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白馬寺遇上元宵節
劉星和荀彧正在交談,忽然接到士卒來報,說是董卓派大將呂布在潼關西邊挑戰。
趙雲已經在入冬前就將潼關新城築成,雖然簡陋,但占據地利,董卓也終於明白了劉星為何與他罷兵,沒有想到劉星竟然是打著步步為營的想法。
因此,董卓派出呂布前來挑戰,似乎要將潼關占據己有。
“奶奶的,我好不容易才蓋好的潼關新城,他董卓竟然想要撿便宜,這怎麽行?給子龍迴信,告訴他和呂布對打,我就不信以子龍之勇幹不過呂布?!”
劉星心中還真的不信邪,什麽一呂二趙三典韋的,第一和第二的差距應該沒有那麽大吧,曆史上好像呂布和趙雲還真的沒有交手過吧。
沒有交手怎能分出高低?
我給子龍一個機會,讓他改寫曆史!
改寫後人評判!
士卒聽了,剛想走,劉星忽然又叫他,嗬嗬一陣笑,拿出筆來,筆走龍蛇之後,交給士卒,又是一番叮囑。
士卒走了之後,劉星一陣惋惜,想到趙雲和呂布對打,自己不能親眼目睹,這真的是遺憾。
過了年後,劉星繼續按照原計劃進行,不日就到了元宵佳節,收到了一封蔡文姬的信件,說是邀請他去白馬寺參加慶典,在慶典上可以搞一些詩歌、賦之類的節目。
不得不說,蔡琰還是有一定的號召力的,她能夠給劉星發這個算是請柬的信函,也在說明劉星還是有一定的文學造詣的。
“文若,這個蔡文姬邀請我去,我去還是不去啊?”劉星再次問計於荀彧,不論大事,還是小情。
“主公,元宵佳節源遠流長,蔡琰邀請主公前去,在下認為此舉就是為了讓天下人都看看,雒陽還是首都,既然是首都,還有著全天下最頂級的盛事!主公應該要去捧場!”
“哦,那就必須要去了呀!可我準備得什麽好呢?”
“主公,在下聽郭嘉迴來說,當時主公在兗州時可是作下了一首‘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啊,滄桑、悲壯,足可以流傳千古,那麽主公又還怕什麽一個小小的燈會慶典呢?”
“...這個...”
劉星一時語塞,隻怨當初裝大發了,這個郭嘉啊,嘴真快。
“那個,文若,你還是給我講講元宵節的由來吧,再說了,白馬寺遠嗎?”
“主公,白馬寺可是不遠的呀,就在城西三裏處啊!”
“可是那裏我去過啊,好像沒有啊!”
“主公,還是我講講吧。”
原來,在明帝時的永平七年明帝聞西方有異神,於是派遣遣郎中蔡愔、秦景等赴天竺求法。踏上“西天取經”的萬裏征途。在大月氏國遇到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也見到了佛經和釋迦牟尼佛白氈像,於是就懇請二位高僧東赴漢朝弘法布教。
兩年後,二位印度高僧應邀和蔡、秦二人一道,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同返雒陽。明帝見到佛經、佛像,十分高興,對二位高僧極為禮重,親自予以接待,並安排他們在當時負責外交事務的官署“鴻臚寺”暫住。
到了次年,明帝敕令在雒陽西雍門外三裏禦道北興建僧院。為紀念白馬馱經,取名“白馬寺”。“寺”字即源於“鴻臚寺”之“寺”字,後來“寺”字便成了佛教寺院的一種泛稱。
而兩位高僧在白馬寺也沒閑著,翻譯出來一部佛經,就是《四十二章經》。
之後,又有多位西方高僧來到白馬寺譯經,此後的百多年間,有幾百部的佛經被翻譯成漢字,白馬寺也就是成為當之無愧的第一譯經寺廟。
但不過,就是因為董卓在雒陽的一把大火,白馬寺被燒蕩殆盡,而蔡文姬之所以選擇這裏,那是因為就在最近,白馬寺被重新修建了出來。蔡文姬在這裏搞活動,意義就更加大了,昭示著雒陽的新生!
“好,那就必須要去了!對了,文若,元宵節又是咋迴事?”
“主公,你...難道真的不知?”
“...額,不...隻是想聽文若講講,文若講的還是權威的嘛!”
