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大亂起
“大將軍死了!”
原來,當晚何進在誅殺蹇碩後,在眾位世家大族的要求下,更進一步欲將宦官們全部誅殺,一邊要求各地兵馬進京,助他一臂之力,另一方麵還是要勸妹妹何太後同意殺宦官,但何太後不準。再次入宮就是為了繼續說服何太後,說是此事折中,同意他誅殺全體中常侍即可。
但,張讓、段珪等宦官們聽到風聲,乃先下手為強,在宮中的嘉德殿前將何進殺死了。
靈帝剛剛駕崩,少帝也是剛剛登基,如今大將軍又死了,雒陽城馬上就亂套了。
當即,何進的屬下吳匡、張璋等人,還有虎賁中郎將袁術等得知何進被殺害,帶兵欲入後宮殺盡宦官。
京城腥風血雨來臨了!
宦官豈能抵擋住這些大兵們的攻伐,袁術更狠,宮門進不去,直接就開始縱火燒門,宦官終於是堅持不住了,於是就進入長樂宮奏報何太後,謊稱大將軍的部下謀反,趁機裹脅何太後、新帝劉辯、陳留王劉協和省內官屬,劫持宮內其他官員從天橋閣道逃向北宮德陽殿。
張讓和段珪等宦官們知道,手中有著皇上、太後,這些人可是自己能不能活下去的砝碼。
何太後再傻,也明白了,兵變並非是真的,但真的是太嚇人了,如今出了宮,也才明白了,是這些宦官們怕他們自己被殺才謊稱兵變,可此時也是無計可施。
一路上官員掉隊的不少,走了一天之後在夜裏終於到了小平津的黃河岸邊,該何去何從啊?
走的匆忙,一天都沒有吃飯啊!
這時,終於,盧植出現了,何太後總算是鬆了一口氣。而接著又有一名將軍閔貢夜裏也到達黃河岸邊,碰上了。
當得知情況之後,閔貢給皇帝、太守們奉上了吃食,又厲聲斥責張讓等人禍國亂政,並持劍砍死數名宦官。張讓等人惶恐不安,知道死期已到,乃向皇帝劉辯拱手再拜,並叩頭辭別,隨即投河自盡。
閔貢扶著劉辯與陳留王等人,乘著夜色追著螢火蟲發出的微光徒步往南行,欲迴皇宮。走了幾裏地,得到百姓家一輛板車,路上才漸漸地有公卿趕來會合。
不過,還是在路上,奉何進之令入京“勤王”的並州牧董卓率軍來到顯陽苑,遠遠望見宮中起火,知道發生了變故,便統兵急速前進。天還沒亮,來到京城西,聽說皇帝一行在北邊就要迴宮了,就率軍與大臣們一起到雒陽城北的北芒阪下迎接。
董卓來的實在是太快了吧?!
一定是早有準備啊!
新帝劉辯望見董卓突然率大軍前來,嚇得哭泣流淚。群臣勸董卓退兵,董卓反問道:
“諸位公卿身為國家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國家動蕩,天子流落在外,你們哪有讓我退兵的理由!”
董卓上前與劉辯敘話,但劉辯說起話來語無倫次,而一旁的陳留王則對答如流。
董卓覺得陳留王比劉辯賢能,而且認為自己與撫養陳留王的董太後是同族,於是心裏有了廢黜劉辯,改立陳留王為皇帝的念頭。
隨後,董卓帶著皇帝、陳留王等一眾公卿返迴了雒陽宮中,沒有多久,董卓就邀請袁紹商議廢立,袁紹不同意,提出要去請示自己的叔父太傅袁隗。
袁紹說:“恐怕大多數人都不會同意你的意見!”
董卓聞言大怒:“豎子!天下事豈不決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爾謂董卓刀為不利乎!”
袁紹反譏:“天下健者,豈唯董公?”然後拿著佩刀作揖而去。
董卓知道袁紹的聲望地位,也拿他沒辦法。而且自己還要將皇帝的廢立之事與他的叔叔太傅袁隗研究,而袁隗竟然同意,董卓給了袁隗一個麵子,讓袁紹去當冀州勃海郡的太守。
搞定了袁隗,董卓在朝會上提出廢立之事,並以霍光事為例,自比田延年“誰反對就立刻處死”,滿朝文武隻有尚書盧植站出來抗辯,董卓被頂撞得無言以對,氣得罷會。
後來董卓還想尋找機會殺害盧植,但被蔡邕等人勸阻,而盧植也選擇了棄官逃亡。
自此,宮中再也無人敢反對董卓,這家夥是真的敢殺人啊。
九月一日,尚書丁宮在崇德前殿主持廢立儀式,太傅袁隗將劉辯扶下禦座,解除玉璽印綬並轉交給劉協,然後扶劉協正式登基。
緊接著,董卓讓尚書宣讀策文,並彈劾何太後害死董太後的罪責,將其遷入永安宮。
九月三日,何太後被毒殺身亡。
董卓不允許朝廷為何太後舉辦喪禮,而是讓劉協到雒陽城內奉常亭表示哀悼,公卿大臣們穿白衣上朝三天。
這個消息一出,天下一片嘩然!
荊州,南陽郡的宛城,劉星是聽著蘇瞳前來匯報。
此時的蘇瞳自作主張從雒陽逃迴了宛城,京城的買賣因為董卓,已經沒有辦法做下去了。
劉星問荀彧:
“文若,前段時間我就收到了大將軍的指令,讓我進京,而你勸阻,想不到這麽快,朝廷竟然發生了如此變故,接下來,我們該如何做啊?這是不是就是靜待大亂起啊?!”
