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劉星果然來到了穎水岸邊,這條河流就是潁川郡和汝南郡的界河。


    過了河就是西華縣,再往東就是汝陽縣,袁紹的老家就在汝陽。


    而汝陽向南就是汝南郡的治所平興縣,許劭和許靖兄弟就在那裏。


    為此劉星做過了大量的調查,現如今的汝南太守趙謙也是很神奇。


    當初的黃巾之亂,南陽、潁川、汝南正是有著大量的世家大族,可以說是一個文化中心,因此被黃巾黨人重點光顧。


    因此,朝廷派出兩位中郎將皇甫嵩與朱儁,他們在打敗了潁川的黃巾渠帥波才之後,就開始剿滅汝南的黃巾。


    在平叛的過程中,汝南也湧現出不少的豪傑,說是就在汝南太守趙謙的麾下有七位屬官,全部以身殉國,後來的皇帝劉宏得知後,還將此七人封為“七賢”。


    而這七人之所以能在史書上留下一筆,是因為七賢中有一人名為袁秘,此人正是汝南汝陽袁氏門人。


    而在七賢死於黃巾之亂的時候,太守趙謙成為了唯一活下來的官員,而且汝南也丟了。


    太守就是一方諸侯,守土有責,包括南陽的太守儲貢,還有自己的嶽父溫恕,不是被黃巾殺死就是被革職處分。


    可這位趙謙趙太守如今依舊好端端地活著,還是太守之位。


    為何?


    這位太守一定有著極為強橫的後台。


    這也是劉星對他感興趣的原因,


    在和李昱聊天的時候,劉星總算是弄清白了,感情人家趙謙的祖父名叫趙戒,是曆仕漢安、順、衝、質、桓五帝的五朝元老,並於順帝、衝帝、質帝、桓帝期間曆位四朝三公,是真正的國之棟梁。


    趙謙還有個兄弟趙溫如今在巴郡當太守,看看,趙氏一門,竟然有兄弟兩人同為太守,聽說這趙謙即將要去雒陽為官,聽說要當上光祿卿,那可是秩中兩千石的僅次於三公之一太尉的存在。


    自己如今要去汝南若是有機會拜見,對於未來自己的前程有著極大的幫助。


    劉星在不知不覺當中已經變得愈發功利起來。


    但,沒辦法,在三國,沒有金手指,還不得苦心鑽營嘛、找靠山嘛,哪個時代不是呢。


    進入汝南境內,劉星自然是要便衣而行,身邊隻帶了十名隨從,並無一員大將跟隨。


    此時的天氣已經到了初秋的季節,眼看麥田裏的麥子即將秋收,嗯,今年的收成還行,也難怪說這裏是國內的主要小麥產區,天下的富庶之地。


    過了西華縣,就進入了汝陽境內,拜會袁家是這次的一個重要目的地。


    而自己也聽說了,和自己有一麵之緣的、他們家的這一代三公司徒袁隗因為身體久病剛剛被免官,差不多就在家裏。


    畢竟自己曾經在司徒府上工作過一段時間,找個由頭拜見一下老上級也說的過去。


    至於袁紹嘛,聽說他平叛黃巾之亂有功,被封了外官,但他還留在京師,這一點自己也能夠理解,畢竟在京師,人才眾多,機會也多,他不想離開,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初的荀彧能夠在陽翟之圍中能夠找到他幫忙。


    唉,想不到自己來到東漢末年成長,竟然靠的是袁紹幫忙。


    這一日,劉星等人踏著清晨的薄霧,進入了汝陽城古老的街巷,汝陽城雖經歲月洗禮,卻依舊保持著古樸的風貌。青石板路兩旁,古樹參天,枝繁葉茂,略微打聽之後,沿著蜿蜒曲折的小徑,終於來到了袁氏的府宅前。


    這座府宅規模宏大,氣勢非凡。門樓雕梁畫棟,盡顯華貴之氣。門前兩隻石獅威武雄壯,一股古樸的氣息撲麵而來。


    劉星將名帖交給守門人之後安靜的等待,自己雖然是漢室宗親,但自己往上三輩子以上都很普通,根本比不了這世家大族。


    這個時代講究的是出身。


    很快,守門人迴來了,說是主人有請,而這個主人,劉星也不知道是誰。


    守門人引路,劉星打量著四周,但見院內綠樹成蔭,花香襲人。假山流水,亭台樓閣,錯落有致,別有一番韻味。


    穿過一道道精致的門戶,劉星來到了府邸的主廳。廳內寬敞明亮,擺設典雅。廳上端坐一人,四十歲左右年紀,不認識。


    “潁川都尉劉拱辰拜見袁家大人!”


    劉星該客氣的還要客氣。


    “哦,原來是叱吒潁川的劉拱辰大人啊,失敬失敬。”


    “大人,在下曾在京師司徒府門下做事,也與本初有舊,不知司徒大人可在府上?”


    “哦,我叔叔還在京師,並未迴家,你既然和本初有舊,那就不是外人,請入座吧。”


    劉星謝過,又問道:


    “敢問閣下如何稱唿?”


    “袁術,袁公路!”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漢家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拙言33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拙言33並收藏三國:漢家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