劉星一陣哄騙,荀彧還是講了。
元宵節還真的就是在漢朝誕生的,早在西漢文帝登基的時候,就是正月十五這一天,於是文帝詔令此日為與民同樂的一天,普天同慶,家家戶戶均可張燈結彩。
還有一種說法,也是因為文帝,當時的文帝可不是太子,而是漢高祖的庶子,8歲時冊封為藩王,後一直在封地戍邊,本無緣登基。
但由於臨朝稱製的呂太後駕崩出現“諸呂之亂”,朝中重臣周勃、陳平等人力挽狂瀾,徹底平定呂祿、呂產等密謀作亂後,堅定地擁立了他繼位。
文帝深感帝位來之不易,便將平定“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專設為元宵節,以紀念“平呂”之功,慶賀劉氏江山得保。
“可,吃元宵又是怎麽來的呢?”
荀彧又是一翻白眼,繼續講,這就跟武帝有關了。
當時武帝的大臣東方朔要到禦花園去找武帝上奏,遇見一個叫“元宵”的宮女,因入宮多年不能與城外的家人見麵,深感生活酸楚無奈欲投井自盡了此殘生,東方朔見狀趕忙救了下來,問清原委後即言他有辦法。
隨即東方朔向武帝建言,說武帝崇尚的太一神喜歡吃湯圓,可在正月十五讓老百姓家家戶戶煮湯圓,供奉太一神,就可平息其怒火祈福於民,夜裏京城再張燈結彩,燃放煙花,老百娃來京城觀燈後,不僅可以與親人見麵,還可感受盛世的繁榮。
果然,武帝“受騙”,采納了東方朔的意見。而那個叫元宵的宮女得以實現正月十五同家人團聚的心願。
“那麽元宵節點燈又是怎麽來的呢?”
劉星趁熱打鐵,繼續問。
而這項活動,就又得說到了明帝,明帝派蔡愔、秦景等使臣出使印度後,求得《四十二章經》,算是真正實現了“佛教東傳”。
於是他就下令,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如來佛祖神變之日,宮中和白馬寺都要“燃燈表佛”,之後,民間相繼效仿。
就是這麽來的。
妥了,那這趟白馬寺燃燈表佛,我就去了,再拿一首絕句來讓世人震撼一下!
不過,還未到正月十五,趙子龍那邊就傳來了消息,很有侮辱性!
... ...
劉星和荀彧正在交談,忽然接到士卒來報,說是董卓派大將呂布在潼關西邊挑戰。
趙雲已經在入冬前就將潼關新城築成,雖然簡陋,但占據地利,董卓也終於明白了劉星為何與他罷兵,沒有想到劉星竟然是打著步步為營的想法。
因此,董卓派出呂布前來挑戰,似乎要將潼關占據己有。
“奶奶的,我好不容易才蓋好的潼關新城,他董卓竟然想要撿便宜,這怎麽行?給子龍迴信,告訴他和呂布對打,我就不信以子龍之勇幹不過呂布?!”
劉星心中還真的不信邪,什麽一呂二趙三典韋的,第一和第二的差距應該沒有那麽大吧,曆史上好像呂布和趙雲還真的沒有交手過吧。
沒有交手怎能分出高低?
我給子龍一個機會,讓他改寫曆史!
改寫後人評判!
士卒聽了,剛想走,劉星忽然又叫他,嗬嗬一陣笑,拿出筆來,筆走龍蛇之後,交給士卒,又是一番叮囑。
士卒走了之後,劉星一陣惋惜,想到趙雲和呂布對打,自己不能親眼目睹,這真的是遺憾。
過了年後,劉星繼續按照原計劃進行,不日就到了元宵佳節,收到了一封蔡文姬的信件,說是邀請他去白馬寺參加慶典,在慶典上可以搞一些詩歌、賦之類的節目。
不得不說,蔡琰還是有一定的號召力的,她能夠給劉星發這個算是請柬的信函,也在說明劉星還是有一定的文學造詣的。
“文若,這個蔡文姬邀請我去,我去還是不去啊?”劉星再次問計於荀彧,不論大事,還是小情。
“主公,元宵佳節源遠流長,蔡琰邀請主公前去,在下認為此舉就是為了讓天下人都看看,雒陽還是首都,既然是首都,還有著全天下最頂級的盛事!主公應該要去捧場!”
“哦,那就必須要去了呀!可我準備得什麽好呢?”
“主公,在下聽郭嘉迴來說,當時主公在兗州時可是作下了一首‘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啊,滄桑、悲壯,足可以流傳千古,那麽主公又還怕什麽一個小小的燈會慶典呢?”
