之,之後劉岱又是被黃巾軍殺死的,是自己出馬殺了黃巾軍取而代之的劉岱兗州牧。
另外,河內郡太守王匡是自己派夏侯惇殺死的,濟北相鮑信是因為自己而死。
至於說袁術嘛,更是被人所不齒,當初袁術從雒陽逃出董卓的勢力之後,到南陽有劉星不成,隻能返迴老家,後來組成盟軍,踴躍參加,奈何勢力不足,隻能在豫州刺史孔伷的下邊辦事。
但孔伷卻很快病死了,而當時劉星並未全部控製豫州,因此,借助地利人和袁術就隱隱成為了繼承孔伷的人物。
為了與劉星爭搶地盤,他兩次試探,都以失敗告終,隻能是向南發展,派出孫策到江南去開荒。
而山陽太守袁遺就是他害死的,袁術逐漸掌控了揚州事。
當初的十三路諸侯,如今就剩下劉星、袁紹、袁術、曹操和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兄弟,當然了,還有作為第十四路的劉備7人。
死了一半了!
可以說,楊修的一番話,極大了羞辱了袁紹和曹操,若是袁術在場,也得一樣被羞辱。
之前楊修就在言語上得罪了曹操,一天之內,再來?!
曹操算是恨上楊修了。
但楊修卻還不知道,繼續在那裏說。
“並不在多,將也不在廣,隻要眾誌成城,緊緊團結在我家主公,劉盟主之下,大事可成!”
說的似乎漂亮,但卻不知道得罪了一大幫人,包括來到的,也包括沒來的。
劉星似乎有些不悅,打斷了他說道:
“本初,孟德,明日我們就要出征,今日既是歡迎你們的宴會,也是確認一下我們戰略的決策會,因此,我才命人將這些謀士們都請了來,就是為了能夠一舉攻破長安!”
接下來就開始了討論,什麽情報共享、後勤保障、宣傳戰、心理戰都達成了共識,但接下來有兩個問題,陷入了分歧。
第一個問題是,究竟是聯合作戰還是分進合擊。
從潼關出發,沿著渭河南岸,可以一路攻進長安,這個本來是沒有問題的,就是一條路線,但曹操和袁紹竟然都提出來,三路大軍要分開走。
這可怎麽分開?
劉星納悶,不過很快,就明白了,雖然自己是盟主,但這二位可不想聽自己的,如果大家在一起,天天開什麽軍事會議的,這二位要聽自己的,這太難了。
相反,兩人都提出來,要分進而合擊,即分兵一同前往長安,到了長安之後,分東南北三個方向圍攻長安。
至於西邊,如果劉表能夠及時趕到,那就給他西邊,如果,他趕不到,那就放李傕郭汜從西邊走,畢竟要是將他包圍起來,他的心理會變成誓死抵抗,不利於己方的作戰。
嘿嘿,你們真的是不把劉表當迴事兒啊!
對於這一點,他們兩人的堅持,劉星沒有辦法,隻能答應,看來這個盟軍的聯合性不高啊。
這個問題,劉星最後是答應了下來,不答應也不行。
而關鍵的是第二個問題,那就是戰後的安排。
如果戰鬥勝利,該如何處置李傕郭汜的西涼軍軍?!
如果按照王允之前的做法,勢必將要發生極為激烈的戰鬥,雙方的傷亡一定會非常大,甚至不排除失敗。
可是,關於皇帝劉協的安危問題,曹操和袁紹都沒有提起。
但劉星不能不說。
於是問道:
“二位,若是李傕、郭汜他們二人要是拿天子來威脅我們,這該當如何呢?!”
“他敢?!天子乃是萬乘之尊,豈能被他們當做一般人?若是那樣,他就妥妥是反賊無異!”
曹操的自信,劉星有些懷疑,但他如此說,一定是有問題,難道他有辦法?!
這是一個疑點。
這時,袁紹說道:
“我看,這樣,李傕郭汜二賊不過就是烏合之眾,我們三方有二十多萬的大軍,萬一他們望風而逃也說不定,我看咱們之間不如打個賭,誰先入長安,接到皇帝陛下,我們就推他為大將軍,如何?”
我靠,未料敗,先料勝,他們究竟是哪來的自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