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將安出?


    有了荀彧,劉星自然不愁。


    因為整日“纏著”荀彧,溫檀兒笑稱劉星應該將他也娶進門。


    劉星連忙示意她噤聲,說:“檀兒,我知道你在開玩笑,但可千萬不要傳到文若的耳中,他的風骨是聽不得這個的!”


    這話到底讓溫檀兒有些不滿了,道:


    “夫君,我可是已經過了門的,雖然夜宿一床,可你卻從未碰我,這是何意?!”


    “這...好好好,碰碰碰!”劉星飛快的在溫檀兒的額頭上連親了三口,之後轉身去尋荀彧去了。


    留下溫檀兒自己呆呆站立,剛才的夫君實在是過分,臉上紅了...


    “文若!”


    “大人!”


    兩人對坐,“文若,若得閑,可與我談談時政如何?”


    “好哇好哇!”


    “文若當知,我乃漢室宗親景帝第六子長沙定王之後,如今隻是一個縣令,如何才能成就大業呢?”


    “大人這個好像不屬於時政的範疇,更像是您的職業規劃!”


    “閑聊天嘛,你就隨便說說,我日後該怎麽做呢?”


    “大人有誌向,當然是好事,不過嘛,還是要了解時政,不然還真的不好談這個話題。”


    “行,你說聊啥就聊啥。”


    “咳咳,大人,想要為官,可以去洛陽找張讓等宦官之流行賄,前一陣子不是說有一個叫曹嵩的花了一萬萬錢買了太尉官職嘛!那可是三公嘞!”


    “這...文若,你也太瞧不起我了,我是那樣的人嘛!”


    “那大人是什麽樣的人呢?”


    “我是想要當官,當大官,可,這是要靠真本事當上的才行,才有成就感啊!再說了,我到哪裏去搞一萬萬錢?!”


    “一萬萬錢看似很多,但也不是不可得到!”


    “怎麽弄?!”


    “搜刮民脂民膏就可!”


    “文若,咱們好好聊天行嗎?”


    “那大人也要如實告訴我真正的誌向啊!”


    劉星歎了一口氣,誌向?自己的誌向,作為穿越過來的,當然要一統華夏,振興中華呀!


    用現在的話來說是“複興漢室!”之前已經有了一個光武中興了,複興漢室還算是合適!


    “哈哈,複興漢室?!大人可知有道之世,視民如傷,其政不苛;無道之世,以民為草芥,其政不仁。”


    “文若是讓我施行仁政唄,可一縣之地,也不過如此嘛!”


    “嗬嗬,大人,穎陰縣似乎並沒有恢複往日繁華,連一縣之地之地尚且如此,難道大人有信心使得一郡、一州乃至全國都富庶嗎?”


    “文若,我當然希望全國都富庶,我大漢立於世界之巔,我當然知道朝廷外戚當權,宦官亂政,百姓民不聊生。在潁川郡我見過很多的流民,在冀州、幽州我也同樣見過路邊的凍死骨,這人間的疾苦逼得百姓揭竿而起,上次你說的根本就是要扭轉這個時代的弊端,這樣大家就都能過上好日子!可,這個路我該如何走,還請文若來幫我!”


    劉星被逼急了,一口氣說了不少,荀彧站起身來,向劉星施了一禮,終於正色的說道:


    “大人已經將心中之誌坦然相告,文若定會要助大人實現抱負!”


    荀彧說完,拿起筆在帛紙上寫了四行八字:


    皇道、帝道、王道、霸道!


    “大人,三皇以道治,而五帝用德化;三王由仁義,五霸用權智。其說之曰:無製令刑罰,謂之皇;有製令而無刑罰,謂之帝;賞善誅惡,諸侯朝事,謂之王;興兵眾,約盟誓,以信義矯世,謂之霸。”


    “咳咳,文若能說普通話嗎?”


    “好嘞!”


    皇道,以“道”為主。


    帝道,以“德”為主。


    王道,以“仁義”為主。


    霸道,以“法治”為主。


    荀彧這樣說,就是要考驗劉星,讓他選擇,同時也解釋了這四個道的意思。


    皇道,是指上古三皇以道治天下,用無為之法,道法自然,清靜無為,行不言之教,民合道而自得其樂,而不知“帝力於民何有哉?”,是道家所推崇的無為而治的政治理想。


    帝道,是指以五帝為代表的治國之道,用恩信之法,以德教民,以德為尊,以詐為恥,德高者上,無德者下,詭詐難以立足。君有賢德,民眾自化,民眾感恩而以德報之,萬民敬而仰之。君主要有所作為,崇德而抑詐,民眾敬仰而從之。


    王道,是以夏商周三代為代表的治國之道,用德和智,行仁義之法,推崇禮樂製度,提倡教化和仁政,崇德尚賢,移風易俗,輔以刑罰,除暴安良,萬民慕之而歸,從而保合諸夏,諧和萬邦,以王天下。這是儒家思想的所提倡的治國之道。


    霸道,以秦始皇為代表的治國之道,即依法治國,用智和力,以力服人,以利誘人,以武力、刑法、權勢等手段富國強兵和統治天下,是萬民畏法而順之。這是法家思想的集中體現。


    荀彧詳細的給劉星就解釋了,讓他做選擇題。


    “額,文若,可以多選嗎?”


    “難道你想選擇abcd?!”


    “咳咳,不是,文若可知審時度勢?”


    “何解?”


    “不同的世道,當采用不同的道,天下初定之時,皇道和帝道為主,王道為輔,減少幹預,任由民眾發揮自身的活力;天下久安之時,矛盾初顯,應以王道為主,皇道和帝道為輔,盡量保持社會活力的同時緩和社會矛盾;天下而天下大亂之際,霸道為主,王道為輔,重賞罰,爭取民心,盡快收拾局麵,使天下安寧。”


    劉星難得的硬氣了一把,而且還意猶未盡的說道:


    “你說的這道儒法三家思想一直存在,君主如何運用,隻是各個時期側重不同而已,用的好就是天下大治,用不好則天下大亂!”


    哎呦,荀彧大驚,今天的劉星讓他刮目相看了。


    劉星繼續肝道:


    “不同行業也應有所側重,在經濟和文化界,盡量無為而治,守住法律的底線即可,過多的幹預,隻能是自作聰明,徒勞而已;而在司法、軍隊等行業,必須賞罰分明,講究法治精神;而在社會等領域,必須以王道為主,講究人文情懷。”


    我靠,這還是自己認識的劉星嗎?!


    “文若,我是有思想滴,可我要是無權,空有這些思想又如何?所以,還請文若幫我謀劃!”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漢家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拙言33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拙言33並收藏三國:漢家天下最新章節