... ...
“大將軍死了!”
原來,當晚何進在誅殺蹇碩後,在眾位世家大族的要求下,更進一步欲將宦官們全部誅殺,一邊要求各地兵馬進京,助他一臂之力,另一方麵還是要勸妹妹何太後同意殺宦官,但何太後不準。再次入宮就是為了繼續說服何太後,說是此事折中,同意他誅殺全體中常侍即可。
但,張讓、段珪等宦官們聽到風聲,乃先下手為強,在宮中的嘉德殿前將何進殺死了。
靈帝剛剛駕崩,少帝也是剛剛登基,如今大將軍又死了,雒陽城馬上就亂套了。
當即,何進的屬下吳匡、張璋等人,還有虎賁中郎將袁術等得知何進被殺害,帶兵欲入後宮殺盡宦官。
京城腥風血雨來臨了!
宦官豈能抵擋住這些大兵們的攻伐,袁術更狠,宮門進不去,直接就開始縱火燒門,宦官終於是堅持不住了,於是就進入長樂宮奏報何太後,謊稱大將軍的部下謀反,趁機裹脅何太後、新帝劉辯、陳留王劉協和省內官屬,劫持宮內其他官員從天橋閣道逃向北宮德陽殿。
張讓和段珪等宦官們知道,手中有著皇上、太後,這些人可是自己能不能活下去的砝碼。
何太後再傻,也明白了,兵變並非是真的,但真的是太嚇人了,如今出了宮,也才明白了,是這些宦官們怕他們自己被殺才謊稱兵變,可此時也是無計可施。
一路上官員掉隊的不少,走了一天之後在夜裏終於到了小平津的黃河岸邊,該何去何從啊?
走的匆忙,一天都沒有吃飯啊!
這時,終於,盧植出現了,何太後總算是鬆了一口氣。而接著又有一名將軍閔貢夜裏也到達黃河岸邊,碰上了。
當得知情況之後,閔貢給皇帝、太守們奉上了吃食,又厲聲斥責張讓等人禍國亂政,並持劍砍死數名宦官。張讓等人惶恐不安,知道死期已到,乃向皇帝劉辯拱手再拜,並叩頭辭別,隨即投河自盡。
閔貢扶著劉辯與陳留王等人,乘著夜色追著螢火蟲發出的微光徒步往南行,欲迴皇宮。走了幾裏地,得到百姓家一輛板車,路上才漸漸地有公卿趕來會合。
不過,還是在路上,奉何進之令入京“勤王”的並州牧董卓率軍來到顯陽苑,遠遠望見宮中起火,知道發生了變故,便統兵急速前進。天還沒亮,來到京城西,聽說皇帝一行在北邊就要迴宮了,就率軍與大臣們一起到雒陽城北的北芒阪下迎接。
董卓來的實在是太快了吧?!
一定是早有準備啊!
新帝劉辯望見董卓突然率大軍前來,嚇得哭泣流淚。群臣勸董卓退兵,董卓反問道:
“諸位公卿身為國家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國家動蕩,天子流落在外,你們哪有讓我退兵的理由!”
董卓上前與劉辯敘話,但劉辯說起話來語無倫次,而一旁的陳留王則對答如流。
董卓覺得陳留王比劉辯賢能,而且認為自己與撫養陳留王的董太後是同族,於是心裏有了廢黜劉辯,改立陳留王為皇帝的念頭。
隨後,董卓帶著皇帝、陳留王等一眾公卿返迴了雒陽宮中,沒有多久,董卓就邀請袁紹商議廢立,袁紹不同意,提出要去請示自己的叔父太傅袁隗。
袁紹說:“恐怕大多數人都不會同意你的意見!”
董卓聞言大怒:“豎子!天下事豈不決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爾謂董卓刀為不利乎!”
袁紹反譏:“天下健者,豈唯董公?”然後拿著佩刀作揖而去。
董卓知道袁紹的聲望地位,也拿他沒辦法。而且自己還要將皇帝的廢立之事與他的叔叔太傅袁隗研究,而袁隗竟然同意,董卓給了袁隗一個麵子,讓袁紹去當冀州勃海郡的太守。
搞定了袁隗,董卓在朝會上提出廢立之事,並以霍光事為例,自比田延年“誰反對就立刻處死”,滿朝文武隻有尚書盧植站出來抗辯,董卓被頂撞得無言以對,氣得罷會。
後來董卓還想尋找機會殺害盧植,但被蔡邕等人勸阻,而盧植也選擇了棄官逃亡。
自此,宮中再也無人敢反對董卓,這家夥是真的敢殺人啊。
九月一日,尚書丁宮在崇德前殿主持廢立儀式,太傅袁隗將劉辯扶下禦座,解除玉璽印綬並轉交給劉協,然後扶劉協正式登基。
緊接著,董卓讓尚書宣讀策文,並彈劾何太後害死董太後的罪責,將其遷入永安宮。
九月三日,何太後被毒殺身亡。
董卓不允許朝廷為何太後舉辦喪禮,而是讓劉協到雒陽城內奉常亭表示哀悼,公卿大臣們穿白衣上朝三天。
這個消息一出,天下一片嘩然!
荊州,南陽郡的宛城,劉星是聽著蘇瞳前來匯報。
此時的蘇瞳自作主張從雒陽逃迴了宛城,京城的買賣因為董卓,已經沒有辦法做下去了。
劉星問荀彧:
“文若,前段時間我就收到了大將軍的指令,讓我進京,而你勸阻,想不到這麽快,朝廷竟然發生了如此變故,接下來,我們該如何做啊?這是不是就是靜待大亂起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