“...這個...”
劉星一時語塞,隻怨當初裝大發了,這個郭嘉啊,嘴真快。
“那個,文若,你還是給我講講元宵節的由來吧,再說了,白馬寺遠嗎?”
“主公,白馬寺可是不遠的呀,就在城西三裏處啊!”
“可是那裏我去過啊,好像沒有啊!”
“主公,還是我講講吧。”
原來,在明帝時的永平七年明帝聞西方有異神,於是派遣遣郎中蔡愔、秦景等赴天竺求法。踏上“西天取經”的萬裏征途。在大月氏國遇到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也見到了佛經和釋迦牟尼佛白氈像,於是就懇請二位高僧東赴漢朝弘法布教。
兩年後,二位印度高僧應邀和蔡、秦二人一道,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同返雒陽。明帝見到佛經、佛像,十分高興,對二位高僧極為禮重,親自予以接待,並安排他們在當時負責外交事務的官署“鴻臚寺”暫住。
到了次年,明帝敕令在雒陽西雍門外三裏禦道北興建僧院。為紀念白馬馱經,取名“白馬寺”。“寺”字即源於“鴻臚寺”之“寺”字,後來“寺”字便成了佛教寺院的一種泛稱。
而兩位高僧在白馬寺也沒閑著,翻譯出來一部佛經,就是《四十二章經》。
之後,又有多位西方高僧來到白馬寺譯經,此後的百多年間,有幾百部的佛經被翻譯成漢字,白馬寺也就是成為當之無愧的第一譯經寺廟。
但不過,就是因為董卓在雒陽的一把大火,白馬寺被燒蕩殆盡,而蔡文姬之所以選擇這裏,那是因為就在最近,白馬寺被重新修建了出來。蔡文姬在這裏搞活動,意義就更加大了,昭示著雒陽的新生!
“好,那就必須要去了!對了,文若,元宵節又是咋迴事?”
“主公,你...難道真的不知?”
“...額,不...隻是想聽文若講講,文若講的還是權威的嘛!”
劉星一陣哄騙,荀彧還是講了。
元宵節還真的就是在漢朝誕生的,早在西漢文帝登基的時候,就是正月十五這一天,於是文帝詔令此日為與民同樂的一天,普天同慶,家家戶戶均可張燈結彩。
還有一種說法,也是因為文帝,當時的文帝可不是太子,而是漢高祖的庶子,8歲時冊封為藩王,後一直在封地戍邊,本無緣登基。
但由於臨朝稱製的呂太後駕崩出現“諸呂之亂”,朝中重臣周勃、陳平等人力挽狂瀾,徹底平定呂祿、呂產等密謀作亂後,堅定地擁立了他繼位。
文帝深感帝位來之不易,便將平定“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專設為元宵節,以紀念“平呂”之功,慶賀劉氏江山得保。
“可,吃元宵又是怎麽來的呢?”
荀彧又是一翻白眼,繼續講,這就跟武帝有關了。
當時武帝的大臣東方朔要到禦花園去找武帝上奏,遇見一個叫“元宵”的宮女,因入宮多年不能與城外的家人見麵,深感生活酸楚無奈欲投井自盡了此殘生,東方朔見狀趕忙救了下來,問清原委後即言他有辦法。
隨即東方朔向武帝建言,說武帝崇尚的太一神喜歡吃湯圓,可在正月十五讓老百姓家家戶戶煮湯圓,供奉太一神,就可平息其怒火祈福於民,夜裏京城再張燈結彩,燃放煙花,老百娃來京城觀燈後,不僅可以與親人見麵,還可感受盛世的繁榮。
果然,武帝“受騙”,采納了東方朔的意見。而那個叫元宵的宮女得以實現正月十五同家人團聚的心願。
“那麽元宵節點燈又是怎麽來的呢?”
劉星趁熱打鐵,繼續問。
而這項活動,就又得說到了明帝,明帝派蔡愔、秦景等使臣出使印度後,求得《四十二章經》,算是真正實現了“佛教東傳”。
於是他就下令,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如來佛祖神變之日,宮中和白馬寺都要“燃燈表佛”,之後,民間相繼效仿。
就是這麽來的。
妥了,那這趟白馬寺燃燈表佛,我就去了,再拿一首絕句來讓世人震撼一下!
不過,還未到正月十五,趙子龍那邊就傳來了消息,很有侮辱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